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第五联盟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

更新时间:2020-07-29 浏览次数:19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以下物理现象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 正常人脉搏每秒跳动70次 B . 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 . 东台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 D . 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7s
  • 2. (2018八上·扬州期末)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 m/s C . “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D .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 3. (2017八上·茂名期中) 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 音调 B . 振幅 C . 音色 D . 响度
  • 4. 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 . 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B . 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 C . 在马路旁植树造林 D . 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 5. 如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 . 壶口白气 B . 湿手烘干 C . 草叶露珠 D . 冰雪消融
  • 6. 小明在生活中发现的下列事例中,利用了紫外线的是(   )
    A . 照相机使用滤镜来照相 B . 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 C . 医院用灯照射的方法来消毒灭菌 D . 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
  • 7. 如图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 . 折射角为40°,界面右侧是玻璃 C . 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 . 折射角为50°,界面左侧是玻璃
  • 8. (2018八上·淮安期末) 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观看节目表演时,演员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 . 正立、缩小的虚像 B . 正立、缩小的实像 C . 倒立、缩小的虚像 D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9. 如图所示,小明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靠近书本,透过镜片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A . B . C . D .
  • 10. 某游客在东台西溪海春轩塔处拍了一张全身照后,想拍一张半身照.应采取的方法是(   )
    A . 使照相机靠近游客,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B . 使照相机远离游客,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 C . 使照相机靠近游客,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D . 使照相机远离游客,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 11. 如图所示的情形,光屏上呈现火焰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6cm B . 10cm C . 12cm D . 20cm
  • 12.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v-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 甲车是静止的,乙车是运动的 B . 甲、乙两车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着 C .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 甲车速度不变,乙车速度越来越大
二、填空题
  • 13.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如图所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 14.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

  • 15. 冬天擦玻璃时,往玻璃上哈气,玻璃上会出现水雾.这是因为口中哈出了温度较(高/低)的水蒸气遇到玻璃后(吸收/放出)热量成雾状小水珠.
  • 16. (2017八上·灌南期末)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形成的;看电视时,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调控电视机;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色的.
  • 17. 小明身高1.72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 m,像高m;若人向后退1m,则镜中像的大小(变大/变小/不变).
  • 18. 某同学在湖边观鱼,这条鱼实际在C点处,但他看见鱼是在D点处.他所看的是鱼的(实/虚)像,光是从(空气中射到水中/水中射到空气中)的,这时该同学看到的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深/浅).

  • 19. 小王同学的爷爷眼睛老花,他看不清(近处/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爷爷眼睛的晶状体会聚光的能力变(弱/强),他应该戴(凸透镜/凹透镜)为镜片的眼镜矫正视力.
  • 20. 小聪一家去东台旅游,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80km/h”表示的意思是, “东台120km” 表示的意思是,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东台,最快需要h.

  • 21. (2018八上·泰州月考)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频闪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 (1)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拍下纸锥竖直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反映纸锥下落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的
    2. (2) 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8.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m/s。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6. 如图是小明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 (1) 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2. (2) 通过观察发现,小孔所成的像越(大/小)越清晰.
    3. (3) 为使半透明纸上的像逐渐变小,你能想出哪些方法?
  • 27.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 (1) 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mm.
    2. (2) 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A . 是虚像 B . 和物体大小相等 C . 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 . 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 (3) 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
    4. (4) 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u/mm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v/mm

      23.0

      45.0

      67.0

      90.0

      113.0

      134.0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u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v和u的定量关系是

  • 28. (2018八上·扬州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甲图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 (2) 如乙图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反射.
    3. (3) 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
    4. (4) 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完整/不完整)的,像的明暗将   (变亮/变暗/不变).
    5. (5) 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图丙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应该在图中   (A/B/C)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6. (6) 图丁中,点燃蜡烛,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近视眼镜的镜片为    (凹/凸)透镜.不改变眼镜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将光屏   (靠近/远离)透镜适当距离.
五、计算题
  • 29. 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看到障碍物到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8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6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40m才能停下.
    1. (1) 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 (2) 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3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3. (3) 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六、综合题
  • 3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彩   虹

    彩虹是大气中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珠时,光线被折射和反射,在天空形成弧形彩带.

    半空中的水珠是圆形的,当光线照射到圆形水珠上某点时,连接该点和水珠球心O的直线(图中未画出),就是该入射点的法线.

    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点C进入水珠,经点D反射,再从点E射出.AB是通过水珠球心O且与入射太阳光平行的直线,用x表示进入水珠的光线距AB的距离.

    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当太阳光进入水珠时,也会产生类似效果,从同一点进入水珠的不同色光在水珠中沿不同路径传播,形成七色彩虹.

    1. (1) 在图甲中,连接OD,则(    )
      A . 小于 B . 等于 C . 大于 D . D点位置不同时,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2. (2) 在图甲中,太阳光是在(C/D)点被分解成单色光.
    3. (3) 在图乙中,光线从点C进入水珠,画出折射角,并用γ表示.
    4. (4) 在图甲中,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____________)
      A . 减小 B . 增大 C . 先增大后减小 D . 先减小后增大
    5. (5) 如图丙所示,图中画出了从点C射入水珠光线GC的传播情况.在讨论从E点射入水珠的光线FE(FE平行于AB)传播途径时,小明认为此光线将沿原光路(即EDCG路径)返回.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答:(同意/不同意).

      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