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贵港市圣湖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

更新时间:2020-07-30 浏览次数:16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 闪电 B . 萤火虫 C . 月亮 D . 霓虹灯
  • 2. 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 . 如影随行,形影相伴 C . 井底之蛙,所见甚少 D . 水中捞月,徒劳无功
  • 3. 李娜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实验中应该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 . 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 . 蜡烛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 D . 实验中无需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便可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 4. (2016·梧州)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B . 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C . 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 . 物体远离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靠近平面镜
  •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物体距离凸透镜40cm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   )
    A .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6. 如图是甲同学和乙同学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同学是近视眼,他戴的眼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B . 甲同学是远视眼,他戴的眼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C . 乙同学是近视眼,他戴的眼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D . 乙同学是远视眼,他戴的眼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 . 1 kg铁比1 kg棉花的质量大 C . 把钢棒轧成一张薄钢板,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 D . 一杯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变大
  • 8. (2017·信丰模拟) 如图所示,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配套器材能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在测量该物体的质量时,第一步操作应该是(   )

    A .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 . 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 C . 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D . 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
  • 9. (2018八上·长垣期末) 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知ρ硫酸>ρ>ρ酒精),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A、B、C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

    A . A中装的是酒精 B . A中装的是硫酸 C . B中装的是酒精 D . C中装的是水
  • 10. 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3∶2,质量之比为2∶1,则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
    A . 4∶3 B . 1∶3 C . 3∶4 D . 3∶1
二、填空题
  • 11.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
  • 12. 雨过天晴,小明陪同妈妈在湖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地游动,天上的一条彩虹也倒影在水面上,非常美丽,实际上他们看到的鱼儿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水中的彩虹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以上两空均填“反射”或“折射”)

  • 13.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像的原理工作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14. (2018八上·长白期末) 小立身高1.60m,站在镜前0.50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5. 郊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水底的奇石;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填序号)
  • 16. 如图所示的是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的光路图。其中光线a是光线,光线c是光线。

  • 17. 在“用天平测铁块的质量”的实验中,称量前应将游码移至标尺处,并调节,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 18.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密度较大的是(选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g/cm3(选填“甲”或“乙”)。

  • 19. 体积为100 c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g,水的体积为cm3。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变大。(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
  • 20. 一个瓶子装满水时,测得水的质量为500 g;装满酒精时,测得酒精的质量为400 g;则瓶子的容积是。 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 则酒精的密度为kg/m3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4. 小永同学为了测量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 (1) 把天平放在,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 (2) 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
    3. (3) 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 .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 .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4. (4) 由图乙可知老醋的体积为3 , 老醋的密度是g/㎝3 =㎏/m3
  • 25. 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实验顺序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1. (1)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
      A . 光能否发生反射? B . 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 . 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 . 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 (2) 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3. (3) 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
    4. (4) 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内,此时,在ON右侧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5. (5) 让光线沿着纸板上已经画出的一条反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与原入射光线重合;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的。
  • 26.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1) 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 (3) 重新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 (4) 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5. (5) 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五、计算题
  • 27. 10cm3的冰熔化成水后,
    1. (1) 质量是多少?
    2. (2) 体积是多少?(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 , 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 28. 把一个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从中溢出水30 g,
    1. (1) 若把这个金属块浸没在盛满煤油的烧杯中,将从中溢出煤油多少g?
    2. (2) 若金属块的质量为237 g,那么,此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少kg/m3。(ρ煤油=0.8×103 kg/m3 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 29. 体积为30cm3 , 质量为178g的铜球;
    1. (1) 该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2. (2) 如果是空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3. (3) 在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总质量是190g,求注入液体的密度 (ρ=8.9×103kg/m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