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11月月考物理...

更新时间:2020-07-27 浏览次数:18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9八上·揭西月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由于下列原因造成测量结果有差异,其中属于误差的是(   )
    A . 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 B . 测量者在读数时,其视线与刻度尺成20°角 C . 测量者对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偏大 D . 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
  • 2. (2018八上·长沙月考)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通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枯叶飘落 B .  骏马奔驰 C .  行星转动 D .  鲜花怒放
  • 3. (2019八上·揭西月考) 如图所示是蚊子和老牛的一段对话,下列对这段对话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B . 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 . 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D . 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
  • 4. 教师播放一首乐曲,让同学判断它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主要是依据(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 5. (2018·枣庄) 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 .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 .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 . 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 6. (2018·南谯模拟) 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 .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 . 把一块 -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 . 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 7. (2016八上·长春期中)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 . 熔化一部分 B . 全部熔化 C . 一点也不熔化 D . 无法判断
  • 8.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 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 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离水面(    )
    A . 2 m B . 0.6 m C . 1.2 m D . 2.6 m
  • 9. 一只小猫在平面玻璃幕墙前走来走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 “身影”始终和小猫一样大 B . 小猫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 C . “身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小猫在玻璃幕墙上所成的缩小的虚像 D . “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猫到幕墙的距离
  • 10. (2016八上·蓟县开学考)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B . 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 . 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D . 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二、填空题
  • 11.          
    1. (1)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cm;
    2. (2)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cm。

  • 12. 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 cm,L2=18.83 cm,L3=19.82 cm,L4=18.81 cm,L5=18.80 cm,L6=18.820 cm,则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错误的是cm,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cm,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cm。
  • 13. (2020·西青模拟) 小芳站在穿衣镜前2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若小芳向镜面前进1m,则她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 14. 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轻敲或重敲同一只编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大小不同的编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 15.

    温度计的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图示数是  ℃.

  • 16.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快”或“慢”)。
  • 17. 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效果好,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
三、实验题
  • 18.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搅拌器和
    2. (2)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 (3)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
    4. (4) 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填序号);
      A . 水蒸气 B . 小水珠
    5. (5) 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
  • 19. (2018·南充) 如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
    2. (2) 在玻璃板前面放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 (3) 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 (4) 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再次放置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A与B的间距为cm。
四、计算题
  • 20. 某物理小组研究“驾车使用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减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1. (1) 在一次实验中,某志愿者正常驾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该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0.5 s,汽车行驶距离为35 m,则发现情况后汽车匀速行驶多少距离才开始减速?
    2. (2) 为了对比研究再次实验,这一次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驶同一辆汽车,仍以72 km/h的速度在实验场内相同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43 m,这次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假定两次制动距离相等)
五、简答题
  • 21.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请你分析人工降雨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