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42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

更新时间:2020-07-29 浏览次数:16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如图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图(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 图(b)中,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 图(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 . 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件
  • 2. 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满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

    A . 平板玻璃 B . 平面镜 C . 凹透镜 D . 凹面镜
  • 3. 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B . 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C . 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D . 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 4. (2016八·江阴月考)

    如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反射,白条纹将光吸收 B . 当扫描器照射它时,设备能接收条形码反射的光 C . 当扫描器照射它时,能将接收的折射光转换成数字信号 D . 扫描器能识别条形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
  • 5. 一个物体放在焦距为16cm的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恰好得到了一缩小的清晰的像,则该物体距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可能是(   )
    A . 10cm B . 23.5cm C . 30cm D . 35.6cm
  • 6. 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的原理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物体上A点的像会(   )

    A . 沿图中的 移动 B . 沿图中的 移动 C . 水平向右移动 D . 水平向左移动
  • 7. 某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 .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B . 缩小的像都是实像,放大的像都是虚像 C . 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 D . 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异侧
  • 8.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蜡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

    A . 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 . 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 . 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 . 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 9. 图中分别画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图(   )描述了近视眼的情况
    A . 看近处的物体 B . 看近处的物体 C . 看远处的物体 D . 看远处的物体
  • 10. 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 . 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 . 所有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 . 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
  • 11. 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1.2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1.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三者都对 B . 甲对 C . 乙对 D . 丙对
  • 12. 下列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是相同的 B . 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音色 C .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 . 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13. 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的是(   )
    A . 两山之间的距离 B . 鱼群的位置 C . 海底深度 D . 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二、多选题
  • 14. (2016八上·路北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飞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 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低 C . 光从水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大 D . 光在发生折射后,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三、填空题
  • 15. 如图所示,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若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 16. 牛顿在1666年做了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所示,则A处是光.

  • 17. 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当水滴滴到图中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选填“黄”或“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用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 19. 暗房里,在红色灯光下观看白纸,白纸呈色,观看绿纸,绿纸呈色.
  • 20. 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度, 上方是(选填“空气”或“玻璃”)。

  • 21. 如图是利用一个凸透镜观察蚂蚁时的情形,所看到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且蚂蚁离透镜的距离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

  • 22. 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 23. 如图,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

  • 24. 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 25. 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位置,如图乙,其中蜡烛放在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

四、作图题
五、实验题
  • 36.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 (1)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 (2) 实验中无论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3. (3) 改正后,再次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
    4. (4) 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并从(选填“玻璃板前”或“玻璃板后”)观察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的烛焰的像,说明
    5. (5) 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 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逐渐变小 B . 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C . 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10cm D . 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6. (6) 该同学实验后,用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了发光点S的像为 ,如图2所示,请你判断,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______)

      A . 平面镜发出的 B . 像S发出的 C . 平面镜反射的 D . 人的眼睛发出的
  • 3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 (1) 实验前应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2. (2) 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得到了与物体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焦距为cm;
    3. (3) 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4. (4) 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填“高”或“低”),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5. (5) 如图,光屏应在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
    6. (6) 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像变得模糊了,是因为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这时应适当向(选填 “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7. (7) 他将点燃的蜡烛移到物距为10cm处,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只有光斑(图中未画出)下列关于光斑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或“C”)。
      A . 光斑是烛焰所成的实像  B . 光斑是烛焰所成的虚像  C . 光斑是烛焰发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六、计算题
  • 38. 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求这个人离两峭壁的距离.(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