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二)

更新时间:2021-03-04 浏览次数:2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看拼音,写词语。

        这本厚厚的shū jí,不仅诉说着祖国科学lǐng yù变迁的历史,而且讲述了许多科学家jiàn wēi zhī zhù、qiè ér bù shě的故事,jì tuō着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

  • 2. “我爱中国”这四个字按音序在《新华字典》中的正确排序是( )。
    A . 我  爱  中  国 B . 爱  中  国  我 C . 爱  国  我  中 D . 爱  我  中  国
  • 3. 下面选项中的“见”与“司空见惯”的“见”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眼见为实 B . 以小见大 C . 视而不见 D . 喜闻乐见
  • 4.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到处悬灯结彩 , 举国欢庆。 B . 春风拂过,草儿抽芽,果树开花,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 C .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李旭只好放弃追根求源 D . 我真是孤陋寡闻,这种植物我竟然司空见惯
  •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法庭上,李大钊保持着惯有的严峻态度。     ②形式十分严峻 , 你得赶紧想办法解决问题。 B . ①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②这么好的一件事让他搅和糟了。 C . ①鲁滨逊想尽办法还是制造不出墨水来。     ②任何妄想在香港制造混乱、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图谋都必然遭到包括广大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既不得人心,也不会得逞。 D . ①我们要随时制宜 , 不要机械地按老章程办事。     ②不要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经验,应该因事制宜 , 根据自己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 6.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B . “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C . 心中有信仰,才能把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发展为承载亿万人民梦想、乘风破浪前行的巨轮。 D . 在“牧星人”的精心呵护下,设计寿命两年的天宫二号在太空平安度过了1036天,最终受控荣归。
  • 7. 下列诗句的作者不属于唐朝的是( )。
    A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8. 下面的广告语与“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既营养,又清新,牙齿好喜欢——牙膏广告 B . 地球母亲爱美丽,大家低碳保护她——低碳生活 C . 晚上你休息,白天我休息,皆能延年益寿——路灯寄语 D . 贪污一根针,刺痛百姓心——反腐倡廉公益广告
  • 9. 下列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 . 医生对病人说:“谢谢合作,欢迎再来啊!” B . 姐姐对弟弟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 C . 一位司机对行人说:“没长眼睛!连怎么走路都不知道!” D . 小羽对落选的李明说:“没事的,一次失利代表不了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10.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个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______,收获也最多。

    A . 强者在生活中失去最多 B . 强者尽管失去最多 C . 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最多 D . 让在生活中失去最多的强者
  • 11. 下列各组诗词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 夸张  拟人  反问  比喻 B . 比喻  夸张  设问  拟人 C . 比喻  拟人  设问  夸张 D . 拟人  夸张  反问  比喻
  • 12. 判断题。
    1. (1) 《北京的春节》一文详写了所有的部分,这样对突出民俗特点很有好处。
    2. (2) 从《两小儿辩日》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实事求是的孔子。
    3. (3) 《那个星期天》一文细腻地刻画了“我”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万分期待、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耐心、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焦急万分,直到最后等待结束、期盼落空的过程。
  • 13. 填空题。
    1. (1) 诗歌可写景:“,草色遥看近却无。”诗歌可言志:“粉骨碎身浑不怕,。”诗歌可传情:“,不知秋思落谁家。”
    2. (2) 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
二、 阅读与欣赏。
  • 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中小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

        材料一: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成为普及的通讯工具,以至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手机可以方便与亲人和朋友的沟通,可以练习英语听力,在学习疲惫之时,还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玩一下游戏。但是它也会干扰老师的教学,影响同学的休息,在考试时变成作弊的利器,甚至成了同学间相互攀比炫耀的资本和早恋的催化剂。因此,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说纷纭。

        材料二:使用手机的好处。1.方便与家人联系。有一部分学生使用手机的理由是为了及时方便地与家人联系。2.方便与他人沟通。手机是维系友情、亲情的纽带之一,是增加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尤其是手机中的短信,其沟通的效率高于书信、通话等方式,这也是手机短信更为流行的原因。3.充分与外界沟通。手机功能的多样化,除了用来通话外,还可以接收许多资讯,使得直接经验并不丰富的中小学生可以接收到许多不用亲身经历也能知晓的信息。

    1. (1) 材料一中,对于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分析,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手机可以让中小学生方便与亲人和朋友的沟通 B . 手机可以让中小学生方便练习英语听力,学习疲惫时放松一下自己 C . 手机让中小学生学会了考试作弊 D . 手机甚至成了中小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炫耀的资本和早恋的催化剂
    2. (2) 列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说纷纭 B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逐渐普及,所有的中小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 C . 手机的功能多样化    D . 手机是维系友情、亲情的纽带之一,是增加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
    3. (3) 你赞同中小学生拥有手机吗?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理由。
    4. (4) 如果你的妈妈不让你用手机,认为手机就是用来娱乐的,你会怎么劝说妈妈呢?
  • 1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减少“低头族”,降低近视率

        ①每次乘坐公共交通时,总要感慨:年轻的“低头族”真是越来越多了。如今,无论是在公交上还是商场里,随处可见手中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看得入迷的孩子。

        ②在青少年近视率高发的背景下,保护好孩子的眼睛任重而道远。世卫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近视大军”目前已达6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在造成近视的多种原因当中,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所造成的伤害实在不容小觑。电子产品中所含的短波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若是长时间接触,很有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造成近视。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受到蓝光的影响会更为严重。

        ④数字化时代,无论是学习辅导还是课后娱乐,电子产品的确已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完全不接触当然矫枉过正。因此,如何引导孩子有保护、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是考验家长和老师教育智慧的一道“必答题”。

        ⑤从学习辅导的角度来说,当前,不少学校教师使用一些App来给学生布置作业,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客观上增加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减少电子作业所占比例而向纸质作业倾斜?

        ⑥去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要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方案》明确,学校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

        ⑦从课后娱乐的角度来说,真实世界里的广阔天地远比手机、电脑里的游戏、影视剧更有趣。何不引导孩子走出家门、更多地拥抱大自然,多上几堂多姿多彩的户外实践课呢?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以暂时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拿出更多时间参与孩子成长,一举两得。

        ⑧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要看、要用,但要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使用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学习,若是最后反而伤了眼睛,变成消遣时间的“玩具”,那就得不偿失了。

    1. (1) 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矫枉过正”在第④段中指( )。
      A . 过于端正 B . 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过分地纠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现象 C . 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 D . 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恰到好处的
    2. (2) “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要看、要用,但要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 数字化时代,孩子无论是学习辅导还是课后娱乐都要用电子产品 B . 为了降低近视率,减少“低头族”,应该让孩子完全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C . 孩子应该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不能把电子产品变成消遣时间的“玩具” D . 电子产品资源丰富,利于孩子学习成长,应该多使用,否则会被社会淘汰掉
    3. (3)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 (4) 邻居家的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小孩,经常把手机给他家四岁的孩子玩,觉得孩子没闹就行。请你结合文本,说说不合理在哪里,并给他们提些建议。
  • 1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好日子怎么过

        都说穷日子难过,我不怀疑这种说法。我过过穷日子。在当知青的时候,常用盐水拌饭吃。

        那样的夜,非常非常漫长。知青中的坏孩子说,谁和我去偷老乡的鸡?好孩子们不由自主,纷纷起立。最好的模范知青小声说:“我不去……我留在家里烧开水吧。”坏孩子是真小人,好孩子是伪君子。很惭愧,我是留下来在家里烧开水的。不过不是我要求烧开水,而是大家认为我偷鸡的技术不够好。然而我还是惭愧,我因为自己技术不好而暗自庆幸自己从来没有偷过鸡。可是我还是吃了鸡的,可见我是比较虚伪的。穷而守志,那太难了。肚子太饿,人就不是人了,是动物。除了想吃,几乎不想别的。

        好日子不好过,这还是从前没有想到的。因为什么叫好日子,很难界定。温饱不愁了,还有山珍海味呢!别人能够吃到,我不能够吃到,就不觉得自己的日子好。你有住房了,那边却竖起了别墅;公共汽车不拥挤了,大路上却跑过一辆辆私人的豪华轿车;你的工资提高了,有人赚的钱却是成百上千万。因此我们的耳朵里,听到的一片声音,都是说:现在的日子真是难过!

        好日子是难过得多,好日子弹性太大,物质太多,信息太多,诱惑太多,个人的选择却比穷日子还要少,不是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而在穷日子里,发自内心的要求就是吃饱肚子。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的羔羊。穷日子固然难过,但好日子难过的是心情。心情好不起来,吃了什么都白吃。

        原来,好日子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好日子是皮囊,须得人为地填充灵魂。这灵魂哪里来?读书得来,修养得来,智慧得来;不烦躁的时候得来,不虚荣的时候得来,不贪婪的时候得来;懂得珍惜时间的时候得来,懂得尊重他人的时候得来,懂得维护健康的时候得来。

        好日子就在自己的手中,像泥鳅,要有把握的技巧。偏偏就是这个技巧,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真叫人难过。

    1. (1) 短文围绕“”,从穷日子难过、三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
    2. (2) 好日子难过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物质太多 B . 信息太多 C . 诱惑太多 D . 内心的要求多,心情难受
    3. (3) “原来,好日子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 . 总领全文 B . 引起下文 C . 承上启下 D . 总结全文
    4. (4) 说说“好日子就在自己的手中,像泥鳅,要有把握的技巧”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自身的事例来印证你的观点。
三、表达与交流。
  • 17. 以下两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习作。

        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你的愿望是什么呢?请以“愿望”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⑵在你眼中,快乐是什么?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具体事件,详略得当,字迹工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