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运城市2020届高考语文5月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0-11-10 浏览次数:14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他们可能就会在那里定居甚至对房屋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地,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___△___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它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___△___。当然,(  ),例如,一个坚持了很长时间的习惯,可能会因为某天一次疏忽没有坚持下去。如果此时我们不对这种行为加以___△___,那么之后我们对于疏忽将会越发宽容,从而使良好习惯逐渐消失。可见,一个人是否能做到防微杜渐,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理所当然    愈演愈烈    制止 B . 不以为然    变本加厉    警惕 C . 理所当然    变本加厉    警惕 D . 不以为然    愈演愈烈    制止
    2. (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可见,一个人能否做到防微杜渐,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B . 可见,一个人若能做到防微杜渐,则这个人的成功已经被决定 C . 可见,一个人是否能做到防微杜渐,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与否 D . 可见,一个人是否能做到防微杜渐,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
    3. (3)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社会不良现象之外也常常有破窗效应 B . 破窗效应并不局限于社会不良现象当中 C . 破窗效应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现象当中 D . 社会各种各样的现象中都有破窗效应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的“士”、“士人”,简言之即是知识分子、知识阶层。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即古人说的“士君子”)以坚守、维护社会基本价值、基本准则(“道”)为己任,是一批具有自觉使命感、责任感的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不仅为同时代的世人所称道、景仰,也深深影响了近代以来的新型知识分子。

        士、士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群体。在商周,士是负责各种具体事务的最低一级贵族。这种士,史界多称为“贵族士”。到春秋时代,士的地位、构成开始发生变化。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动的时代。随着旧制度逐渐瓦解,旧贵族的地位不断下降,而一些平民的地位则因社会变动得以上升。于是,士这一介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层,人数不断扩大。而且,士的构成也逐渐多为知识人,这同社会变动过程中的文化下移有直接关系。自周室东迁之后,周王室日渐式微,周初的一些封国也先后灭亡。于是,“学在官府”的文化垄断局面一步步被突破,出现了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的状况。乡校与私人办学的兴起,使长期被“官府”垄断的知识文化流布于民间。这样,就出现了一批有知识才能且有信念、理想的新型士人,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型。由于社会有需求,这批新士人队伍不断扩大,成为与农、工、商并列的“四民”之一,且成为四民之首。

        新士人的产生,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而赋予新士人灵魂、品格、理想的则是孔子和原始儒家。他们是特殊士人精神的塑造者。正是他们提出了理想士人的标准,这些标准为后世优秀士人所坚守,成为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传统。

        孔子和原始儒家对士的根本要求是使自己终身成为道的坚守、维护、弘扬者。《论语》一则言“志于道”(《论语•述而》),再则言“士志于道”(《论语•里仁》)正是此意。“士志于道”就是说,作为一名真正的士,应终身不懈地向往、追求、维护道;而且,由于“人能弘道”(《论语•卫灵公》),士又应是道的弘扬者。总之,真正的士是离不开道的。

        所谓“道”,简言之即社会的基本价值、基本准则,它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得以正常运转并发展的根本保证,所维护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自然,孔子所说的道乃是那时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孔子和原始儒家要求士志于道,即是要求士成为那时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维护者。所以,孔子和原始儒家从一开始塑造理想士人,便赋予他们使命感、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

        孔子和原始儒家既赋予士人守道、行道、卫道、弘道的责任、使命,自然要对他们作道德品质、理想人格的塑造。这是因为,士人只有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使命;只有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获得社会的信任、景仰,从而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影响。显然,只会夸夸其谈而不实有其事、实有其德,是不能取信于人、取信于社会,从而完成自己的责任、使命的。所谓“铁肩担道义”,没有一副铁肩(自身硬)是担当不了道义的。应该说,后世优秀的士人都是“德盛”者,他们都能正确地处理公私、义利、理欲、苦乐、荣辱、生死关系,将天下国家置于一己之上,受到社会的景仰,因而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守道、行道、卫道、弘道的责任、使命,成为古代社会的脊梁。

    (摘编自张锡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的“士”、“士人”中的优秀分子是一批以坚守维护社会基本价值、基本准则为己任具有自觉使命感、责任感的人。 B . “学在官府”的文化垄断局面一步步被突破,乡校与私人办学的兴起,让一批有知识才能且有信念、理想的新型士人出现了。 C . 孔子和原始儒家是新士人灵魂、品格、理想的塑造者,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 D . 社会的基本价值、基本准则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得以正常运转并发展的根本保证,所维护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逐层深入,从中国古代的“士”、“士人”是什么、如何产生、需要具备什么精神等层面展开论证。 B . 文章第二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阐释了新士人成为与农、工、商并列的“四民”之一,且成为四民之首的原因。 C . 文章第四段引用了《论语》“士志于道”“人能弘道”,论证孔子和原始儒家对士的根本要求是成为道的坚守、维护、弘扬者。 D .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优秀的士人具有高尚的品德,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守道、行道、卫道、弘道的责任、使命。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代以来的新型知识分子受到中国古代士人守道、行道、卫道、弘道的责任感、使命感深深地影响。 B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种敢于面对大事难事,主动作为、不退怯的责任意识,这是一种担当精神。 C . 士人具有高尚的品质,就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使命,获得社会的信任、景仰,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影响。 D . 我们的时代依然呼唤“德盛”者,需要能正确地处理公私、义利、理欲、苦乐、荣辱、生死关系,将天下国家置于一己之上,受到社会的景仰的社会脊梁。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击破万里苍穹,目标星辰大海。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抚今追昔,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令人振奋,航天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令人敬佩,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强大精神支柱。

        逐梦路上,他们脚踏实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做出发展航天事业的重大决策。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使命,一大批科学家将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此后几十年,在茫茫无人区,在高山雪原间,在天边海岛上,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因陋就简,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硬是靠着坚韧执着的拼劲和闯劲,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巡天路”。这种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高峰,向着更高更强不断迈进。

        筑梦征程,他们矢志不渝。神舟问天、北斗织网、嫦娥探月、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突破和跨越的背后,凝结着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与坚守。在增强前庭功能的转椅训练中,一般人一两分钟就受不了,航天员却要连续旋转15分钟;在狭小密闭的隔离舱内经受抗疲劳抗寂寞的考验,72小时连续工作,不能睡觉,不能离开,航天员没被难住;在茫茫太空中,当面对“轨道舱火灾”报警时,航天员翟志刚顾不上多想,果断飞出舱门,调整任务步骤,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飘扬;目前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邓清明,20年来3次入选备份乘组,3度与飞天失之交臂,却依然在用一丝不苟的训练为飞天“时刻准备着”……航天员只是无数航天人中的一个缩影。对于航天事业来说,梦想从来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向上的每一步,都是突破和挑战。航天人用实际行动写就了答案。

    (新华网《向着星辰大海不断进发》)

        材料二: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今年也是首次以线上形式举办“中国航天日”活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等网络平台举行。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启动仪式上表示,50年前的今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5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初心、攻坚克难,不畏艰险、不惧挑战,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中国航天日”缘起“东方红一号”,今年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希望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崇尚探索创造,在奋力奔跑中实现人生价值;勉励航天人聚力愿景目标,直面风险挫折,在接续奋斗中建设航天强国;号召全社会赓续航天精神,爱国奉献追梦,在笃定前行中成就事业。国家航天局愿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基础上,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材料三:2020年4月,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历史记录仍在不断刷新这项“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最长存活时间纪录”的保持者,是来自中国的“玉兔二号”。

        在“嫦娥三号”探测器携“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这辆首次登陆月背的月球车本来可能有一个全新的名字。但在一场面向全球的征名活动之后,中国航天人反复衡量14847个有效名称,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以神话传说中的“玉兔”为中国月球车冠名。

        这个选择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如果你关注中国航天,你会发现,很多航天器的名称都与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有关:迢迢奔月的“嫦娥”、指路导航的“北斗”、带着“火眼金睛”寻找暗物质的“悟空”、开创利用卫星千里传递量子信息先河的“墨子”……

        因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处,凝结了太多走向星辰大海的夙愿:“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浪漫传说,世界公认最早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对太阳黑子的记载,诗人屈原充满好奇的《天问》,张衡制作飞翔木鸟,万户乘坐火箭升空等航天探索……

        然而,近现代我们落后了。直到新中国成立,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才真正迈出探索太空的步伐,而且是从一穷二白中起步。仅举一例。曾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陈克明记得,当时,为了造出发射卫星的火箭燃烧室壳体,他拿着图纸跑了十几个省市,竟没有一个可以独立生产的厂家。不过,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追梦者的步伐。后来,陈克明想尽办法,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让多个厂家生产再拼装,集全国各地之力如期完成了任务。

        在中国航天起步的早期,还有更多艰难险阻逼出的“奇思妙想”:一根粗木头加一个白铁皮箭头就成了火箭模型;马粪纸上涂上墨汁,来探索空间光学滤波器的研制;猫的胡须也能当红外地平仪探测器的装配工具……

        如此艰难的起步,在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也正是如此艰难的起步,淬炼出了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精神。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1970年,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太空迎来首位中国来客;2007年,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准确入轨,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圆……

        这,是一次次伟大航天梦想的起航,也是一次次伟大航天精神的起航。

    (光明网《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梦想绽放更加绚丽》)

    1. (1) 下列不属于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成就的一项是(   )
      A .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 “天问”系列中国行星探测任务。 C . “嫦娥三号”探测器携“玉兔号”月球车登月。 D .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舟问天、北斗织网、嫦娥探月、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突破和跨越的背后,都是突破和挑战,是航天人用实际行动写就了答案。 B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为“天问系列”,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 C . 国家航天局愿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基础上,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D . 在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的艰难的起步淬炼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
    3. (3)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飞翔的鸟

    马悦

        呱呱鸡失踪了。

    这天,马老汉推开窑门,发现绳子断了,呱呱鸡没有了。他找遍了每一个角落,让他吃惊的是,食物的碗浅下去一个深坑,水碗也浅下去了。它吃饱喝足后逃跑了。窑门是紧闭的,晚上的大门也倒插。窑门每晚他都是留心挂上锁,不用说是一只鸟,老鼠也很难逃脱。

        一场雪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忙乱,清理积雪,往水窖里背雪,往田地里拉雪。冻不住的手脚和高涨的热情,到处是渴望丰厚日子的人影。马老汉走在村道上,望着出进忙碌的人们,他突然想,是不是谁溜进磨窑把呱呱鸡偷走了?很快又被自己否定。因为套鸟的事没有人知道,知道了也不会偷。谁都明白,呱呱鸡是马老汉套来为女人二十年祭日上举念的宰牲。它已不同于往日,它的生命有着神圣的意义,他们是不敢的。

        那么,它躲在何处?

        马老汉发现了一个土块,土块在窑格的最深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呱呱鸡失踪的第三天中午,马老汉的目光投向了土块,原因是土块似乎动了一下,就那么一下,从土块的缝隙里露出一根羽毛。土黄色的羽毛。他明白了。搬掉土块,呱呱鸡仰面朝天地躺着,土块沉沉地压在它的身上,它竟然用自己的翅膀将土块紧紧地抱着。它想拿土块作掩护,趁他不备逃走。多聪明的一只鸟啊!

        马老汉第一次对它刮目相看了——一只鸟逃跑的方式竟是那样的不可思议。绳子是怎么断的?土块是从哪儿弄来的?怎么会到角落里,又是怎么压在它的身上,那么的严实?它就这样躺了三天,压了三天。他疏忽它了,一只小小的鸟儿却有着如此这般的智慧。

        马老汉用了一根更结实的绳子拴住呱呱鸡,而且看管的次数屡见频繁。

        离宰鸟的日子还剩下五天的时候,马老汉找出刀子和磨石。第四天他去寺院里请了阿訇﹣﹣腊月初八的那天到家干耳麦里,宰牲。望着骨瘦如柴的呱呱鸡,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套了一只病鸟,怎么不好好吃食?可是,捕捉它的时候,它却是第一个闯入他的暗套,它招呼伙伴的欢叫,它啄食过程中的贪婪,还有它偷吃逃跑的动机……

        一只不想吃食物的鸟儿,一定有它的心事。一个问题突然闪现脑海,让马老汉的心猛地一揪,这是一只有儿女的鸟吧?它想孩子了吗?一阵酸痛掠过他的心头。那么,那群小鸟现在在啥地方啊?冰天雪地里的它们会不会冻死饿死,或给野物吃了?马老汉不敢往下想了。

        二十年的日日夜夜,抹不去的伤痕与苦难,至今清晰可见。女人刚口唤的那几年,娃们还小,他背着山一样大的负担,娃们笑他笑,娃们哭他哭,虽然他想尽办法让娃们乐,吃好穿好。吃好的娃们并不乐,成天丢了魂似的,村子里的娃们跟他们玩耍,十回有九回,他的娃们受欺负,他们都喊“干头娃”:意思是没娘的娃娃。村里人看他过得苦,劝他娶个女人为自己做饭。他做不到,他忘不了女人临咽气时看他的眼神,女人在哀求他把他们的娃们拉扯大,她怕娃们受罪。有时候他想女人,想她活着多好,哪怕是个瘫子哑巴瘠子傻子,只要她活着,就是娃们的妈妈。喜蛋大点懂事了,外面受欺回来不说,最小的女儿总是哭个不停。他抱着女儿满院子转着哄着。日头落了,月亮上来了,星星稀少了,女儿睡了。他把女儿轻轻地放在枕头上,盖好被子,睡梦中的女儿还在抽泣,小手伸出来喊妈妈……

        马老汉重新审视眼前的呱呱鸡。这只吸风饮露、饱餐阳光的鸟儿,经过十多天的囚禁生活面目全非。失去水分的爪子是龟裂的,浅浅地抓在地上,支撑不住瘦弱的身子。绝望使它对眼前的马老汉无动于衷,马老汉伸手抚摸它,它竟然连躲的意思都没有。然而,这一小小的动作却给予了它一丝希望,鸟鼓足勇气挺挺身子,睁大眼睛看着马老汉。它不会说话,但它的眼睛里透着一种细润的东西,一种深深的哀求,这种眼神他是见过的。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二十年后的今天却在一只鸟的身上重现!

        马老汉离开了磨窑。

        腊月初八一大早,端着一汤瓶水走进磨窑,满满的一汤瓶水够呱呱鸡洗的了。老汉洗完呱呱鸡抱着走出院子。他来到一道山岭上,雪早已融化,大地似乎有了春的气息。这是个清澈透明的早晨。马老汉伸出双手,呱呱鸡被举过头顶。在马老汉将它向半空抛出的那一瞬,它明白了,领悟了,奋力向前一腾,嘎的一声飞了出去。它似乎又沾上了大地的灵气,迎着炫目的晨光,彻底将自己打开了,带着马老汉真挚的举意向山谷飞去。

        马老汉满含热泪,目送着呱呱鸡渐飞渐远的身影,心潮澎湃,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证了一只鸟优美的飞翔。

    (节选自马悦《飞翔的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民全老汉在自己女人二十年祭日将临的时候套了一只鸟,想将呱呱鸡这只鸟作为举意给亡妻,最终没有宰鸟而是放鸟的情节设计令人动容。 B . 作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呱呱鸡“失去水分的爪子是龟裂的,浅浅地抓在地上”和“它的眼睛里透着一种细润的东西”,借助细节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 C . 呱呱鸡和马老汉都在现实的夹缝里面临巨大的磨难,又在这样的磨难中展现出高贵的坚韧和力量,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D . 勇敢的鸟是作者笔下“力”与“美”的化身,这样的选材完全是作者虚构的,充满浪漫主义神秘色彩。
    2. (2) 小说以“飞翔的鸟”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3. (3) 有评论说,这篇小说让我们直面了苦难而高贵的灵魂。请概括文中“苦难而高贵的灵魂”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 , 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为,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以此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B .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C .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D .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赀为郎”作为汉代的一种选官方式,是汉代士人通过“赀算”技能入仕的一种方式。 B . “游士”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国语》中,游士有太多的生活方式:有时候和老师朋友“游”,和学问“游”,凭借才艺“游”等。 C .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诸侯之事”是指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D . 文中司马相如因以风谏的“风谏”是指用《诗经》中“国风”的形式来劝谏国君,文辞质朴而完全真实。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粱孝王到京城朝见景帝时,司马相如见到并喜欢上了跟梁孝王前来的几个游说之士,于是借口生病辞掉官职,旅居粱国。 B . 临邛县令王吉佯装尊敬司马相如,相如到临邛县后,他每天前去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王吉称有病,司马相如就让随从感谢王吉。 C . 司马相如在景帝及武帝朝分别任职,两位皇帝对他的辞赋的态度迥然不同。他为武帝写作的游猎之赋,假托三个虚构的人物,来阐明做天子的大义。 D . 司马相如不追慕官爵名位,不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常借病在家闲居。可是,却曾因有人上书说他出使时接受贿赂而失去过官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②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梦孚若

    刘克庄(南宋)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①孚若:方孚若,名信儒,福建莆田人,以使金不屈著名。

    1. (1)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个地方,意在表示平日都没有忘怀北国河山。 B . 上阕中借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是以“天下英雄”自许,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 C .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 D . 作者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将自己的一腔豪情挥洒得淋漓尽致,而无忧伤之意。
    2. (2) 俞平伯认为这首诗“不用实笔”能把“似粗豪奔放,仍细腻熨贴”的情感表现出来。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五、情景默写
  • 7. (2020·运城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
    2. (2) 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今人常用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 (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自勉。
六、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G移动网络与早期的2G、3G和4G移动网络一样,是数字蜂窝网络,在这种网络中,供应商覆盖的服务区域被划分为许多被称为蜂窝的小地理区域。①:有些人认为5G将引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包括物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远程互联等一系列新技术将基于5G平台飞速发展;而有些人认为利用5G网络的速率进行日常活动则纯粹是“大炮打蚊子”﹣﹣传统的2G网络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物联网的需求。由于5G频段频率高,导致了5G的覆盖范围很小,因此需要大量铺设基站,②,使用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但随着5G基站的建设,5G的使用成本将会逐渐降低,使得5G逐渐成为既能满足高端需求,③

  • 9. (2020·运城模拟)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

    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从报告第一个病例到报告首个10万病例用了67天,到报告第二个10万病例用了11天,到报告第三个10万病例仅仅用了4天。疫情下国际社会是自私狭隘、闭关锁国,还是凝聚合力、共护家园?是谣言歧视、仇外排外,还是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疫情严重威胁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考验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智慧。全球的问题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共同应对,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凸显出其时代价值。病毒不分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会让各国人民同舟共济,努力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疫情海南00后女护士陈玉婷主动请战,奔赴湖北荆州抗疫一线;00后新冠肺炎康复者詹同学,主动捐献自己的血浆,用“热血”抗疫;00后双胞胎姐弟主动担任志愿者,在严寒中坚守道口;18岁的小伙子余森乐成了临时质检装箱工,一晚上检查了5000只口罩……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新新一代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也向世界宣告:他们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孩子”,而是这个社会的“脊梁”,有些直率,有些稚嫩,但他们是走过了一次深刻的人。

        作为新新人类的一员,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全校高三同学十八岁成人礼上,以“疫情是场成人礼”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