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0-10-04 浏览次数:18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 .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E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2.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一项(   )

    例句: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D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E . 师不必贤于弟子
  • 3. 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
    A . 暮去朝来颜色故 B .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C . 铸以为金人十二 D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E . 或师焉,或不焉
  • 4. 下列句中画横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不相师

    A . 吞二周而诸侯 B . 吾从而 C . 卷天下,包举宇内 D . 七十者帛食肉
  • 5. 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 谪:封建社会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如谪迁、谪将、谪戍、谪居或贬谪等。 B . 青衫:青衫有读书人的意思。古代的学子都是穿青色的服装,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校服。青衫还有一层意思是当官的意思。唐 白居易 《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的青衫就是江州司马的官服。 C . 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在《师说》中是指《诗》《书》《礼》《乐》《易》《论语》。六艺有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技能。传是解释经书的书,如《春秋左氏传》。 D . 庠序:是指古代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史记  儒林外史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 6. 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一项(   )
    A .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 . 谨庠序之教  谨:认真从事 C . 王无罪岁  岁:年 D . 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
  • 7. 下列句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   )
    A . 荒冢zhǒng    双颊xié     涟漪 lián     敛声屏气 bǐng B . 埠盛fù      运筹帷幄    漱盂 shù     汲取 C . 盥洗guàn    寒喧        悚然sǒng      撒手人寰 D . 渣滓 zǐ     转徙          遐想         直栏橫,横槛 jiàn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现在,只要跟医院打交道的人都知道,医院的“生意”那叫一个好,患者___△___,大厅挂号一号难求。某医院一位教授这样说:“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      ),作为一名医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如此看来,该教授是一位清醒的医者,他看到了表面“繁荣”背后的隐忧,而对更多置医学步入误区的医生,病人越来越多、说明自己医术高、口碑好、患者认可。近年来,很多医院___△___,盲目扩张,医院的扩张速度赶不上病人增长速度。因此,大医院医生整天___△___,都在忙着“治已病”,哪有精力“治未病”。对国家来说,“治未病”____△___,医学技术进步,医生队伍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医生的失败,值得认真反思。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趋之若鹜        好大喜功        应接不暇        刻不待时 B . 接踵而来        好大喜功        疲于奔命        刻不待时 C . 趋之若鹜        急功近利        疲于奔命        刻不容缓 D . 接踵而来        急功近利        应接不暇        刻不容缓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医院越来越清静,病人数量减少 B . 医院病人数量减少,越来越清静 C . 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 D . 病人不仅越治越多,反而没有减少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而对于更多步入医学误区的医生来说,病人越来越多,说明自己医术高、患者认可、有口碑。 B . 而对于更多置医学步入误区的医生来说,病人越来越多,说明自己医术高、有口碑、患者认可。 C . 而对于更多置医学步入误区的医生来说,病人越来越多,说明自己有口碑、医术高、患者认可 D . 而对于更多步入医学误区的医生,病人越来越多,说明自己有口碑、医术高、患者认可。
二、现代文阅读
  • 9. (2019高三下·赤峰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歌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一些诗人对“讲品位、讲格调”没有异议,但提到“讲责任”“讲担当”就未必赞同。有人认为“诗就是诗,不必承担社会历史责任”。“诗以外的任何附加,都会使诗不‘纯’”,于是只封闭在个人空间里,逃避公共空间与大众议题,其实,诗人只有跳出“纯诗”的观念窠臼,摆脱“小我”束缚,增强公共意识、使命意识,才能写出富有风骨的“大诗”。

        诗歌要有时代担当。请歌是心灵颤动和诗意传速,但不可能离开特定社会历史语境,如果面对时代和人民“失语”,就只能是阁楼里的低吟浅唱和孤芳自赏。诗歌当面对时代,理解时代,呼应时代,拥抱时代,而不是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成为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诗人的心上附着诗的灵魂,诗人要站在人类精神高地,关注人间疾苦、人民福祉、人类命运。

        请歌要有艺术担当。诗有诗的劲道,即便是承载历史文化,也须是诗意的承载,诗歌要关注和表现人民,当然是以诗的方式。在当下诗歌写作中,特别是宏大社会题材诗歌写作中,少数诗歌给人以大而无当、空泛无物的感受,诗歌应有心灵内凝的劲道,否则留下的既不是史,也不是诗,只是一个声力竭的空洞状态。真正有艺术风骨的“大诗”,应发自一个诗人的心灵深处,新时代诗歌应有大格局,关注的不仅是私人空间,还有公共空间,不仅是个人命运,还有人类命运,这才是有大境界、大胸怀,有大爱、大能的诗歌,具体来说,“大”既指书写对象的事件、主题的“大”,也指诗歌语言的大气,当然它不一定使用“大词儿”,而是经过诗性组合之后呈现出高端飞拔的气质,常造一种气场,带来震撼效果。此外,还应有大结构,开阖有度,兼具创新性,充盈着昂扬的气势和气魄。

        诗歌要有社会历史担当。这不是要求每个诗人在大事件诗歌写作中复述新闻、图解政策,也不是希望诗人在书写大事件时被叙事、细节所裹挟,而是要表达诗性体验,传递人生经验,在烟火中求真味,于坦率中求蕴藉。

        诗歌对社会历史有担当,就要经得起批评。诗歌是精神食粮,要像保障食品安全一样,分清楚哪些有利成长,哪些有害健康,从而趋利避害。诗歌只有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批评”,才可能成为经典并世代流传。对社会历史负责,诗歌还要引导趣味,不是建“奇花异石”的“盆景”,而是耕耘肥沃的广阔大地。诗歌需要大众化,以“诗”为前提的大众化,不是一览无余、毫无蕴藉的浅显化,其要义是加强优秀诗歌在大众中的传播和赏读,让写作和阅读共同承担新时代诗歌的使命。

    (摘编自胡丘陵《新时代诗歌要讲担当》)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些诗人认为诗歌应“讲品位、讲格调”,因而不赞同其“承担社会历史责任”。 B . 诗歌要有艺术担当,这意味着诗歌既要承载历史文化,也要关注和表现人民。 C . 诗歌是不是有大格局,这取决于诗人是不是有大境界、大胸怀,有大爱、大能。 D . 诗人在书写大事件时,应传达出自己的感受,而不一定过多地拘泥于叙事本身。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一些诗人对诗的狭隘认识为立论的事实基础,引出了“讲担当”的必要。 B . 文章从时代、艺术、社会历史三个方面论述诗歌的“讲担当”,论证结构清晰。 C . 文章末段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形象地论述了诗歌如何才能对社会历史有担当。 D . 文章指出诗歌的社会历史担当要经得起批评,并据此对诗歌大众化作出论证。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纯诗”与“大诗”格格不入,无法“讲担当”,在新时代我们应当予以摒弃。 B . 诗歌是心灵颤动和诗意传递,阅读诗歌可以使读者与诗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C . 诗人应立起人类精神高地,与时代接轨,为人民发声,否则就难以写出“大诗。 D . 那些能够成为经典并且世代流传下来的诗歌,一定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批评”。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中华民族在锦绣大地上绘就的壮观图景,纵贯长江流琙和黄淮海平原;这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水利发展史上书写的壮丽诗篇,彰显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这就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南水北调工程。中国地表水资源总量丰富,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分布情况很不乐观。(如图)

        旨在改变这一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凹大江河形成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伓的总体布局。目前,东、中线工程已经完工,西线工程处于前期论证阶段。

       

        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这部分“南水”兵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过黄河,直抵天津;一路向东,通过山东半岛输水干线,经过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中线水源主要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出水,沿豫西过长江、淮河,经黄淮海平原,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一路北上。西线工程拟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调水,至青、甘、宁、蒙、陕、晋等地,旨在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为黄河上游补水。

        南水北调工程纵横大半个中国,穿越数个地形地貌大相径庭的省区市,保障一江清流北上,涉及到的工程技术和环境保护难度可想而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破解了包括穿黄隧洞、大型渡槽、丹江口大坝加高等一系列工程设计在内的重大技术难题。这些难题中,以中线工程穿越黄河为最。其隧洞施工可以比喻为“牙膏里打洞”,这是因为施工地段为非饱和性土壤。工程技术人员因地制宜,采用了简易盾构法和高压注浆法,也就是以镶嵌式方法先建立支撑结构和固化结构,再通过注浆让土壤变硬,使隧洞施工变为了可能。沿线各省市出台规划,制定标准,力保一渠清水。如山东省内造纸厂由70多家减少到10多家,污染物排放量比2002年减少62%;江苏沿线关停化工企业800多家。

    移民搬迁是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丹江口水库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因工程需要,丹江口大坝坝顶必须由原来的162米增加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风浪线172米,这就意味水库面积由7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居住在水库扩容区的居民不仅面临易地搬迁的现实,而且还有一部分人,面临着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据统计,丹江口水库库区涉及的移民超过34万人。在相关移民搬迁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这些库区移民顺利建立新的家园,很多以搬迁为契机走出了新的生活道路,生活状况得到大幅改善。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新时代的治水方针。未来几年,南水北调工程将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这是新时代南水北调工程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

        材料二

        2018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通水四周年的纪念日。“南水北调每年都在提质增效。”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说,东线工程连续5年圆满完成调水任务,其中累计调水到山东30.6亿立方米,2017-2018年度调水到山东达10.88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増加22%。中线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供水1459天,累计向京津冀豫四省(市)调水191亿立方米,2017-2018年度原计划调水57.8亿立方米,实际完成调水计划的129%,比上一年度又有大幅度增加。

        “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幸福水!”工程沿线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一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的充分肯定。

        目前,“南水”已占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73%,供水范围不仅基本覆盖中心城区,还惠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北京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碱减少、口感变甜。长期以来,密云水库担负着北京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重任,近年水库蓄水量不及库容总量的1/3。“南水”进京后,北京主力水厂逐步使用“南水”置换密云水库的水,至2018年底,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25亿立方米。天津14个区居民全部喝上“南水”,北调的“南水”已成为天津供水的“生命线”。河北80个市县用上“南水”,沧州主城区“南水”供应比例已达100%,4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同时,多地区利用“南水”为水源地回补地下水。其中北京潮白河水源地回补范围达24平方公里,地下水位最小回升5.42米,最大回升13.71米,平均回升7.5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南水北调不仅送来了一渠清水,沿线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丹江口水库首次发现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活体桃花水母,活跃在丹江口库区的鸟类已多达40余种。中线焦作城区段总干渠试水后,已多次发现珍贵的水鸟品种。许多少见的植物也重新再现。“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的和谐画面成为现代都市一景。

        再看“南水”的源头地区,江苏50个区县共45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效益持续发挥,电站累计发电10.7亿千瓦时;引江济汉工程累计向汉江下游补水约140亿立方米。

        “君住长江头,我住於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代词人李之仪以一曲《卜算子》道出了绵绵不绝的相思。斗转星移,千年后的今天,滔滔的长江依然滚滚东入海,但一股股奔腾的水流从丹江口水库向北进发,穿越中原大地,直抵燕山脚下;一股股奔腾的水流从扬州出发,沿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直抵海河流域和山东半岛,不仅创造了人类的奇迹,而且流润中华广袤的土地,让南北方“共饮长江水”成为现实。这昭示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各地区人民休戚相关、命运相通。

    1. (1) 根据《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设计依据的一项是(   )
      A . 全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相较于北方区和西北区,南方区和西南区水资源总量比重较大。 B . 相较水资源总量的比重,北方区耕地面积比重较大,单位面积耕地的水资源占有量较少。 C . 西南区的人口总量比重和耕地面积比重均小于水资源总量比重,水资源占有量相对富余。 D . 西北区的人口总量比重与GDP比重都比较小,这与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比重基本相称。
    2. (2)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水北调工程以“四横三纵”为主体,东、中、西三线沟通四大江河,纵横大半个中国。 B .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南水”经隧洞穿过黄河,一路向北,主要造福山东地区。 C . 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省市严控污染排放,保障水质,是“系统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 D . 库区移民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建立了新家园,很多人以此为契机改善了生活状况。
    3.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幸福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逐年增加东、中线调水量 B . 提升用水地区自来水水质 C . 有效回补用水地区地下水 D . 改善沿线地区的自然生态
    4. (4) 材料二中说,南水北调工程昭示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地区人民是命运相通的。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这样说的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谊字宜君,少有大志,便弓马,博览群言。周闵帝时,为左中侍上士。时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帝拱默无所关预。有朝士于帝侧微不恭,谊勃然而进,将击之,其人惶惧请罪,乃止。自是朝臣无敢不肃。迁御正大夫。丁父艰,毁瘁过礼,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武帝即位,累迁内史大夫,封扬国公。从帝伐齐,至并州。帝既入城,反为齐人所败,左右多死,谊率麾下骁雄赴之。齐平,自相州刺史征为大内史。汾州稽胡乱,谊击之。帝弟越王盛、谯王俭虽为总管,并受谊节度。贼平,封一子开国公。帝临崩,谓皇太子曰:“王谊社稷臣,宜处以机密,不须远任。”及隋文帝为丞相,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举兵反,帝以谊为行军元帅讨之,未至而消难奔陈。于时北至商、洛,南拒江、淮,东西二千余里,巴蛮多叛,共推渠帅兰洛州为主。洛州自号河南王以附消难,北连尉迟迥。谊分兵讨之,旬月皆平。帝遣使劳问,冠盖不绝,以第五女妻其子奉孝。寻大司徒。谊自以与帝有旧,亦归心焉。及隋受禅,顾遇弥厚,帝亲幸其第,与之极欢。太常卿苏威议以为户口滋多人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人谊奏曰百官者历世勋贤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见其可帝以为然,竟寝威议。寻奉使突厥,帝嘉其称旨,进郢国公。未几,其子奉孝卒。逾年,谊上表言公主少,请除服。御史大夫杨素劾谊曰:“丧纪之制,人道至大,苟不重之,取笑君子。若纵而不正,恐伤风俗。”有诏不问,然恩礼稍薄。谊颇怨望。或告谊谋反,帝令案其事。主者奏谊有不逊之言,实无反状。帝赐酒而释之。

    (节选自《北史·王谊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常卿苏威议/以为户口滋多人/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人/谊奏曰/百官者/历世勋贤/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见其可/ B . 太常卿苏威议/以为户口滋多人/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人/谊奏曰/百官者/历世勋贤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见其可/ C . 太常卿苏威议/以为户口滋多/人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人/谊奏曰/百官者/历世勋贤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见其可/ D . 太常卿苏威议/以为户口滋多/人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人/谊奏曰/百官者/历世勋贤/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见其可/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B . 冠盖:文中指武帝派人送给王谊的慰劳物品。后泛指官员的冠服、车乘。 C . 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迁有专门的词语。又如“迁”“征”等。 D . 除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礼的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的服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谊刚强正直,孔武果敢。王谊从小志向远大,弓马娴熟;周闵帝大权旁落,有朝臣对他不恭敬,王谊勃然大怒,准备击打那位朝臣,那位朝臣因害怕而请罪。 B . 王谊骁勇善战,平定战乱。王谊跟随武帝攻打北齐,武帝进入并州后反而被齐人打败,王谊率领精锐部下赶赴增援;汾州稽胡叛乱,王谊率兵平定。 C . 王谊战功赫赫,深受器重。因为战功,封王谊的一个儿子为开国公;武帝临终时嘱咐太子让王谊担任重任;王谊派兵马平定司马消难、兰洛州等叛乱。 D . 王谊被诬谋反,无罪释放。杨素弹劾王谊没有成功,就又上告王谊谋反,文帝下令查证,主管人奏称王谊没有谋反意图,隋文帝赐给王谊酒食并将他释放。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隋受禅,顾遇弥厚,帝亲幸其第,与之极欢。

      ②丧纪之制,人道至大,苟不重之,取笑君子。

四、诗歌鉴赏
  • 12. (2019高二上·大港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 B . 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 C . 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D . 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2. (2)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2. (2) 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两个比喻印证君子只要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的道理。
    3. (3) 《琵琶行》中用“ ”两句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戛然而止。
    4. (4) 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感伤的句子:
    5. (5) 李商隐《锦瑟》中表现作者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两句是 “。”
六、材料作文
  • 14. 作文。

        青春该有怎样的模样? 一百年前,新青年为救亡图存振臂一呼。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一代新人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今天,平均年龄30岁的中国航天科研团队,筑梦太空;“80后”古钟表修复师亓昊楠,十多年来在故宫默默地和蒙尘的文物打交道;快递小哥雷海为在摘取中国诗词大会桂冠后,又立下了“看遍名山大川”的人生新目标……这些都是青春的模样。习主席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800字左右文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