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蚌埠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09 浏览次数:162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远提倡新诗顺口、易记、易懂、易唱,目的是为了实现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对我国古典诗歌,只有采取吸收其精华、扬弃其糟舶的正确态度,才能古为今用,  △  。鲁迅指出:“旧形式的采取,正是新形式的发端,也就是旧形式的  △  。”“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由此也可以看出,鲁迅提倡“诗须有形式”,( )。 因此,他认为新诗“格式不要太严”,在谈到新诗“要有韵”时,认为“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这说明,不是鲁迅形而上学地看待新诗的形式问题,而是以马克思辩证法立场出发来看待新诗的形式问题的。鲁迅还认为,要发展民族新文化,既要“择取中国的遗产”,又要“采取外国的良规”,使我们的作品更加___。他指出 “翻译外国的诗歌也是一种要事”,但是,又反对一味  △   外来诗歌形式。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推陈出新  蜕变  丰满  生搬硬套 B . 革故鼎新  蜕变  丰满  生拉硬扯 C . 革故鼎新  退变  丰盈  生搬硬套 D . 见推陈新  退变  丰盈  生拉硬扯
    2. (2)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绝不是重新铸造新的枷锁来代替旧的枷锁,也不是将旧诗森严的格律套在新诗身上。 B . 绝不是将旧诗森严的格律重新套在新诗身上,也不是要铸造新的枷锁来代替旧的枷锁。 C . 绝不是在新诗身上重新套上旧诗森严的格律,也不是旧的枷锁被新铸造的枷锁所代替。 D . 绝不是旧的枷锁被新铸造的枷锁所代替,也不是在新诗身上重新套上旧诗森严的格律。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鲁迅不是形而上学地看待新诗的形式问题,而是站在马克思辩证法立场出发来看待新诗的形式问题的。 B . 不是鲁迅形而上学地看待新诗的形式问题,而是从马克思辩证法立场出发来看待新诗的形式问题的。 C . 鲁迅不是形而上学地看待新诗的形式问题,而是运用马克思辩证法来看待新诗的形式问题的。 D . 不是鲁迅形而上学地看待新诗的形式问题,而是通过运用马克思辩证法来看待新诗的形式问题的。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趋之若鹜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传统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传统”,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几乎稍有名气的传统街区,其形成的过程都比较漫长,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比如西安的西羊市,元朝时即已出现。传统街区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长期创造和积累,其住宅区、崇祀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构成,都体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体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城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体。以此观之,传统街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绝不仅仅在于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更在于这些建筑所承载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

    因此,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必须明白它自身的社会意义,明白它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把原住民大量迁走,对街区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招商,是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因为,若没有对街区历史和现实的尊重,街区的文化特色将逐渐失去,其内涵必然会受到重创,所谓的招商引资能否产生长久效益十分令人怀疑。十年前的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就是前车之鉴:迁走了老住户,推倒了旧房屋,建成了气派的新街道,招来80多个京城老字号以及许多国际连锁品牌店,后来却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地居民及游客均不买账,有数十家店铺又陆续撤走。

        当前对待传统街区还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号称将其打造回清朝或民国的某个阶段,似乎回归的年代越早越好。此举就如同要把百岁的老人整回童年,也是妄自菲薄的无知行为。你把蕴含丰富历史信息的街区压缩至某一年,把它搞成往昔特定时期的模样,那么之后的这几十年、上百年算不算历史、算不算是街区的生命历程呢?况且,即使真有街区百年前的照片或资料可资参照。但没有了那时的人、技艺、材料、社会环境,你能把它不走样地整回到过去的年代吗?整回去之后又希望什么年代的人来生活?这么整的结果,必然是把真的整没了,搞出个不伦不类、缺乏生命力的假古董,哪怕看着再奢华,也不过是基因突变的怪胎,甚至是僵尸。街区房屋的整治,最好的办法或许是采取逐步维修与更新的方式,对不得不修缮的才采取适当措施,对违章违法的私搭乱建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和制止。

    (摘编自马奔腾《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街区蕴含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可成为地方的名片,可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也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B . 历史文化是传统街区的价值所在,历史文化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传统街区的形成比历史文化的形成更为漫长。 C . 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动力,需要先弄清楚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并以保护为前提。 D . 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是传统街区的灵魂,它反映了地城特色和人民的生活理想、生存智慧及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直言当前不少城市“打造”传统街区出现了不少问题,然后探析原因,提出了慎言“打造”的论点。 B . 文章讲述了十年前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失败的案例,这为论述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需尊重传统街区的内涵提供了例证。 C . 文章从传统街区的价值所在、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时出现的问题两个方面,论证改造和利用传统街区要谨慎的观点。 D . 文章第四段连续使用了三个问句,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改造传统街区的态度,然后提出了传统街区整治的办法。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传统街区改造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掘出传统街区蕴含的历史、人文信息,因势利导,才能做到古为今用,古今融合。 B . 缺乏准确的定位,怀着急功近利的心理粗暴改造,既会破坏传统街区原有的格局,也难以建立新的有可持续性的文化生态。 C . 迁走原住居民,彻底改造旧城区,以此招商引资,这并不能长久促进城市的发展,反而会破坏传统街区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D . 对于传统街区,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要认真地去认识它,了解它,尊重它,顺其自然,而不是轻率地将其打造成返古名城。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催生了一种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学习者在注册后登录自己的学习账号就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学习不再是按照课程的时间安排表按部就班,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相对自由。由于教学形式主要是视频教学,所以学习者可以自主控制学习状态。对于稍复杂需要做笔记的地方可以暂停下来理解或是做笔记,对于没听懂的部分可以选择重听。对自己要求较高但又没有机会深造的那一部分学习者,可以通过某些学校的精品课程,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这为大部分想要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网络授课,。一个老师可以教授的学生就不再受数量的限制,老师可以将自己录制的课程放在网络上。没有各种各样的教材资料费,学习成本得到了大大的降低。

        然而在线教育情境下,老师和学生不再有面对面的交流,自然也就没有情感的交流。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后的教育,老师的任务就只制下了传授知识或提供一些新的学习方法给学生。传统的学习需要学生大量的实地考察调研,或是随时动手做实验,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互联网教育虽然便捷,但是也让学生变得懒散,学生们不再有兴致去做实验,经验结论只需要“百度一下”。

        (摘编自《“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材料二

       

        材料三

        近些年在线教育的繁荣发展,并不是因为疫情而来的产物。很大程度上,它们是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旧存在。这其中有基础设施的问题,也有思维惯性的存在。这一次大规模的“强制”线上学习,或许也可以让很多师生意识到,线上学习不是那么为难。在线教育的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当然,一种担忧的声音也一直存在。空中课堂和双师课堂的存在,本地的主讲老师让位名师,沦为了“教辅人员”,是否会剥夺当地教师自我实践而带来的提升空间?是否会让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的是,当在线教育这些优势资源倾斜于欠发达地区的同时,也是在对当地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一种无形的“倒逼”。学生和家长接触过什么是“好老师”,自然就会不堪忍受一些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当地的管理者自我反思和进步。

        (摘编自《“空中课堂”今后会常态化吗?》

        材料四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不断促使其进行换代升级。当“互联网+”遇到教育的时候,互联网对教育变革的作用也体现得很明显。传统的教育模式基本就是学生坐在教室里。老师在讲台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授课。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本质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

    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正与各个行业进行全新的融合,激活各个行业内在的发展潜能。在与教育的融合当中,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叠加,这种一加一的力量会远大于二。因为,新形态的互联网是在创新2.0(注:是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下发展出来的,创新会让这个叠加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当传统的教育遇到创新2.0时,教育将被倒逼着去变革,变革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不断汲取最新的教学知识,学习使用新的教学工具,让信息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也要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有更多资源投入到教育中,互联网教育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家对此缺乏相关的监管措施,导致了很多教育资源的浪费。政府教育部门应对互联网教育进行监管,对互联网教育公司开发的教育资源等教育内容进行规范,保证进行在线教育的教师必须拥有相关的教育资质,拥有良好素养的教师,提高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准入机制,建立课程价格规范标准。

        “五联网+教育”模式中,互联网并没有真正与教育融为一体。未来“互联网×教育”模式中,传统教育模式将重构,并与互联网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到时教育与互联网的关系就是“人与手脚”的关系,二者密切融合,真正合为一体。“互联网x教育”模式将更加关注“人物互动、虚拟教学社区”等互动性的教学体验,使教学过程智能化、舒适化。

    (摘编自《“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

    1. (1) 下列关于“在线教育”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线教育一般指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的新型教育方式。 B . 在线教育是学习者根据需要灵活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的一种教育模式。 C . 年初疫情期间的“强制”线上学习使在线教育广受欢迎,日益繁荣发展。 D . 在线教育利用线上优势,对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作用。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的路径。 B . 优势资源能倒逼欠发达地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并不断进步。 C . 2012年以来在线教育付费用户规模和增速都不断增长,在线教育有潜在的庞大市场。 D . 互联网要真正和教育融合,成为理想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教育模式改造的基础上。
    3. (3) 结合文本,概括“互联网+教育”应该“+”哪些内容。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心,良心

    刘向阳

        三九天的凌晨三点,出租车司机小马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在马路上疾驰。

        昨晚临出门时,挺着九个月身孕大肚子的妻子姗姗对他说:“能早回就早回。”尽管离与师傅老王交接班的时间还差三个小时,小马还是心急火燎地往家奔。也许太冷,也许地处偏僻,当车拐上马家桥大街后,就看不见一个人影和车影了。

        回家心切,小马将时速提高到120迈。在离与老城厢路交叉口三十米远的距离时,小马本能地将车速降了下来。在即将到达路口时,小马便发现了情况。在他的左面,一-辆红色跑车箭一样地射了过来。右面,一个看似拾荒的老人也奋力地蹬着一辆三轮板车冲了过来。小马急忙手脚并用紧急刹车。可还是听到了一声凄厉地惊叫。随着惊叫声,血便飞溅到挡风玻璃上。恍惚中,小马感觉自己像在梦中一样。

        小马下车后,眼前立刻出现了不忍目睹的惨景:老人仰躺在已经翻倒的三轮车旁,血正从老人被撞烂的衣服中渗出。吓得浑身发抖的小马向四周环顾,发现那辆红色跑车没有了踪影,大街上仍然空无一人。小马立刻想到了跑。于是,他急速转身,可脚刚要迈进车门,又收了回来。小马战战兢兢地回到老人身旁,将手掌伸到老人的鼻子和嘴边,感觉老人还有气息,便一下将老人抱起来。放躺到车的后座上,疯了似的将车开向了医院。

        面对生命垂危的老人,医生立刻投入了抢救。站在一旁发抖的小马的手机响了。姗姗在电话里有气无力地说:“你快回来吧,我怕要生了!”小马抬眼看到,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围着老人,谁也顾不上搭理自已。小马狠了狠心。将衣兜里所有的钱全掏了出来,放到门旁的桌子上。便悄悄地溜出了们,飞快地跑过长长的走廊。在推开大门的那一刻,小马停住了脚步,给姐姐打了个电话,告诉姐姐,姗姗要生了,请姐姐马上去自己的家。

        抢救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医生对守候在一旁的小马说:“你父亲生还的可能性不大,你要有思想准备。”原本六神无主的小马更加感觉头皮发炸,他边“嗨嗨”地答应着,边撒腿就跑。跑到大门外,不顾一切地将车发动起来,在车已经行驶了两百多米后,小马又将车掉头开回了医院大门,并拨通了110。

        两住警察在抢救室旁的屋子对小马正做询问笔录,一位护士跑进来说:“老人醒过来了!”警察赶紧带着小马来到老人身旁,指着小马问老人:“是他撞了你吗?“老人勉强睁开眼晴看了看小马后摇了摇头,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好像是个女的。”警察继续问:“大爷,你还记得车的颜色和形状吗?”“红色跑车。” 老人用足最后一点力气说完后,头一歪便合上了眼睛。

        老人的话让小马的心一下敞亮了。可当他看到随后赶来的老人亲人的悲伤凄惨情状后,毫不犹豫地拦住了要走的警察,说:“不对!是老人看花了眼,肇事者确确实实是俺呀!俺触犯了刑法,你们把俺抓走吧!”

        在公安局的预审室,一位男警察向小马播放了监控录像后,对小马说:“经过详细勘察,发现你的车没有任何磕碰划擦的痕迹。录像也十分清楚地记录了事故发生的全过程,虽然你的车靠得较近。但是肇事的不是你,确实如老人所说,撞他的是开红色跑车的女人。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捕归案,经初审,对肇事逃逸事实供认不讳。“真的!”小马终于将挂在脸上的悲容一扫而光。

        一位女警察将一杯热茶递到了小马的手上,说:“还要告诉你两个好消息,一个是,那位老人已经脱离了危险。老人的家人说一定要好好报答好心司机的救命之恩!”

        小马一脸羞涩地说:“老人的命保住了比啥都强,就别提啥‘教命之恩了。”

        女警察十分神秘地问:“还想不想听另一个好消息呀?”“想, 想呀!”小马急切地答。女警察笑吟吟地说:“你当上爸爸了!龙凤胎,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小马有生以来第一次当着外人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一位男警察在看到小马终于擦干了眼泪后,问小马:“事故发生后,你有多次跑掉的机会,你为什么没有利用呢?“

        小马答:“俺哪里不想跑,是俺妈一直在阻拦俺。”

        男警察诧异了:“从事发到现在,你母亲一直没在你的身边。而且,据了解她老人家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件事。怎么能说是你母亲让你这样做的呢?”

        小马答:“在俺第一次摸方向盘时,俺妈对俺说: 当出租车司机不容易,哈样事儿都兴许摊上。你要记住,不管咋样。就是杀头坐牢,也不能坏了良心!”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细节描写表现了小马勇于教助、敢于担责的优秀品质。 B . 小说在叙述小马救助重伤老人的故事中用插叙方式,插入妻子生龙风胎的情节,符合传统审美情趣。 C . 小马拥有美好良心,救人都反复犹豫,情节一波三折,造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D . 小说的主题深刻,不仅停留在简单的劝善行善方面,还另有深意:良心有赖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2. (2) 小说中小马在事故发生后三次想要“跑掉”,每次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3. (3) 小说中“警察”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宝,硕真,荥阳阳武人也。苏峻作逆,宝为温峤平南参军。峤将赴难,而征西将军陶侃怀疑不从。峤屡说不能回,更遣使顺侃意曰:“仁公且守,仆宜先下。”遣信已二日,会宝别使还,闻之,说峤曰:“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便宜急追信,改旧书。说必应俱征。”峤意悟。即追信改书。侃果共征峻。

    初,峤以南军习水,峻军便步,欲以所长制之。宜令三军,有上岸者死。时苏峻送米万斛馈祖约,约遣司马桓抚等迎之。宝告其众曰:“兵法,军令有所不从,岂可不上岸邪!”乃设变力战,悉获其米,虏杀万人。以功,峤表为庐江太守。

        约歉祖焕、桓抚等欲袭湓口。陶侃将自击之,宝力请先锋。先是,桓宣背约,南屯马头山,为焕、抚所攻,求救于室。及此,宣遣子戎重请,宝即随戎赴之。未至,而贼已与宣战。宝军悬兵少。器杖滥恶,大为焕、抚所破。宝中箭,贯髀彻鞍,使人蹋鞍拔箭,血流满靴,望星而行,夜奔船所百余里。至,先哭战亡将士,洗疮讫。夜还救宣。宝至宣营,而焕、抚亦退。宝进攻祖约,军次东关,破合肥。

    陶侃、温峤未能破贼,侃欲率众南还。宝谓峤曰:“下官能留之。”乃往说侃曰:“公本应领芜湖为南北势援前既已下势不可还且军政有进无退非直整齐三军示众必死而已亦谓退无所据终至灭亡公可试与宝兵,使上岸断贼资粮,出其不意,使贼困蹙。若宝不立效,然后公去。”侃然之。宝烧峻句容、湖執积聚,峻颇乏食,侃递留不去。其后,贼平,封州陵县开国

        庾亮西镇,谋北伐,上疏解豫州,请以授宝。于是诏以宝监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与西阳太守樊峻以万人守郗城。石季龙恶之,乃遣将以七万人攻郗城。宝求救于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军,城遂陷。宝、峻等率左右突围出,赴江死者六千人,宝亦溺死。亮哭之恸,因发疾,遂

    (选自《晋书》,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本应领芜湖为南北势援前既已下/势不可还/且军政有进无退/非直整齐三军/示众必死而已亦谓退无所据/终至灭亡 B . 公本应领芜湖为南北/势援前既已下/势不可还/且军政有进无退/非直整齐三军/尿众必死而已亦谓/退无所据/终至灭亡/ C . 公本应领芜湖/为南北势援/前既已下/势不可还/且军政有进无退/非直整齐三军/示众必死而已/亦谓/退无所据/终至灭亡/ D . 公本应领芜湖/为南北势援/前既已下/势不可还/且军政有进无退/非直整齐三军/示众必死而已/亦谓退无所据/终至灭亡/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也叫表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含义相关联的称呼。但古代女子不取字。 B . 先锋,行军或作战时的先遗将领或先头部队。主要担负开路搭桥、侦察敌情、试探性进攻等任务。 C . 侯,我国古代官位名。自周以来,侯大体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有的可由子孙承袭,有的不可以。 D .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和封王的贵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毛宝富有远见。毛宝在温峤无力说服陶侃,要单独讨伐苏峻的情况下,劝说温峤更改信件内容,终于促成温陶共举大事。 B . 毛宝善于变通。毛宝审时度势,更改军令,带兵到岸上激战,截获叛军粮米,俘杀万余贼军。他也因功被封为庐江太守。 C . 毛宝智勇双全。毛宝在陶侃没能击败贼军想要率军南归的时候,劝说他留下,促使其率军烧毁敌人军粮,最终平定叛乱。 D . 毛宝临难不避。郗城大战时,毛宝向庾亮求救,虽然没有得到及时救援,城池陷落,但仍率左右力战突围,终溺死水中。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

      ②宝军悬兵少,器杖滥恶,大为焕、抚所破。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耕织叹(节选)

    赵汝隧

    春催农工动阡陌,耕犁纷纭牛背血。

    种莳已遍复耘耔,久晴渴雨车声发。

    往来逻视晓夕忙,香穗垂头秋登场。

    一年苦辛今幸熟,壮儿健妇争扫仓。

    官输私负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秕。

    我腹不饱饱他人,终日茅檐愁饿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采用古体,直陈其事,且通篇多用仄声韵,给人一种郁结难伸的感觉。 B . “往来逻视晓夕忙”揭示了农夫不断地往来巡视、放心不下、惟恐出错的心理。 C . “香穗垂头秋登场”表现了农民历经一年辛苦,终于迎来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D . 全诗选取日常生活场最,有铺垫,也有升华,语言含蓄蕴藉,显得悲切感人。
    2. (2) 本诗“春催农工动阡陌,耕犁纷纭牛背血”精彩传神,请赏析这两句诗的精妙之处。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早起晚睡、辛苦劳作的句子是“”。
    2. (2) 荀子在《劝学》中以亲身体验,通过“”与“”两句的对比,强调与其整天去空想,不如努力去学习。
    3. (3)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战地的苍凉悲壮。
六、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家都知道,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多被冠以“唐人街”的称谓。那么,①?有些专家认为,这是英文China town的音译,②,有点文化的老外也知道中国的唐代文化。二者是从辛亥革命前后海内外反清朝起,华人多不愿意自称“清朝人”。 究竟怎样称呼自己才有面子呢?华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盛唐,因为盛唐有着举世公认的强大国力,于是,③。就这样,China town顺理成章地被称为“唐人街”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以《等着我》开头把下列句子整合成一句话。要求:概括出陈述对象的基本属性,不超过20字。

        ①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2014年4月开始创办并开播《等着我》。

        ②《等着我》是寻人平台,不会以任何理由向求助者收取费用,它是档大型公益栏目。

        ③《等着我》为离散人群提供志感公益服务,深受观众喜爱。

        ④目前,栏目已经帮助超过1000个家庭实现寻人的梦想。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吴仲华说:“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李兰娟说:“我可以带队法支援武汉。”“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

    从古至今,中华儿女血脉里流淌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但也有些年轻人夸夺其谈,仅靠一个键盘爱国;有些人只想做主播、网红,坐拥千万粉丝;甚至有些人拒唱国歌,一心“去中国化”……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针对“今天,我们怎样爱国”这个问题,结合你的生涯规划(人生规划),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