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届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实验中学初三第一次月考物理卷

更新时间:2016-12-22 浏览次数:701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 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B . 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 C . 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D . 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
  • 2. 我国随着航天事业发展需要,正在研制大功率液氢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主要是因为氢是有(  )

    A . 较小的密度 B . 较大的比热容 C . 较高的热值 D . 较低的沸点
  • 3. (2017九上·昌宁期中) 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 . 冷天搓手取暖 B .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C . 烧水时水温升高 D . 下滑时臀部发热
  • 4. 近几年煤炭价格较高,少数不法商贩将煤矸石、破碎石掺在优质煤中高价销售,客户为不上当,最恰当的方法是检测煤的(  )

    A . 温度 B . 质量 C . 热值 D . 比热容
  • 5. 为了提高热机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 采用热值高的燃料 B . 降低热机功率 C . 保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D . 以上措施都可以
  • 6. 一杯酒精减少一半后,则(  )

    A . 热值和比热容都不变 B . 热值减半、比热容不变 C . 热值和比热容都减半 D . 热值不变、比热容减半
  • 7.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 8. (2016九·武汉月考) 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 . 2:3 B . 3:2 C . 4:3 D . 3:4
  • 9.

    2013年2月15日,一颗数十吨的陨石被地球俘获,在加速下落的过程中,陨石与大气剧烈摩擦、迅速升温、猛烈燃烧,犹如一颗火球扑向俄罗斯.陨石下落过程中,其能量转化过程是(  )

    A . 重力势能一动能一内能 B . 动能一重力势能一内能 C . 重力势能一内能一动能 D . 内能一重力势能一动能
  • 10. 在学习了内能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后,同学们在一起梳理知识时交流了以下想法,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 .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不同形式的能量的互相转化 C .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D . 能量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总会有损耗,但能量的总量总保持不变
  • 11. 热机包括内燃机,柴油机和汽油机都属于内燃机,关于热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汽油机顶部有喷油嘴,柴油机顶部有火花塞 B . 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将柴油和空气的混合气吸入气缸 C . 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进、排气门同时关闭的冲程是做功冲程和压缩冲程 D . 在柴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柴油和空气混合物的内能
  • 12.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实例,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 .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 .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 给蓄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13. 甲、乙两种物体质量相同比热容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一定是(  )

    A . 比热容小的吸收热量多 B . 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 C . 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 . 因初温不知道无法判定
  • 14. 下列物理现象中与物质的比热容无关的是(  )

    A . 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洒一些水,感觉到凉快一些 B . 冬天老年人常用热水袋取暖 C . 农村深井中水总是冬暖夏凉 D . 早春农民育秧时,防止秧苗冻死采用“晚上灌满水早上放掉水”的方法
  • 15. 下列关于温度与内能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炒菜时,用铲子在锅内反复翻炒,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增加菜的内能的 B . 用锤子敲打钉子时,钉子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钉子内能的 C . 松开用气筒打足气的气球进行放气,会发现气球口处有小水珠,这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造成的 D . 旋开常温的可乐瓶盖,会在瓶口处看到“白气”,这是瓶内可乐汽化成的水蒸气
二、<b >填空题</b>
  • 16. 两个人向相反的方向拉一根绳子,绳子没有拉断,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力,除此以外,分子之间还存在着力.

  • 17.

    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其原因是


  • 18. 热水和冷水混合时,水放出热量,一直到热水与冷水的相同时为止.

  • 19. 小亮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这是现象,它说明.通过,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 20. (2016九·洪湖月考) 许多同学喜欢吃烤肉串,用炭火烤肉的过程是利用的方式增加肉的内能的,木炭燃烧的过程是将能转化为能的过程.但科学表明,经常吃烧烤食品有害健康.

  • 21. 接打手机时,手机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能;教室里的电风扇工作时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能.家里的电饭煲煮饭时是实现电能转化为能.

  • 22. 萧敏同学用电饭煲做饭,片刻后听到“噗﹣噗﹣噗”的响声,走近一看,发现水蒸气冲动了锅盖.他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了这一现象:水蒸气对锅盖,水蒸气的内能,内能转化为锅盖的

  • 23.

    如图所示是演示点火爆炸的实验装置,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盒内酒精,盒盖被打出去,这是因为酒精燃烧产生的燃气对外,燃气的能转化为盒盖的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 24. 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温度变化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较多.

  • 25. 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正源源不断地向我市输送清洁能源﹣﹣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时,可以将能转化为内能.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3 , 则每输送100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后就相当于向我市输送了J的能量.

  • 26. 汽车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一般分为: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在这四个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冲程.某单缸四冲程内燃机飞轮的转速为1200r/min,该内燃机每秒钟对外做功的次数为次.

  • 27.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1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J的热量.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的大,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冷却效果好.

三、<b >计算题</b>
  • 28. 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再投入到80g的12℃的水中,混合后水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求:

    1. (1) 水吸收的热量.

    2. (2) 铅的比热容.

  • 29. 天然气灶烧水,燃烧0.5m3的天然气,使10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q=7.0×107J/m3 . 求:

    1. (1) 0.5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2. (2) 水吸收的热量Q

    3. (3) 燃气灶的效率η.

四、<b >实验题</b>
  • 30.

    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装置 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为10g,烧杯内液体的质量都相同.

    1. (1) 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个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两个装置(选填装置序号A、B、C).

    2. (2) 在“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温度计的比较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已知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10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J.

    3. (3)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含义是

  • 31. 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kg)

    升高的度数(℃)

    加热时间(min)

    1

    0.05

    10

    10

    2

    0.10

    10

    20

    煤油

    3

    0.05

    10

    5

    4

    0.05

    20

    10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1. (1) 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物体吸热的多少与有关;

    2. (2) 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3. (3) 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4. (4) 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有关.

  • 32.

    如图所示,拿一个大口玻璃瓶,瓶内装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


    1. (1) 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会出现

    2. (2)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瓶内的空气膨胀做功时,内能,温度,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3. (3) 由此实验及其它大量实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