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江苏江阴山观二中初二12月月考物理卷

更新时间:2016-04-22 浏览次数:370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 B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 . 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D . 初中生跑100m约需7s
  • 2. 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都很常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春天,早晨出现的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 . 秋天,早晨花草上细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C . 夏天,打开冰箱门,门口冒出“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D . 初冬,早晨地面上出现的白霜,这是凝固现象
  • 3.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 . 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 B .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越高 D . 抽取空气罩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 4.

    如图为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 . 物质B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需要吸热 C . 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 . 15min时,物质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 5.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 . 人在阳光下形成影 C . 水中的筷子向上翘 D . 豹子在水中的倒影
  • 6. “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飞船 B . 地球 C . 月亮 D . 太阳
  • 7.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下面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A . 用铁作为炒锅的材料 B . 用铜作为导线线芯的材料 C . 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 D . 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
  • 8. 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能看到立体效果.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 . 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拍摄时,两摄像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 D . 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
  • 9.

    如图,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A . B . C . D .
  • 10.

    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 .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 . 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 . 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 . 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 11.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 . 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C . 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密度的4倍 D . 质量相等时,甲物质的体积小于乙物质的体积
  • 12.

    如图所示,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A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移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此观察仪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 . 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B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C . 实验时,应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D . 如果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小
  • 13.

    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 能装500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500g酒精 B . 能装500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500g水 C .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 . 利用密度一定可以鉴别物质
  • 14.

    如图甲所示是一个魔术箱,魔术箱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使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可见遮光板并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若魔术箱内部只由若干平面镜组成,根据这一奇怪的现象,小明对魔术箱内部的结构(如图乙)进行了猜想,下列猜测合理的是


    A . 内部有一块平面镜即可 B . 内部有二块平面镜即可 C . 内部至少有三块平面镜 D . 内部至少有四块平面镜
二、<b >填空题</b>
  • 15.

    笛子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悠扬的笛声是由于空气而产生的,我们能辨别笛声和琴声,是因为他们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如图所示的标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这是在处控制噪声.


  • 16. 小华把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片放在报纸上,并在塑料片上滴一滴水,透过水滴发现报纸上的字(“缩小”、“放大”)了,这滴水相当于一个透镜(选填“凸”或“凹”).

  • 17. 小明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a),(b)



  • 18. 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线;医院里,利用“B超”检查身体,“B超”是超声波,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选填“能量”或“信息”).

  • 19. 我国许多地区遭遇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其中“雾”的形成是水蒸气形成的,而造成“霾”的主要元凶之一就是PM2.5等可吸入颗粒物,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大气中PM2.5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2.5微米合米,它还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血液,危害人体的健康.

  • 20. 2013年2月,江苏省推行“区间测速”.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小时.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 21. 金属在高温、真空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给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的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先是,后是

  • 22. 将一瓶标有550mL的矿泉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完全结冰,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冰的质量是kg,体积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ρ=1.0×103kg/m3

  • 23. 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 , 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 , 应使水面(选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三、<b >实验题</b>
  • 24.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 (1) 小全同学用的是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

    2. (2) B、C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得到如图所示的b、c图像,两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

  • 25. 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 (1)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如图甲所示,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只有用色光屏(选填“白”或“黑”),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

    2. (2) 根据甲图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若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如图乙所示,则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 26.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白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 (1) 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纸板面射向镜面,在F纸板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

  • 27.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 (1) 你认为小华的推断(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 (2) 为了检验小华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 28.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

    1. (1)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选填“明亮”或“黑暗”)环境中进行;

    2. (2) 小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他应该在玻璃板(选填 “前”或“后”)观察,调整玻璃板后的蜡烛B的位置,直到看上去B和A的像,此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像与物大小相同;同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 (3) 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 (4) 小明了解到平面镜是在平板玻璃的背面均匀地镀上了一层金属膜制成的(如图2甲).他有一个疑问:物体是通过镜子的前面成像还是背面成像?于是他将一支铅笔的笔尖贴在镜子上,如图2乙所示,眼睛从侧面观察,若发现,则说明物体是通过镜子背面成像;

  • 29.

    晓华和同学取两张等大的同型号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同的大小纸锥,进行纸锥下落快慢的研究:


    1. (1) 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 (2)

      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参照速度格式,请把实验表格中①和②两处填写完整;

       ②

    3. (3) 晓华的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即质量)有关,并打算用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晓华认为不科学,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30.

    小明和小华想知道色拉油的密度,于是他们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动左端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右”或“左”)调;

    2. (2) 小明的实验: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55.8g,将烧杯中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注意倒入时色拉油不沾量筒壁),测出倒入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如图甲;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如图乙.则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为g,色拉油的密度为kg/m3

    3. (3) 小华的实验: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 , 接着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注意倒入时色拉油不沾量筒壁),测出此时色拉油的体积为V1 , 将量筒中部分色拉油倒入空烧杯中,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2 , 读出量筒中色拉油面对应的示数V2 . 则色拉油的密度ρ=(用已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4. (4) 小明和小华的实验中,(选填“小明”、“小华”)的实验测出的色拉油密度较正确,另一同学的方法会使测量的密度(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31.

    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和同学利用桌上两个玻璃凸透镜(A、B)实验,A、B两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

    1. (1) 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图可知他选择的凸透镜为(选填“A”或“B”) ;

    2. (2) 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c.把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

    3. (3) 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4. (4)

      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液体透镜注水后,成的像将(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此实验说明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 32.

    小明将一个橙子带到学校实验室,想用天平、烧杯来测量它的密度:

    ①他先用天平测出橙子的质量为135g;

    ②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发现橙子浮在水面上(如图甲),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橙子的总质量465g;

    ③借助牙签使这个橙子浸没在烧杯的水中,在烧杯的水面处做个记号(如图乙);

    ④取出橙子,往烧杯中添加水到记号处(如图丙),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480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②中,烧杯加入适量水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多少克?

    2. (2) 橙子的体积和密度各为多少?

    3. (3) 步骤④中,如果取出橙子时带出的水量较多,对橙子密度的测量有没有影响?

四、<b >作图题</b>
  • 33.

    请按照要求画图:

    ①在甲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②在乙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③在丙图中,画出BC的入射光线和AO的折射光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