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普通高中2018年6月高一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04-14 浏览次数:2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或(jiān)     账(shē)     翩起舞(piān) B . (gōng)   杂(wú)       角虚名(wō) C . (è)      蝉(tuō)       百无聊(lài) D . (kē)     咀(jué)       人心脾(qìng)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家长引导孩子过“六一”节时要重内涵、轻形式,淡化“礼物情节”。 B . 综艺节目可以插科打诨,但不能娱乐至上.助涨艺术创作的浮躁风气。 C . 为减少误判,“视频助理裁判”首次亮相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绿荫场。 D . 处在互联网时代的乌镇奏出了一曲曲古韵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新声。
  •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别有洞天的二十四节气摄影展。 B . 《魅力中国城》以详实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时代景象。 C . 仅凭主人语言控制,智能家电就可完成点播歌曲、电影,甚至聊天等任务。 D . 2020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取决于政府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进取的精神。 B . 中日防灾减灾论坛吸引了约240名左右嘉宾,大家就关心的话题展开交流。 C . 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共享出行”领先于世界。 D . 浙江省推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便利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5. (2019高二下·温州期中) 在下列不同场合,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运动会上,有同学鼓励室友:“加油!你是最棒的!” B . 王小乐在“个人述职”结束时,说:“感谢聆听!” C . 看望老师后,老师送你到门口。你说:“恕不远送!” D . 辩论会上,正方对反方说:“你这样胡搅蛮缠,就不够意思了……”
  • 6. (2019高二下·诸暨期中)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比喻) B .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对偶) C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拟人) D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
  • 7. (2019高二下·诸暨期中) 下列诗句所写的历史人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唐·刘威) B .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藏忠义心。(唐·白居易) C . 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宋·苏轼) D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
  • 8. (2019高二下·诸暨期中)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不拘于时 B . 不能容于远近 C . 敢以烦执事 D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9.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收殓、埋葬。 B .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中有了最终的目标,梦也就一样有趣。 C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 D .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东家的狗在西家叫,客人经过厨师身边去吃饭。
  • 10. (2019高二下·诸暨期中) 下列对《长亭送别》“叨叨令”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杉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A . 在结构相近的语句中,推出众多物象,读来颇有铺陈之美。 B . “兀的……”句的反复,突出了女主人公无比愁闷的心情。 C . 大量叠词的运用,使崔莺莺的情感抒发显得更为热烈奔放。 D . 用语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元杂剧语言“生活化”的特点。
二、诗歌鉴赏
  • 11. (2019高二下·诸暨期中)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 上片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历史上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引发感慨。 B . 下片开头追述刘义隆草率出兵而溃败的史实,建议当权者挥师北伐。 C . 结尾词人以廉颇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 D . 作品运用典故自然贴切,寄意深远,历史感怀与现实忧思互相交织。
三、文言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所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亡去不义        亡:丢弃 B . 毋内诸侯内      同“纳”,接纳 C . 籍吏民          籍:登记 D . 不如因善遇之    遇:对待
    2.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臣为韩王送沛公 B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 . 君为我呼入 D . 约为婚姻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夜访张良,使得原本紧张的局势出现转机。 B . 从怪罪鲰生、拉拢项伯等言行可看出刘邦机敏、果断、精细。 C . 作者运用对照手法,用项伯的当机立断突出张良的优柔寡断。 D . 语言描写精练生动,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不同人物的鲜明个性。
四、现代文阅读
  • 13. (2019高二下·诸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文化的日益繁荣兴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高度重视,也成为世界打量与认识中国的窗口。作为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道门槛,汉字被推到了时代的前沿。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楷书,不少人开始研究汉字的演变历程,试图通过汉字溯源,解开更多内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密码。

        汉字的起源与早期的图形符号有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之为“六书”,而“六书”之首即为“象形”。因此,汉字字形从诞生起就蕴含着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国家典章制度等文化信息,还蕴涵着中国独有的思维方式及价值逻辑,它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工具,其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宝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汉字进行溯源至关重要,这与汉字的特质有关。欧美国家的语言大多是拼音文字,它的意义由其所指决定,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则不同。北师大教授齐元涛认为:“词义不是汉字最核心的问题,字形和词义的关联才更重要,这是汉字本身的特点。我们今天用的是象形字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楷书和简化字,这便需要我们去溯源。”陈寅恪曾说,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汉字教育就是将字与文化整合起来。据此,齐元涛提出了“字课思维”,希望在语文课上能用汉字溯源作抓手,让孩子们在对汉字的认知基础上走向对自然的认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

        当下汉字溯源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因为生活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汉字形成的历史语境都已经遗失了。当然,现代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字课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它使汉字教育可视化成为可能。融媒体儿童教育丛书“汉字魔方”作者李英说:“汉字动画主要通过图形呈现在书里,让孩子在图中找字,让学习成为一种游戏。”不过,需要规避的风险是,精彩和趣味背后有可能出现的不准确、不严谨。特别重要的是,广大教师要意识到,汉字溯源不是简单地将汉字和文化放在一起,而是要还原汉字和文化结合的历史的真实意境,从而理解其初始的意义。

    (选自201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汉字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B . “六字”是许慎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归纳。 C .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字形与字义相关联。 D . “字课思维”就是通过识字教学启发思维。
    2.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破解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密码,只能通过汉字溯源来完成。 B . 陈寅恪的话为齐元涛提出“字课思维”提供了理论依据。 C . 汉字溯源的现实困难是汉字形成的历史语境已全都遗失。 D . 运用现代融媒体技术需要规避过于追求画面感的风险。
  • 14.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乙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 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 (1)     从甲、乙选文的心理描写中,可看出一个怎样的林黛玉?
    2. (2) 有评论说王熙风、贾宝玉的出场“相互映照却不重复”,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五、句子默写
  • 15.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 (1) ,不思其反。(《诗经·氓》)
    2. (2) ?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3. (3) 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
    4. (4) 大阉亦逡巡畏义,。(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材料作文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出去找一朵不引人注意的小花,“仔细观察花瓣精妙的纹理,注意找出细微的差别,还有颜色和形状”。

        回到班里,老师说:“要是没有你们的用心观察和发现,这朵花的独特性就可能被忽视,无人欣赏。人也是这样。”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