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0-03-10 浏览次数:39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 . 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 . 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 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 2. 下列数据和结论符合实际的是( )
    A . 我们所用的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 . 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2s C . 人感觉到温水的温度大约为40℃ D . 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340m/s
  • 3. 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 B . 乙图中的放大镜利用了光的折射 C . 丙图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 . 丁图中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 4. 如图所示,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 . 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 .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D . 如果用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则蜡烛像的亮度不发生改变
  • 5. 广告片的拍摄对艺术性要求很高,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摄影师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摄影师拍出的效果是( )
    A .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B .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C .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 .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 6. 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下列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 7. 手机扫码支付已经成为时尚,当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扫描时二维码是光源 B .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 . 二维码上的黑色花纹反射所有色光 D .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 8. 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 B .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C .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D .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凝固成固体冰粒,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 9.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都能看到像 B . 甲、乙都不能看到像 C . 甲不能看到像 D . 乙不能看到像
  • 10. 甲、乙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 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C . 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经过4s,甲乙相距12m
二、填空与作图题
  • 11. 如图甲所示,秒表的示数为s,图乙一元硬币的直径为cm。

  • 12. 扫地机器人已经进入普通家庭,扫地机器人能自动躲避障碍物的原理有两种:一种利用了仿生技术,类似于蝙蝠飞行,采用波来判断障碍物及空间方位;另一种利用了传感技术,靠发射跟电视机遥控器一样的线,为侦测、判断障碍物及空间方位。

  • 13. 如图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一现象与光的现象有关(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是一个像(选填“虚”或“实”)。

  • 14. 如图所示是一款小巧方便的手机投影仪,可以实现将“影院”搬到家中,它的镜头相当于透镜。在墙上呈现(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让像更大些,应将投影仪(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

  • 15. 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1. (1) 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为℃,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态。
    2. (2)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 如图,冬天骑行摩托车时,头盔的镜片上很容易形成“雾气”,这是由于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现象,此时应该打开透气孔,风便从透气孔快速进入,增加了“雾气”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可以有效防止雾气产生而阻碍视线。

  • 17. 在军事学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经过0.6s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射击后经过2.1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则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为m,炮弹运动的速度是m/s。(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18.                      
    1. (1) 如图所示,AB、CD是由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 (2) 在碗底放一枚硬币S,向碗里倒水后,会观察到“硬币”上升,如图所示。请将眼睛看到硬币像S′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20分)
  • 19. 陈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水的汽化和液化现象。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对烧瓶里的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玻璃管通入烧杯中(烧杯中盛有15℃的冷水),温度计甲用于测量沸水的温度,温度计乙用于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

    1. (1) 烧瓶内的水沸腾后,陈明观察到甲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说明水的沸点为℃, 此时烧瓶内液面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整个加热过程中,甲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规律是
    2. (2) 一段时间后乙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说明烧杯中水的温度了,这是因为
    3. (3) 随着实验的进行,右侧烧杯内水的质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 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 (1) 实验原理是
    2. (2) 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位置的过程中在做(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若测得纸锥在甲、乙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9.6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

    3. (3) 在图2中,能正确反映出该纸锥从甲位置下落到丙位置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象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 21. 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如图1所示,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填“上”或“下”)移动。
    2. (2) 如图2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3. (3) 小丽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图3所示,小丽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小丽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或将蜡烛向(左/右)移动。

      ②图4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4. (4) 在做实验时小丽用手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她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     。
      A . 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 B . 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 C . 不能看到烛焰的全部 D . 可以看到烛焰的全部,但像会变暗一些
    5. (5) 小丽同学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18分)
  • 22. 汉能集团是我国新能源公司,通过全球技术整合和自主创新,汉能“光薄膜发电”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图是旗下一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实现调节温度和透明度(折射光照度与入射光照度之比),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雷达,充分提高行车的安全。

    1. (1) 薄膜式太阳能电板应设计成(选填“黑”或“白”)色;炎热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单向透光可以有效减小(选填“红”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
    2. (2) 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此时应将“智能玻璃”温度调(选填“高”或“低”)。
    3. (3) 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的(选填“超”或“次”)声波信号经周边物体的反射后,可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4. (4) 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汽车的车身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B . 在车内透过车窗玻璃看到车外的行人是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C . 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是为了向上反射噪声 D . 夜间行车,为让司机更清楚地看到路况,车内应开较亮的灯
  • 23. 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5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下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车次

    南昌西开

    到上海虹桥

    运行距离

    G1346

    09:43

    13:18

    780km

    G1386

    10:05

    13:59

    780km

    G1348

    10:26

    13:41

    780km

    1. (1) 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并说明理由。
    2. (2) 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 (3) 途中高铁要穿过一条隧道,高铁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求这列高铁的长度是多少m?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