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贵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0-02-29 浏览次数:23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弘扬协同精神,需要强化跨界融合思维。现代科学            , 其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各个学科间不断交又融合是必然趋势。比如,材料科学已经与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深度融合;            的人工智能,正在探索进一步与脑科学牵手。从各种“前沿交又学科研究院”到多学科交叉的“未来实验室”打破学科壁垒已逐渐成为国内科技工作者的自觉。(      )。弘扬协同精神,让不同领域互补成为常态,让携手攻关成为风尚,科技创新方能形成集智攻关的强大合力。

        弘扬协同精神,需要开闻全球视野。环顾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奔涌,商品、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已是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对科学研究而客,只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才能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创新率和水平。不久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中国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已经成为入选的首批科学实验项目。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开放成为人类共享的科研平台,正是科技造福人类的生动写照。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

                    利共赢理念,中国将为推动科技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 一项是(    )
      A . 一日千里     如火如荼     大势所趋     秉承 B . 日新月异     炙手可热     人心所向     秉承 C . 一日千里     炙手可热     人心所向     秉持 D . 日新月异     如火如荼     大势所趋     秉持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 一项是(    )
      A . 对科学研究而言,只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才能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创新效率和水平。 B . 对科学研究而言,只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创新效率和水平。 C . 对科学研究而言,只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创新效率和水平。 D . 对科学研究而言,如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就能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创新效率和水平。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
      A . 与此同时,科学数据资源的“孤岛”现象,“宁愿单打独斗、不愿开门合作”的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B . 科学数据资源的“孤岛”现象,“宁愿单打独斗、不愿开门合作”的问题,与此同时,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C . 与此同时,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科学数据资源的“孤岛”现象和“宁愿单打独斗、不愿开门合作”的问题。 D . 与此同时,科学数据资源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孤岛”现象和“宁愿单打独斗、不愿开门合作”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敢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我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推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续”。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的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城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文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光明日报》2018年01月08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B . 对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国家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 C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越来越多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D . 旧中国曾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面新中国现在却越来越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 全文采用了道理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论述了文化自信在中国的种种情况。 B . 文章论证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阐明只有拥有正确的国家观才能产生正确的文化观。 C . 引用鲁迅的话作论据,也论证了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治绩”的历史现象。 D . 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论证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 一项是(    )
      A . 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当代中国的文化,只要理解了载体中的深层内涵,就能更好地坚定当代文化自信。 B .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一个国家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因此处于分裂时期的中国,其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C . 文化专业领域知识分子和文化人都能以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是因为他们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D . 探讨中国的文化自信问题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还要把它与中国的国力和民族的独立联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的有13459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其中参加职工医保的有31681万人,比上年增长4.5%。职工医保基金收入13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职工医保人员享受待遇19.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0%,增幅提高3.0个百分点,人均就诊6.2次,比上年增加0.3次。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医疗总费用12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6.9%。

        另外,参加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89736万人,比上年增长2.7%。居民医保基金收入6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人均筹资693元,比上年增加88元,增长14.5%;人均财政补助497元,比上年增加58元,增长13.2%。居民医保参加人员共享受待遇1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居2018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有辽宁、吉林、安微、海南、贵州、陕西、西藏7个省份参保人员1.3亿人,基金收入875亿元,基金支出839亿元。

        从2018年起,中央财政连续两年共增加80亿元医疗救助补助资金,进一步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2018年“三区三州”因病致贫人口较上年减少16.3万人,其他深度贫困地区因病致赏人口较上年减少109.3万人。

        (摘编自《2018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1996年,当时的卫生部医政司向全国推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包括降低医院服务窗口高度,体现人文关怀,急慢病分开收治,提高床位的周转率,缩短平均住院日,结余可以用于改善医疗条件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等等。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很多人看病不知道挂什么科,去哪儿找好医生,看病湖里糊涂,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清华大学交又医学研究院生物经济中心主任王宏广表示。

        京东健康CEO平利军指出,日前互联网医疗的崛起非常迅速,尤其是2016年进一步落实互联网+健康全民健康信息化、医疗大数据和智慧医疗、线上线下一体化就诊体验,大数据的健康管理、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等举措后,“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勃勃生机。这些举措促进了医疗资源合理流动,让医疗服务更加贴心和健康。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年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中国消费网,2019年9月17日)

        材料三:

        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范围,医疗保障受益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更加有力。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制度全覆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基本医保待遇政策全面落实,保障水平整体提升,城乡差距逐步均衡。大病保险加大倾斜力度,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支付比倒提高5个百分点、逐步提高并取消封顶线。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确保年度救助限额内农村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对特殊困难的进一步加大倾斜救助力度。促进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减轻农村贫国人口目录外个人费用负担。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不断优化,医疗费用结算更加便捷。

    (摘编自《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 2018年,我国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人员均比去年多,这推动了参保率的提高和参保人员医疗总费用的增加。 B . 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保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 C . 面对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举措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让医疗服务更加贴心和便捷。 D . 到2020年,我国农村人口将全部纳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范围,实现农村人口制度的全覆盖。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 2018年职工医保参保人数比居民医保人数少,基金收入却比居民医保多,说明职工投保人均额度比居民。 B . 鉴于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形成了卫生行政部门、医学研究单位、民营企业等多方合力发展的格局 C . 要实现贫困地区人口脱贫,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均衡城乡医疗保障水平、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是重要的措施。 D . 要将基本医保待遇政策全面落实,保障水平整体提升,均衡城乡发展。这需要国家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的力度。
    3. (3) 结合三则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特点。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

    梁晓声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是严房的一家之主,这个三颜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人,也是令我惧怕的人。

        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我常常希望父亲也抱怨点什么,也唉声叹气。照我天真的想法,父亲如果唉声叹气,就会少发脾气了。

        母亲属羊,像羊那么刷服,完全被父亲所“统治”。她是一位私垫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是她本能的惶憬。

        关于“出息”,父亲有他独到的理解。一天吃饭时,我喝光了一碗苞谷粥,又想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父亲却鼓励我:“盛呀!再吃一碗!”见我只盛了半碗,又说:“盛满!”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

        我十岁那年,父亲随建筑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父亲第一次探家,攒的三百多元钱还了母亲借的债只剩下一百多元。

        为了节省,父亲始终三年才探一次家。父亲是很能攒钱的,母亲是很能借债的。我们家的生活,恰需要这样一位父亲,也特别需要这样一位母亲

        父亲第三次探家那年,哥号正要考大学。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我供不起你上大学!”父亲的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他让哥哥去市场卖菜挣钱。卖十斤菜可挣五分钱,哥哥每天回家交给父亲五角钱。那五角,是母亲给给哥的,哥哥实则是到江边温习功课了,父亲发现后大发雷定,用水杯碎了镜于。他气得当天就回大西北,我和哥哥去送父亲。列车开动前,父亲从车窗探出身说:“老大,听爸的话,别考大学!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如一天了,你应该为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啊!”语调中流露出无限的苦裹和哀哀的恳求。列车开动时,父亲流泪了。

        哥哥还是参加了高考,母亲和哥哥又一次欺骗了父亲,我“知情不举”,也欺骗了父亲,内疚极了。哥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时,母亲欣慰地笑了,哥哥却哭了。我去送哥哥,他没让我进站。他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又说:“二弟,家中今后全靠你了!先别告诉爸爸,我上了大学……”

        哥哥随人流走入火车站,左手拎着行李卷,右手着网兜鬼,一步三回头。我缓慢地往回走,攥着省下的那五分钢币,心中暗想,为我们家祖祖辈辈的第一个大学生,全家一定要更加省吃俭用,节约每一分钱……

        哥哥在第一个假期被学校送回来了,再也没能返校,他进了精神病院……

        我从哥哥的日记本中,翻出了父亲写给哥哥的一封错字和白字占半数的信:老大!你太自私了!你心中根本没有父母!根本没有弟弟妹妹!你只想到你自己!就算我白养大你!就算我没你这个儿子!我再也不会认你!所有这些“!”号,似乎也无法表达父亲对号哥的憎怒。

        这封信,使我想起父亲的教导:“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倘一个人明明可以靠力气吃饭而又并不想靠力气吃饭,也许竟是真有点大逆不道的吧?父亲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却并不因此自卑自贱,相反,还官目自尊,崇尚力气,对凡是不靠力气吃饭的人,都一言以藏之曰:“吃轻巧饭的!”心里隐含着一种藐视。

    父亲第四次探家前,我去了北大荒,一直再没见过父亲。第七年,连队第二次推答我上大学。我并不怎么后悔地放弃了第一次上大学的机会,然而这是最后一次。我不会再获得第三次被推荐的机会,那一年我25岁了。

        几经物夜失眼,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知父亲我已被推荐上大学,请求父亲汇给我二百无钱。

        信一授进邮筒,我使追悔莫及。没想到父亲很快就汇来了钱。二百元整,电汇。附言条上,歪亚扭扭地写着几个字:“不勾(够),久(就)来电”。

    (有改动)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 哥哥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说明他懂得节俭,他能深入体会家庭的困难,上大学是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B . 小说写到父亲说:“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是想突出父亲“崇尚力气”的观念和不想低声下气求人的心理。 C . 小说里讲到,家中同样特别需要这样的父亲和母亲,因为父亲很能攒钱,母亲很能借债,表达了我对父母由衷的感激之情。 D .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深处贫穷家庭中苦苦挣扎,却只能艰难谋生,无力改变家庭贫穷现状的人物,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之一。
    2. (2)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3. (3) 从不支持哥哥上大学,到支持“我”上大学,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从苟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息,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至秦,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固以得说秦王曰:“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选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贫,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拜为客卿。其后秦宗室大臣请一切逐客,斯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其后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图围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普者桀杀关龙逢,封杀王子比干,吴王夫羞杀伍子骨。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发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因安得上书!”

        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成阳市。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    )
      A . 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 B . 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答/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 C . 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 D . 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 万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即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因此以“万乘”称天子。本文用已指各诸侯国。 B . 五伯:五个霸主。一般指“春秋五霸”。对此古来有多种说法,但最为流行的是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个霸主。 C . 廷尉:官名,始置于秦,为九卿之一,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并主管修订律令,汉景帝时改名大理,负责掌管宫门警卫工作。 D . 桀、纣: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史称夏桀和商纣王,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为商汤所讨伐,商纣王则为周武王所灭。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 李斯审时度势。他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后,权衡各国形势,看出秦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想趁机施展才能,听了萄子不可错过机遇的教导后就西行到秦国去。 B . 李斯深有谋略。他建议秦王在国力强盛、诸侯臣服的有利形势下,消灭诸侯,成就帝业,统一天下。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并且重用了他,其官高至丞相。 C . 李斯见微知著。他认为二世治国无道,不听进谏,不顾后果杀死兄弟自封为皇,残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规模修建阿房宫,对百姓横征暴敛,必将招致祸患。 D . 李斯不得善终。他为秦国竭忠尽智,在秦王嬴政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事业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虽位极人臣,最终却沦为阶下囚,遭受五刑,并被夷灭三族。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②斯所以不死者,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 首联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样,写环境艰苦,表达对友人的同情。 B . “岂能愁见轮台月“一句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 C . 颈联用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劝其脱鞍少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 D . 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其口语化的语言亲切洒脱,令人耳目一新。
    2. (2)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个体生命短暂而渺小的两句是:“。”
    2. (2) 辛弃族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当年东吴的繁盛局面和孙权的英雄业绩都已经被岁月先涤殆尽的两句是:“。”
    3. (3) 曹操在《观沧海》中写出大海苍茫动荡、岛屿高耸的两句是:“。”
六、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数到一个新的地区,在新的区城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关于生物入侵的历史可追溯到很久以前,但①。1958年爱尔通出版了《动植物入侵的生态学》一书,才奠定了研究入侵生物的基础框架,而全球入侵物种计划直到1997年才建立。②,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报告,外来物种入侵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亿美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货物及人员在全球各地区间快速、大量③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阅兵仪式已结束,“塔山英维团”护旗手张雨成载誉归来。树德中学想邀请他来学校参加“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活动,并为同学们做一次演讲,活动时间为2019年10月21日上午九点,地点在学校报告厅。请你以该校学生会的身份拟写一份邀请函。

    要求:①为演讲确定一个主题;②格式规范;③语言得体;④句意通畅。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中曾子说的一句话。曾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读书人,必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深知自己担当的责任重大,道路逸远。朱熹《四书集注》解释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因此,弘而不毅,固难持久;毅而不弘,则气量稿狭;既弘且毅,方能任重道远。

    当前,我们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