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19-12-28 浏览次数:2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4分)
  • 1. 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2. 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包括打印钛合金机身骨架及高强钢起落架等。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下列几种现象:①霜的形成;②樟脑丸变小;③湖水结冰;④雾的形成;⑤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⑥冰封的河面消融。其中属于吸热的有
  • 3. 某同学在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2.31cm,12.29cm,13.52cm,12.30cm,找出测量错误的数据是,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4. 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5. 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产生的。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填“响度”、“音调”“音色”或“频率”)。某时刻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8.6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 6. (2016·丹东模拟) 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m/s.

  • 7.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右图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选填:“已开始熔化”、“没有熔化”)。

二、选择题(每题2分,14题,15题为双选.共16分)
  • 8. (2016八上·江津期中)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 .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C .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 D .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9. 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3,路程之比是3:2,则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 . 5:2 B . 9:10 C . 10:9 D . 3:5
  • 10. (2018·柳州模拟) 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

    A . 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 . 用声呐探测海深 C . 用B 超做体检    D .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 11. 吉它(一种乐器)上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获得不同的(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振幅
  • 12. (2017八上·海淀期中)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象,由此图象可以判断(  )

    A . 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 . 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 .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 .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 13. (2018·德州模拟)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14.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绕杯中,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明显的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珠的形成都是汽化现象   B . 水珠形成都是放热过程   C . 热水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冷水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 . 热水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冷水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 15. (2018八上·和平期中) 晓军从家中出发到万达广场,其中一半路程骑自行车,一半路程步行,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晓军骑车的是图中OA段 B . 晓军骑车的速度是6 m/s C . 晓军步行的速度是72 m/s D . 晓军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 m/s
三、作图(每题2分,共4分)
四、实验探究(18题10分,19题10分,共20分)
  • 18. 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手表显示。

    1. (1) 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
    2. (2) 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 (3) 据图中信息sABcm,tBCs,vACm/s,vABm/s,小车做运动。
    4. (4)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大”或“小)。
    5. (5) 观察下图指出实验中不足之处。
    6. (6) 如果小明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AB , 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 sAB;然后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BC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BC;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小明发现vAB=vBC , 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妥当吗?.(“妥当”或“不妥当”)为什么?
  • 19. 王明同学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时,看见温度的示数渐渐上升。他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水沸腾前,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否是均匀的呢?由此他提出了下列几种猜想:

    【猜想1】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快后慢;

    【猜想2】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

    【猜想3】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

    【猜想4】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均匀的。

    1. (1) 如图甲,他在操作过程中有何不妥之处
    2. (2) 根据甲图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填“正在”或“将要”)沸腾。
    3. (3) 他纠正错误后认真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验证了猜想,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

      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4. (4) 若王明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
五、综合应用题(20题8分,21题8分,共16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