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02-18 浏览次数:17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夏,《廷禧攻略》稳居热搜榜单。精良考究的清宫美景、古典大气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清雅构图,俨然一幅唯美的动态水墨画。这部诚意之作,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让人们对它________,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中东、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迅速刮起了一阵“中国风”。

        故事里有文化,文化里有故事。这部清宫戏一改以往套路,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____,尤其不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呈现。比如,剧中嫔妃服饰使用的香云纱需经过“三洗九煮十八晒”数十道工序制成,(    );服装上的刺绣匠心独具、_______,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球绣……一针一线都展示着中华传统的高超技艺;团扇采用的缂丝工艺是中国丝织中的顶级艺术,雕琢镂刻,立体感十足;高贵妃千娇百媚的姿态、行腔婉转的曲调,再现了中国戏曲的风范…“通过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让我们震撼于它的独特魅力

        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让非遗只出现在古书里,而要真真切切让它走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__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评头论足        酣畅淋漓      栩栩如生     陈陈相因 B . 赞不绝口        淋漓尽致      栩栩如生     推陈出新 C . 赞不绝口        酣畅淋漓      绘声绘色     推陈出新 D . 评头论足        淋漓尽致      绘声绘色     陈陈相因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这种“软黄金”被外国人赞誉 B . 在国外享有“软黄金”的美誉 C . 这种“软黄金”受到外国人的赞誉 D . 被外国人赞誉为“软黄金”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荧屏在掲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同时,我们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 B . 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她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感到震撼。 C . 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我们被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 D . 通过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让我们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传统艺术热逐渐升温,习琴者日渐增多,这是好事。与此同时,人们也普遍存在着对古琴的“误读”,即认为古琴是一种表演性乐器,需要登台演出。其实在古代,弹琴不仅是娱乐,更是人们借以修身养性,陶冶精神的生活方式。因此古代社会对弹琴人要求很高:除要求演奏者具有高超演奏技巧外,还要具备高度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

        以古琴演奏动作来说,要求“弹欲断弦,按欲入木”,但“用力不觉”,与太极拳,传统书画异曲同工,看上去儒雅,简静,柔和,实则内里蕴含强大爆发力。如果弹琴动作幅度大,或许看起来“神采飞扬”,实则犯了弹琴五病中的“走作猖狂”,背离古琴文化意蕴。

        从古琴音乐特质来说,最重要的是其“静美”之质。古琴音量不大,但声音坚实、有厚度,犹如古代的磬或编钟,具有“金石之声”,散音厚实,按音悠长,音质内敛。当前的古琴演奏会,尤其是古琴与交响乐队合作时,人们经常给古琴加上扩音技术,这也是对古琴音质特性的背离。历史上,最早提出古琴“性极静”的是嵇康。崔遵度在《琴笺》中也提出“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审美思想。这份清净恬淡正是古琴音乐区别于其他音乐的特性,追求“真空妙有”,追求更深远的思想空间与艺术境界。

        古琴在当代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习琴者与传统文化及传统技法的割裂。琴自古与文人联系在一起,孔子当年在杏坛教学时就弦歌不辍。清代徐祺进而将琴曲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心、养心。悦耳易懂,而理解悦心进而养心的作品则需具备一定儒、道、禅传统文化积累。禅宗对古琴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宋代,虞山派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说,“明心见性”是琴至高境界,其可贵之处在于将禅宗理念与古琴美学结合,从而使古琴音乐相对此前发生了质的飞跃,变得更为细腻,深刻,意境营造也更为形象化且富于哲理:讲究阴阳和合,天地人谐和。比如《山居吟》一曲,描写的就是一个人住在山上,以天地为家,以河流为腰带,以高山为屏障,人完全跟自然、天地,宇宙融合为一,传递出精神世界的豁达,开阔和高洁。

        因此,要真正理解古琴,就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悦耳动听,还要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琴曲哲理意蕴有所领悟。相应地,要真正弹好古琴,应该追求技、艺、道三者合一。追求琴道不是可以忽略技巧,而是要在掌握扎实演奏技巧、充分表现古琴音乐艺术性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如是,古琴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才有真正根脉延续,才有强健艺术生命力。

    (摘编自吴钊《古琴之美在文化》)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古琴,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一些学琴的人以登台演出为学习目的,就是荒谬的事情了。 B . 和其他音乐相比,古琴追求的是“真空妙有”,以其音量不大但坚实有厚度的乐声显现出清净恬淡。 C . 禅宗自从在宋代进入我国后,就对古琴音乐产生了影响,徐上瀛认为琴之至高境界是“明心见性”就是明证。 D . 要真正理解古琴,不能追求悦耳动听,追求技巧,而要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琴曲哲理意蕴有所领悟。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从指出当代人对古琴的“误读”这一社会现象出发,进而鲜明地亮出观点,最后点出古代社会对弹琴人的要求。 B . 文章主体部分从古琴的演奏动作、音乐特质以及在当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三方面论述了古琴之美和文化的关系,三者是并列关系。 C . 文中以对《山居吟》曲子描写的内容及传递出的信息这一事实论据的剖析,有力地论证了禅宗理论对古琴音乐的影响。 D . 文章的结尾,作者分别从理解和弹奏古琴的角度对当今的学习古琴之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针对性强,更富有现实指导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演奏古琴和打太极拳、创作传统书画一样,从外到内都显示儒雅、简静、柔和,重点不在于力量,这才符合古琴的文化意蕴。 B . 人们为了弥补古琴音量的不足,在其与交响乐队合作时往往对其使用扩音技术,却没有注意到这已背离了古琴的音质特性。 C . 无论是最早提出古琴“性极静”的嵇康,还是从审美角度论琴的崔遵度,都注意到了古琴的清净恬淡的音乐特性。 D . 在徐祺进看来,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一定的儒、道、禅等传统文化素养,那么就不能够真正理解那些悦心甚至养心的古琴曲。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绝世珍品

    刘浪

        老游和小谢行走在王子山的石阶上。山顶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丛倾泻下来,白花花的灼人眼睛。两个人都背着分量不轻的摄影器材,衣服粘在身上,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突然,小谢大叫一声,师父,你看!

        老游顺着小谢的手指一看,立即呼吸加速,愈发透不过气了。

        眼前,山脉一侧的悬崖峭壁旁,两块隔涧对望的山岩之间,一颗不知名的树顽强地生长着。它舒展着一人多高的身体,虽有些倾斜,但始终向山顶投射下来的阳光方向生长。让人揪心的是,它的根扎得并不深,只有一小撮根须死死地抠住岩石,而一大半的根系几乎是裸露在外,那种随时可能被连根拔起的危险状态和它的枝叶繁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老游端起相机,慢慢地走近小树,他自言自语道,这是一曲生命的颂歌啊!小谢也啧啧称奇,长在岩石上,居然能活下来,真是不容易!

        老游说,有了它,这次采风不虚此行。这棵树拍出来,刚才拍的那些花花草草、山山水水就全弱爆了!

        老游连着转换了几个方向,只听得噼里啪啦一阵响,作品已经完成。他眯着眼睛,审视着相机里的连拍照片,颇为满意地向小谢作了一个“OK”的手势。

        小谢正准备继续前行,老游却佝下身子,撅起屁股,向那棵树攀爬了过去。就在小谢不解之时,老游身子向前一倾,抓住那棵树,猛力一扯,整棵树便被他连根拔了下来。老谢随手将树往悬崖下一扔,回头对小谢狡黠地一笑,说,这回,我拍的照片就是绝世珍品了。

        下山的路上,小谢说,师父,我感觉这棵树太可惜了,它长在悬崖上好好的,风没有吹倒它,雨也不曾打落它,却被你一把扯下了。

        老游一脸正色地说,它遇到了我,生命已经永生!你记住,艺术这东西不能重复,必须是独一无二,才有存在的价值。

        小谢“哦”了一声,若有所悟地说,我懂了。

        在当年的“关爱生命”全国摄影艺术作品大赛中,老游将拍的这棵树起名为《生命的颂歌》,一举夺得了特等奖。获奖之后,老游外出采风的欲望越发强烈了。可是附近的地方他几乎都采了个遍。于是,他决定走出去,到远方去看看。

        老游到了云南。运气不错的他很快在西双版纳的光芒山发现了一个摄影的绝好素材。光芒山的山脚下,有一个天然钟乳石形成的小小水池,当地叫“天浴池”。山顶的水喷薄而下,正好落到池里,飞起浪花无数,而池壁并没有完全封实,又造成水流四面喷射,天地氤氲一片的景象。

        老游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天赐美景,于是他噼里啪啦一阵狂拍,然后习惯地打开相机里的照片,审视之下,他发现似乎少了点什么。对,既然叫“天浴池”应该有人在里面洗浴才应景。

        一名当地的村民告诉老游,每逢夏季,村里的少哆哩(女人)特别喜欢在这里面洗澡,当然也有孩子同浴;但冒多哩(男人)只可远观,是不可以进入池中的。老游的画面感很强,那洗浴的场景立马浮现在脑海里。

        听说老游为了拍出好的摄影作品,那村民说,明年八月份来吧,那时来“天浴池”洗澡的人会很多,你一定不会落空的。

        终于等到了第二年的八月。老游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路辗转,千辛万苦又来到了天浴池。

        远远地就听到女人的嬉闹声。老游找了个高一点的好位置,架起了相机。

        一帘白水从天而降,投到池里。弥漫的水汽之间,几个衣裳单薄的少哆哩披着长发在泼水追逐。几个孩子光着屁股顽皮地在池边爬上爬下。多美的一幅天浴图啊!

        突然,老游愣住了,他心痛得直用手捶打胸口,因为他发现四周高低起伏,浑然天成的钟乳石池不见了,替代的是一个用砖头砌得方方正正的水池。

        老游万念俱灰地下了山。他很不甘心地问山脚下的一个村民,以前的那个池为什么没有了?

        村民说,上个月有个和你一样的摄影家来这里拍照片,他拍完后,拿出五千元钱,对我们说,池的蓄水效果差,石头也不安全,我捐点钱给你们,把那石头砸了,砌个游泳池吧!

        一个月后,又在外地采风的老游接到小谢的电话,师父,我有一幅叫《天浴》的作品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风情”摄影展的一等奖。老游说,那一定也是绝世珍品吧!小谢兴奋地说,是啊,您怎么知道的?

        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啦!老游咬牙切齿地说。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第一段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老游和小谢师徒两人外表等的描写,表现了两人追求美景的艰苦。 B . 老游拍摄悬崖孤树后故意将其毁坏,这幅照片却获得“关爱生命”全国摄影艺术作品大赛特等奖,颇具讽刺意味。 C . 小说中“多美的一幅天浴图啊”一句,既照应上文老游画面感很强的句子,也与下文这幅美景遭到破坏形成对比。 D . 从小谢效仿老游拍得《天浴》这幅绝世珍品,可以看出他自私自利,不尊重师傅。从中揭示了要尊重他人的主题。
    2. (2) 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以“绝世珍品”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3. (3) 小说中小谢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是不是一成不变的,文中哪句话标志着小谢的改变?结合文本分析小谢具体有怎样的变化。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一段“女乘客在G334次列车上遇座霸”的视频热传,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子(孙某)在女乘客上车前,先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并拒绝与乘务人员的沟通;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

        针对社会关注的乘客“霸座”事件,济南铁路公安处,济南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处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事件发生后,铁路公安部门随即对事件进行调查、取证。目前,调查取证完结,济南铁路公安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一款三项之规定,给予孙某治安罚款200元的处罚。

        铁路客运部门依据《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限制铁路旅客运输领域严重失信人购买车票的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铁路列征信体系中记录该旅客信息,并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购票乘坐火车。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二:

        某航班从昆明飞往北京,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在飞机上脱掉了鞋子,跷着二郎腿在不端断地抖动。周围都弥漫着一股臭脚丫子味,附近的人都感到难以忍受,但男子却不以为意,跟个没事人似的。

        随后,乘客叫来了空服人员。空服人员耐心提醒该男子要注意,以免影响其他的乘客。经过提醒之后,男子有所收敛,穿上了鞋子。但工作人员走后,这名男子又将鞋子脱了去,把两只脚放在椅子上!空服人员第二次过来提醒,男子又把脚放回地上,但过了大约5分钟,男子又恢复了原来的动作,脱鞋,继续抖脚。

        在机舱这样密闭的空间,难闻的气味显得更加突出。这一举动让乘客们都崩溃了,但由于没有直接适用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等作为依据,谁也没有强制的制止措施,大家只能默默抱怨忍受。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在网上疯狂流传的“霸座男”“霸座女”,遭到无数网友唾骂,本以为人们会比较收敛,可是在高铁上再现“霸座男”,直言:我就是不让座,乘警来都没用。然而这次嚣张的“霸座男”并没有像前面几位那么幸运,直接被乘客揍哭在地。虽然打人是不对的,但是网友还是直呼;真是大快人心!

        当时有位乘客上车发现自己的座位被一个胖男子霸占着,于是该乘客好言相劝,告诉霸座的胖男子那是他的座位,请他起来。可能是看这位乘客有点斯文,霸座的胖男子态度有点嚣张,大喊道;“我就明着告诉你,谁说都没有用,我就是不让座,就算乘警来都没有用。”这位乘客不想惹事,戴着耳机,在一旁玩着手机,可是霸座的胖男子直接拿起手机拍那名乘客。

        原本因为座位被占就一肚子不爽,现在胖男子还敢拿手机拍他。该乘客心中的怒火瞬间爆发出来,抓起胖男子就是一顿揍。其他乘客知道胖男子是因为霸座被揍,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叫好。此视频在网上疯狂转发,网友瞬间炸开了锅。

        对于此事,有网友表示:对付那些没素质的霸座人就应该这样,真是大快人心啊!但也有网友表示,痛快是痛快了,但这种方式毕竟太粗暴,最好还是文明解决。

        (摘编自今日头条)

        材料四:

        霸座男、霸座女最近又现飙脏话,还不听劝,真因为没执法权?在从北京西开往汉口的G521列车上,一女子一路与人大声聊微信,不时飙出脏话,在被其他乘客提醒后,这女子不但不停下来,还狂怼乘客和来劝阻的乘务人员,非常嚣张。昨天,铁路部门表示;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只能进行口头劝导。

        没有执法权,就真的没法维护火车上的秩序吗?那火车上的秩序又该由谁来维护?难道就应该任由此类“嚣张女”放任下去?铁路部门给出的这种理由能不能成立?

    (摘编自今日头条)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重点讲述了济南铁路公安处,济南铁路局集团对霸座男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B . 材料二重点讲述抖脚男在机舱内抖脚的不良行为,并遭到舱内乘客的抱怨和谴责。 C . 材料三重点讲述了胖男子霸座及被打的事情,胖男子被打引得部分乘客和网友拍手叫好。 D . 材料四材料虽短,却指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对铁路部门的管理能力无疑是一次考验。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霸座男孙某的处罚有理有据,有法可循,这应该成为其他部门维护公共秩序的参考标准。 B . 对于霸座男、抖脚男、嚣张女等不文明的人,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更应该用暴力解决,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秩序。 C . 凡是铁路部门工作人员,都有权利用各种措施来维护公共乘车环境,维护乘客的利益。 D . 霸座、抖脚、喧哗等一系列不文明现象的出现,说明国人素质普遍偏低,急需加强公民公德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
    3. (3)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止“霸座、抖脚、喧哗”等一系列不文明行为以维护公共秩序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构,字孝基,北海人也。性滑稽多智,辩给过人,好读书,工吏事。仕齐,历兰陵、平原二郡太守。齐灭,周武帝以为许州司马。隋文帝受禅,累迁户部侍郎。时内史侍郎晋平东与兄子长茂争嫡,尚书省不能断,朝臣三议不决。构断而合理,上以为能,召入内殿,劳之曰:“我闻尚书郎上应列宿,观卿才识,方知古人之言信矣。嫡庶者,礼教之所重,读卿判数遍,词理惬当,意所不能及也。”赐米百石。由是知名。冯翊武乡女子焦氏既哑又聋,嫁之不售。然生一男。时年六岁,莫知其姓,于是申省。构判回:母不能言穷究理绝案《风俗通》姓有九种或氏于爵或氏所居此儿生在武乡可以武为姓寻迁雍州司马以明断见称。岁余,坐事左转盩厔令,甚有能名。上善之,复拜雍州司马。仁寿初,又为吏部侍郎,以公事免。炀帝立,召令复位。时为吏部者多以不称去职,唯构最有能名,前后典选之官,皆出其下。时人以构好剧谈,颇谓轻薄,然其内怀方雅。特为吏部尚书牛弘所重。后以老病解职,弘时典选,凡将有所擢用,辄遣人就第问其可不。河东薛道衡才高当世,每称构有清鉴,所为文笔,必先以草呈观构而后出之。构有所诋呵,道衡未尝不嗟伏。大业七年,终于家。所举荐杜如晦,房玄龄等,后皆自致公辅,论者称构有知人之鉴。

    (选自《北史·高构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母不能言/穷究理绝/案《风俗通》/姓有九种/或氏于爵/或氏所居/此儿生在武乡/可以武为姓/寻迁雍州司马/以明断见称 B . 母不能言穷/究理绝/案《风俗通》姓有九种/或氏于爵/或氏所居/此儿生在武乡/可以武为姓/寻迁雍州司马以明断见称 C . 母不能言/穷究理绝案/《风俗通》姓有九种/或氏于爵/或氏所居/此儿生在武乡/可以武为姓/寻迁雍州司马以明断见称 D . 母不能言穷/究理绝案/《风俗通》姓有九种/或氏于爵/或氏所居/此儿生在武乡/可以武为姓/寻迁雍州司马/以明断见称
    2.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受禅: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也有把皇帝即位称为受禅。 B . 列宿:指二十八宿,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可见的星分二十八组,叫二十八宿。 C . 左转:即左迁、升官,提职之意。汉代贵左贱右,故将升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D . 公辅:古代三公、四辅,均为天子的辅佐大臣。文中是用来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构断案有智慧。在任户部侍郎时,晋平东与晋长茂争夺嫡位,尚书省不能决定,事件复杂棘手,但他决断很妥当。 B . 高构有治政才能。他能言善辩,精于官府事务,在很多职位中,以能干而出名,治政有成效,得到了人们的称赞。 C . 高构有知人之明。杜如晦、房玄龄、薛道衡等都是因高构的举荐才担任官职或提升官职,之后他们的才干显耀于世。 D . 高构受皇上器重。他侍奉几代帝王,担任过许多职位,其行为事迹得到了某些皇上的赞美,也得到了许多的赏赐。
    4. (4)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人以构好剧谈,颇谓轻薄,然其内怀方雅。

      ②弘时典选,凡将有所擢用,辄遣人就第问其可不。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

    李群玉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阁乍离情黯黯,彤庭[注]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

    【注释】彤庭:亦作“彤廷”;泛指皇宫。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诗歌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赠别诗,是诗人在请求南归回乡时写给同僚的。 B . 首联写诗人灯前独坐,夜渐深,西风起,捣衣声满京城,点明节令,交代写作缘由。 C . 颔联运用典故,含蓄典雅“遂作”表明写诗的原因,反映了诗人南归回乡之意。 D . 全诗叙事完整,先写灯前静坐,再写赋诗赠别,再写乍离回望,后想象别后情形。
    2. (2) 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五、句子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2) 吴楚东南坼,。亲朋无一字,(杜甫《登岳阳楼》)
    3. (3) 李煜《虞美人》中以“”两句写他身居囚屋,听着风声,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之情
六、语言表达
  • 8. 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以学生身份在教师节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非常荣幸地莅临教师节大会,此时此刻,作为你们的高足,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仁,向尊敬的教师送上美好的祝福。正是你们为培养我们而用尽绵薄,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建树。

  • 9. 下图是某大学为新生入校报到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

        2007年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挂牌。

        2014年国家汉办同意在曲阜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

        2014年世界上首所科技型孔子学院“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科技孔子学院”在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揭牌。

        2017年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

        2017年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2018年阿联酋宣布,该国的100所学校从明年起将开汉语课。

    世界汉语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触和思考呢?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