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城领秀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19-12-10 浏览次数:199 类型:期中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50题,每题2分,共100分)
  • 1. (2018·临沂模拟) 江苏省劳动模范范正国,从2004年开始,坚持每年从薪水中拿出一半来帮扶寒门学子、困难家庭和孤独老人。十几年来累计捐助三十余万元,在为他人点赞的同时,我们也懂得了范正国的坚持,他是把助人当作了一种日常习惯。把助人当作一种日常习惯(    )

    ①这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②能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③能更好地体现着人生价值

    ④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2. (2016七下·忻城期中) 曾有人问位哲人:“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哲人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去。”这简短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

    A . 只要生活在社会中,我们就一定能健康成长 B .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C .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D .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对社会的发展作用不大
  • 3. 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 近期我国与周边临海国家摩擦不断,爸爸非常关注 B . 哥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C . 老师们认真学习“两会”精神 D . 大学生王强游览泰山时在石壁上刻下“江山如此多娇”
  • 4. 在家庭中,我们是子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社会上,我们是公民;在商场,我们是消费者……这说明(   )

    ①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有不同的身份    ②我们的身份不断变化

    ③我们的身份一成不变       ④多种不同的身份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5. 在家里,你的身份是家庭成员;在学校,你的身份是一名中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份是在(   )中确定的。
    A . 性别角色 B . 社会地位 C . 社会关系 D . 业缘关系  
  • 6. (2017八上·潮阳月考) 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这是因为(    )

    ①我们身体的成长      ②我们智力的发展

    ③我们能力的提高      ④我们已完全长大成人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7.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   )

    ①社会中的个人渺小而又无助      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③个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个人的社会关系都很简单明了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 8. 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看,社会关系的类型包括(   )

    ①血缘关系  ②地缘关系  ③业缘关系    ④校缘关系。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9.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B . 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 .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D . 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人做出各种牺牲
  • 10. 在生活中,养成谦让、分享、帮助他人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青少年(    )

    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追求时尚 
    ③塑造健康的人格          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
    ②网络危害不可避免,拒绝使用网络
    ③正确使用网络可以丰富日常生活
    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学会选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在“中国网事•感动2016”的获奖人物中,有人将毕生奉献给红色信仰,有人把热血抛洒在祖国边疆……他们,用质朴的心灵创造着感动时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人生,他们用一件件善举汇聚感动力量,用朴素与坚守传递温暖大爱,谱写出一曲曲不平凡的“平民英雄”赞歌。开展此类评选活动(   )

    ①传播了网络正能量     ②让网络空间高扬主旋律
    ③有利于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④能彻底消除网络负能量。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3.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因为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   )

    ①结交朋友、查阅资料   ②学习新知

    ③求医问药、休闲娱乐   ④传播谣言、制造病毒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4.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这表明(   )
    A . 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B . 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的平台 C .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D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5. (2017八上·广东期中) 2017年的前三周,中国政府网开设的“我向总理说句话”就收到海内外网民留言超过10万条。网民围绕“办事少跑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话题,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留言经汇总整理后,报送国务院相关领导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这说明(    )
    A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 . 网络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活效率 C . 网络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了作用 D .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 16. (2018八上·大庆月考) 一个专注于翻译中国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有着中国色彩名字的美国网站“武侠世界”在2017年获得多个国家读者的追捧与点赞。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说明互联网使各国文化趋于统一 B . 网络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泉 C . 中华文化已成为最优秀的文化 D . 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 17. 有句话说:“要想毁掉你的孩子,那就给他一部手机吧!”的确,因为手机许多同学沉迷于网络,影响了学习、形成了不良习惯……对此,你对同学们的建议是(   )

    ①提高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②不沉溺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③积极参与网络生活、让网络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④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8. 我们再利用网络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室,要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   )

    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在网络上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言论
    ④帮助名不见经传的人闻名天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9. 现实生活中有乐于助人的现象,也有坑蒙拐骗的行为,也充斥着一些假恶丑。理性运用网络需要我们(   )

    ①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③传播网络正能量是国家的事,和我无关

    ④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0. 八年级学生小张在当地政府官方微博评论区中,反应校园周边存在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现象,影响环境卫生和学生上下学安全等问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小张的行为超出了中学生的责权范围 B . 小张没有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C . 这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积极行动 D . 这样做可以杜绝流动商贩占道经营行为
  • 21. 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   )

    ①社会管理秩序②生产秩序 ③交通秩序④公共场所秩序 ⑤国际社会秩序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
  • 22. 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   )
    A . 风俗习惯 B . 法律法规 C . 社会规则 D . 道德伦理
  • 23.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良好的社会秩序(   )

    ①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     ②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④是自然形成的。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24. 2017年7月8日清晨,山东省临沂市一位出租车司机因操作不当,开车冲进“暴走团”队伍,造成1死2伤的惨剧。据此回答问题:“暴走团”在机动车道上行走,不遵守规则和秩序,导致悲剧发生。这体现了(   )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社会规则的约束

    ③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④不遵守社会规则一定会发生悲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5. 下列关于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社会规则就是社会秩序,二者无区别

    ④没有社会规则就没有社会秩序,生活和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26. 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插队、乱写乱画、妨碍高铁运行……目前,漠视规则、公共利益、挑战公共秩序的现象时有出现。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唯有人人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才能让人心向善,营造全民守法、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或界线,要敬畏规则享受文明
    ③公共空间具有开放性,有权利可以任意行使

    ④任何公民都可以平等的参与公共生活,享受公共利益,同时要受到公共规则的约束,说话做事都应遵守公共规则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27. (2017八上·泸县期中)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这一观点说明(    )

    ①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②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③真正的自由需要社会规则的保障,才能促进社会有序的运行

    ④真正的自由不受任何法律和规则的约束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8. (2018八上·阳江月考)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下列对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B .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C .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 D . 自由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 29.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遵守社会规则要(   )

    ①内心敬畏规则  ②积极遵守规则

    ③坚定维护规则  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30. 下列对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理解正确的是(   )

    ①规则是应该变换的,要全部推倒重来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④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③④
  • 31. 走在大街上,有人用责怪的目光盯着小明,因为小明正在学他前面的一位残疾人走路。这说明(   )
    A .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街上的人不懂得尊重小明 B . 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他人的人格 C . 尊重他人,要学会欣赏他人 D .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与社会文明无关
  • 32. 坚定维护规则,需要我们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放学路上,发现有人闯红灯时,正确的做法是(   )

    ①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②告诉对方:生命只有一次,要珍爱生命
    ③不顾一切冲上前去教训他
    ④告诉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给自己惹来麻烦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②③④
  • 33. 山东省某高速公路收费站打出了这样醒目的标语:“车让人,让出文明;人让车,让出安全;车让车,让出秩序;人让人,让出和谐。”这一标语的内容说明了(   )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③处处忍让有损个人人格尊严    ④尊重能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4.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表明(   )

    ①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②礼貌和礼仪对人的成功没有任何影响
    ③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④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②④
  • 35. (2017八上·老河口期中)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启示我们,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该(    )
    A . 平等友善、诚恳倾听 B . 不断学习,观察思考 C .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D .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 36. 文明礼貌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文明礼貌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在马路上,在教室里,在公交车上,文明礼貌往往从一些细微之处得到体现。这表明(   )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②礼貌天生就有,无需后天培养
    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
    ④礼貌体现民族的尊严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37. 下列不能体现诚信重要性的是(   )
    A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B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D . 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 38. 《我们现在还能相信什么》一文中,介绍了现实生活中种种缺乏诚信和信任的现象。如:肉是真的,但注了水;酒是真的,但不是瓶子上的牌子;博土硕士文凭是真的,但论文是部下写的。当我们步入一个真假难辨的境地,不相信的因子就向我们的血液里渗透。当这些因子传染给别人,或者遗传给下一代,世界就变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材料说明(   )
    ①诚信能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②诚信的重要性
    ③任何时候都不说谎 
    ④诚实信用是个人的必备素质,也是社会这座大厦的基石。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④
  • 39. (2018八上·潮州期中) 到2020年,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全面覆盖全省各行政区域,可以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互为查询,对违法失信者要依法加大惩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这启示我们(    )
    A .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B . 失信是一种违法行为 C .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D . 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 40. (2017八上·太原期末) 2017年12月10日,由共青团中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主办的2017年“诚信点亮中国”全国总结活动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该活动的主题是“诚信赢未来,出彩创青春”。之所以大力倡导诚信是因为(  )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③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④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41. 为了安慰身患重病的病人,安抚其情绪,我们会听到“别着急,你的病问题不大,会慢慢好起来的”;妈妈对女儿说:“你多吃点鱼,妈妈不喜欢吃”;……生活中这种善意的谎言随处可见,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些说法是不诚实的表现 B . 诚实与说谎是不相容的,不应该说谎 C .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时需要我们运用诚信智慧   D . 善意的谎言终究也是谎言,不能提倡  
  • 42. 2017年4月18日,由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荔城区水务局原副局长陈志伟(副科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秀屿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一万元。这表明(    )
    A . 官员犯罪受到了法律更严厉的制裁 B .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 . 政府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D .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43. 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其分类的依据是(   )
    A . 社会危害性 B . 受惩罚的方式 C . 违反法律的类别 D . 违法的时间
  • 44.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这体现在二者(   )

    ①违反的法律不同    ②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③应受到的惩罚不同    ④都是违法行为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45. 2018年1月8日,一个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女子为了让已经迟到的老公赶上高铁,不惜挡住高铁车门,任由乘务员怎么说,就是不愿意松手。这名女子的任性可谓是一览无余。以下对此事件的评论正确的是(   )

    ①这名女子的任性是对于规则缺乏敬畏的体现
    ②为让老公能赶上高铁,女子这么任性无可厚非
    ③这名女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④这名女子的行为属行政违法,应受行政处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46. 行人闯红灯是最常见的交通陋习之一,行人闯红灯属于(   )行为。
    A . 刑事违法 B . 民事违法 C . 行政违法 D . 严重违法
  • 47.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民法总则。下列有关民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②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结婚等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
    ③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民事违法行为
    ④民事违法行为都受刑法的处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8. 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   )

    ①破坏铁路封闭网   ②谎报险情

    ③侵犯他人民事权利   ④没有依法履行合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49. 2018年1月5日,G1747次列车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退发车。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并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罗某的行为(   )

    ①缺乏规则意识,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扰乱公共秩序,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③社会危害性大,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④理应受到刑法处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