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故宫博物院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9-12-03 浏览次数:28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达标
  • 1. 下列词语中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 (áo)头     金(luán)殿      (pán)龙     (qiān)敌 B . (qìng)    (cuán)在一起   (yǐ)着    合(chòu) C . (kuò)    气(fèn)    御(shàn)房    千(jūn)一发 D . (xū)     (jiǒng)然不同      (bào)(zhà)
  • 2. 读拼音写词语:

    zǐ  jìn  chéng

    cuán  zhe

    lún  kuò

    qì  fēn

    fèi  xū

  • 3. 找出下面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 雕梁画栋   亭台楼阁    青松翠柏     玲珑奇巧 B . 和谐统一   池馆水榭    雄伟壮丽     富丽堂皇 C . 亭台楼阁   滕罗翠竹    花坛盆景     相互衬映 D . 金碧辉煌   烟雾缭绕    龙凤呈祥     井然有序
  • 4. 选出恰当的词语。
    1. (1) 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  工整  整齐)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2. (2)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

      上是五座(精致  精美  精彩)的汉白玉石桥。

    3. (3)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惊喜  吃惊)。
  • 5.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新辟的菜园之所以被暴风雨冲得一干二净,是因为父亲没有气馁。 B . 如果普通的农家没有新鲜的蔬菜,就像婴儿断了奶。 C . 因为我们没有见过面,所以我们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 D . 虽然春天绿茵茵的草地,但是有盛开的鲜花。
  •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 . 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 .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D .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 .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 . 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青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D . 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斩增加,出现了双凤朝日、龙凤是祥彩画,还有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 8. 对《故宫博物院》的写作特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多角度展示,详略安排得当。 B . 课文按方位顺序介绍故宫。 C . 《故宫博物院》是游记,在谋篇布局时,采用“总一分”的方法。 D . 本文说明方法有列数据、摹状貌、形象描述等。。
  • 9. 阅读《故宫博物院》,完成下列练习。
    1. (1) 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相结合。
    2. (2) 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部分,后介绍部分。
    3. (3) 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这是由决定的。
二、现代文阅读
  • 10. 语段阅读。

    ①紫禁城的城墻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 南面午门 北面神武,东西面东华门 西华门。宮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 房屋九千多间。城墻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墻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持风格。

        ……

        ②A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B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5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C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苏州园林。D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E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

        ③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 (1) 文段①主要介紹故宫的。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宫的感情基调是
    2. (2) 文段①中多处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如“十米"“七十二万平方米"“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
    3. (3) 文段①中“玲琥”的意思是;“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筑
    4. (4) 文段①最后一句“宏大壮丽”“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之情。
    5. (5) 文段②语段的顺序被打乱了,请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序号

      A句使用了说明方法。C句运用了修辞手法。

    6. (6) 将文段③这一双重否定可改为陈述句,并说说这样改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 11. 课外阅读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 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选自《著名遗产纵横》)

    1. (1) 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

    2.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云冈石窟反映了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化的过程。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3. (3) 为什么说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4. (4) 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