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19-12-18 浏览次数:1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            , 蜿蜒腾越于一碧万顷的海面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          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            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B .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C .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揭示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D .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 B . 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 C . 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 D . 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宛若蛟龙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副其实 B . 翩若惊鸿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不虚传 C . 宛若蛟龙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副其实 D . 翩若惊鸿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不虚传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

        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日便休。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

        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

        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再来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

        此节得以从新罗“引进”,有其深厚的汉文化基础。

        首先,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中;取于月数,则蟾兔圆。”这种看法,代表了崇尚中庸之道的国人意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正好说明八月十五日夜是立节的佳辰。

        其次,关于月的诸多神话传说,也是中秋节形成的节俗文化基础之一。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均极为优美和富于传奇性。

        其三,古礼“秋分夕月”和秋社俗,也应是中秋节形成的又一个文化基础。秋分和秋社均为八月节,其时间一般都在八月十五日前后,甚或同时。如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社日为八月十五日,次日即为秋分。社日是农业大国的重要农事节日。社为土地神,“王为群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社日是祭社神的日子,分春秋二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秋社。前者“祈年”,后者“庆有年”。两次社祭,家家户户“结综会社”,非常隆重。秋社和秋分这两个传统节日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一两日或同时,毫无疑问对中秋节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节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B . 中唐时代,民间已经盛行中秋节,此节的民间文化已比较普及。 C . 从文献记载看,唐以前,中秋节应该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D . 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可成定论。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引用日僧圆仁的文字,目的是证明中秋节起源于新罗。 B . 文章列举古代文献,进一步补充论证日僧圆仁的分析是大致可信的。 C . 文章罗列白居易的诗作,是为了佐证当时文人习惯在八月十五吟诗赏月。 D . 文章选用诗句“最团圆夜是中秋”,指出八月十五月团圆,适合确立为节日。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深厚的汉文化基础是中秋节起源问题中值得探讨的价值内涵。 B . 唐欧阳詹的言说,是为了显示国人崇尚中庸之道的意识渗透在节日文化之中。 C . 周天子为自己确立的社,叫王社;晋侯为百姓确立的社,叫国社。 D . 2018年立秋后第一个戊日是8月14日,可知9月23日(秋分),也即社日。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丽丽姑娘

    陆清时

        每次遇到名字叫丽的女孩,我都会深觉这个女孩生来就不受重视,好像就此被打上了平凡的标签一样。

        很久以前在我认识陈丽的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我们从小一起长大,陈丽在学业上毫无天分,和我隔着一条过道坐着,支着脑袋昏睡沉沉,永远睡不醒的样子。她的座位也被越移越后,老师们提起她总像面前有只苍蝇那般不耐烦。

        高中总开那种要命的家长会,陈丽和她妈妈坐在角落里,两人一模一样的表情,支着头像要睡觉的样子。我妈奋笔疾书记着老师说的话,忙里偷闲还要嘲笑她们:“有其母必有其女啊。”我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的嘲笑肯定是有的。

        因为走得近,班主任总让我帮陈丽补课,好像不让她拖班级后腿是我的义务一样一有时候给她讲数学题,看她心不在焉的样子就忍不住来气,我一生气她就跑到楼下小超市买柠檬奶茶、妙芙蛋糕哄我。陈丽的零用钱总是比我多,她做好多副业,比如代借漫画书、代买电影票、代送鲜花。陈丽为这些小本生意忙得不亦乐乎,拿个小账本在我面前算得格外顺j留,还自己发明了一个类似复式记账的记账方法。

        成长总会经历些不可预料的意外,而那时候,陈丽表现得异常坚强。她开出租车的爸爸在她高二那年得肺癌拖了半年去世,她拉着我在小区门口呆坐了两个小时就转头对我说:“我好了,谢谢你陪我。”后来我觉得,可能陈丽就是在那个晚上长大的,她把所有失去的悲伤、对生活的恐惧、对未来的不安都凝结到了一起,转化为对赚钱的热爱,隔壁班有两个女生吃着陈丽大热天跑腿买来的可爱多,还嘲笑她:“你说那个陈丽是不是想赚钱想疯了。”那一瞬,我有点心疼陈丽。当我们不愿意坐公交出门就打出租的时候,陈丽已经因为给快餐店送外卖而对这个城市的道路了如指掌、陈丽绑一个高高的马尾,光亮的额头上总是一层汗。

        一小时八块钱的工资,风雨无阻。有几次我问她:“累不累”,她笑了笑,擦擦汗,然后转身就开始忙碌。

        高考结束后,陈丽和我都考到了苏州的大学。我学音乐,她念大专的会计专业,时不时她会来看我。要我带她去我们学校的食堂吃饭。食堂的饭莱明明那幺难吃,她却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四年的时间里,我忙着谈恋爱,陈丽忙着赚钱。从一开始的做家教、发传单到之后办兼职中介、办健身教室。毕业的时候我的爱情结束了,工作没有着落。陈丽却成为开店的老板,对于经营生意头头是道。这中间经历的困苦与欺侮,陈丽说起来总是轻描淡写。

        毕业的时候,因为在学校毫无建树,我的毕业履历看起来苍白无力。陈丽鼓励我再怎样也要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陈丽用她那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某某妇产科医院,给了我一场个人小提琴独奏会的赞助。我有些不乐意,谁愿意挂名一个妇产科医院啊,想想就觉得丢人.陈丽看着我只说了一句话:“尊严都是自己挣的,那种面子上的自尊不值钱。”

        那场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笑的小提琴独奏会为我的大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看向观众席的陈丽。她捧着一束鲜花,笑容真诚而欣慰,好像是我替她完成了什么一样。

        我忽然想起我们年少时的那张合影,还是在大院子里,并肩站在葡萄藤架子下,穿着新发的校服蓝裙子,一个笑着,一个皱着眉。照片因为有些曝光过度而显得天光格外亮,格外明媚我这样望着陈丽,突然想流泪。那是我亲爱的丽丽姑娘。

    (选自《2012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家长会时,陈丽和她妈妈坐在角落里,两人表情一模一样,支着头像要睡觉的样子,说明陈丽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B . 陈丽做过许多副业,很有经济头脑,说明她并非一无是处,只是现有教育评价制度无法对她做出全面评价,小说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实问题。 C . 陈丽性格坚强,面对成长中经历的困苦和欺侮总是轻描淡写,从不抱怨,她对尊严的认识表现了她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D . 小说倒数第二段写年少时的合影,以“格外亮”“格外明媚”意在突出陈丽的形象,也表现出“我”对陈丽的感激和对陈丽认识上的转变。
    2. (2) 小说中的“我”在塑造“陈丽”的形象上有怎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3) 小说在整体结构安排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从公安部交管局召开的全国视频会获悉,今年以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严抓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现象治理,查处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同比上升3.4倍,因不礼让斑马线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和9.3%。

        公安部数据显示近3年来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中,约9成是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为进一步整顿城市交通秩序,公安部交管局要求各地创新管理举措。各地要安排民警、辅警在行人过街流量大和未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斑马线处执勤,适时组织执法小分队加强重点路段、路口整治,加大现场查纠力度。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还要对非机动车道、人行横道及信号灯和标志标线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确保交通信号设施有效、科学、规范。

        公安交管部门还将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一同参与,如会同交通运输等部门,组织公交车、出租车等车辆驾驶人带头遵守让行规定;会同文明办、团委等部门,动员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以及文明交通志愿者参加文明交通劝导和体验活动等。

        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要认真分析本地斑马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零容忍、全覆盖、严执法,像治理酒驾一样,深入推进不礼让斑马线治理,牵引城市交通秩序整体提升,带动市民文明素质和法治意识整体提升。

        (摘编自新华社《今年因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造成伤亡的事故同比下降》,有删改)

        材料二:

        从长沙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辖区分布情况来看,岳麓区、雨花区、开福区事故数量最多,占全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数的80%。

        从全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时间分布情况来看,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高发时段为夜间18~24时;雨花区则为上午6~12时居多,其余时段分布较为平均。

        从全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受害人年龄分布情况来看,除天心区外,其他区域,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受害人年龄以50岁以上居多。

       

       

       

        (摘编自红网综合《大数据告诉你“斑马线上的安全”有多重要》,有删改)

        材料三:

        江苏宿迁是一个地处苏北,在全国知名度并不高的地级市。然而,交通治理工作却走在了全国前列,甚至已经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私家车礼让率高达90%以上。取得这样的成绩,根本原因就在于交管部门有着较强的责任意识,不断创新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对不礼让斑马线的行为严管重罚,从而使私家车主逐渐养成了礼让斑马线的文明习惯。

        (摘编自萍乡文明网《礼让斑马线不应“公”“私”有别》,有删改)

        材料四:

        礼让斑马线的本意是深化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法治观念和文明交通意识,让人人都可以享受秩序交通带来的好处。我们不该单单纠结于目前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应从自身做起,遵守秩序。对于交警来说,应对如何礼让行人有权威解读:对于司机来说,积极了解政策;对于行人来说,也不应有恃无恐,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斑马线的文明需要保证司机与行人之间的平衡。对司机的违法行为坚决惩戒,同时对于行人的违法行为也绝不姑息。只有建立起车与人共同对规则的遵守和敬畏,心中都有了“火线”,才能真正实现斑马线文明。

    (摘编自胶东在线《礼让斑马线彰显城市文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第一段引用公安部交管局会议提供的相关数据,说明我国对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礼让现象的治理效果明显。 B . 材料二介绍了长沙市发生涉及行人交通事故的一些数据,并分别从辖区、时间和受害人年龄三方面介绍了这些事故的分布情况。 C . 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是江苏宿迁交通治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严管重罚是该地区交通管理的主要手段。 D . 根据材料四可知,礼让斑马线的真正实现需要设定规矩并人人遵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法治观念和文明交通意识。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材料一看,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中,多数是机动车的责任,说明要实现斑马线文明,应重点解决司机违规问题。 B . 在涉及行人事故占一般程序交通事故比率和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占涉及行人事故比率中,死亡率均超过受伤率。 C . 根据材料二中提供的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岳麓区与开福区在夜间18-24时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50岁以上行人造成的事故率应该较高。 D . 虽然四则材料针对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现象各有侧重点,但是材料一、四侧重介绍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而材料二、三却侧重分析事故原因。
    3. (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礼让斑马线”这个问题上交管部门和司机、行人应有的做法。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1)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 . 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 . 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 .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2. (2) 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 . 日出江花江胜火 D . 胜友如云
    3. (3)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故(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吾道也(从师、学习) B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郯子徒,其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 . 惑之不(解决)爱其子,择师而之(教育) D . 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释】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 . 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 . 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 D . 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2. (2) 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中“”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 (2) 在《师说》中,韩愈指出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
    3. (3) 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六、语言表达
  • 8. (2019高三上·揭阳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①,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③,“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 9. 下面是某服务中心为方便群众办事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然而,什么是梦?什么又是梦想?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强--是你把飘渺的梦坚持作为自己理想的勇气和执著,是你对自己负责的最高境界。但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是一个简单的信念,是一份对自己未来与生命的责任。也许,是二十岁的豪情壮志;也许,是青春期的迷茫与冲动;也许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无数的“可能”,无数的“希望”,因为我们的青春岁月充满奇迹,我们心中大大小小的梦,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芬芳弥漫。亲爱的同学们,回眸自己的一路成长,还记得每一个梦想带来的悸动,在生命中留下了怎样的足迹么?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