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

更新时间:2019-11-05 浏览次数:3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40分)
  • 1. 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 . 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B .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C . 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 D . 黄河、长江——中国—楔形文字
  • 2. (2018八上·台州开学考) 表演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时,剧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台词是(   )
    A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 . “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 . “因为他贤能,部落联首领的职位理应让给他。”
  • 3. 下图中的①、②、③处应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

    A . ①东周;②战国;③秦朝 B . ①东周;②战国;③东汉 C . ①战国;②东周;③秦朝 D . ①战国;②东周;③东汉
  • 4. 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分封制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18八上·杭州月考) 提出“民贵” “君轻”的思想的是 (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孟子 D . 韩非子
  • 6. “陶片放逐法”中具有投票权的是(    )
    A . 全体的公民 B . 全体成年的男性公民 C . 世代居住雅典的公民 D . 所有希腊公民
  • 7. 下列有关古希腊文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B . 《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 C . 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D . 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喜剧之父”
  • 8. 11世纪新兴的城市中,不仅是政治中心又是商贾云集的著名商业中心的是(    )
    A . 巴黎和威尼斯 B . 威尼斯和热那亚 C . 热那亚和伦敦 D . 巴黎和伦敦
  • 9. 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开始于(    )。
    A .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B . 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C . 阿拉伯半岛最终完成统一 D . 穆罕默德逝世
  • 10. 阿拉伯帝国在科学、文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成就属于阿拉伯帝国的有(    )

    ①“阿拉伯数字”      ②《医典》      ③《天方夜谭》       ④创造“代数学”一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大化改新所采取的措施中,作为日本治国基础的是( )
    A . 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B . 土地收归国有 C . 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D . 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律令法典
  • 12. 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大化改新使其进入到什么社会形态(    )
    A . 奴隶社会 B . 封建社会 C . 资本主义社会 D . 社会主义社会
  • 13. 下列关于基督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②奉《圣经》为经典

    ③认为耶稣是“救世主”        ④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14. 秦朝实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 . 实现国家统一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D . 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 15. (2019八上·台州开学考) 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
    A . 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B . 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 C . 秦朝刑法特别残酷 D . 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 16.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源于(    )
    A . 法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儒家思想 D . 墨家思想
  • 17.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 . 秦始皇统一六国 B . 秦始皇统一文字 C . 汉武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D . 汉武帝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 18. 观察下面的时间轴,西汉历史的起止时间应标识在( )

    A . ①④之间 B . ②③之间 C . ①③之间 D . ②④之间
  • 19. 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
    A . 大批人被征去兴修灵渠 B . 士兵奔赴前线与匈奴作战 C . 市场上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 D . 皇帝亲自下地耕作
  • 20. 2018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揭牌。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类似作用的举措是( )
    A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B .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 C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D . 元世祖设立行省制度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位21世纪的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古代,这里正在进行最杰出人物的大选,下面是几段选词:A:我是太阳神之子,在我手里建成了最大的金字塔

    B: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驯服了汹涛洪水,各部落首领都向我朝贡

    C:我统一了两河流域,在位时还制定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D:我普渡众生,帮助人脱离苦海,我的信徒不计其数

    这位学生听了一知半解,亲爱的同学们,你能帮助他吗?

    1. (1) A是哪国国王?该国国王被称为什么?最大的金字塔是谁的?
    2. (2) B是谁?他的儿子破坏了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而用一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代之,以巩固王权,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制度吗?
    3. (3) C是谁?他统一后定都在那里?你知道他在位时制定的是什么法典?并且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吗?
    4. (4) D是谁?他建立的宗教意在反对当时社会的什么制度?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授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材料三: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1. (1) 以上两则材料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一历史背景?
    2.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方面的改革?这方面改革的具体内容怎样?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改革中的哪一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所描述的改革内容在本国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 23. 读下图,完成相关题目

    1. (1) 上述三幅图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建筑风格?图A;图B;图C
    2. (2) 请写出A,C宗教的发源地和创始人。其中B宗教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
    3. (3) 说一说三大宗教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
  • 24. 惠州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编排的历史课本剧《秦始皇PK汉武帝》。现请你依据同学们搜集图片资料,结合同学们编演的秦始皇与汉武帝的PK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创盛世:

    材料二:巅峰对决:

    请回答:

    1. (1) 请依据材料一左图,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事务的官职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一,结合材料二,回答“朕建立第一个国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对决中“我为你创立新制度”中“新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3. (3) 依据材料一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创造了一代盛世?
    4. (4) 材料二中“你的国家14年就亡了”,依据材料,分析该国家灭亡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5. (5) 学习了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不同命运,一位同学认为:就其措施的实质或作用来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说明理由!
  • 25. (政治篇:民主·专制)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与春秋战国之际的古代中国文明高度发展,随后古罗马与中国秦汉交相辉映,东西文明双峰并峙。

    材料一:

    材料二:执政官任期短,彼此牵制,权力有限,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是元老院,它……有决定内外政策、审查和批准法案、控制并支配国家财产的权力

    ——《世界通史。罗马史》

    材料三:

    1. (1) 图一中“A”是指古代希腊城邦?哪些人有资格参加图一的“公民大会”?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3. (3)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为加强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 (4) 同时期,中西文明交相辉映,它们在政治文明上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政治体制对后世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