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山东省聊城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更新时间:2017-07-31 浏览次数:974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基础题</b>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初见草原,心就近了,净了,静了。绿色,像地毯般,无限向远方伸展、起伏,一望无际。雪白的羊群,________。放牧人手持长长的鞭子,偶尔一声呦喝声起,在空中飞荡。远远的蒙古包,传来马头琴声,深情而悠扬,伴着豪放的歌声,久久(飘荡/回荡),余音缭绕和着草原特有的粗

        早上,天是蓝的,平静的蓝,纯净的蓝,似乎染过,纯洁如缎子,不杂一丝杂质。可是,一会儿再看时,天空的蓝更亮了,质地更甜润,如(琢磨/打磨)得非常光滑的蓝宝石。有几朵白云挂在上面,还不时地变换着姿态。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醉不够,迷恋不够。眼睛不够使,心也不够使,好多往事在心头(翻滚/涌起),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头顶高天淡云,,一种顶天立地的豪迈情感油然而升

    1. (1) 文中划线的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应(yìng)     呦喝 B . 犷(guǎng)   缭绕 C . 浸(qīn)    变换 D . 夹(jiá)  油然而升
    2.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回荡    琢磨      涌起 B . 飘荡    琢磨      翻滚 C . 回荡    打磨      翻滚 D . 飘荡    打磨      涌起
    3.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像是颗颗珍珠散落在草原上    脚踏绿草如茵 B . 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  脚踏绿草如茵 C . 像是颗颗珍珠散落在草原上    脚踏如茵绿草 D . 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  脚踏如茵绿草。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中国女足运动员的收入和男足相比是杯水车薪 , 但是,她们的努力拼搏,创造了比男足更出色的比赛成绩。 B . 2017年春节期间旅游消费旺盛,举家出游成为不少群众过年的新选择,出游的车辆经常将高速公路堵得挨山塞海 C . 近些年来,由于汉译佛典研究升温,依托佛教文献研究汉语的人日益增多,春兰秋菊 , 各有一时之美。 D . 接手绕月卫星工程三年多来,“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奔月”上,无所不用其极 , 缔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期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建议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分两步走,为大家勾勒了延迟退休制度的轮廓。 B . 针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表的不当言论,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不做违反国际法的事情,同时坚决依法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 C . 在病毒感染事件发生后,国家卫计委要求事故医院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高度重视事件处置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伤害。 D . “金鸡报春”“繁花似锦”等独具特色的灯组将聊城水上古城装扮得格外喜庆靓丽,元宵节当晚的赏灯人数超过10万多人。
二、<b >现代文阅读</b>
  •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路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该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自然”原指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后来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家以一种全息的思维方式,把宇宙看成和谐的生命共同体,是在“道”支配下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维持整体性平衡,使万物协同发展。在这种系统观中,和谐的人生与社会应是“自然的和谐”的一种再现。照此思维看,从“自然的和谐”出发,健全社会模式的各环节方可依次得以展开。由此,“道法自然”便从自然领域转进到社会领域。

       “道法自然”,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实践。冯友兰对道教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

        对于道家自然观的科学精神,在西方亦有不少知音。李约瑟对道家更为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观给予很高评价:“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剂学都起源于道家。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道家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有着头等重要性,并有不少东西可以向世界传授。”美国科学家卡普拉进一步指出:“为了获知‘道的特性’,道家发展了凝神体察自然的方法,这种方法基本是科学的。只是由于对分析方法的高度质疑,使其没能建构出自己的科学理论。然而,把对自然界精细的观察和强有效力的神秘主义直觉结合起来,就使道家圣贤获得深邃的洞见,并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

    1. (1) 关于“道法自然”,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道法自然”作为道家的核心理念,成为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最终追求“自我身心的和谐”。 B . “道法自然”揭示了“道”因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而被人效法的关系。 C . “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最基本的层面,人类要自觉维护生态和谐。 D . “道法自然”要求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大力发展现代仿生学,使人道合于天道。
    2. (2) 下列关于道家和道教思想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B . 道家认为,宇宙是全息的和谐的生命共同体,是在“道”支配下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维持整体性平衡,使万物协同发展。 C . 道教继承发展并实践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其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冯友兰的肯定。 D . 卡普拉认为,道家发展了基本符合科学的凝神体察自然的方法,但没有运用分析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科学理论。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然”的今义,既指客观规律,又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B . 在道家看来,和谐的人生与社会应是“自然的和谐”的再现,“道法自然”可转进到社会领域。 C . 李约瑟对道家的科学观的高度评价,表明了道家自然观的科学精神在西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D . 卡普拉指出,现代科学证实了道家圣贤把对自然界精细的观察和神秘主义直觉相结合所获得的深邃洞见。
三、<b >文言文阅读</b>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前在河西,能节用度,勤职业,仓库充实,器械精利;上闻而嘉之,欲加尚书。张九龄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仙客本河湟使典,今聚居清要,恐羞朝廷。”上曰:“然则但加实封可乎?”对曰:“不可。封爵所以劝有功也。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耳,不足为功。陛下赏其勤,赐之金帛可也;裂土封之,恐非其宜。”上默然。李林甫言于上曰:“仙客,宰相才也,何有于尚书!九龄书生,不达大体。”上悦,明日,复以仙客实封为言,九龄固执如初。上怒,变色曰:“事皆由卿邪?”林甫退而言曰:“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十一月,戊戌 , 赐仙客爵陇西县公 , 食实封三百户。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从赃罪下三司按鞫,挺之为之营解。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

        于是上积前事,以耀卿、九龄为阿党,并罢政事。

    (选自《资治通鉴•二百一十四》)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才识,何必辞学    苟:假如 B . 陛下林甫    相:看相貌 C . 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之    疏:疏通 D . 林甫为人    薄:轻视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如甲申年、丁酉年等。本文中的“戊戌”即戊戌年。 B . 隋唐时爵位分王、公、侯、伯、子、男。公爵是比王爵低一级的爵位,分为国公、郡公和县公。文中牛仙客被封为陇西县公的爵位。 C . 庙,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社,古代指土神和祭祀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庙社,用以指代国家和政权。 D . 三司,东汉称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司,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管刑狱。武则天当政后,改为以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杂按为三司。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B .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C .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D .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九龄反对加封牛仙客为尚书和对其实封,李林甫向唐玄宗进谗言,最终玄宗还是加封了牛仙客陇西县公的爵位。 B . 李林甫引荐萧炅为户部侍郎,但萧炅是一个白字先生,中书侍郎严挺之讥笑他为“伏猎侍郎”,于是萧炅被调出京城,任岐州刺史。 C . 李林甫是一个曲意奉承的奸佞小人,张九龄反对他担任宰相,他虽然内心不满,表面上却“曲意事之”。 D . 严挺之的前妻被休后又嫁给了王元琰,跟从王元琰获罪,严挺之解救了她。李林甫让人告诉玄宗,玄宗认为严挺之这样做是出于和前妻的私情。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封爵所以劝有功也。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耳,不足为功。

      ②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

四、<b >诗歌阅读</b>
  • 6.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南溪早春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1. (1) 诗题中的“早春”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试简要分析。

    2. (2) 这首诗被刻在杨万里家乡湴塘廊桥的墙壁上,请结本诗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原因。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中国男足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意大利人马塞洛里皮出任国足主帅,借用《出师表》中的两句话,他是“”。

    2. (2) 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慨叹人生短促,生命微不足道的句子是“”。

    3. (3) 李白在《蜀道难》中借描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来体现蜀道险要的两句是“”。

五、<b >语言文字应用</b>
  • 8. 仿照下面的修辞和句式,续写两句话,使之成为结构完整、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词一句总关情。

  • 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小叶紫檀”开头,概括小叶紫檀的功效。(不超过40字)

        虽然小叶紫檀不能像沉香一样直接入药,但长期佩戴还是有很多好处的。首先,小叶紫檀的淡淡檀香味可以起到稳定情绪、帮助睡眠的作用,这对于现在压力一天比一天大的年轻上班族来说是很需要的。另外,在长期盘玩的同时,小叶紫檀可以释放出名为“木氧”的物质让体内细胞重新再造,使皮肤更光滑,人更年轻。有民间偏方记载把小叶紫檀的木屑放入枕芯中,在睡眠的同时有助改善肠胃功能。另外,在一些蒙古族的医书上,有利用小叶紫檀治疗关节肿痛的药方,即将白醋倒入小叶紫檀木屑中,混合后敷在发病关节上,可以减轻疼痛,帮助恢复。

  • 10.

    指出下面剪纸的整体造型和任意两处局部图案,并分别概括其寓意。

六、<b >现代文阅读</b>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联

    杨帮立

        没有风,夜独自舞起了雪花。天大亮了,村庄还安静得很。雪地上,有几只雀儿蹦蹦跳跳地觅着食。一只黑猫,无声地趴在一垛烂木柴上。

        今儿几了?老头子边穿袄子边问。

        老太太早起来了,水烧开了,茶也沏好了,茶香已飘到了床头:老糊涂了,昨晚你不还说明天腊月三十了?

        好,我老糊涂了,你还年轻,起来﹣﹣老头子伸了个懒腰:我皮棉鞋呢?

        昨天踏湿了,我不正在给你烤吗。

        快点快点,我要起来写春联了。

        知道了,知道了,你急,你才起来?笔都给你泡开花了。

        除了文房四宝,老头子还有一块镇尺﹣﹣他小时候到河边洗澡时摸来的石头,像个熨斗,一面光滑平坦,上面堆山叠翠,奇妙的是翘起一个把手来,取放方便。

        当时这个小男孩抱着石头往回走,正赶上一家准备过喜事,请一个先生在门前树荫里摆个方桌写婚联,一阵风把他面前铺好的红纸刮得头翘尾巴撅的,小男孩大踏步地过去把石头压上去。老先生扶扶眼镜审视着那石头,眼里渐渐绽放出光彩来,去掉眼镜眯起眼睛将那光彩聚成一条线端详他一回:改天跟我学写字去。

        点如瓜子撇如刀,一捺好似踢平的脚。老头子握紧笔管,轻轻吟唱起儿歌来。他正襟危坐,四平八稳,横竖钩提,行笔……就是手有点不听话了,老人自己知道,气韵难畅,手在暗中抖动。

        老太太一会儿给他扯纸,一会儿给他添墨,一会儿给他插电暖器,一会儿给他添茶:就你能显摆,老胳膊老腿了还逞能,又没有谁让你给他贴。老太太的话慢慢悠悠,像窗外飘进来一片美丽的雪花。

        老头子停了下来,咕噜口热茶:老一辈传下来的,只有家里老了人,当年空着不贴对联,他们不回来贴,我要不帮着贴,人家从俺庄外路过,看着这一家家老房子门上都旧秃秃的,像啥话,村里没人哪?头年空二年紫三年绿四年红,对了,老李家去年老了爹,今年按规矩要贴紫颜色的,还忘了买紫纸了。你再去小卖部帮买两张。

        大老远的,一脚一滑的。老太太嘀咕着,还是晃悠悠地出门了。

        老太太回来的时候,去掉黑长的头巾,在门上摔了摔,雪花子摔得乱飞:卖紫纸的就北庙东街王本森一家,早就不卖了,新社区更没得卖的了。我想起来了,你原来写掉下的还有,我帮收捡到柜子里了。老太太真的从屋里找出一叠子花花绿绿的纸来:小卖部宽的窄的长的短的对子铺得红堂堂的,买来就行了,还非要写。

        老头子一直神游在他的对联里,这才接腔:得写,得写,印的都一样,写的不一样。

        我还不知道,你一辈子就爱这个,贴出去好让人家夸你字写得好。

        老头子笑了起来:那句话咋说的?看透不说透,才是好朋友。

        好朋友?老太太也笑了起来。

        吃过中午饭,老两口一块出门给老邻居们贴对联。老头子拿着对联在前面走着,老太太端着一盆冒着热气的面糊在后面跟着。

        天晴了。破旧的村庄古朴清新。

        门对青山龙虎地,户纳绿水凤凰池。老王家帖这合适,人家孙子孙女跟咱家小文小武一样都考上大学了。

        合适。老伴附和着。

        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老张家帖这合适,弟兄三个和好了,在南方合伙做生意发财了。

        合适。老伴附和着。

        一阵乳香知母到,半窗故纸防风来。老朱家贴这合适,人家是镇上的名医。

        合适。老伴附和着。

        贴春联看是轻巧,却是个细致的活。撕下旧的,擦掉灰尘,涂上糨糊,爬高上低的。老头子颤巍巍地爬上小木凳,老太太抱着他腿仰脸支撑着他,老头子双手持平对联,尽力举起……冬阳把他俩的影子,投映在家家大门上。这是最美的年画

        还有东头最后一家了。老头子停在了门前,默不作声。这孩子就是不听他爹的话,警察抓到他没?老太太问。迟早跑不掉的!老头子说得干脆。

    人去家还在,春来花又开。夕阳照在这副对联上,镀上一层暖意,这院里似乎马上就冬去春回了。

        雪在背影里喘着气,老两口互相搀扶着在回家的路上喘着气:这春联一贴啊,都过年了……屋子啊水井啊猫啊狗啊树啊小鸟啊……都过年了!

    1. (1) 开头一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2. (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老太太一会儿给他扯纸,一会儿给他添墨,一会儿给他插电暖器,一会儿给他添茶。

      ②冬阳把他俩的影子,投映在家家大门上。这是最美的年画。

    3. (3) 请简要概括文中“老头子”的形象特点。

    4. (4) 老两口给邻居贴春联的故事很感人,但本文还反映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现象。请结合全文和现实,谈谈你有哪些思考。

七、<b >写作</b>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耶鲁大学,热门专业主要是历史、经济学、英语。在哈佛大学,前四大热门专业是:社会科学,生物,英语,心理学。普林斯顿传统的五大专业则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英语和国际关系,46%的学生集中在这五大专业里。

        这些美国的精英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学数钱算账。这些精英学校,大部分学生出身于中高产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很高,对大学有充分的理解:大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经历,上大学的最基本目标,是培养兴趣、发现自己、认识世界、反省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度过了这样的四年人生,再想实际问题也不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