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郊片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17-07-19 浏览次数:7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二、<b >综合题</b>
  • 21. 我国江南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争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

    1. (1) 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3. (3) 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是什么?

    4. (4) 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 22. 对外交往能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历史证明,任何国家要发展,都需要开放的对外政策,自我封闭是不可取的。

    请回答:

    1. (1) 唐朝时,中外交往频繁。西游天竺研究佛学、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明的僧人分别是谁?

    2. (2) 宋朝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政府在主要贸易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 (3) 元朝时,长期在华居住、回国后积极介绍中国繁华景象的意大利入是谁?

    4. (4) 明朝前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事件是什么?历史意义是什么?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同志撰写的一副对联

    请回答:

    1. (1) 材料是谁的诗句?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北郭沫若誉为“一代英雄”的是谁?郭沫若对他作出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 (3) 上述人物身上有哪些高贵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 24.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很多景点是历史的再现和纪念。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 (1) 图一的人物是谁?他有哪些主要事迹?他在我国历史上有何突出地位?此后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理的?

    2. (2) 图二管辖的地区是哪里?他是在平定了哪一叛乱之后设置的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 (3) 图三见证了清政府和哪一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列举清政府和这一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

    4. (4) 谈谈清朝对民族关系的处理和机构的设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