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新泰市西部联盟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

更新时间:2019-10-28 浏览次数:3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以下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鲜花怒放   B . 行星移动    C . 骏马奔驰   D . 箭被射出
  • 2. 小华同学测量了物理课本的长度,测量记录分别是24.82cm、24.81cm、24.28cm、24.81cm、24.83cm,则课本的长度为(    )
    A . 24.71cm B . 24.83cm C . 24.81cm D . 24.82cm
  • 3. 西部公交公司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定制的专属公交不仅为学生上学、放学提供了方便,还缓解了交通压力,初二某同学周末坐公交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一辆小轿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公交车 B . 小轿车 C . 地面 D . 路旁的树
  • 4.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B .     C . D .
  • 5. 下列常见数据的估测合理的是(    )
    A . 中学生身高约为160dm B .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C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 . 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 6.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 通过相等路程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 7.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如图所示为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B . 6s﹣10s,乙物体相对于甲物体向东运动 C . 12s﹣14s,甲乙两物体相对静止 D . 20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2m/s
  • 8. 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 9.7m/s B . 10.0m/s C . 10.3m/s D . 10.7m/s
  • 9. 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右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一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    )

    A . 2mm B . 2cm C . 6mm D . 6cm
  • 10. (2019·内江) 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 青山  青山 B . 竹排  青山 C . 竹排 竹排 D . 青山 竹排
  • 11. 图示为某同学沿直线先骑车然后步行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同学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该同学步行的路程为3240m C . 该同学骑车过程的平均速度为6m/s D . 该同学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
  • 12. 小红参加了长笛课外兴趣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她发现了许多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下例分析错误的是(    )
    A . 人们只听声音就能分辩出是长笛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 . 小红在吹奏音乐时,手指分别按住不同的孔,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 . 小红认为即使在大家午睡时吹出优美的曲子也不算噪声 D . 小红在长笛表演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听众耳朵的
  • 13. 下列有关声音的实验,其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图,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 乙图,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只能靠空气传播 C . 丙图,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 D . 丁图,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 14. 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下列选项中上图与下图表述一致的是(    )
    A . B .   C . D .
  • 15. 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2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 . 汽车的速度是30.9m/s B .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C . 汽车的速度是26.2m/s D .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4m
二、<b >填空题</b>
三、<b >实验探究题</b>
  • 20. 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其好处是:
    3. (3) 如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 (4) 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
    5. (5) 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21. (2018八上·东台月考) 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 (1) 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____(选填“A”或“B”)。
      A . 刚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 . 刚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 (2) 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3. (3) 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4. (4) 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22. (2019八上·北京期末)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磊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找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2

    A

    60

    1.89

    B

    60

    1.02

    C

    80

    0.76

    D

    E

    100

    0.76

    F

    80

    1.02

    1. (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 (2)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3. (3)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则表中所缺数据为:cmmm2
四、<b >计算题</b>
  • 23. 小红坐在一列从泰州开往北京的动车上,她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长1000m的大桥,小红从上桥到离开桥所用时间是20s,已知动车长150m,求:
    1. (1) 动车的速度;
    2. (2) 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 24. 一辆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过10s听到回声,则
    1. (1) 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 (2) 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传播的速度为340m/s)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