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11-18 浏览次数:2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文学家所看重的真,是文艺之真,而不是科学之真,故而在必要的时候,文学家便会与科学上的真           , 这是        的。文艺之真,不过是指所描写的事物,一眼看去不能不真实。一代天才画家米勒的作品中,有一幅农夫割草的作品。据说一个农夫看了之后评论道:(        )?固然,事实上从骨骼上说,也许是不能刈草的。然而,尽管如此,若看上去就是一个农夫在自然而然地割草,对于画家来说,已经做到文艺之真了。至于表现出艺术之真,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了。现在的画家,都在忙于认真研究人体组织构造,他们是要使作品尽量地接近科学之真,该种努力无疑是可以赞许的,但是假如         , 而不研究艺术上的真,那么他的作品最终是不会成功的。文艺之真和科学之真,其间虽有微妙的关系,但是文艺家应以文艺之真为第一义;有时为了达到文艺之真而宁可牺牲科学之真,似也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南辕北辙  不足为奇  固步自封  无可厚非 B . 南辕北辙  毋庸置疑  胶柱鼓瑟  无可非议 C . 背道而驰  毋庸置疑  固步自封  无可非议 D . 背道而驰  不足为奇  胶柱鼓瑟  无可厚非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为什么要这么弯下腰去刈草呢 B . 腰这么弯下去,能不能刈草呢 C . 腰这么弯下去,哪里能刈草呢 D . 刈草能这么弯下腰去吗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至于表现出艺术之真,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的事了。 B . 至于能否表现出艺术之真,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的事了。 C . 至于能否表现出艺术之真,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了。 D . 至于表现出艺术之真,能否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的了。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

        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又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族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亲属和血缘原本是包含关系,但在单系家族组织语境中这两个概念完全可以替换使用。 B . 血缘社会的稳定指社会结构的静止,而社会中个体是否静止又直接影响到结构的静止。 C . 社会结构一旦发生变动,血缘继替原则就越显得不合理,就会被新的社会分配标准取代。 D . 在乡土社会中血缘决定地缘,地域上靠近与否和方位上的尊卑都是血缘亲疏的投影。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提出了血缘社会的概念,并阐明了血缘社会的特点,为后文论证做铺垫。 B . 文章通过列举血缘继替的三种类型,论证了社会变迁的速率对血缘作用强弱的影响。 C . 文章通过分析地缘与血缘二者的关系,进一步论证了血缘在乡土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D . 文章采用对比、比喻、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乡土社会的特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个社会只要长幼之间没有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无强制的权力,它就一定不是血缘社会。 B . 现代社会虽然不是血缘社会,但也没有完全抛弃血缘继替,因为现在依然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 C . 血缘继替是安稳既有秩序的最基本的方法,如果抛弃了这一方法,就无法避免社会纠纷的发生。 D . “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所以“村落”这样的概念在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意义不完全相同。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材料一

        2013 年 9 月和 10 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 6 年来,这一重大倡议全球瞩目、应者云集。2013 年至 2018 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 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 900 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 4000 亿美元。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开辟了重要途径,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也向所有伙伴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成为开放包容的平台、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历史大潮,所体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符合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沿线国家人民渴望共享发展机遇、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热切期待。

        (摘编自《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 属于世界》,《人民日报》 2019 年 4 月 23 日)

        材料二

        “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占全球比重

       

        “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数据

       

        (摘编自《2017 年“一带一路”国家对外贸易数据分析》,中商情报网 2018 年 5 月 16 日)

        材料三

        在被赋予全新时代内涵的“一带一路”上,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起稳定合作关系。诸多合作项目已经充分证明,“一带一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提升,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造福当地民众。“一带一路”建设使发展中国家得到了符合自身利益的发展机会,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更为庞大的世界市场、难得的发展机遇。这种美美与共的局面,显示出中国方案的动人之处。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合作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放的思想体系。人类文明应该实现多样性发展,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应该有更宽广的道路。打开大门,创造机会,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增长,是复兴的中国今天的必然选择。自觉承担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历史使命,是负责任的中国今天应有的贡献。

        (摘编自《“一带一路”,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绚丽工笔画》,《光明日报》2019 年 4 月 25 日)

        材料四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展开,将迎来更多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给我们国家、民族和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好的机会。就拿我们一直认为的盛唐开放宏大的气象来说,实际上用今天眼光看,它只是单方面的,可以说是“开而不放、传而不播”,也就是说它单方面的容许外国人进来,但是不鼓励自己人出去,这就是开而不放;人家来学,它是会传授的,但是不主动,从来没有主动到外面去传播,所以是传而不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我们今天是全方位的开放和传播,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摘编自葛剑雄《全球视野下,“一带一路”倡议究竟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人民论坛网》2018 年 1 月 30 日)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B . 2017 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比重将近四成,在全球贸易版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 . 在对外贸易方面,韩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对外贸易总额排名第一,且数额巨大,远超其他国家。 D . “一带一路”方案的动人之处在于为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提升,从而形成美美与共的局面。
    2. (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智慧,是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提出后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近六年来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B . “一带一路”致力于经济合作,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是复兴的中国当下发展的必然选择。 C . 共建“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合作平台,它主要面向亚欧非发展中国家,但也能给发达国家带来庞大的世界市场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D . “一带一路”是一种全方位的积极主动的开放与传播,其开放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给我们国家、民族和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3. (3) “一带一路”倡议能得到积极响应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心底最挂念的人

    吴念真

        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而入。

        同样地,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一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继续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最后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的来自父亲的拥抱。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们坦承这种装睡的经验,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有一年父亲的腿被矿坑的落盘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私人的外科医院治疗。

        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中午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断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

        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趾甲又长又脏。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趾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翼翼地帮父亲剪趾甲。当我剪完所有的趾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笨蛋!

        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晚上就睡这边吧!”

        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地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形的同时,父亲正好问我说:“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趾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纪录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还不时在我脑袋里播放着。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笔触细腻,长于细节刻画,父亲拥抱孩子、父亲受伤住院的落魄、我为父亲剪脚趾甲、父亲与我看电影等几个片段写得简淡而动人。 B . 文章中的父亲本来是一个充满温情、十分关爱孩子的人,但矿上繁重的劳作和家境的贫困,使他变得威严刻板、不擅长情感表达与沟通。 C . 在医院里我给父亲剪完趾甲后,父亲与我的对话,表现出父亲复杂的内心,既有对儿子独自前来探望的担心和责备,也有欣慰与感动。 D . 文章结尾准确记述了电影院的名字,电影的类型、导演以及片名,表明“我”记忆清晰深刻,从而表达了对父亲的挂念,照应题目。
    2. (2) 孩子们为什么“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 (3) 吴念真被称为“全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也,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于朗陵,众多归之。时有周直者,众二千余家,与恭、通外和内违。通欲图杀直而恭难之,通知恭无断,乃独定策,与直克会,酒酣杀直。众人大扰,通率恭诛其党帅,尽并其营。后恭妻弟陈郃,杀恭而据其众。通攻破郃军,斩郃首以祭恭墓。遭岁大饥,通倾家振施,与士分糟糠,皆争为用。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于许,拜通振威中郎将,屯汝南西界。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拜裨将军,封建功侯。分汝南二县,以通为阳安都尉。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致之大辟。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通亲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通按剑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追增邑二百户,并前四百户。文帝践阼,谥曰刚侯。诏曰:“自许、蔡以南,人怀异心。通秉义不顾,使携贰率服,朕甚嘉之。不幸早薨,子基虽已袭爵,未足酬其庸勋,以基为奉义中郎将,以宠异焉。”

    (节选自《三国志·李通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B . 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C . 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D . 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建安,汉献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 . 侯,封建制度的一种爵位,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 .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等。 D . 邑,即采邑,是君主赏赐给大臣的封地,受封者对其封地具有绝对独立的统治权力。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通遇事果断,颇有谋略。面对与自己貌合神离的周直,李通果断决策,设计杀掉周直,并平定了乱局,兼并了周直的队伍。 B . 李通克己守法,公正无私。李通妻子的伯父犯法,朗陵县长赵俨将要对他处以死刑,李通不因自己的妻儿求情而干预,还赞扬赵俨。 C . 李通慧眼识人,忠贞不贰。官渡之战时,曹操暂处劣势,李通认定曹操明哲,坚定追随,斩杀了袁绍的劝降使者,送还了刘表的印绶。 D . 李通功勋卓著,深受敬重。李通投奔太祖后破张绣,聚人心,救曹仁,建立功勋,却不幸英年早逝,朝廷对他高度赞赏,厚加封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

      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题。

    饮 酒(其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注释】①班荆:在地上铺开荆条。②行次:次序,辈行。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老友携酒而来,宾主铺荆于地,欢饮松下,自然而又亲切,颇有隐逸的恬淡之趣。 B . 父老也一同饮酒,既醉之后,大家更是随意言笑,忘乎所以,以至场面混乱失控。 C . 全诗围绕“饮酒”二字展开,叙事中融情寓理,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浑然成篇。 D . 诗歌语言自然而醇厚,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有真趣,与《归园田居》风格类似。
    2. (2) 作者说“酒中有深味”,他体会到了哪些“深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在《劝学》中,用“”两句,阐明了学重于思的观点。
    2. (2)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生动地勾勒出赤壁古战场壮丽雄奇的图景。
    3. (3)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英雄余韵经历风雨,一去不返的句子是“”。
六、语言表达
  • 8.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敏锐的学习者和伟大的创新者的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乐于在吸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许多旧情节并依照当时流行的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的套路编写剧本。

  • 9. 下面一段话是抗战时期张大爷表达的取信线路信息,假如你是接头人,请将这个信息用书面文字转述给我党情报员,以便他顺利取信。要求:信息准确,文字简明,字数不超过 25 字。

    你从这里出发,就要走过一座桥,过桥后呢,你就到了桥那头,然后呢,你就看到一堵墙了,你就从墙根下走,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墙根尽头,这个时候呀,你要向你的右手边看,就会看到远处有一个亭子,你就走到亭子里去歇气,那儿有一条石凳子,倒在地上的,你要取的那封信嘛,就在那个凳子底下藏起的。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离不开交流与沟通,过去人们交流的方式主要是“面对面”;而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喜欢通过手机或电脑“键对键”地交流。有人认为“面对面”才能心贴心,有人认为“键对键”才能更坦诚。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