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

更新时间:2019-11-18 浏览次数:294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卑的人经常为自己辩解,辩解通常显得____________。因为他们并没有一定之规,没有坚定的信念,所以语气常常是犹豫不决,决定常常会在压力下____________。他们通常活力不足而显得疲惫困倦,叫苦连天更是家常便饭。自卑的人,难以对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人说“不”。说“不”这个能力,说难很难,有的人一辈子也说不出来,他们的一生,就是不独立自主的一生,选择被形形色色的潮流所____________,行为被____________的人所控制,时间被莫名其妙的事所分割,连感情也是禁锢混乱的。(         );他们的手脚,不过是别人意志的复印机。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和承认,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除了迎合别人,就是表现出什么都不需要的麻木状态,远在生理的生命消亡之前,心理的生命已经被扼杀。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苍白化       更改       束缚       七嘴八舌 B . 懦弱化       改变       左右       乱七八糟 C . 苍白化       更改       左右       七嘴八舌 D . 懦弱化       改变       束缚       乱七八糟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样的人,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 B . 到了临死的那一天,这样的人,也许才会猝然发现,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 C . 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这样的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 D . 这样的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承认和肯定,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批判我们的生命。 B . 他们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承认和肯定。 C . 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承认和肯定,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 D . 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和承认,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
二、现代文阅读
  • 2. (2019高二下·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都是同一个味道饭菜就不好吃。把一样的东西简单加在一起,不是真正的发展,更不是创新。

        西周末年的太史伯阳父首先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重要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后来为西方学者所认同。意大利理论家恩贝托·埃科1993年访问中国,他在演讲时说:“了解别人并非意味着去证明他们和我们相似,而是要去理解并尊重他们与我们的不同。”他强调他的北京之行,不是像马可·波罗那样,要在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而是要来了解中国的龙。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正好相通。

        文化互通共存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这首先是因为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全球化,造就了全新的国际社会环境,原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地位后,面临着确认自己独立身份的任务,而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正是确认身份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又大大促进了各种“统一中心论”的解体,世界各个角落都是联成整体的地球的一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其次,20世纪以来,人类正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从逻辑学范式过渡到现象学范式。逻辑学范式关注的是将具体内容抽空后概括成的简约的共同形式,某种形而上的绝对原则,现象学范式研究的对象则不是抽象形式,而首先是具体的本体,是一个不断因主体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动而变动的开放空间,过去,认知的开始是公式、定义、区分和推论,然后将相对确定的客体定义、划分、归类到我们认识论的框架之中。现象学范式的思维方式强调主体和他者在认知过程中都有所改变并带来新的进展。这种研究方法应用到文化上,就是强调从他者视角观察,而他者首先是不同于自我的、以差别为基础的对象。

        当然,文化上的差别共存并不是静态的、被动的、互不相干的。能使物“丰长”的“和”,首先是一种能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带来新发展的“生成性对语”。这种对话不是各说各话,也不是统一思想,它要求对话者各有其文化主体性。所谓文化主体性,就是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文化对话的目的不是融为一体,而是进一步发挥各自特长,协调各种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重要核心价值的中华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文化的自觉热爱,对他人文化的尊重了解。唯有各种文化都这样做,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大潮中,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并弘扬自我,也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贡献。

    (摘编自乐黛云《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中西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首创意义。 B . “和六律”与“和五味”,都体现了不同因素的和谐融合,达到这种融合才能实现发展和创新。 C . 马可·波罗到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意味着他想要证明中华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D . 现象学范式强调从他者视角观察文化,它和逻辑学范式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用举例和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述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思想的内涵。 B . 文章引用埃科演讲中的话语,旨在说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后来为西方学者所认同。 C . 文章从社会发展和思想方法两个角度,剖析了文化互通共存成为当今世界主旋律的原因。 D . 文章阐述了“生成性对话”的作用和特点,这是进一步论述“文化主体性”内涵的前提。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统一中心论”就不会解体,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就无法建立起来。 B . 在文化交往中,倡导以他者视角对异质文化进行观察,体现出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但也可能削弱自身文化。 C . 在现象学的视野下,每种文化都是具体的、变动的、开放的,不能用抽象方式予以表述。 D . 只有具备了文化自觉,并尊重了解其他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不同文化的互通共存。
  • 3. (2019高二下·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

        2016年3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

        的关注。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3月《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创业投资情况分析》)

        材料三:

        2013年以来,关、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用领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2009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在不断变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基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2017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重要主题。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创新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发布数量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活跃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

        (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

        材料四: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安全防护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但与众多强大的工具一样,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更可能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利用。由于人工智能推动设备智能向场景智能演进,主动调动各种场景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就让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机器人黑客”来发动精确的漏洞攻击。

        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联网设备大量增加,在居家和办公室环境中,所有智能设备间实现互连的情况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漏洞。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形势,单一设备、单一领域和单一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哪怕再强,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

        (摘编自科技世界网2019年3月《用人工智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渐加大,这与人工智能行业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的增长态势密不可分。 B . 2014~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说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前景较好。 C .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几年缓慢发展期后,2014年开始强势攀升,至2017年投资事件出现少许回落。 D . 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金额增幅巨大,这和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有关。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连续三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预示着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广泛应用。 B . 各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而同一国家不同阶段也会因国情的变化调整策略。 C . 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六个方面,地方政府则围绕“中国制造”这一核心开展人工智能的建设工作。 D . 人工智能的主动化服务、智能设备间的互连带来了安全漏洞,唯有构建安全防护墙方能真正解决这一隐患。
    3. (3) 材料一、三、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丁大厨

    金鸿

        “爸,你就出山一回吧,否则,我怎么买房子啊?”儿子丁盛说。

        “老丁,不是我说你,上个电视节目有这么难吗?咱们家那点存款,离买新房还悬空八只脚呢!”老婆梅阿姨叹着气。

        丁大厨看看他俩,又摸摸早磨掉了黑漆的椅子,瞧瞧被烟火熏得发黑的白墙,墙上挂着丁大厨与著名评弹演员老顾、著名画家老章的合影。他掏出一包皱巴巴的“红双喜”香烟,抽出一根,点燃了,猛吸了几口,说话了:“豁出去了。为了盛盛,参加!”

        丁大厨决定参加的是电视台搞的民间厨艺达人秀,年度总冠军可以赢取房地产商赞助的一套新房。丁大厨退休前只是一家单位食堂的烧菜师傅,他的师父倒曾在松鹤楼、得月楼等著名餐馆里当过厨师,他也得了些真传。过年的时候,桃花坞的木刻年画张贴在木门上,苏式红灯笼高挂在门口,客厅里高朋满座热热闹闹,丁大厨一个人在厨房里煎炒烹炸焖溜熬炖,也不觉得累。凡是到过丁大厨家的亲戚朋友,无不夸他的苏帮菜地道,味道好。

        丁大厨报了名就后悔了。万一自己烧的菜不被评委认可,一世英名可就毁了。想了半天.他想不出好法子.便把小舅子梅教授请来喝酒。梅教授啜了一口丁大厨泡的青梅酒后,缓缓道:“现在饭店里的苏帮菜已经不正宗了,你只有返璞归真,烧最最正宗的苏帮菜,才有机会获胜。”丁大厨笑了:“不瞒你说,我只会烧苏帮菜,其他的,我也不太会。”梅教授说果真如此,便已成功一半。

        丁大厨又问梅教授烧哪个菜。梅教授问“苏”字的繁体字怎么写,丁大厨说草头下面一个鱼一个禾。梅教授激动地拍了下桌子道:“没有鱼没有米,就不是苏州了。如今烧菜,自然是烧鱼啦!”

        比赛倒也顺利,丁大厨凭借一道“火夹鳜鱼”拿了周冠军,又凭着一道“红烧划水”拿了月冠军,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丁大厨依旧侍弄侍弄花草,喝喝老酒听听评弹,偶尔给上门的朋友做几个菜。

        年度总冠军比赛那天,除了自家亲戚,老顾、老章都亲临现场为丁大厨加油,引得人群一阵激动。丁大厨准备烧“松鼠桂鱼”,这道菜是苏帮莱的经典名菜,丁大厨的师父得过名家真传,也是丁大厨的拿手绝活。可当他去取鱼时傻眼了,定好的鳜鱼变成了鲈鱼。他立刻找到主持人说明情况,主持人一听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丁大厨急忙跑下台想叫儿子去换鱼,但时间明显已经来不及了。这时,一旁的老顾说:“老丁啊,你也别着急,我们苏州老话不是说‘甜中意,咸欢喜’吗?鳜鱼也好鲈鱼也好,都是鱼,只要年年有鱼,日子就好过……”丁大厨点头笑了笑,返回到了台上。看着盆里悠游的鲈鱼,想到烧菜的快活逍遥,他从容地开始操作起来……

        轮到丁大厨介绍自己的菜了,原来他烹制的是“清蒸鲈鱼”。底下有观众发出了嘘声.因为这道菜简单易行,堪称家常菜。他让评委尝尝味道,评委说,这“清蒸鲈鱼”做得太妙了。鱼的味道酸甜苦辣成都有,似乎用了特殊的调汁,太与众不同了。丁大厨缓缓道:“这便是家乡的味道。亲人朋友离世了谓之酸,大家一起喝酒聊天谓之甜,朋友远离家乡谓之苦,生活艰辛谓之辣,说点风趣的话谓之咸。我做的这道‘清蒸鲈鱼’,好多朋友都品尝过。我有位画家朋友老章,曾经到外国去打拼,但是有一天,他说忽然想吃我烧的鲈鱼,于是就回来了,现在他就在现场。”,观众们的视线都投向老章,他立刻站起来,向丁大厨鼓掌致意。现场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宣布得分时,丁大厨的后援团开始紧张了,台上的丁大厨倒是一脸坦然。分数出来,丁大厨以0.1分之差屈居亚军,获得了十万元的奖励。

    回到家,在老顾的评弹声里,丁大厨啜了口老酒,呵呵笑道:“我爸在世时,曾与我说过一副对联: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便是称意。能拿到亚军,还有十万元奖金,我已经很知足了。过几天,让盛盛拿着这钱去付个首付,房子小一点没关系,够住就行。”

        老章举起了酒杯,说:“丁大厨不愧是丁大厨。干杯!”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通过磨掉漆的椅子、熏黑的白墙的描述道出了丁大厨家境一般的现状,又通过抽烟的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丁大厨心理变化过程。 B . 总冠军比赛时,文中说“松鼠桂鱼”是经典名菜,丁大厨的师父得过“真传”,是丁大厨的“拿手绝活”,看似闲笔,实则为情节陡转做铺垫。 C . 丁大厨为“房子”出山参赛,一路过关斩将,虽技艺高超,最后却因突发状况没得到冠军。一波三折的情节反映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主题。 D . “火夹鳜鱼”等一道道传统的苏帮名菜、苏州评弹、苏州木刻年画以及苏式红灯笼等构成了一幅地方风情画,也营造出了醇香浓厚的人文氛围。
    2. (2) 小说结尾处老章为何说“丁大厨不愧是丁大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小说中划线的这段话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滋,字德深。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累张伯仪、何士干幕府。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禅行,至滋不辞,帝嘉之。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B . 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C . 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D . 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 B . 夷,原指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对东部各族的总称,后泛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C . 户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负责主管国家户籍、钱粮、赋税和水利兴修等事务。 D . 表,是我国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议论朝政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 . 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 . 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釆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人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主张兴兵伐贼。 D . 袁滋为人宽厚,平易简朴。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能推心置腹待人,家里人看不到他的喜怒之色,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②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鴻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 .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 . 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 . 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 (2)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在《离骚》中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用强烈的反问语气指出秦王朝在大肆搜刮与任意挥霍上的反差行为。
    3. (3)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诗句是“”,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
六、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前,相声面临创演持续低迷、缺少佳作、人才匮乏和格调不高等问题,受到的关切与议论颇多。① , 重新焕发特有的光彩,值得深思。表面看,② , 是脚本创作的疲软和优秀人才的匮乏;细分析,导致眼前相声难出精品的核心问题,是艺术观念的偏误和审美把握的错位;深思量,造成整个相声行业无法兴盛的深层原因,是行业伦理和文化生态的缺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只能让某些症状暂缓一时,而“知其然又究其所以然”的追问与施策,③

  • 9.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5个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七、材料作文
  • 10. (2019·深圳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