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10-28 浏览次数:342 类型:高考模拟
一、积累运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追求更舒适理想的居住环境。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面临绿地面积被挤压、生态环境遭破坏、城市面貌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而步入沪杭宁蓉等城市,会发现另一番图景。规划合理、鲜明特色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覆盖着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预留出了田园牧歌的可能。当城市与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的便利与环境的优美便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才是老百姓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当前许多城市正在火热推进的绿道建设,正与这种理念相契舍——城市的各个部分被当作一个整体来经营,公园、绿地、江河、社区被绿道依次串联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般地绘就了一幅当代《富春山居图》。(    )有了绿道,城市居民真正与这座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相依相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更加深入人心。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千篇一律  相辅相成  行云流水  休戚与共 B . 千人一面  相克相济  行云流水  息息相关 C . 千篇一律  相克相济  鬼斧神工  休戚与共 D . 千人一面  相辅相成  鬼斧神工  息息相关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此间竟“可居、可游”,把诗境、画境与城景融于一卷。 B . 诗境、画境与城景融于一卷,人们在此间“可居、可游”。 C . 诗境、画境与城景水乳交融,人们在此间“可居、可游”。 D . 此间竟“可居、可游”,让诗境、画境与城景水乳交融。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覆盖着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 B . 规划合理、鲜明特色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C . 规划合理、鲜明特色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覆盖着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D . 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人工智能已由一般性工作向具有创意性的工作扩展,其中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运用就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尝试。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甚至恐慌:难道人类最后一块领地也要被人工智能占领了吗?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身体”。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而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

        首先,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艺术创作的触发是艺术家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个“画意”就是艺术创作的冲动。虽然人工智能现在也可以通过看图进行艺术创作,但人工智能的“看”与人类通过身体的“看”具有本质的不同。人工智能的“看”与其说是一种“看”,不如说是“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所“看”之物的数据,人工智能再调动内存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模型、编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

        其次,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一方面,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进入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古希腊柏拉图认为,诗人在吟诵诗歌的时候会进入到一种“迷狂”状态;而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也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另一方面,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其喜怒哀乐均会影响到他的艺术创作。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内容通过艺术表达出来。而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来说,其艺术创作过程仅仅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创作”的艺术为何物,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艺术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与毫无温度的符号而已。与艺术家有生命的人的身体不同,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

        再次,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马克思指出,当人通过劳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毫无疑问,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另一方面对象的特质也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正所谓“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时“人如其文”——人也会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过程来说,即使它可以对人工智能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仅仅是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而且这些积累是作为一种数据和符号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存储器之中,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也为艺术家带来了更多挑战,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家如何让自己的艺术作品与人工智能艺术作品竞争?艺术家如何让自己的艺术作品不同于人工智能艺术作品?这些问题将促使我们去思考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关系。

    (摘编自张新科《艺术、身体与人工智能》)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B . 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的身体,所以它的艺术创作不是源于创作冲动。 C . 喜怒哀乐会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不受此影响。 D . 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和人工智能与其创作对象都有对等的相互作用。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针对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运用问题,文章论证了在艺术创作上“身体”的独特性。 B . 文章从三个方面指出人类“身体”与艺术创作的密切联系,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C . 文章主要采用举例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人类自身与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上的差异。 D . 文末指出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给艺术家带来了挑战,这样使全文论述更全面。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已经在具有创意性的工作领域运用,这会引起人们的反思乃至恐慌。 B . 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须调动内存数据库找模型,因此它的数据库只要大就行。 C . 在进行诗歌创作和吟诵时,中外诗人都会进入一种与日常生活不同的“虚静”的状态。 D . 既然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上有许多的不足,那么其艺术创作前景必然越来越黯淡。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PDA、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等。

        广义的数字阅读包括以数字文件为内容载体的公开出版物、电子书、漫画、数字报刊杂志以及有声读物文件。狭义的数字阅读指通过PC、手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设备进行文学作品的在线或离线阅读,仅包含网络文学与出版物的电子版。

    (摘编自艾瑞咨询《中国数字阅读行业研究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截至2018年底,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已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

        产业发展方面,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4.5亿,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九成,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数字阅读用户的行为偏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14~18岁的人群偏好青春校园类题材。且呈现高时长、高频率的阅读习惯;25~30岁的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内容,人均年阅读量13.22本,超过数字阅读用户的平均水平。付费意愿上,数字阅读用户的版权意识基本建立,付费意愿连年提升,2018年达到66.4%。作者与内容方面,作者数量稳步增长,特别是专业作者培训班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创作者的写作水平,带动精品内容涌现。数据显示,近70%的数字阅读用户认为2018年的数字阅读内容质量有所提升。题材上,立体多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更受用户欢迎,都市生活、职场商战类的网络原创内容受到热捧。在产业创新方面,以社交化为特征的媒体融合以及线上线下打通的纸电融合等模式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挖掘出产业内生动能。

    (摘编自《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

    材料四:

        单从数据来看,人均数字阅读量达到12.4本,相当于一个月读一本,其实已经不能算少了。但人均12.4本的数字阅读量,确实模糊了很多问题。且不说具体阅读的方式,是精读还是粗读,是有思考的阅读还是浮光掠影的阅读,就说阅读的内容,就很值得细细推敲。虽然缺少定量定性的统计与分析,但就眼前所见,恐怕很多阅读内容难让人乐观。当下电子阅读中,网络小说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当然,随着这些年来对内容生产的重视,网络小说的质量正在提升,但也很难说就达到了要求。而在一些角落里,大量的阅读内容还存在着不健康一面。这样的电子阅读,即便数字再多,又有多大意义?阅读的所有美好意义,其实都是通过价值体现出来的。消遣式、娱乐式阅读也无不可,但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一些不健康和漏洞百出的内容,走马观花的阅读一百本,可能还不如精读一本有质量的书更有价值。

    (摘编自毛建国《数字阅读不能只重视阅读数字》)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阅读内容就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而阅读载体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的就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 B . 从2011年到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在持续扩大,而到了2018年市场规模更是显著提升。 C . 14~18岁的人群偏好青春校园类内容,25~30岁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题材,表明数字阅读用户的行为偏好与年龄有关。 D . 2011年至2018年,人均数字阅读量逐年攀升,但从定量定性的统计与分析上看,广大数字用户的阅读质量是参差不齐的。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字阅读内容狭义上指文学作品,而广义上还包括有声读物在内的其他数字文件。 B . 2011年到2018年,数字阅读用户和市场的增长率逐年降低,说明该产业已饱和。 C . 随着作者数量增长和专业作者培训班的出现,数字阅读内容的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D . 浮光掠影的粗读,或者阅读内容不健康,会使阅读价值的美好意义无法充分充分体现。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刀锋战士

    衡德宏

        余波是一位八路军战士,原本负责反战同盟中日军士兵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这天接到命令,赶到日寇盘距的城市,从事地下工作。余波虽然更希望在正面战场上狠狠杀敌,但他知道情报工作同样重要,于是愉快地脱下军装,化名为“剃刀”,从此成为一名时时刻刻行走在刀锋上的情报人员。

        这天余波接收到密电码:明日午后两点,在灵应禅寺大雄宝殿与我党地下人员接头,他叫“深谷”,你的任务是取回“深谷”手中的重要情报。

        第二天午后两点,大雄宝殿里香烟缭绕,木鱼声诵经声不绝于耳,香客们人头攒动。这里热闹又不失幽静,倒是接头的好地方。化妆成香客的余波正想着,忽然一丝若有若无的危险气息隐隐飘来,心头顿时一凛!敏锐的第六感曾无数次帮助他涉险过关,难道现在……

        就在这时,佛祖面前的蒲团上跪下一人。那是个精瘦的中年人,他声音不高也不低地虔诚祈祷:“佛祖啊,我外婆病了,外公也病了,求求佛祖保佑他们吧!”

        来不及多考虑了,余波当即在中年男人旁边的蒲团上跪下,并不看那人一眼,面对佛祖祈祷的声音同样不高也不低,刚好让他听到:“佛祖啊,我家猪病了,牛也病了,求求佛祖保佑它们吧!”

        余波祈祷完头也不回,掉头就走,一直走到一间幽静无人的偏殿内。不出所料,那精瘦的中年人跟了进来,因为刚才两人的祈祷词即为接头暗语。男人伸出手说:“我是深谷!”

        余波一把握住对方的手,用力握了握,心里一阵发烫。可现在不是诉说的时候,只回应了一句:“我是剃刀。情报呢?”

        深谷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显然在这遇到同志同样令他兴奋,但他摇摇头,低声说:“情报在我身上,但不能交给你,我得亲手交给你的上线。这是刚刚接到的命令,因为队伍中出现了叛徒,上级指示必须减少传递环节!事关重大,绝不能耽搁,请立即带我去!”

        难怪刚才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 , 余波说道:“行,跟我来!”

        余波当即就往外走,身后深谷不远不近地跟着。当来到大雄宝殿外空旷的,大院里时,刚才那种危险的第六感再次袭来 , 并且压迫感极强。余波蹲下身佯装系鞋带,眼波一扫,四面八方有几个精干的人正从香客中慢慢逼近。再猛一回头,正看到深谷跟在后面,一脸的深不可测,但没有紧张之色。两人眼光一触即分。

        此时余波身边全是香客,电光火石间,突然一声脆响,随即有人大叫一声,人多声杂,也不知叫的什么,但余波看到那几个精干的人忽然趴到了地上,动作迅捷,绝对训练有素!

        余波的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但转瞬即逝,忙迈步来到寺庙外。身后深谷还是不远不近地跟着,余波不用看也知道,深谷的身后依旧跟着那几个精干的人。

        这时恰好有个卖零食的小贩打眼前经过,余波忙叫住他,掏钱买了一包花生。刚走两步,回头一瞧,那可怜的小贩已被两人一把拖到了旁边,这两人正是跟踪者,而深谷恍若未见。

        余波继续往前走,领着深谷左一弯右一绕的,其间到一家书店买了一本书,还叫住一个卖香烟的小贩买了一包烟,不用说书店老板伙计和卖香烟的小贩也被身后跟踪的人严加审讯一番,他们这是怀疑那三位做生意的是余波的同伙,怕余波借机传递情报。不过余波知道,他们肯定一无所获。

        在一座破旧的四合院前,余波终于停下了脚步,再一回头,示意深谷稍停一下再进来,而不远处跟踪的人一闪即逝。然后余波推开门走了进去。

        过了片刻深谷不见余波出来叫他,忙大步进去,却见偌大的院子内空无一人。这时身后一直跟着的人冲了进来,四下一搜,不好,还有一个小小的后门,余波人不见了。

        几个人一起惊叫起来,他们说的竟是日语!刚要冲出那个后门追余波,“轰”的一声,脚下突然惊天动地般爆炸起来……

        在一处秘密场所,上级问余波:“剃刀同志,我们从另一条暗线得知,正如你所料,叛变的正是深谷,你是怎么知道的?”

        余波说:“当我在大雄宝殿外觉察到有人跟踪时,意外发现深谷一点也不意外,我就知道不妙,但还不能确定,说不定那些人还是我们的同志。就在这时香客中估计有调皮的小孩燃着了一个鞭炮,我灵机一动,大喊了一声‘卧倒’。香客们倒是纹丝不动,可跟踪的人趴下一大片,我这时才确定他们是日本特工,深谷有问题。”

        上级听了有些不解:“为什么可以确定?”

        余波一笑:“因为我是用日语喊的,不要忘了我曾在反战同盟中工作过。”

        上级一脸赞许,余波继续说:“而当我在路上先后买了零食、书本和一包烟后,我注意到这三个生意人全被日本特务拖到一旁严加审讯,其间身后的深谷对这一切视若未见,这不是一名我党地下工作者应有的反应。这下终于可以确认,他叛变了,日本特工是他带来的。”

        上级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你又是怎么通知同志们设下埋伏的?”

        余波说:“那三个生意人中的一个确实是我们的同志,当我买东西时,我把钞票折叠了四个角给他,这就意味着我遇到了危险,并将去那个我们早就约定好的四合院。他收到钞票后明白了我的意思,再发出信号通知他的下线,一个手势就足够了,他们再火速埋下炸药,并伺机引爆。”

        余波最后说:“我不能说出那三个生意人中哪一位是我们的同志,这是纪律。”

        上级吐口气,感慨地说:“是啊,在鬼子的心脏里,有多少我们的同志日日夜夜行走在刀锋上啊!我们要向跟你一样无畏的刀锋战士,致敬!”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对余波的介绍,既点明了他的身份,也为下文写他用日语喊出“卧倒”的情节埋下伏笔,可谓别具匠心。 B . “余波一把握住对方的手,用力握了握,心里一阵发烫”,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余波在敌占区见到同志时的兴奋。 C . 小说主要用旁观者视角讲故事,但也有视角的转换。“深谷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显然在这遇到同志同样令他兴奋”,就是亲历者余波的视角。 D . 小说最后设置余波不说出三个生意人中哪一位是我们的同志的情节,目的是表明在恐怖弥漫的环境中,上级也不能完全信任。
    2. (2) 请简要概括余波形象的主要特点。
    3. (3)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结合三处画线句子中的“危险”具体分析。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嵩,貌伟秀,美须髯。始,娶会稽贺晦女,僚婿陆象先,宰相子,时为洛阳尉,士争往交;而嵩汩汩未仕,人不之异。夏荣者善相,谓象先曰:“君后十年,贵冠人臣,然不若萧郎位高年艾 , 举门蕃炽。”时人不许。开元初,擢中书舍人。时崔琳、正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到。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会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陷瓜州,帝择堪任边者,徙嵩河西节度使,凉州事。嵩表裴宽、郭虚己、牛仙客置幕府 , 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怀保边人。于时悉诺逻恭禄威憺诸部,吐蕃倚其健噬边。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使悉末明攻瓜州,守珪拒甚力,虏引却。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强弩四千,与吐蕃战祁连城下,自晨斗迄 , 乃大溃,斩一将,虏哭震山谷。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仪物贵甚。初,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惭,乞骸骨。帝慰之曰:“朕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久之,进太子太师。固请老,见许。嵩退,脩莳园区,优游自怡。家饶财,而子华为工部侍郎,子衡以尚主位三品,年逾八十,士艳其荣。天宝八载卒。

    (选自《新唐书·萧嵩传》,有删减)

    【注】①僚婿:同门女婿。②艾:对老年人的敬称。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B . 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C . 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D . 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辈行,辈分、排行,也可指同辈的人,文中借以指学问水平相当的一群人。 B . 判,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文中萧嵩的任职属于后一种情况。 C .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有时也借指将帅。 D . 晡,申时,即十五点至十七点,古时十二时辰之一,每个时辰等于两小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嵩还未做官,名声不显。相士夏荣却断定萧嵩将来比陆象先寿命长且家族兴盛,但时人都不认同相士的看法。 B . 萧嵩胜任边疆事务,有效解除边境危机。他知人善任,派将收复瓜州;他富有谋略,连续拒敌,使敌军溃败。 C . 萧嵩得到皇帝的恩赏,被人羡慕。出师远征,皇帝作诗送行;取得战功,被授予高官;与皇帝结成亲家,地位显贵。 D . 萧嵩懂得臣子进退之道。他在帝王宠眷未衰减时恳请退休,反而得到皇帝郑重挽留;退休后修园置产,安度晚年。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

      ②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

  •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全诗围绕诗题中的“寻”字展开,情与景交融,写景富有层次,结构严密紧凑。 B . 颔联选取白云、春草、静渚、闲门等意象,动中有静,营造出凄清死寂的氛围。 C . 颈联炼字工稳,仅用一个“过”字就生动描绘出雨霁云收之后翠绿如新的松色。 D . 本诗结尾处的“相对亦忘言”写出了和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相似的哲理意趣。
    2. (2)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对鲁庄公解释当时可以放心追击不用担心有埋伏的依据是:“。”
    2. (2) 韩愈在《师说》中比较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不同的学习态度后,感慨地说,巫医乐师百工们“”,这现象实在奇怪。
    3.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刘裕父子的典故,父亲是“”的气概,儿子却是“”的狼狈结局。
  • 8. 研究大国经济发展时,常会用到“大国内生能力”这个术语。根据下面的图示,给其下一个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5个字。

    大国内生能力是

  • 9. 将材料一概括成一个五字短语,然后与材料二所给短语组合,写出下联。所给短语只写序号即可。

    材料一:国内首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面对欧美公司的漫天要价,我们的技术团队决定自己攻坚克难。历时9年,造出了世界上里程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让“中国造”桥梁大步迈向世界,遍及亚洲、美洲、欧洲,正在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

    材料二:①蜿蜒千寻  ②无分晴阴  ③审潮涌  ④顶超众岑  ⑤终年盐雾侵侵  ⑥潜龙入地  ⑦观台风

    上联:桥接港珠澳横贯南雉彩凤凌波迤逦百里迎日出伴星斗尽日车流滚滚不舍彼此

    下联: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荀子·修身》)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对于“言”和“行”,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举办的以“18岁,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的演讲。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