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10-28 浏览次数:18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敦煌学从研究对象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藏经洞出土的古代文献及其他文物,二是敦煌石窟,三是敦煌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1900年敦煌莫高窟第17号洞窟所藏的数万卷古代文献及纸本、绢本绘画品          , 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大部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流落海外。在其后的数十年里,敦煌文献受到世界汉学研究者的关注,很多学者投身于敦煌文献及艺术品的研究。敦煌文献          , 涉及古代政治经济,文学,语言学,科学技术等领域,一百余年来,有关敦煌文献的研究著作可以说          。而随着对敦煌文献研究的深入,必然需要对敦煌本地历史、地理及相关遗迹进行调查研究。敦煌位于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敦煌的历史又与中国西部发展,特别是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          , 因而,(    )。对敦煌石窟的研究相对较晚,由于敦煌地理位置偏远,在过去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到敦煌石窟的实地考察很难实现。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以常书鸿先生为首的一批研究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对敦煌石窟进行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1.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对敦煌本地历史、地理及相关遗迹的研究,也成为敦煌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B . 对敦煌在丝绸之路中的作用、敦煌的历史与中国西部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也很重要。 C . 对敦煌相关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对其地理、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也很重要。 D . 对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成为敦煌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重见天日     包罗万象    汗牛充栋    息息相关 B . 浮出水面     包罗万象    比比皆是    息息相关 C . 浮出水面     面面俱到    汗牛充栋    休戚相关 D . 重见天日     面面俱到    比比皆是    休戚相关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清政府腐败,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些大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流落海外。 B . 清政府腐败,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大部分流落海外。 C .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大部分流落海外。 D .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些大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流落海外。
二、现代文阅读
  • 2.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义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又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道义的危险信号。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讲,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毕竟 “好义”和“欲利”是两种人性,其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于个人而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处事应见利思义,应在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

        正如《礼记纂言序》讲“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对于此处之“义”,我认为,截然者,乃界限分明之意;裁制者,乃束缚之意。“义”于我们,更多的应是一种道德的准则与精神上追求的目标,有了“义”的准则约束,我们在“利”的遒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朱子《大学章句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知者已鲜矣。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或许我们着实需要铭记《大学》的结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由是则使国人以义为先、见利思义;由是则得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让“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这无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摘编自杨喆《义者,宜也——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孔子看来,追求富有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合情合理,不主张“重义轻利”。 B . 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大利的道理。 C . 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找到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 D . 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是否定人求“利”,认为“义”与“利”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关于“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 B . 文中先贤们有关“义”“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义问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C . 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性格、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 D . 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 B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体现了儒家的义利观。 C . 现代的人们应该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从而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是图,践行以义为先。 D . 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们。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槽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愈发不可或缺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器尘上,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们“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需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消费支付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儿》《广州日报》2018年9月26日)

        材料二:

        图一: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

       

        图二:智能手机使用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占比

         

        图三: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年龄段分布

       

        (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

        材料三:

        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

        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是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被完全用手机来打发。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摘编自《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24日)

        材料四:

        “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如果没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并且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襄挟之下,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碎片化,非常不利于逻辑思维的进行。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开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摘编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中国经济网》2018年1月9日)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各类手机应用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这就说明了智能手机用户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趋向于线上。 B . 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18-34岁的人比较多,表明智能手机更多地侵入年轻人的生活,他们可能更容易过度使用手机。 C . 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和重度使用者的比例大致为1:1,这说明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年轻者和年老者的占比大致是相当的。 D . 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45-50岁的占比较低,结合图一内容便可知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购物、娱乐等手机功能使用较少。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在分析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说法时用了“甚嚣尘上”这个词,说明这种说法目前比较流行,但作者对此并不以为然。 B . 材料一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观点与材料二图一所展现的内容有一致性,材料二中的图一可以作为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佐证。 C .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便没有明显的需要,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看手机,这种现象需要警惕。 D . “手机依赖症”这个观点虽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过度使用手机确实会给人带来危害,材料一、三、四对其都有说明。
    3. (3) 材料中人们对“手机依赖症”有两种不同看法,其各自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爷

    刘建超

        茶爷祖上三代在晋中老街经营茶货铺子,并且很有名望。

        茶爷卖茶,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种类繁多,茶爷自己一年四季,杯子里就泡毛尖。

        茶爷好客,常请人喝茶。老街人都知道,茶爷请茶也是有讲究的。

        茶爷请客有两种说法,茶爷举举手中的杯子说,有空去我家里喝茶啊。这话是客套。你去也行,不去也行。茶爷要是说,走,去家里喝茶。那你注定是要跟着去的,茶爷的威望自不必说,茶爷在老街的辈分也是很大。邀你去喝茶,那是给足你面子了。

        七月天,闷热。茶爷在街上溜达,被一阵吵闹声吸引了,是和盛斋古玩店的胡老板。

        茶爷走进和盛斋,胡老板正扯着一个壮汉的胳膊不让走。

        胡老板说,这主进店就转悠着看看这儿,摸摸那儿,转身要出店时,店里的伙计发现一枚古金币不见了,拦住了壮汉不让走。壮汉梗着脖子,摊开两手说你们看看,我这个样子能拿你的东西吗?

        茶爷看看壮汉,壮汉膀大腰圆,挺着肚子,光着上身,只穿条简单的短裤。壮汉看着茶爷说,茶爷,要是不嫌弃我丢人,我立马脱光了让他们看看。

        店里的伙计哭丧着脸说,确实是他来了以后那枚古金币不见了。

        茶爷喝了口茶,拧杯子盖的当口,看了看壮汉,说,算了算了。走,去家里喝茶。茶爷扭头出门。

        胡老板张张嘴没说话,伙计还想拉住壮汉,壮汉一甩胳膊,跟着茶爷走出店门。

        茶爷家在老街八角楼旁,一个典型的老街四合院,院子当中放着个根雕制成的茶台。

        荼爷把壮汉领进门,两人坐在茶台前。茶爷满满地倒上一碗荼,说,这是家里人自己调配的凉茶,清心败火,疏肝理气。来,喝一碗。壮汉本就心急,加之天热,刚才走得也急,已经是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端起碗“咕咚、咕咚”就是个底朝天。

        茶爷微微笑着,又倒满一碗。来,接着喝,慢慢说。壮汉又是一碗喝进。

        两个人喝着茶说着话,一壶凉茶被壮汉喝完了。

        壮汉揉着圆鼓鼓的肚子,说,茶爷,我得用下您家的厕所,憋得慌啊!

        茶爷指指方位说,去吧。壮汉站起身,就听见“扑蔌”一声,一枚金灿灿的古钱币从壮汉的裤腿里掉出,骨碌到茶爷脚前。茶爷弯腰拾起古钱币,说,天热手滑,瞧瞧,这钱币滑落到你的腰间你都没留意啊。快去还给胡老板吧,回来咱爷俩接着喝茶。壮汉呆立着,涨红了脸。接过钱币羞愧地给茶爷鞠个躬,走了。

        夫人来收拾茶具,说,我都看出来了,他是把钱币藏在肚脐眼里了,不然裤子提那么高?茶水喝多了,肚子圆了,钱币就藏不住了。

        茶爷站起身背着手走出院门,说,我去叫华文华武来喝茶。

        华文华武是双胞胎兄弟,在老街开了间摄影工作室。去年兄弟俩的母亲去世,留下了一处房产。兄弟俩因为拆迁赔偿款的分配闹翻了,甚至还动了手。

        茶爷给兄弟俩倒上第一壶茶,说,在清朝啊,有位贤人叫王好古,他在《汤液本草》中茶能清头目。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我这 壶绿茶就有这个治疗头目不清的功效。来,喝喝茶。

        华文华武谁也不看谁,端起碗一饮而尽。

        茶爷说,头脑清楚点没有?头脑清楚就能想起点啥事情。你俩7岁的夏天,想起啥没有?

        哥俩7岁的夏天,一起去河边玩耍。弟弟华武不小心滑落到河里,河水很急,华武扑腾着喊叫。哥哥华文见状,一跃跳下河,紧紧抓住弟弟的手不丢。幸好进货路过的茶爷把他俩拉了上来。

        茶爷说,华文你小子也不会游水,还往河里跳。华文说,我是哥哥,我不让弟弟死。

        兄弟俩面对面,又喝了一碗清茶。

        茶爷换上第二壶茶,说,来尝尝乌龙茶。还是清朝啊,有个叫黄宫绣的人在《本草求真》里也说喝茶能治头目不清。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下午喝乌龙茶健脾消食让人神清气爽啊。你哥俩再想想,17岁,17岁的夏天。想起啥没有?

        华文华武17岁那年一起参加高考。哥俩都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哥俩家境窘迫,靠母亲打零工度日,供不起两个人上大学。弟弟华武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藏下,去打工赚钱,最后悄悄去卖血,给哥哥攒够上学的钱。茶爷知晓情况后资助兄弟俩念完大学。

        茶爷说,骨肉之情的事,咋就都忘了?

        兄弟俩又喝了一碗茶,对望着,握住手,抱在一起默默流泪到号啕大哭。

        茶爷喝口茶,起身背着手走出院门。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主要是通过茶爷请茶为古玩店巧向壮汉索还古金币,请茶为华文华武兄弟重归于好巧劝和这两件事来塑造茶爷这一形象,情节紧凑而集中。 B . 小说对人物的刻画简洁又不失生动,运用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手法,把喝茶壮汉描写得生动传神。如“梗”“摊”两个动作描写,刻画出了壮汉偷拿古金币后却又摆出无辜,百般抵赖的形象。 C . 小说通过茶爷夫人之口揭示茶爷让壮汉喝茶的原委,也对茶爷形成一种衬托。 D . 小说中茶爷为华文华武两兄弟说和时,引用了王好古《汤液本草》和黄宫绣《本草求真》两个清朝名人、两本典籍的事例,符合其身份与职业。
    2. (2)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茶爷的形象特点。
    3. (3) 小说中划横线的第四段交代茶爷请客的两种说法,看似闲笔,实为必要交代。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迪,字惠老,开封人。父博古,部鄜延兵战死永乐。迪以门荫得官。宣和中,从杨惟中征方腊有功,加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泸南渣川府路走马承受公事。诸使合荐迪忠义谋略,可任将帅,召赴行在。经略制置使唐重以敌迫近,留迪提举军马,措置民兵以为备。金人已自同州渡河,或劝迪还蜀,迪思有以报国,不从。乃诣种氏诸豪,谋率众保险,俟其势稍衰,出奇击之。转运使桑景询知其谋,以告唐重,揭榜许民择险自固。会前河东经制使傅亮建议当守不当避,重从之,以亮为制置副使,去者悉还。既而金兵益迫,重乃以迪提举永兴路军马,措置民兵,令迪行视南山诸谷,将运金帛徙治其中。因召土豪,集民兵以补军籍。会应募者众,亮语重曰:“人心如此,假以旬日,守备且具,奈何望风弃去。”重大然之,即檄诸司听亮节制。金人近城,迪又欲选兵迎战,使老稚得趣险,尚可以活十万人。亮执议城守,金人四面急攻处无援兵迪患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照危急论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城破,乃自亮所分地始。亮先出降,众渍。迪率其徒行徇于众曰:“敌仇我矣 死,战亦死!”努力与斗,愤怒大呼,口流血,士皆感奋,多所斩杀。迪冒飞矢,持短兵接战数十合,身被创几遍,绝而复苏,犹厉声叱战不已,遂死之。麾下士舁置空室中,比屋皆烬,室独不火,及敛,容色如生。诏赠明州观察使,谥恭愍。

    (节选自《宋史·程迪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吗咽/同盟皆感泣 B . 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C . 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D . 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吗咽/同盟皆感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门荫,又可称为恩荫,是指因下辈立功而给予上辈特殊的封赏照顾。 B . 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 . 路,宋元时期的区域单位,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 D . 赠,文中为赠官,指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已死的官吏追封爵位官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程迪出身武将家庭,跟从杨惟中征讨方腊建立功勋而被加授官职诸使认为他可以胜任将帅之职而共同举荐了他。 B . 程迪忠义有谋略。金人渡过黄河时,有人劝他回蜀地,他为报国而没有听从;并谋划了自保策略,揭下榜文自领其事。 C . 程迪善待百姓。金兵通近城池时,程迪打算挑选士兵迎战,让老人和孩子去险要地方避开战火,以救活十万百姓。 D . 程迪作战英勇。金兵攻城,程迪率领部属冒死抵抗,与敌军大战数十回合,几乎全身受伤,仍然厉声呵斥,战斗不止。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心如此,假以旬日,守备且具,奈何望风弃去。

      ②努力与斗,愤怒大呼,口流血,士皆感奋,多所斩杀。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释】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 .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 “有日”“江阔”“浪生”的景象,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 .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 .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2. (2) 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2. (2) 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3. (3) 《登高》中,道出郁积杜甫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六、语言表达
  • 8. 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每则有一处不当。请根据文体特点,分别找出其不当之处并作修改。

    ①校团委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校团委通知)

    ②我社向广大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抒写个性。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文学社征稿启事)

    ③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10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④有位同学于11月7日上午拾得皮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00元、公交卡、手机、钥匙等,请失主到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

    ⑤诚邀您阅读此函,并携孩子报名参加大会。我们将全力提供服务,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获得评委的垂爱。(邀请函)

  • 9. 下面是某公司售后服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要参加一个主题是“手机与我们”的演讲比赛,要求谈谈对手机及其相关产品、相关现象看法和思考。为了准备得更充分,你搜集了一些热点素材,总结了一些思考角度,概括起来有:朋友圈、移动支付、碎片阅读、低头族、直播、电信诈骗、游戏、自媒体。

    请你从中选两三个关键词组织这篇演讲辞,来呈现你对手机的看法和思考,帮助青少年更深入地认识手机及相关现象。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