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10-28 浏览次数:2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时节如流。”新的年已经到了。2019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 年披荆斩棘,70年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        , ( )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要真诚尊重各种人才,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造活力。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大家辛苦了。

        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局势如          , 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岁月不居  风雨兼程  风吹浪打  风云变幻 B . 沧海桑田  风雨同舟  风吹浪打  变幻莫测 C . 岁月不居  风雨兼程  风起云涌  变幻莫测 D . 沧海桑田  风雨同舟  风起云涌  风云变幻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B .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C .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D .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民都要紧紧依靠我们 B . 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 C . 人民只要紧紧依靠我们 D . 我们就要紧紧依靠人民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谁是叙述者?根据一般的常识,叙述者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基于这一点,过去人们常常把一篇小说的叙述者和它的作者等同起来。例如,人们通常把《祝福》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看作是鲁迅本人。其实,叙述者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人。有时,在一个叙事文本中,我们可以同时发现几个叙述者,这几个叙述者的面貌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哪一个是作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如英国作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如此。另外,在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叙述者。例如阿城的《棋王》和《孩子王》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但叙述者却完全不同。即使叙述者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与我们了解的作者的情形大致相同,我们也不应当贸然把二者等同起来。正如M·比尔兹利所说:“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不能与作者划等号,说话者的性格和状况只能由作品的内在证据提供,除非作者提供实在的背景或公开发表声明,将自己与叙述者联系在一起。”但即便如此,说话人也不是作者,而是“准作者”或最好称之为“作者----叙述者”。

        叙述者也不是“隐含作者”。在叙述中,隐含作者的位置可以说介于叙述者和真实的作者之间,如果说现实中的作者是具体的,那么所谓隐含作者就是虚拟的,它的形象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建立起来的,它是文本中作者的形象,它没有任何与读者直接交流的方式,它只能通过作品的整体构思,通过各种叙事策略,通过文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来显示自己的存在。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区别在于,同一个作者可以写作两部甚至更多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一个隐含作者。例如菲尔丁便在几部作品中分别创造了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的几个隐含作者。另外,在现实中,一部作品可以由几个作者共同创作,但一个文本的隐含作者却永远只有一个。

        最确切的显示隐含作者存在的是对“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辨识,我们如何来确定文本中的某些叙述是不可靠的呢?判断的依据就是看它是否与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叙述者的态度就是值得怀疑的。《红楼梦》三十四回,王夫人在午睡时发现金钏儿与宝玉调笑,于是抽了金钏儿一耳光,同时不顾金钏儿的苦苦哀求,将她逐出大观园,一场风波过后,叙述者评论道:“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子,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这是平生最恨的,所以气忿不过,打了一下子,骂了几句,虽是金钏儿苦求,也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的母亲白老媳妇儿领出去了。”这段话读起来几乎是在为王夫人辩解,他的天性是宽厚仁慈的,她打了丫头并将其撵走,是因为金钏儿与她儿子调情,触犯了她“平生最恨之事”,但我们通过叙述分明看到,此事原本是宝玉先带头的,而王夫人当时只是在假寐,她完全听到了金钏儿与宝玉之间的全部对话,完全了解事情的真相,但她仍然不发慈悲,因此尽管叙述者为王夫人辩护,我们依旧感到王夫人是不公正的,叙述者对王夫人的赞誉也是不可靠的,不足信的。那么是谁有意识地做出这种叙述安排,是谁引起我们对叙述者态度的怀疑呢?这个人就是小说的隐含作者。

    (选自罗钢《叙事学导论》,有删减)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叙述者就是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是讲故事的人,它可以以“我”的名义出现,但并非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作者。 B . 即便从作品中读出的那个叙述者恰如我们所了解的作者,也不能认为叙述者就是作者,除非作者自己公开声称。 C . 《棋王》和《孩子王》虽然都是“我”的叙述,但作品的内在证据显示,这两个“我”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D . 《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若干个面目各异的叙述者,而《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只是乔叟一个人,叙述者和作者是不能等同的。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正如一部叙事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甚至多个叙述者一样,在一部叙事作品中也能存在一个或多个隐含作者。 B . 隐含作者显示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作品的意识形态和各种叙事策略同叙述者“闹矛盾”,暗示出“不可靠的叙述者”。 C . 叙述者可以通过与读者直接交流的“叙述”行为较为明显地显示自己的存在,而隐含作者显示自己存在的方式则要隐晦得多。 D . 作者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而隐含作者是读者从作品中读出来的“作者”,实际上也是作者通过作品创造的一个虚拟的形象。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罗贯中写了一部《三国演义》,讲了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故事,因此罗贯中就是《三国演义》的叙述者。 B . 小说中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形象只能由小说文本的内在证据提供,因此,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对于理解《红楼梦》并无意义。 C . 叙述者不是作者,因此叙述者的立场未必就是作者的立场,而隐含的作者也不是作者,但隐含作者的立场却正是小说文本的真实意图。 D . 从驱逐金钏儿事件可见,隐作者实际上在为王夫人辩解,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冲突,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红楼梦》丰富的意义层次,同时也予这部名著以相当的阅读难度。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5G)的核心技术,这技术预计将于2020年开始推向商业化。华为在2013年11月6日宣布将在2018年前投资6亿美元对5G的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并预言在2020年用户会享受到20Gbps的商用5G移动网络。2016年3月,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关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4G相比,不仅将进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中国三大运营商均已制定了2020年启动5G网络商用的计划,于2017年展开试验网络的建设和相关测试。如果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三大运营商在2018年开始投入5G网络建设,到2020年正式启动商用。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5G端到端商用系统、5G远程驾驶、5G无人机、5G载人驾驶、5G切片视频、5G未来课堂……在26日北京召开的201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约400家企业纷纷“盛装亮相”,集中展示信息通信业的前沿技术及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华为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了基于3GPP5G标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无线基站、传输网、核心网和全球首款5G商用终端。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手机芯片---麒麟980,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采用7nm制程工艺的麒麟980,搭配巴龙5000基带调制解调器,正式成为首个提供5G功能的移动平台。

        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业内人土指出,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这是5G商用的三大类业务。实际上,在一个工厂里,这些业务都会同时存在。

        (摘编自《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实现领跑5G商用在路上》,《人民日报》2018年9月28日)

        材料三:

        “在5G信号覆盖范围内,只要戴上这个手套,你就能操控远处的机器人,让它跟你做出相同的动作。”大唐电信技术经理王竟辉告诉记者,5G具有低时延等特点,能够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操控,未来可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特殊作业。在5G信号的支持下,远程签名机械臂基本实现了即时响应、同写同传。每秒10G,这是实时监测到的5G速率,是4G速率的100倍。5G具有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超大容量等,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2020年实现5G商用。

        网络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这是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应坚持研发与应用并重,继续推进5G技术的研发试验,按时完成第三阶段的组网测试等工作,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大力培育5G与工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探索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同时,加快5G网络规划,坚持创新与合作并重,保障5G按期实现商用。“5G引领网络技术的创新,但目前5G还有很多挑战尚未解决,5G的创新永远在路上。”

        (摘编自《正被揭开“面纱”面对挑战5G的创新永远在路上》光明日报2018年8月25日)

        材料四:

        据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5G用户数将达到13.6亿。

        同时,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移动趋势报告指出,虽然到2025年,全球范围的5G网络的人口覆盖率(5G用户数÷总人口数×100%)将高达15%,但是,5G的快速发展却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地区。

        按照2025年时的5G用户数从高到低:中国(4.54亿5G用户)、欧洲(2.03亿5G用户)、美国(1.89亿5G用户)、日本(9500万5G用户)、韩国(3700万5G用户)。

        按照2025年时的5G用户数在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占比从高到低:韩国(60%)、日本(49%)、美国(48%)、欧洲(28%)、中国(27%)。

    (摘编自《各国5G最新排名!》搜狐网2018年9月24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 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等方面实现了领跑。 C . 5G时代,在一个工厂里,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这些商用业务会同时存在。 D . 实时监测到的5G速率,是4G速率的100倍,5G将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华为面向全球推出的采用7nm制程工艺的手机芯片----麒麟980,正式成为首个提供5G功能的移动平台。 B . 5G具有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超大容量等特点,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2020年可实现商用。 C . 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 D . 在未来的2025年,全球的5G用户数将达到13.6亿,我国5G用户全球最多。
    3. (3)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并说明我国发展5G的优势。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欢乐颂

    陈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

        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辛酸的过往,又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B . 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补叙,丰富了人物形象,但使叙述不够流畅。 C . 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D . 本篇小说一反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
    2. (2) 通览全文,理解并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

    3. (3) 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 , 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量平:帐目清楚,收支平衡。②羖:公羊。③累绁:用绳索捆绑。④粥:卖。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B .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C .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D .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字:古代的“名”是一个人出生后不久,由父母所命名:“字”一般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男子成人礼),女好十八岁举行笄礼(女子成人礼)时取字。“名”为同辈间尊称,“字”则由长辈称呼。 B . 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成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 C . 鲁定公十四年: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四种,像“鲁定公十四年”即为帝王年号纪年法。 D . 摄:指古代官员升官,相同说法的还有“擢”“拔”“迁”“加”等;而降官则有“谪”“贬”“左迁”“罢”“黜”之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 . 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C . 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承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D . 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释】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①挼:ruó,揉搓。

    1. (1) 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B . “无好意”:心情不好。上片三四句透露了词人生活坎坷,屡处忧患,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 C . “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D . 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
    2. (2) 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概括。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观点相近。
    2.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
    3. (3) 2014年9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再次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来说明“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六、语言表达
  • 8. 下面是一位大学生受邀回高中母校所作报告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这次能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忝列校史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愧。学生不良,有几幅拙作奉送给母校,敬请惠存。今天有许多恩师在座,我来不及一一拜谢,一定另找时间登门拜访,当面赐教。我的发言也许有不妥之处,欢迎禀告。

七、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高一入学后的一次励志班会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同学们展出了以下三则材料——

        2017年,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相当优越的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釆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不少民众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

        2018年,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成绩考进北大,家庭贫困的她在《感谢贫困》一文中写道:“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

        近年来“问题孩子特训学校”悄然兴起,这些学校之所以称为“问题孩子特训学校”,是这些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都具有暴力倾向,沉迷于网络游戏,厌学,早恋,叛逆……据调查,这些学生除了一部分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大城市条件优越的家庭。

    作为高中生的你,读完上述材料有什么感悟?请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家庭条件与“贵子”之间关系的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