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潮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19-10-10 浏览次数:1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      , 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      :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      , 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      , 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骇人听闻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 B . 耸人听闻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 C . 耸人听闻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 D . 骇人听闻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B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 .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D .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B .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C .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以致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D .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以致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二、文言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弃甲曳而走      兵:兵器 B . 罟不入洿池      数:数量 C . 以时入山林    斤:斧子 D . 五十者可以帛矣  衣:穿
    2.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 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 . 弃甲曳兵而 C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3.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邻国民不加少               ②申之以孝悌 B . ①弃甲曳兵走                 ②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C . ①河东凶亦                   ②填鼓之,兵刃相接 D . ①则移其民河东               ②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饥荒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 . 孟子借“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说明了如果能解决战时士兵争相逃跑的问题,就可以使自己的国民增多。 C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 D . 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还要注重发展文化教育,使百姓接受教育,懂得礼义。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②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三、诗歌鉴赏
  •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陈与义

    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

    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

    惜无陶谢手,尽力破忧端。

    【注释】①此诗作于宣和七年(1125),当时诗人因奸相王黼被罢官而受到牵连,被贬为陈留(今河南杞县)酒税。②陶谢,即陶渊明和谢灵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的首联对仗工整,上半句停顿应为“沙岸/残春/雨”,“残春”意为晚春。 B . “花带泪”用拟人手法写经雨之后花瓣上残留着雨滴的景象,蕴含着诗人的感伤之情。 C . “万里”一句用夸张手法极写诗人凭栏远眺视野之开阔,侧面表现出雨后空气清新。 D . 颈联中的“寒”字是作者的身心感受,表现了雨后天气的寒凉和诗人心中的悲凉。
    2. (2) 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遭遇来看,尾联中“忧”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四、情景默写
  •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的句子是“”。
    2. (2) 荀子的《劝学》中,“”这一结论,说明君子拥有超过一般人才德的原因,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来好好学习。
    3. (3) 刘裕是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颂的英雄,当初他“曾住”的地方却“”,这与刘禹锡《乌衣巷》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意境有几分相似。
五、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井

    夏一刀

        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

        瞎伯有事没事最喜欢到黑牛家里去,拉拉家常、谈谈天,喝一杯黑牛采制的清茶。

        瞎伯说,黑牛,你晓得吧,我们村里以前有一口老井的,叫善卷古井。

        黑牛说,晓得晓得,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说是一个叫善卷的古人,他看到春夏天枉水河河水浑浊,人们喝了就生病,就带领大家挖了一口井。是吧?

        瞎伯说,善卷是神仙下凡呢,什么都懂。他对乡里的人像兄弟姐妹一样好,和气得很。本事很大,皇帝都要向他求助,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

        黑牛笑道,瞎伯,你讲得神气活现,好像见过他一样。

        瞎伯说,我没见过善卷,我见过他挖的井呀,那时的井台用桃花石砌的,周围又用桃花石铺了地面。我和小伙伴们在孤峰岭上砍柴,口渴了就跑到井边,趴在井边咕噜咕噜喝水,那水真甜呀。

        黑牛说,瞎伯,你今天总讲井呀井呀干什么呢?

        瞎伯不做声,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布包,黑牛,我这里有一万多块钱,你帮我请人打一口井吧!

        黑牛急了,瞎伯!你攒几个钱容易吗?花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你要打一口井干什么呢!吃水还是我来帮你挑呀!

        你别管,黑牛,我就想再尝尝古井里的水,我要你打你就打。

        瞎伯把话说得很坚决,怎么劝阻都没用。黑牛只好说,那好吧,瞎伯。

        第二天就开始打井了。瞎伯用导盲棍点点戳戳到一个地方说,黑牛,这地方就是老井的位置,就在这儿掏吧。

        挖了三天,就传来了黑牛兴奋的喊叫声,瞎伯,真如你讲的,一下就挖到了老井,才下去不到二十米,就出了水呢。

        瞎伯急急忙忙敲着棍子来到井边,黑牛,快舀一瓢给我尝尝。

        黑牛舀了一瓢水给瞎伯。

        瞎伯喝了一口,含在嘴里,久久地品着。

        瞎伯摇了摇头,黑牛,你欺我是瞎子是不是。这是孤峰岭上的山泉水。

        黑牛说,我骗你干什么?不信你丢一个石子下井试试。

        瞎伯果真摸了一个小石子丢下了井。听到扑通一声水响,瞎伯笑了。

        瞎伯说,黑牛,你帮我把其他的乡邻都喊过来一起吃晚饭吧,要庆祝呢!

        太阳一偏西,大家陆陆续续地来了。来的人都给瞎伯道喜,瞎伯乐得白胡子一抖一抖。

        这个黄昏,瞎伯的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每家都带来了一些,合在一起,满满一大桌。

        男人喝着德山老酒,女人也喝,瞎伯也端起了酒杯。

        瞎伯说,黑牛,井打好了,剩下的钱你去买一些管子,一家一家把水抽过去。

        大家说,瞎伯,剩下的钱你自己收好,买管子每家自己管吧。

        瞎伯说,黑牛,我十几岁就瞎了,这辈子全靠你们这些乡邻照顾,要不,我这瞎老头哪有这么好的日子!我不能忘本哪,就做这么一点点好事,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吧。我晓得我的日子不多了,我走了,麻烦大家把我埋进土就行,不许用太多的钱,黑牛,你要是不依我的,我就在你梦里来找你。

        大家都哈哈地笑起来,一边举杯干酒。

        瞎伯也许醉了,睡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起来。

        黑牛从屋梁上爬了进去。

        瞎伯已经睡了过去,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把瞎伯抬上了山,黑牛用瞎伯留下的钱请了一个专业打井队。打井的人用洛阳铲在新井三来远的地方探到了老井的位置。

        一层一层的土起上来,露出了古老的井壁。再往下,堵住的泉眼打开了,清亮的水涌上来,水花翻开着,像一朵一朵百合。

        黑牛从开始打的井里起上来一只盛水的大木桶,这是蒙骗暗伯的。然后,从古并里打上来一桶水,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围在井边的乡邻都屏住呼吸,抿了一口。

        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写“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看似突兀,但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 . 小说中安排的善卷古井的故事,既增添了小说的神秘色彩和趣味性,也表明瞎伯希望像善卷一样为村民谋福利。 C . 村民们认为瞎伯为他们打了一口井,足以报答他们多年来对瞎伯的照顾之情,所以他们表示买管子的钱各家自己出。 D . 黑牛在瞎伯去世后用他留下的钱打井,是为了满足瞎伯的心愿,并让人们记住瞎伯,这体现出黑牛淳朴的人物形象。
    2. (2) 小说中的瞎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3. (3) 小说以“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结尾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 6. 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所给的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确,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材料)蜀道  雨巷  康桥

    峥嵘崔嵬  波光艳影  星辉斑斓  悠长寂寥  丁香芬芳  彳亍迷茫

    天梯石栈  脉脉含情  畏途巉岩

    凌云的壮志  沉睡的柔情  对美的追求

  • 7. 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风习习,送来绿意;秋风瑟瑟,引来肃杀。家风、作风、文风、学风、抢购风、环保风、娱乐风、文明风……生活中的“风”真可谓举不胜举。有人追风,有人随风,有人逆风,有人观风,有人煽风……人们对“风”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

    你对“风”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