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让故事本身说话 /1.我与绘画的缘分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语文选修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1课《我与绘...

更新时间:2016-03-07 浏览次数:4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攻坚。
  •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嗔怪       蝉联      暴发户         各行其是     要言不繁 B . 缘分       博弈      白内障         秘而不宣     美仑美奂 C . 蜗居       峰会      下马威         唾手可得     旁征博引 D . 蛰伏       福祉      公信力         开源截流     革故鼎新
  • 2.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翁  贴   满全球  会人员 B . 使  辛  泥船  巡不前  怙恶不 C .   猴  分   远流长  百莫辩 D . 护  谷  膀   路蓝缕  墨官司)
  • 3.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是()

    A . 有一个基本标准我们应该牢记在心:即哪类行话愈容易被模仿,愈证明某个行当没有价值。 B . 古时候,河西三郡(凉州、甘州、肃州)都是边塞地方,常有战争。 C . 你们两人都想去,我也不知道谁去谁不该去呢? D . 图形文字与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原始绘画不是。绘画要求传情表达逼真,而图形文字只要求达意明确。
  •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几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红高梁》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 B .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C . 由于绘画画面的有限性和绘画形象的固定性,对绘画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 . 谈及江苏古民居的现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周琦教授表示,江苏部分地区古民居保护实在堪忧。
  • 5.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沿着夕阳下的小径散步,____________,听泉水低低地吟唱。

    (2)王维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又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他擅长以绘画之理融通于诗,往往着色不多而意境高远,后人谓之:____________。

    ①看漫山遍野的鲜花,让晚风轻拂着发丝

    ②让晚风轻拂着发丝,看漫山遍野的鲜花

    ③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④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这是一首抒发感情经历的小诗,请选出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 伤痛,是你我邂逅的海湾     ② 消散,是逃避伤痛的药物

    ③ 记忆,是连接时间的藤蔓     ④ 缘分,是与子偕行的漏船

    ⑤ 时间,是记忆消散的无奈     ⑥ 邂逅,是此身缘分的起始

    A . ③①⑥②⑤④ B . ③⑤②①⑥④ C . ③⑥②①⑤④ D . ⑥②①⑤③④
  • 7. 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为得体恰当的一组是(      )

    [情境1]有一位老师到异地学校去参加优质课讲课比赛,走进新课堂,首先要跟新同学交流一下,就来了一段开场白。

    [情境2]李红因家庭困难,同意学校保送她上天一中学。天一高中招生面试时老师问她:“有些优秀学生不愿被推荐,你是怕中考落榜呢,还是碍于面子不好推辞呢,还是……?”李红诚实而又得体地进行了回答。

    A . ①同学们,你们好!同大家相遇,真是缘分啊,缘分。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牵了明天牵”。②都不是,而是因为我家庭经济困难,反复权衡,我觉得还是读天一高中更合适些。 B . ①同学们,你们好!同大家相遇,真是缘分啊,缘分。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牵了明天牵”。②关于保送我上天一高中的事,学校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 C . ①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同时合作成功。谢谢大家!②都不是,而是因为我家庭经济困难,反复权衡,我觉得还是读天一高中更合适些。 D . ①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同时合作成功。谢谢大家!②关于保送我上天一高中的事,学校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
  •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2009年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目前,艾滋病在中国逐渐流行并呈现快速上升,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展。 B .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C . 不知是曾几何时,中国民航机票的价格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国民航总局不许打折,但暗折机票的情况仍然存在,销售打折机票的广告随处可见。 D . 相关部门要充分掌握被控食品的安全现状,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启动食品安全再评价机制,完成风险再评定,真正做到食品安全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 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安详    落漠     炫耀    抱负    鸦雀无声 B . 袅娜    寥阔     幽僻    佝偻    义愤填鹰 C . 慰籍    稠密    缘分    枯蒿    历尽苍桑 D . 姿势    坐落     和谐    攀援    安分守己
  • 1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他笔下的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的概括、剪裁。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 . ①③②⑤④⑥ B . ②⑤④⑥③① C . ③②⑤⑥④① D . ③①②⑤④⑥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三、古诗文阅读
  • 22.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

    姜  夔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①姜夔于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②笠泽:指太湖。③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吴江市。

    1.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 (2) 有人说“雁影”是作者的化身,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

四、阅读题
  •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学大师饶宗颐

    余秋雨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还断言:只要香港有饶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这位饶公,就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在香港,饶公是名人,也可算奇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人称“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

    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五类。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

    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正如林语堂所言,学问是像熏火腿一样“熏”出来的。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用的时间比在学校上课的还多。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玩,懂不懂就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例如,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像梵学,为了品到“原汁原味”,他硬是从40多岁开始埋头学习梵文,一学几十年,可以朗朗而读。饶公说,我的梵文是与一位印度学者“换”来的。50年代末,那位在内地留学过的学者提出向我学《说文解字》。我正好想用功学学梵文,于是与他讲了条件:用《说文解字》交换梵文。此后几年间,我们互为老师,都学到了想学的东西。

    支撑饶宗颐在学术方面锲而不舍深钻的,是一种“求阙’’精神。饶公说,‘‘求阙’’是曾国藩的话。他认为做人、做学问,都要“求阙”。“阙”同现在的“缺”,就是要不知足的意思。实际上,天下万物都是有“缺”的,追求把“缺”的补齐,可事实上永远也补不齐,这样就会永远不知足地追求下去。

    饶公是史学家,他说,最令我兴奋的是今天中国不断地有很多新东西(出土文物)从地下冒出来了。而这些东西又带出了许多新问题,需要解答。比如,遇见冒出来的东西以后,发现有的文字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本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你就要解答了,我是研究这方面的,我有找出答案的责任,我要研究。我不能不研究,别人有没有兴趣,我不管;别人说·这个毫无用处,没有意思。我不理,我对它有兴趣,我就要研究。价值这个东西很难讲,我看有价值,别人看毫无价值。在学术上,越有争执的东西,越需要讲出一个道理来。我就是要找出这个“道理”来。

    了解饶公的人说,别看他是国学大师,但他一点也不迂腐、守旧,开拓精神极强。他周游世界,精通英、法、德、日文。他研究国学,不仅从中国古籍中找材料,还密切关注着考古的新发现。例如,他用四川三星堆考古成果,印证以往古文献资料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取得新的重要发现。他借鉴西方汉学家研究方法,从印度和西域文字典籍入手,拓展汉学研究的视野。他还利用敦煌写卷的新资料,深入研讨诸多史学之谜;通过“比较古文字学”,探索远古中外文化交流问题。难怪季羡林教授称其在掌握材料、运用材料上“令人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感”。

    以有限的生命探求无涯的学问,于是饶宗颐做到了既博又专。

    (有删节)

    1. (1) 国学大师饶宗颐是个“奇人”,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2. (2) 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他却说这是一种缘分。如何理解这“缘分”的内涵?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 (3) 通常认为,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请结合材料,针对这一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 24. 阅读下则材料,回答(1)--(2)题。

    美与丑之外,对立而可混合或互转的还有崇高和秀美以及悲剧性与喜剧性两对审美范畴。既然叫做审美范畴,也就要隶属于美与丑这两个总的范畴之下。崇高(亦可叫做“雄伟”)与秀美的对立类似中国文论中的“阳刚”与“阴柔”。我在旧著《文艺心理学》第十五章里曾就此详细讨论过。例如狂风暴雨、峭岩悬瀑、老鹰古松之类自然景物以及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米琪尔安杰罗的雕刻和绘画、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和司马迁的《项羽本纪》、阮籍的《咏怀》、李白的《古风》一类文艺作品,都令人起崇高或雄伟之感。春风微雨、娇莺嫩柳、小溪曲涧荷塘之类自然景物和赵孟頫的字画、《花间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春江花月夜》乐曲之类文艺作品都令人起秀美之感。崇高的对象以巨大的体积或雄伟的精神气魄突然向我们压来,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势不可挡,因而惊惧,紧接着这种自卑感就激起自尊感,要把自己提到雄伟对象的高度而鼓舞振奋,感到愉快。所以崇高感有一个内不愉快而转化到高度愉快的过程。一个人多受崇高事物的鼓舞可以消除鄙俗气,在人格上有所提高。至于秀美感则是对娇弱对象的同情和宠爱,自始至终是愉快的。刚柔相济,是人生应有的节奏。崇高固可贵,秀美也不可少。这两个审美范畴说明美感的复杂性,可以随人而异,也可以随对象而异。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 (1) 文中“崇高”和“秀美”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2. (2) 文中列举了不少自然景物和文艺作品,有什么作用?

    3. (3) 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崇高”和“秀美”这两个审美范畴持什么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
  • 25. 一句广告,点滴温情,许多店铺的招牌或玻璃上常常能看到一些话语,它不仅是绝妙得对顾客延揽,也是在触摸心灵的温情与悸动。如:

    某咖啡店:世界太寂寞,进来喝咖啡。

    某照相馆:留住瞬间的美好,汇聚一生的缘分

    请你分别给以下两个店铺写两句广告词。

    花店:

    健身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