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凉山州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11 浏览次数:349 类型:高考模拟
一、<b>选择题</b>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埃塞俄比亚空难,机上包括8名中国乘客在内的157人无人生还。在遇难者当中,有一位来自浙江的女大学生,和男友相约前往非洲旅行。她还有两个月年满22岁,生命之花尚未绽开便无声陨落,遭遇的是这世间的大不幸。对于公众来说,由恻隐之心生出“________”的悲悯,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事情的走向出人意料:有部分网民涌入死者微博恶言相向——“当我看你住着几千块钱一晚的酒店,每天锦衣玉食,看个长颈鹿要去、而且马上可以去非洲肯尼亚的时候,虽然我不会幸灾乐祸,但也绝对同情不起来。”

        这样的情形在舆论场上并非第一次出现,他人痛失至亲之时,个别旁观者却借此在社交场上________。

        每个人都有选择与自己消费层次匹配的生活的权利。可在他们看来,别人过得好就是罪过:你出生含着金汤匙,我一贫如洗,那你早死了活该;你去非洲看长颈鹿,我在工地搬砖,那你________;你年轻貌美享受这世界的喜悦,我貌丑人矮只配在钟楼里敲钟,那你死了我________……

        可正常的逻辑应该是,生命皆可贵,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但生而为人,我们起码要葆有对同类的尊重。

        同情,源于人性,(    )。只要仰赖于“同情”,我们就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人类也才能在这种共通的情感中生生不息。倘若没有了“同情”,人类社会或许依旧还在丛林中“你死我说”地苦苦挣扎。

    1. (1)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只要仰赖于“同情”,我们就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B . 只有仰赖于“同情”,我们才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C . 只有仰赖于“同情”,我们才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形成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 D . 只要仰赖于“同情”,我们就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也是同情 B . 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 C . 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正是人类的同情 D . 它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惺惺相惜    摇旗呐喊    死有余辜    拍手称快 B . 物伤其类    兴风作浪    罚不当罪    拍案而起 C . 惺惺相惜    摇旗呐喊    罚不当罪    拍案而起 D . 物伤其类    兴风作浪    死有余辜    拍手称快
二、<b>现代文阅读</b>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很多人眼里,“互联网是平的”,信息可以自由流动,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但这只是互联网“理想国”里的单纯想象。《美国科学院院报》日前发布了一篇有关社交网络与个人政治立场的论文。研究者让支持共和党的人连续看一个月有关民主党的正面消息,让支持民主党的人连续看一个月有关共和党的正面消息,但最终的结果是,支持共和党的人更加讨厌民主党,支持民主党的人更加讨厌共和党。这也就是说,社交网络无助于弥合分歧,反而会将分歧扩大。

        “人以群分”,这种现实社会中的人性特征和社会机理,在互联网空间,非但没有改变,还变得更加突出。信息的唾手可得和自由流动,并不能消除成见和误解,相反却加固了“预存立场”。在互联网空间,团结和分裂,奇葩式并存,选边站队,变得更加容易。究其原因,在于网民在网络空间容易集群化——或在相似的情境中,或在相近的心态作用之下,或受到趋同的议题影响,网民容易结群,成为一个个“易感群体”。网民一旦聚集起来,形成某一类群体,就会表现出“去个体化”的倾向。所谓“去个体化”,即群体中的情境因素阻碍个人的自我直觉。“去个体化”的个人不再感觉他们自身是独立的个体,也不再监控他们自身的行为。“去个体化”的个体在群体中失去了其自我知觉和个人认同。个体身处群体之中,就会不由自主地被群体劫持了。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支持共和党的人为何会讨厌民主党了。与此同时,社交网络让人集群化,继而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即在最初偏好的方向上,群体倾向于比个体作出更极端的决定。集群后的网民更容易走极端,形成偏激的态度和取向。

        政治态度的改变不是不可能,但难度很大,成本甚高。支持民主党的人,在解释信息时,不会因为所接受的信息是反向信息,就会轻易改变预先立场。一个有预存立场的人,在接受信息时,往往是有选择性的,他(她)更易于接受与预存立场和价值框架相吻合的信息。否则,就会产生认知失调。理论上,在互联网上,信息更易获取、更加多元,有助于腐蚀偏见,让认知更加客观和真实。但事实上,互联网上信息的便捷和多元,反而会强化偏见。何也?一个网民是不会均等地接受正反两方面的信息,网民更易接受与其预存立场接近的信息,而遇到反向的信息,会产生“排异反应”。天长日久,一个人在其偏见的驱动之下,就会产生这样的后果:社交网络让人的视野越来越窄,每天只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在社交网络上,人们越容易“抱团”,其成见就容易加固,也越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中的“岛民”就会把自己眼中的世界,误认为整个世界,他们会固执地认为,他们所固守的偏见即是“真理”。因此,“偏见”的互联网式生存,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一大奇观。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张涛甫)

    1. (1)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互联网是平的”,信息可以自由流动,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交网络有助于弥合分歧。 B . “人以群分”,这种现实社会中的人性特征和社会机理,在互联网空间变得更加突出。 C . 在相似的情境或心态作用之下,或受趋同议题影响,网民容易团结成一个“易感群体”。 D . 在互联网上,信息更加容易获取也更加多元,这有助于腐蚀偏见,让认知更加客观和真实。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偏见”的互联网式生存,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一大奇观。 B .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重在提出和分析问题。 C . 本文以讲道理为主,引用《美国科学院院报》相关文章的研究成果来展开论证。 D . 文章论证脉络清楚,南“易感人群”到“去个休化”再到“群体极化”层层深入。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易感群体”本为医学名词,文中用来借指在相似的情境、心态作用之下,或受趋同议题影响而结成的群体。 B . “去个体化”,即群体中情境因素阻碍个人的自我直觉,使其失去了自身的独立存在个体知觉和个人认同。 C . “群体极化”,即在最初偏好的方向上,群体倾向于比个体作用更极端的决定,集群后的网民更容易走极端。 D . “孤岛”是指在社交网络上,人们越容易“抱团”,成见就越容易加固,个体也就成为信息海洋中孤独的岛屿。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劳动法》表述:“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也就是说,2018年7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小时,已经超过了标准工时(40小时)和法定最高工时(44小时),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工作时间较上月增加0.1小时,这并不值得骄傲,只能说明中国人更加辛苦,加班更多了。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呈现出逐步回落的态势;而同一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仍然在8%以上的高位,也就是说,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缩短,伴随着收入的高速增长。但近年来工作时间阶梯式的回升,而收入增速逐步回落,只能说明就业人员尽管付出了更多的汗水、拉长了工作时间,却没有获得同等增幅的收入回报。人类也曾经为争取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而奋斗了一百多年。

    (资料来源:《劳动时间延长背后——秋叶原事件给我们的警示》)

    材料二:

    中国与OECD(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国)就业人员年工作时长比较表

        根据2008年《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每年25个工作日计算,周平均工作时间46个小时相当于年工作时间为2300小时。

    (资料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材料三:

        关于“996”,现在这是国内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Revenue(收益)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人……跟他们比,能做“996”难道不是福报吗?

    (资料来源:《马云谈“996”》)

    【注】“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就业人员年工作时长居世界第一,达到2300多小时,远远高出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 B . 在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国中,墨西哥紧随中国之后,就业人员年工作时长也在2200小时以上。 C . 在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国中,德国就业人员的年工作时长最短,年工作时长不到1600小时。 D . 绝大多数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国的就业人员,年工作时长都在2000小时以下,远远低于中国。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8年7我国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小时,已经超过了标准工时和法定最高工时了。 B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缩短,但收入却进入高速增长的态势。 C . “996”工作制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工作时间制度,中国很多企业像BAT这些公司等都在实行。 D . 马云认为“996”工作制是巨大福气,是每一个人希望成功,希望美好生活,希望被尊重的基础。
    3. (3)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延长工作时间的看法。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街头三女人

    木心

        是这样。都市街景情趣盎然?是这样。我常注意这些人的脸,与我所思相符,都是良善的——又是觉得这些都是耶稣同情而上帝却不理睬的人。耶稣说富人要进天国,比骆驼穿针孔还难。上帝说穷人要进天国,比两匹骆驼并排穿针孔还难。上帝是在富人这一边的,否则富人怎能富起来?

        一个青春已去的女人,常在较宽阔的人行道上伏地作粉笔画,地面本有着等边六角形的凹纹,她利用这些蜂房格,画出人脸、花朵,伴以多种图案。几次后我才看清楚她是一个瘦小、灰黯、弓背蓬头的女人——我想起福楼拜的话:“显示艺术,隐藏艺术家。”不禁暗笑,又觉自己太刻薄,便掏出几个硬币放在地上,不期然看见了她的脸,满脸的汗,苍黄、疲惫。她真脏,没有心情洗脸(洗脸也要有好心情)。既然目光相接,我该说句话:“你画得很美丽。”“我可以画得更好。”她说。“我相信。”我想走了。“为什么别人不和我说话?”她撩起额上的乱发。“因为画就是画家的话。”“不不,话多着呢!你愿意听吗?”“对不起,我有事。”我看手表,想脱身,像当年的欧根·奥涅金。

        早晨走在百老汇大街上,女人的嗓音在背后响起:“日本先生,日本先生。”我不是日本人,不必回头。女人轻触我的手肘,她是黑种人,有点胖,二十来岁。

        “请原谅,你是日本人吗?”

        我不及否认,她快速地说了一大连串,满脸憨厚而愁苦的表情。旁边出现了一个白种青年,善意地代她说明:她要回布鲁克林,没钱坐地铁,请求帮助。我给了她票钱,白种青年似乎很高兴代言的成功,轻快地走了。黑女郎谢了又谢,转过身去,她还牵着一条大狗。往布鲁克林?下城方向的地铁站该朝前走,她不认路吗?——她牵着大狗走向报摊,买了一包烟,点火抽起来。

        我回身快步走,怕她发现。我不是那种窥人隐私的人。

        大都会博物馆的高高宽宽的台阶上,总是坐满五彩缤纷的男女,下面人行道上有小丑或魔术师或踢踏舞男的表演。鼓掌,喝彩,谢幕,当然还有以硬币纸币代替鲜花奉献给表演艺术家的那么一回事。

        行过喷泉,便是幽静的林荫道,绿叶如云,卖水晶项链的货车,新旧画册的书摊,出售小幅画的艺术家——所有这些,都很少有人买。

        我放慢脚步,发现一些小小的水彩画,趣味近似保罗·克利,抬头看那倚树兀立的摊主,是个眉清目秀的女士,长发垂肩,肩上披块灰色的大方巾,待久了自然感到冷,她把大巾裹紧身躯,两臂在胸前打了个结。

        “保罗·克利!”

        “不,我,是我画的。”

        “我知道,你的画使我想起克利。”我以为说得很委婉,又加一句,“你画得真好。”

        “谢谢你!”她的脸解冻似的呈现活气和笑容。

        接下来该我选购画了,可是我本来不存心要买,为了这两句对话就要买么……朋友喊着我的名字走过来了,她是我同学,今天忽发奇想,穿得华丽妖艳,活泼泼地拉了我就走,忘了向那女画家说声再见。

        回家路上想起一件事——刚才那路边设摊的女画家,也许以为我是正要买她的作品,被一个不比她美丽而比她华丽的女人打消了。我那同学偶然的盛装,本也不足道,偏偏与那女画家的寒素形成了对比,倒像我们是幸福者,她是不幸者,我感到歉疚,又感到冤屈——女画家、同学、我,是在同一个世界中,不是在两个世界中。买不买画,不要紧,而我一定使她薄明的心先是比平时亮了一度,接着又比平时暗了一度。何苦呢?

        第一个女人有点傻。第二个女人有点坏。第三个女人有点可怜。

        我是个有点点傻有点点坏有点点可怜的男人。

    (有删改)

    【注】①按照《约翰福音》的说法,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上帝是创世神,耶稣是救世主。②欧根·奥涅金:普希金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追求进步却又为贵族思想束缚,犹豫彷徨的人物形象。③保罗·克利(1879—1940)瑞士人,最富诗意的造型大师和现代派画家。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这样。都市街景情趣盎然?是这样。”文章开头一句,造句独特却很好地强调了街景的情趣盎然。 B . 文章第一段巧妙地运用上帝与耶稣的不同态度,深刻揭示出美国社会贫富的尖锐对立,深化了主题。 C . 文章中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腻,既展现了“街景情趣”中的“情”与“趣”,又表现了“我”丰富的内心活动。 D . 文章以三个女人构成都市街景的三个片段,虽然都是凡人小事,却写得情趣盎然充满都市的生活气息。
    2. (2) 作者分别用“傻”“坏”“可怜”来概括三个女人的特点,请在文中找出这样概括的依据。
    3. (3) 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是个有点点傻有点点坏有点点可怜的男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b>文言文阅读</b>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守约,开封酸枣人。以父任为左班殿直,至河北缘边安抚副使,选知恩州。仁宗谕以乱后抚御之意,对曰:“恩与他郡等耳,而为守者犹以反侧待之,故人心不自安。臣愿尽力。”徙益州路钤辖 , 累迁文州刺史、康州团练使、知雄州,历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步殿前都虞候。

        入宿卫,迁洋州观察使。卫兵以给粟陈哗噪,执政将付有司治,守约曰:“御军安用文法!”遣一牙校语之曰:“天子太仓粟,不请何为?我不贷汝。”众惧而听命。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威武军留后。神宗以禁旅骄惰,为简练之法,屯营可并者并之。守约率先推行,约束严峻。或言其持军太急,帝密戒之,对曰:“臣为陛下明纪律,不忍使恩出于臣,而怨归陛下。”帝善之,欲置枢府,宰相难之,乃止。宋守约为殿帅,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守约曰:“臣岂不知此非理?但军中以号令为先。臣承平总兵殿陛,无所信其号令,故寓以捕蝉耳。蝉鸣固难禁,而臣能使必去,若陛下令守一障,臣庶几或可使人。”上以为然。莅职十年卒,年七十一。赠安武军节度使 , 谥曰勤毅。

        子球,以荫干当礼宾院。再使高丽,密访山川形势、风俗好尚,使还,图纪上之 , 神宗称善,进通事舍人。帝崩,告哀契丹,至,则使易吉服,球曰:“通和岁久,忧患是同。”契丹不能夺。积迁西上阁门使、枢密副都承旨。为人谨密,朝日所闻上语,虽家人不以告。卒于官。

    (节选自《宋史 ·卷三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八》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 B . 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 C . 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 D . 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皆重笞之/人颇不堪/故言守约恶闻蝉声/神宗一日/以问守约/曰/然/上以为过/
    2.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高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和副钤辖。有知州兼安抚使、经略安抚使,又兼路分钤辖的,也有知州兼州钤辖的。 B . 禁旅,犹禁军,是封建时代直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等。 C . 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调动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授”“拜”“迁”“补”“徙”“升”等。“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D . 节度使,宋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守约凭借父亲的恩荫担任左班殿直,后来官至河北缘边安抚副使,被选拔担任恩州知州时。面对仁宗治理恩州的晓谕,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B . 宋守约进入禁军,升任洋州观察使。卫兵因为供给的军粮太陈而喧哗吵闹,主管官员将把他们交给主管部门治罪,宋守约认为对禁军不能使用一般的法令条文。 C . 皇上认为宋守约命令十兵捕蝉一事不妥,宋守约进行了辩解:军队中是要有命令就要执行的,不知道士兵能不能做到有令必行,所以就以捕蝉来检验罢了。 D . 神宗驾崩,吊唁的契丹使者到达后,宋球就让契丹使者脱下身上穿的华丽的吉服,他认为宋和契丹互相往来和好已经很久了,忧患相同,契丹使者不能(反驳)他的意见。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恩与他郡等耳,而为守者犹以反侧待之,故人心不自安。

      ②再使高丽,密访山川形势、风俗好尚,使还,图纪上之。

四、<b>诗歌鉴赏</b>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宋)陈师道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囹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注】①黄楼:元丰年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于徐州城东门,称为黄楼。负山居士:陈师道的友人张仲连的号。②尾联运用了王徽之的典故,指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却在到了后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问及理由,他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二句描绘了一幅雪后黄昏空明澄净的图画。向晚时分,林中屋舍已无炊烟缭绕,城垣上的积雪,预示一年将尽。这两句颇切合雪后登楼的情景。 B . “鸟度醉吟中”,似乎鸟之飞来亦属有意入诗,平添了一种奇趣。颈联雪地里的行人,空中的飞鸟,城楼上的诗人,都被置于同一个画框之中,物我交融,互为映衬。 C . 尾联正用王徽之雪夜访戴的典故,指王徽之因访戴逵而起访问之兴,兴尽之后,忆戴逵的念头亦平息。而诗人宁可不去拜访张仲连,使自己兴不尽,这样就可长忆友人。 D . 全诗结构谨严,写景则精微细腻,写情则深远绵邈。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在感情的流露及景观的表现上神韵天然,清新淡泊。
    2. (2) 《诗林广记》评“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二句时说“两句如善画,作诗之妙,至此神矣”,还有人认为这两句的写景更表现出陈师道烹字炼句的功力。请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五、<b>情景默写</b>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赤壁赋》中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两句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2.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与当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令人痛心的事。
    3. (3) 《次北固山下》中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的两句是:“。”
六、<b>语言表达</b>
  • 8. 下面是某乡呈送市交通局的道路建没资金申请报告,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某市交通局:

        我乡地处偏僻,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青花椒、核桃为主。由于我乡的通村公路经常塌方,影响了村民生产生活及幼教点师生出行,严重制约了我乡政治、经济、教育、安全等各方面的发展。现请求贵局给予解决道路建设资金23万元为盼。

    2019年5月3日

    某市某乡人民政府

  • 9. 阅读下面的语段,仿照划线句子另写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通常不会使人感到悲伤。真正会让你感到悲痛的是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台上随风微曳的绿箩、那安静折叠在床上的绒被,还有那深夜里洗衣机传来的阵阵喧哗。

        至亲在的时候,我们总是习以为常,以为一切的爱与付出都是理所应当。当他们走了,我们才猛然发现,父母的唠叨是多么悦耳,妻子的絮叨是多么动听,孩子的叫嚷又是多么可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果时光可以流转,那些无关痛痒的吵嘴,那些不值一提的嫌隙,是否可以在一个深情的拥抱里冰释前嫌?

    如果时光可以流转,

    如果时光可以流转,

    当你拥抱的时候,请再用力一点;当你告别的时候,请再深情一些。

七、<b>材料作文</b>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童年缺爱的人,更容易成为“巨婴和愤青”。他们拒绝长大,终其一生追求的是童年缺失的爱。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不易上手的艺术,一份独立成熟而自足的爱,需要经过思考和实践的洗炼。水到渠成的感情和不劳而获而从容一生一样,是几乎不能实现的神话。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