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18-2019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

更新时间:2019-08-21 浏览次数:3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积累与运用(共22分)</b>
  • 1. 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妈妈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记录簿,里面记录着她从小到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开心的事情,也有感动的瞬间,那细nì的情感,温馨的话语,读来每每让她shān然泪下。

  •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如春,你心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________,从枯黄读出________,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________。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________,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 . 霞云    翠绿    意境    灵魂 B . 光明    翠绿    意义    生命 C . 霞云    丰润    意义    灵魂 D . 光明    丰润    意境    生命
  • 3. 下列所学的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饱经苍桑    哄堂大笑    两面三刀    随心所欲 B . 优哉游哉    全神贯注    能歌善舞    朴实敦厚 C . 含情脉脉    翻箱倒柜    绕有趣味    热泪盈眶 D . 专心致志    万象更新    青面燎牙    张灯结彩
  • 4. 日积月累。

    ①济南大明湖有一副对联全国闻名即:,一城山色半城湖。

    ②十三四岁的我们青春年少,古代称此年龄段的女子为

  • 5. 名著阅读。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1704年英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

    其中一位叫的英国作家根据这一故事创作了小说

  • 6. 古诗默写。
    1. (1) 《迢迢牵牛星》中反映牛郎织女相隔银河两岸只能相互对望,眉目传情的诗句是
    2. (2) 《寒食》中景物描写富有动感,暗写春风的诗句是
    3. (3) 《十五夜望月》中诗人不正面描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句式委婉表达的诗句是
    4. (4) 《寒食》中委婉地讽刺当时宦官专权地句子是
    5. (5) 《人日立春》中表达自己要珍惜时间,严于律己,悔过自新的诗句是
  • 7. 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19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6周年,学校和班级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号召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请你积极参与。
    1. (1) 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雷锋”的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标语。
    2. (2)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二、<b >阅读赏析与背诵(共48分)</b>
  • 8.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六下——1)

    1. (1) 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 (2) 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通国之弈也

      ②思弓缴而射之

      ③非

      ④为是其智弗若

    2. (2) 下列断句错误的一项是(    )
      A . 其一人/专心致志 B . 惟/弈秋之为听 C . 思援/弓缴而射之 D . 为是/其智弗若与
    3. (3) 翻译: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 (4)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八粥》节选 沈从文)

    1. (1) 文段中对八儿设定的吃粥计划描写细腻生动,概括八儿对八碗腊八粥是如何分配的,反映了八儿怎样的性格特征?
    2. (2) 对比分析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和后来八儿看到的真实情况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3. (3) 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4. (4) 赏析下列语句。

      ①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②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提醒幸福

    毕淑敏

        ①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②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祈盼风暴早些到来。

        ③风暴终于姗姗地来了。我们怅然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的。事先能够抵御的风险毕竟有限,世上无法预计的灾难却是无限的。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

        ④当风暴的尾巴终于远去,我们守住零乱的家园。气还没有喘匀,新的提醒又智慧地响起来,我们又开始对未来充满恐惧的期待。

        ⑤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⑥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⑦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但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

        ⑧那就是幸福啊!

        ⑨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⑩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⑪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⑫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⑬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⑭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⑮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⑯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⑰我们要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

        ⑱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⑲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六下——1)

    1. (1) 第②自然段中“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一句中的“皓月”和“风暴”分别有什么含义?

      ①皓月:

      ②风暴:

    2. (2) 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提到“幸福”,作者笔下“幸福”的含义是什么?
    3. (3) 作者认为幸福有很多特点,试列举几个?
    4. (4)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②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5. (5) 仿照横线前的例句,再各写一个句子。

      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幸福是;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幸福是

  • 12. 阅读下文,完成填空。

        劲风掠过时,它们纷披的枝条抖动着,如同金戈铁马呼啸而来,如同惊涛骇浪翻卷而来。它们地啸叫,它们让世界看到的是男儿心,是英雄气,是泼墨如云的大手笔,是世上穿戴越来越花哨却越来越难遮掩单薄的人们所久违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

        远处望去,它们显得粗糙,近乎凡高笔下的矿工速写和罗中立笔下的父亲皱纹斑斑的脸。但它们都苍浑而凝重,,每一棵树都犹如从奥林匹亚山擎着火把向你奔来的古希腊男子汉。

        走近处看,每一棵树的树皮都着粗粗大大的口子,那是岁月的标记,是风沙的纪念,如同漂洋过海探险归来的航船,桅杆和风帆上挂满千疮百孔,每一处疤痕都是一枚的奖章。每一棵树的树干都扭曲着,如同剽悍的弓箭手拉开强劲的弓弩,绷开一身赤铜色凸起饱绽的肌肉。每一棵的树枝都旋风般直指天空,如同喷吐出的蛇信,的绿色火焰。

    (《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六下——《胡杨树》)

三、<b >写作(50分)</b>
  • 13. 题目: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供选填的词语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等,也可以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行选词填补。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⑤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