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澄城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7-25 浏览次数:289 类型:期中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穿行在大街小巷的电动车多如过江之鲫 , 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于是深圳决定全面禁止电动车上路,不料这引起了社会热议。

    ②一些人在西方文化面前迷失了自我,以为西方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就是科学的,科学的就是正确的,正确的就是唯一的,唯西方马首是瞻 , 视中国一无是处。

    ③两校篮球友谊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置若罔闻

    ④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四川省杂技团,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⑤他本来只想拍一部短片,后来发现题材太过庞大,于是改头换面 , 拍了一部长片。

    ⑥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⑥ C . ②④⑥ D . ③④⑤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阐明、发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键不在于个人的身份,而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B . 大量的事实证明,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 C . 我们在日常写作中,用语不妥帖,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导致费解甚至误解。 D . 去年武汉亚锦赛期间,“黄鹤楼”“莲花山”“晴川阁”“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等无不以其迷人的风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中外游客所倾倒。
  • 3.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 . 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 . “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 .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二、<b>现代文阅读</b>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古人认为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如果斩伐林木没有“时禁”的话,是会导致水旱之灾的。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山林植被有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的作用。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还包括定时采伐,以保护山林的再生能力;禁止野焚,以保护山林以及鸟兽昆虫;禁止砍伐幼树,以保护山林的天然更新。

        成书于东汉的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了“自粪”的概念,应与人工施肥不同,是指动植物死亡之后重新返回土壤,为新的生命提供养分。这样的认识,类似今天循环经济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劳动者还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农政全书》记载,人们在塘岸上设置羊圈,每天扫羊粪于塘中,以为草鱼的饲料,而草鱼的排泄物又可以饲养鲢鱼。《广东新语》《湖雅》等著作也记述了水塘上中下层鱼混养的方式,有的学者指出这是对水体的一种立体开发,对自然资源的一种综合利用。

        总之,我们在总结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宝库的贡贡献,不应当遗忘有关生态保护的思想和礼俗构成,因为这些文化遗产的存在,不仅标志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成就,而且对于增强今天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与借鉴价值。

    (节选自王子今《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初晁错发表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主张用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体现了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B . 汉代魏相提出的顺应阴阳四时的执政主张与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的文句,是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C . 古人很早就发现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因而认为山林植被可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 D . 东汉初期提出了类似今天循环经济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劳动者还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主要从执政观念、山林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阐述了天人和谐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B . 文章围绕天人关系,引用了较为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材料典型,很有说服力。 C . 第二段引用晁错、魏相的奏章内容和汉代铜镜铭文内容,旨在阐述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成熟的根源。 D . ”自粪”及分层混养的生产方式是天人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是对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认识的深化。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依赖不强,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成熟就可能晚些。 B . 在我国的各种文化遗存中,科学的生态保护思想意识都包裹着一层神秘主义的外壳。 C . 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保护的不仅是山林,还有山林中鸟兽昆虫,体现出生态平衡的思想。 D . 当前”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疯狂的苇荡

    张西祥

        刘木犁怎么就疯了呢?我问邻居,问村长。这个走路斜着一只膀子,在人流中一插一插像犁地的人,居然掂起猎枪去追他亲孙子,疯得分不清前头跑的是兔子还是孙子。村长说:“这事恐怕还要从苇荡说起。”苇荡我知道,就是村北那片大水洼子,方圆上千亩。村长嘱咐说:“苇荡那地方你可别去了,木犁一直都掂着土铳躲在苇棵里,说不定从哪里冒出来给你一枪,集镇上几个打渔打鸟的,都被他撵得像孙子,胆小的跑到家还大病一场。”我似信非信说:“这家伙年轻时以打猎为生我知道,怎么如今疯得连人和野物一起打了?”村长说:“怪就怪在如今他不打野物,只打人,不管是谁走近苇荡,他冷不丁就给你一枪。”“那他藏在苇棵里吃什么,喝什么?成仙了?”村长说:“他儿子每隔三五天背去半蛇皮袋冷馒头,像喂狗,朝滩涂上一撂,调头就跑。”从村长的嘴里我知道,木犁疯的原因很简单,木犁是想做一回真正的爷爷。这辈子拖着一躯残身子,木犁自觉得丈夫没做好,父亲也没做好,女人丢下他和儿子回黄土垄了,孙子要上学了却没钱。乡长那回在镇头上的大鸿宴应酬,说要给苇荡找个专门守护员保护野生动物。没想到这话爬进木犁的耳朵。木犁志在必得,揣上干粮赶到乡政府准备背水一战加上软磨硬磨。乡长说:“此人可以考虑。一,形象不好的人知耻而后勇,优点在于敬业,好使;二,便宜,要是雇个像样的,好赖也得七八百,这样的人给他个二百文就打发了,先试着用两个月再说。”

        木犁守苇荡头一个月,果然拿到二百元,孙子也果然有了新书包、文具盒和走进校门的新衣服。那是木犁浑身脱了一层皮换来的——就在做看守的第四个晚上,木犁拼死命抓住几个张网偷水鸟的贼,几个贼也轻而易举抓住了木犁。直到木犁被乱拳轰击得鼻青脸肿,木犁的两只手依然像铁钩,紧紧钩住人家要去见乡长,人家随即提起腿把他的头杵进湖里喂水。村长说木犁就是这样受刺激的,也不知搭错了哪根神经,一头扎进深不可测的苇荡再也不露面。可是你见不到木犁,木犁却能看见你,只要有人走近苇荡,木犁不分良莠“咚”地就是一土铳,霰弹在苇叶上留下“唰”的暴风疾雨声,来人即便侥幸逃得了性命,也自觉被打穿了几根神经。好生生有鱼有野味的苇荡,却藏着火药桶,时不时要人的命,四方那些靠着苇荡找钱,靠野味打牙祭的贼胚子最先嚷嚷起来,众多电话接连打到乡长的办公桌上。乡长拖着不管,集镇派出所的压力就大了,于是端着真家伙的三个警员威武雄壮地呵斥,举着家伙凌厉尽致比划,就是听不见枪响;疯子不仅先声夺人开了第一枪,还抱起土铳没头没脑冲上来,结果可想而知。没想到这一番折腾还带来正面效应,疯子的骁勇被四方乡邻渲染出传奇色彩,苇荡也就此安宁下来。在苇荡安宁的大半年里,有人看见消失多年的琵鹭和天鹅又来筑巢生养。

        我再次回乡时,贸然听说木犁死了。村长在说到木犁死时,是吞吞吐吐的,总不肯说原因。我连灌了他几杯,村长就硬着舌头说:“木犁死的事只有俺和木犁的儿子知道,木犁的儿子那天又去撂冷馒头,猛发现前几天撂在滩涂上的馒头原封没动。儿子似有预感,找到用芦苇搭的窝棚子,爹是直挺挺躺在一把干草上,早凉了。儿子觉得事情重大,哭两声猛地转身就跑。”儿子是在村外的田头上遇见村长的,村长说:“如今你爹好赖也算半个吃官饭的人了,走,这事俺得给乡长汇报。”乡长一听,说:“这下可咋办?以后苇荡谁看守?”木犁儿子说:“这也是俺要向乡长汇报的,你看俺能不能接爹的班?”乡长神情古怪地说:“你不行,你怎能守得住?”见木犁的儿子好求歹求,乡长忽然想起说,“你要真想接班也成,不过你得瞒着所有人,不能说你爹死了。关于你爹的后事,就由村长和你这做儿子的隐蔽着料理吧。”村长和木犁的儿子回到苇荡深处,埋完木犁,木犁的儿子一屁股坐下来,才彻头彻尾大哭了一场。

        那之后,木犁的儿子在看守苇荡时,惬意而轻松,每隔三五天只去苇荡走一趟,背着蛇皮袋说是给爹送馒头,谁也不知袋子里装的是不是馒头,回来还不耽误做田上的活。于是每隔三五天,就听见苇荡的深处响一枪,二层小楼上就有人看见长发垂腰的木犁。在木犁上方的蓝天上,水鸟儿在翻飞,青云在游走,一番泰平景象。

        我狐疑地问村长:“你是在忽悠我吧?我在村头上碰见木犁的儿子时,那小子分明一个板刷头,那苇荡里长发垂腰的是谁?木犁的鬼魂么?”村长醉眼朦胧诡谲一笑,凑近小声说:“在苇荡深处的窝棚里,木犁留有一顶假发套,是用驴尾巴做成的……”。

    (选自2016年2月《短篇小说》)

    1. (1) 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小说语言很有特点,幽默诙谐,比如“斜着一只膀子,在人流中一插一插像犁地”,让读者如见其人。 B . 木犁疯了,他疯的原因是自觉得丈夫没做好,父亲也没做好,孙子要上学了却没钱,内心愧疚万分。 C . 苇荡里有野味,木犁却不让人靠近,严重影响到了附近村民的生活,导致了百姓的极大不满,纷纷反映到政府。 D . 木犁的儿子要把木犁的死讯告诉村里人,可村长意识到如果告诉了村民,苇荡将很难保护,出于保护苇荡的目的拦住了他。 E . 小说运用了倒叙和设置悬念等技巧,让小说变得情节富有波澜,引人入胜,还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2. (2) 小说以“疯狂的苇荡”为题,有什么好处?
    3. (3) 小说结尾写木梨的儿子接班,有人认为儿子的这一做法值得称道,也有人认为他的做法欠妥,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b>文言文阅读</b>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世家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 , 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③率:行走。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⑤宰: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1. (1)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救陈,于城父               军:驻扎 B . 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 . 君子亦有乎                   穷:困厄 D . 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         病:痛苦
    2. (2) 下列各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孔子用于楚,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B . 于是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今君亡赵走燕 C . 赐,志不远矣                         某所,母立于兹 D . 不我信也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3. (3)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 予一以贯之 B . 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C . 吾何为于此 D . 人之不我行也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B . 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 . 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 . 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5.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②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四、<b>诗歌鉴赏</b>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谢逸

    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注释】

    ①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古代妇女首饰。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

    ③烟草:形容草色如烟。

    1. (1) 下列对诗歌的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既明写春色尚浅的初春时节,又暗指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 B . 第三句写和缓的春风徐徐拂动着薄薄纱衣的长袖,从服饰的描写中,使人想见少女楚楚动人的身姿。 C . 上片结尾一句,写生机勃勃的春燕楼阴中比翼双飞,轻盈自,这情景不由得触动了少女的情怀。 D . 结尾一句写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终于出现,视野远处,只有“一川烟草平如剪”。 E . 此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面对春天的美丽景色,盛装打扮,倚栏眺远的喜悦之情。
    2. (2) 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词结尾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b>情景默写</b>
  • 8.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 (1) 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句子是:
    2. (2)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中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句子是:
    3. (3) 岁寒,。《论语·子罕》
六、<b>语言表达</b>
  • 9.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春花秋月伴书声,夏雨冬雪润心田。青春年少的我们只要努力学习了,将来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上个好的大学,毕业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在工作中挣到很多钱,你的生活就会过得幸福快乐。

    ①努力学习了不一定就能考上好大学。

七、<b>材料作文</b>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5月20日“网络情人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