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部分校联考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一...

更新时间:2019-06-12 浏览次数:27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 石器              B . 青铜器          C . 铁器         D . 高分子材料
  • 2. 根据一年来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叙述)正确的是()
    A . 为了节约粮食,发霉的大米清洗后继续煮熟食用 B . 塑料垃圾用燃烧的方法进行处理 C . 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D . 发现燃气泄露时,既不能开灯检查,也不能打开排气扇换气
  • 3. 某偏远山村学校食堂的中餐食谱为:主食:米饭,配菜:炒土豆、成萝卜、白菜汤。为强壮身体、均衡营养,在“心连心”活动中,最好送去的是()
    A . 猪油和菜油 B . 鸡蛋和牛肉 C . 小白菜和大白菜 D . 白糖和红糖
  • 4. 现有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蛋白质③甲烷④石灰水⑤液态氧⑥海水,下列对其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A . 混合物①⑥ B . 有机物①②③ C . 单质⑤ D . 可燃物③⑤
  • 5. 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的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 . 干燥 B . 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 C . 用盐腌渍 D . 加浓盐酸
  • 6. 学习化学时会遇到很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B . 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 C .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相等
  • 7. (2018九上·乌鲁木齐期末) 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C . 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8. (2017·日照模拟)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 . 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 . 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 .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9. 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月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下列有关铬(Cr)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在Cr(OH)3中铬、氧、氢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3:3 B . K2Cr2O7由三种元素组成 C . 在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D . 在K2Cr2O7中铬元素的含量最高
  • 10.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称量任何固体药品时,均要在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片 B .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C . 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 D . 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 1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 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C . 氨态氮肥与碱(氢氧化钠)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产一种白色固体
  • 12. 从反应原理和产物纯度两个角度考虑,下列制取FeCl2溶液的方案中可行的是()
    A . 过量的Fe粉与稀盐酸混合后,过滤 B . 过量的Fe2O3与稀盐酸混合后,过滤 C . 过量的Fe粉和ZnCl2溶液混合后,过滤 D . 过量的CuCl2溶液与Fe粉混合后,过滤
  • 13.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 . 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 B . 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 C . 该图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 D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14. (2015九上·藁城月考) 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如图所示取2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  )

    A . 蒸馏水 B . 稀盐酸 C . 酒精水溶液 D . 硫酸钠溶液
  • 15. (2018·奉新模拟)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B . 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 C .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16.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NaOH固体

    Na2CO3固体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KNO3溶液

    KOH溶液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D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 17.               
    1. (1) 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铁原子;②2个镁离子

      ③n个臭氧分子;④在硫酸根离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2. (2) 某元素R在人体内能调节体液平衡,缺乏该元素会造成心率不齐,过量则会使人恶心腹泻。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

      ①x的值为

      ②该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③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面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

  • 18. 请从“石墨、氮气、二氧化硫、甲烷、熟石灰”中选择合适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 (1) 能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 (2)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且属于有机物的是
    3. (3) 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以防腐,且约占空气体积78%的气体单质是
  • 19. 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右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1. (1) 铁锅含有合金单质(写化学式),含有的铸铁玻璃有机合成材料是
    2. (2) 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3. (3) 铝锅轻便、耐用,其原因是
    4. (4) 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 。
  • 20.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回答:

    1. (1) 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 (2) 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3. (3) 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以上都不变

  • 21.                  
    1. (1)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将PM2.5作为日常监测指标纳入监测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①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大量增加(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②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作用;

      ③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

    2. (2)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请解释:

      ①夏天的黄昏,鱼塘里的鱼儿总爱在水面游动,请从溶解度角度分析:

      ②校园有几棵玉兰花,开花时会散发出令人陶醉的芳香,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该现象:

  • 22. 下图是有关CO。等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和F均为碳酸盐,C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下列转化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 23. 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2. (2) 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用于该反应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3. (3) 实验室没有大理石和石灰石,只有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为了顺利制取一瓶CO2气体,请你选择最佳的装置组合(填字母序号),选择该气体发生装置的理由是
  • 24.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 25.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用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

    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 (1) 产生CO2的质量为g;
    2. (2) 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 (3)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