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19-06-20 浏览次数:453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25分,每小题1分)</b>
  • 1. 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下列文物属于这一文化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19·营口模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谁的名言(  )
    A . 孔子 B . 韩非子 C . 孟子 D . 墨子
  • 3. (2019·泰州模拟)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上述反映了丝绸之路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时间 D . 作用
  • 4. (2016七上·福州期末)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    )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人南迁

    ③社会安定

    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5. (2019·霞山模拟)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 . 商鞅变法 B . 管仲改革 C . 李悝变法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6. (2019七下·蚌埠月考)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谱写出许许多多对外文明交往的赞歌。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对外交往成就的是(    )
    A . 日本遣唐使来华 B . 玄奘西行 C . 郑和下西洋 D . 鉴真东渡
  • 7.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 修建大运河 B . 隋末农民起义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巢起义
  • 8. (2019七下·剑河月考) 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 . 农民起义夺权 B . 外戚夺取政权 C . 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D . 大将发动兵变
  • 9. (2019七下·马尾期中) 元朝统治的岁月是短暂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B . 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进行有效管辖 C . 设宣政院管辖台湾地区 D . 元灭北宋,统一全国
  • 10. 观察漫画,分析大清国不开门导致的消极影响包括(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1. 如图所示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 12. (2018八上·海口期中)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    )

    A . 要求人人分到土地 B . 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 C . 要求大家都吃饱饭 D . 追求财富的绝对平等
  • 13. 2018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宣布:“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水下考古调查,以确凿证据证实大连庄河海域一艘沉船是124年前沉没的经远舰,同时出水文物500余件。”这也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造成文中致远舰和经远舰沉没的战役是(    )
    A . 丰岛海战 B . 平壤战役 C . 黄海海战 D . 威海卫战役
  • 14. (2017八上·东台月考) 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 . 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B .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 .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 15. 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够体现日本这一特色的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大化改新 C . 奴隶制民主政治 D . 种姓制度
  • 16. (2018九下·丹东月考)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探讨“文艺复兴”这个名词,最后认定其实质体现在一个“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主要含义应该指(  )
    A .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 . 封建文化的兴起 C .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 . 神学文化的复兴
  • 17.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近代社会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A .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B . 揭露和批判了教会的黑暗 C . 复兴了古典文化 D .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 18. 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阶级斗争极其剧烈,国王作为封建势力的总代表被推上断头台的现象屡见不鲜,查理一世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幕发生在(    )
    A . 俄国二月革命 B . 法国大革命 C . 北美独立战争 D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9. (2019·湛江模拟) 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    )
    A .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B . 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 . 国会权力至高无上 D . 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 20.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受下列哪些国家的影响兴起(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 B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C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D . 印度独立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 21. 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双方死伤70多万,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 (    )
    A . 索姆河战役 B . 马恩河战役 C . 日德兰战役 D . 凡尔登战役
  • 22. 1919年召开的巴黎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是(    )
    A . 都是由美英法三国操纵 B . 都暂时调整了帝国土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冲突 C . 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 . 都建立起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 23. (2019·和县模拟)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 . 苏联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B . 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 .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 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 24. (2018·滨州) 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下列内容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    )
    A .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B . 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 C .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 . 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 25. 一位参加过二战的美国老兵珍藏着一张拍摄于珍珠港的旧照片,照片中有大量受损的美国军舰和飞机,请问这张照片最早可能拍摄于(    )
    A . 1939年 B . 1940年 C . 1941年 D . 1942年
二、<b >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25分)</b>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王朝大事年表》

    秦朝

    汉朝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公元前221年,把全国分成36郡,以后又陆续增至40多郡。

    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打败匈奴,收复黄河以南土地。

    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

    材料二:如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合示意图》

    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

    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1. (1) 指出材料一出现“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王朝在巩固统一方面的共同点。
    2. (2) 写出材料二中A处和B处的政权名称。
    3. (3) 材料三中“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所指的是哪一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的改革中“汉化”的具体措施。
    4. (4)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

    ——1903年发行的《爱国三字书》

    材料二: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三: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军舰队。

    ——(英国)马戛尔尼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19世纪遭受的列强侵华战争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哪一条约?最能说明“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的是条约中哪一规定?
    3. (3) 依据材料三,“中华帝国”被摧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 28. 一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至今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火星四溅的巴尔干】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国际关系中复杂的地区,素有“火药桶”之称。在这里,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边界纠纷、政治分歧等棘手的问题既相互影响,盘根错节,又大有水火不容之势。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一战前,巴尔干半岛一直动荡不安,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美国参战真相】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美国总统威尔逊

      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

    3. (3) 【拒绝战争,珍爱和平】一战主战场在欧洲,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先后卷入。据统计,先后共有6500万人参战,其中死亡800万人,伤者210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我们呼吁:不要让战争悲剧重演,拒绝战争,珍爱和平。为有效防止战争,建设和谐世界,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