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2018年1月高二上学期语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7-02 浏览次数:5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sù)     (kào)劳     (jié)然一身     绰绰(chuò)有余 B . (jiǎo)色     (yīn)熟      悲天(mǐn)人     暴戾恣(suī) C . (niù)     关(kǎ)     (yì)飞鱼跃     (gèn)古未有 D . (áo)战     (kài)括     情不自(jīn)     针(biǎn)时弊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些微信购物平台充斥着假冒商品,可谓鱼目混珠 , 消费者难辨真假。

    ②王校长的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纷纷发表意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③山村通了电,到了夜晚,山民们家家户户都蓬荜生辉

    ④“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先生长歌当哭 , 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

    ⑤云南地处云贵高原,这里山川奇美,它们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⑥几年前我在教育部工作,就对你们有所了解;现在看到你们早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真让我侧目而视

    A . ①②④ B . ③⑤⑥ C . ②③⑥ D . ①③④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2017年12月28日,我国首条承载式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段在济南正式通车,实现了利用高速公路路面并网发电。 B . 《芳华》是一部将主人公犹如泡沫一样虚幻的美好理想直接戳破在观众面前的优秀影片。 C . 泰戈尔一生共写了大约50多部诗集。 D .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二、<b >现代文阅读</b>
  •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母爱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出现,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选自必修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母爱能够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遇到的种种困难。 B .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这种爱的条件就是:你必须符合我的要求,必须履行你的职责,必须同我相像。 C . 因为是母亲生的孩子,所以母亲热爱新生儿。 D . 父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采用“分——总”的结构,分别论述母爱与父爱的不同性质以后,归纳父母对于孩子成熟的重要意义。 B . 选文运用比较的手法,首先论述母爱是无条件的,然后论述父爱是有条件的。 C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一句表示论述内容由父爱过渡到母爱。 D . 第4段首句是中心句,接下来围绕这个中心句论述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孩子造成的影响。
    3. (3)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六岁以前主要受母爱的影响,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 B . 孩子六岁左右,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这种权威和指引主要是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C . 只发展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就会失去自我判断,从而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D . 一个人达到成熟,首先同母亲有密切关系,然后发展到同父亲有密切关系,最后达到综合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愁,是心灵深处最美的花朵

    黄天健

        乡愁是一份沉重的爱。离开故土的游子,默默将爱收藏在心底。在寂寞的时候,对着荷塘月色,想起故乡的袅袅炊烟,想起脸上堆满皱纹的阿爸阿妈,想起故乡的那条清澈的小河,想起儿时的玩伴,心中不由泛起甜蜜而酸涩的涟漪。

        乡愁是一份深沉的爱。想起余光中的一首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承载着游子多少牵挂,多少痴缠的情感,多少浓烈的爱意,多少望穿秋水的期盼。

        对父亲的牵挂,是乡愁中最深沉的爱。父亲,往往不苟言笑。在游子眼中,看得最多的往往是父亲伟岸的背影。父亲的背影,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小时候,常常趴在父亲的背上,感受父亲背上的温暖。父亲的背影,永远铭刻在游子的心里,无论岁月怎么侵蚀他的记忆,那熟悉的背影永远刻骨铭心。

        对母亲的牵挂,是乡愁中最浓烈的爱。想起母亲年轻时那乌黑的长发,发中飘散着游子熟悉的发香。小时候,游子时常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母亲讲河神的故事。对游子来说,母亲就是那条小河,有着清澈的眼睛,有着丰盈的乳汁,有着对自己细水长流的爱。母爱如水,他如河畔的小草。从小到大,那条母亲河源源不断地滋润着他,陪伴他成长。

        对爷爷的牵挂,是乡愁中最和蔼可亲的爱。除了父母,爷爷便是占据游子记忆的亲人。爷爷满头白发,皱纹堆满了额头,总是抽着水烟,抽烟时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爷爷经常在河边钓鱼,游子总是坐在爷爷身边,看爷爷聚精会神地等鱼上钩。最开心的,莫过于爷爷钓了一大篮子的鱼,这些小鱼便是游子最丰盛的晚餐。

        对奶奶的牵挂,是乡愁中最温柔的爱。奶奶有一头整齐而柔顺的白发,天庭饱满,温柔善良。奶奶善于织布、纳鞋。奶奶织的衣服是这个世界上最合身的衣服,奶奶纳的鞋是世上最结实的鞋。游子对奶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奶奶最疼的人就是他。奶奶的笑容,如天上的太阳,总是那样灿烂。奶奶的笑,融化在游子心底,每当他不开心的时候,奶奶的笑便是他的创可贴。

        对故土的牵挂,是乡愁中最难割舍的爱。山里的河,是如此丰盈清澈。小时候,游子时常在河里游泳,时常在河里嬉戏玩耍。河里的泉水,是那样清甜可口。山里的春天,是那样生机勃勃,姹紫嫣红;山里的夏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山里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山里的冬天,虽然下着大雪,可是那一株株寒梅,让游子心里又对下一年充满希望。

        乡愁,是一朵金黄的向日葵,承载着沉甸甸的父爱;是一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茉莉,承载着温柔的母爱,是一朵雨中的牵牛花,承载着隔辈亲人对游子默默无闻的付出;是一朵春天里的野菊花,虽然普通,但却承载着游子对故土浓浓的思念。

    (有删改)

    1. (1) 在文中,作者写了哪几种与乡愁有关的“爱”?他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 (2) 选文以“乡愁,是心灵深处最美的花朵”为题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3) 结尾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试作分析。
    4. (4) 作者引用了余光中《乡愁》一诗,丰富了“乡愁”的内涵。请谈谈你对“乡愁”的理解。
三、<b >文言文阅读</b>
  • 6.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 ,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召樊哙出。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B .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 .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 .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寿:奉上一杯酒,祝对方健康,类似今天的敬酒。 B . 西向:面朝西,在古代礼仪中属于最卑的座次。 C . 跽:跪直身子。 D . 参乘:官名,军队里的长官,相当于军事参谋或军师。
    3. (3)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王一方的座次为尊,刘邦一方的座次为卑,显示了双方实力的悬殊。 B . 范增觉得项羽不能果断行事,立即召来项庄,欲借舞剑为由,乘机杀死刘邦。 C . 樊哙知道刘邦在鸿门宴上有危险,于是与张良闯入营帐,欲跟项羽同生共死。 D . 樊哙虽然怒闯项王营帐,但是顺从项王之令,饮酒吃肉并拜谢,从而赢得替刘邦说情的机会。
    4. (4)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四、<b >诗歌鉴赏</b>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敌。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 (1) 这首诗前三章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为人称道的千古名句,试作赏析。
五、<b >情景默写</b>
  • 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琵琶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杜甫在《登高》中用“”两句诗写了六种情景,动静相间、声色相容、互相映衬,营造了美丽而萧瑟的意境。

    2. (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李白《蜀道难》)

      雁过也,正伤心,。(李清照《声声慢》)

      ,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六、<b >语言表达</b>
  • 9.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文字,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①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

    ②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③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④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⑤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A . ⑤③④②① B . ⑤①②③④ C . ⑤④②①③ D . ⑤④②③①
  • 10. 下面是一段关于节日的文字,请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不超过100字。

    端午、中秋、春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近年来,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众多洋节在中国也大行其道。2018年2月15日,时值农历戊戌狗年除夕,后连西方情人节,前接中国春节,可谓“三节”连台,“土洋”登场。

七、<b >材料作文</b>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材料一:袁隆平被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材料二:2016年,86岁高龄的袁隆平仍然奔走在田间地头,做着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材料三:2017年,“海水稻”研制成功,成为新的“中国骄傲”。7月11日,87岁高龄的袁隆平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超级杂交水稻,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就其中任意一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