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19-05-15 浏览次数:2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b>我会填(24分)</b>
  • 1. 标出每组词语中划线字的错误读音,改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含(hù)       爱(zēng)      苗(mài)

    ②涔(cén)     稠(zhān)       街(guàng)

    哑(sī)       桑(cāng)     深(sùi)

    ④严(jùn)     和(mù)        翡(chuì)

  • 2. 看拼音,写词语。

    ①各式各样的fēng  zheng布满的天空!花蝴蝶、俊蜻蜓、美凤凰……真是měi  bù  shèng  shōu

    ②我们要像那棵小树,一次次经受住了kuáng  fēng  bào  yǔ的kǎo  yàn,一次次得到了duàn  liàn

    ③当妈妈看到自己精心照顾的茉莉花wú  yuán  wú  gù地枯萎了,很是伤心。

  •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张灯结彩    万像更新    零七八碎    美不盛收 B . 赞叹不已    别无所求    随心所欲    安然无恙 C . 和睦相处    喜气洋洋    肃然起敬    遮天盖地 D . 万不得已    能歌善舞    行善积德    两面三刀
  • 4. 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 (1) 按音序查字法,“挫”字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2. (2) 按部首查字法,“透”字应先查部,再查画。
    3. (3) 按数笔画查字法,“瘦”字共有画,它的第二画是
  • 5. 用“坚”字组词填空。

    王老师病了,还给我们上课,大家劝他休息,他不肯,还地说:“没事的。”小芳看到此情此景,本来十分的她,此刻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 6. 判断正误。
    1. (1) “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是按时间先后序排列的。
    2. (2) 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3. (3) “我们全家都去看电影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这句话没有语病。
    4. (4) “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与“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意思相反。
  • 7. 藏戏中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突出、性格更鲜明的形式是(    )
    A . 面具 B . 动作 C . 说唱
  • 8. 下面不是句子的一项是( )。


    A . 瑞雪兆丰年 B . 为人民服务 C . 她是好样的 D . 她哭了
  • 9. 与“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多么迷人啊!”意思不一致的句子是(    )
    A . 百丈岩风景区犹如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B . 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没有一个游客不说不迷人。 C . 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迷人。 D . 百丈岩风景区的景色怎能不吸引游客呢?
  • 10.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风筝、空竹、口琴等。 B . 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C .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D . 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 “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 11. 既抒发和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对友人品格、才能高度赞美的诗句是(    )
    A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B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12. 下列对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春节的热闹。 B . 《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运用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拟人等说明方法介绍了不同的民居。 C . 《和田的维吾尔》作者是权鹏飞。 D . 《藏戏》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一种独特的地方戏。
二、<b>我会写(24分)</b>
  • 13. 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 (1) ,千里不同俗。
    2. (2) 必培其根,必养其心。
    3. (3) 操千曲而后晓声,
    4. (4) 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5. (5) 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这句诗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 14.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体现了两个孩子和孔子的态度。
  • 15.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②维吾尔姑娘很漂亮。(改为比喻句)

    ③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④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

  • 16. 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过去的日子如

  • 17. 时间来去匆匆,请写一句你平时积累的或创作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你的同学。注意字体写工整些哟!
  • 18. 选出句序对调后意思不变的一项是(    )
    A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 .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 .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D . 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 19. 三八妇女节这天,我会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我的老师(或妈妈),并对她说:
三、<b>阅读积累与运用(22分)</b>
  • 2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1. (1) 上面两个句子中都出现了“不确定”,两个“不确定”意思是不一样的,分别指的是什么,请写出来。
    2. (2) 想想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不确定”带给我们考验?
    3. (3)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这是什么原因?其中又给你了什么启发?
  • 2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①欲:

      ②履:

      ③度:

      ④遂:

    2.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3. (3) 这是一则故事,告诫我们做事
  • 2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赶太阳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着。“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上,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感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面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林鸟飞过空中归巢,它们飞得多么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而或许明年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那么飞快,使我的幼小的心灵里不只是着急,而是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就时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完成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的时间,我都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1. (1) 你认为文题“追赶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2. (2) 第3段中“永远”这个词是爸爸反复强调的,强调它的意图是什么?
    3. (3)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你认为作者真正受益无穷的是什么?
    4. (4) 请从文中摘录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谈谈你的理解。
    5. (5) 根据你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请提炼出一个警句。
四、<b>写作(30分)</b>
  • 23.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请你选择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详略得当,语句通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