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19-03-14 浏览次数:1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7七下·槐荫期末)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 300年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是(    )

    A . 东晋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北宋
  • 2. (2017·厦门模拟)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①到赵州桥上散步            ②用纸写诗

    ③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④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3. (2016七下·惠民期末)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韦尔斯《世界史纲》中指的中国人是当时的(  )

    A . 汉朝人 B . 唐朝人 C . 宋朝人 D . 元朝人
  • 4. 雄汉盛唐民族兴的光景是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见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体现了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 B . 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回族 C . 西汉、唐朝、元朝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 D . 《百家讲坛》中“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的主题应为贞观之治
  • 5. (2016九下·东台月考) 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研究,下列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使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B . 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C . 形成开元盛世的局面 D . 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 6. (2015七下·南京月考)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许多唐诗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景,下列唐诗名句中反映唐朝全盛时期的诗句是( )

    A .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B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D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7. (2017七下·临淄期中) 隋朝一位常州书生,要到洛阳去求学,如果走运河水路,按顺序应经过的河段是(    )

    ①永济渠  ②通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 . ①②③ B . ④③②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 8. (2017七下·新余期中) 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下列统一全国的朝代人物和时间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朝—嬴政,前221年 B . 隋朝—杨坚,589年 C . 宋朝—赵匡胤,979年 D . 元朝—忽必烈,1279年
  • 9. 唐《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

    A . 西夏 B . C . D . 吐蕃
  • 10. (2016七下·靖江期中)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使南北重新统一 B . 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 . 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 .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 11. (2017九下·渭滨月考)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

    A . 三公九卿制 B . 三省六部制 C . 内阁制度 D . 军机处制度
  • 12. (2018九上·仪征期末) 唐代继承了隋大运河的建设成果,利用运河交通形成了以北方长安为政治文化中心,依靠东南财富生存的格局,唐人记载“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这说明(  )
    A . 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政治经济交流的大动脉 B . 大运河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C . 唐代统治者利用大运河压迫南方人民 D . 大运河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 13. 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 14. (2018七下·德化期中) 唐朝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二、非选择题
  • 15. (2017七下·宣城期中) 判断下题正误,并加以改正。
    1. (1) 吐蕃人是壮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
    2. (2) 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和唐朝文化。
    3. (3) 隋炀帝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 (4) 宋朝时期四川地区的“会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 (5) 宋朝政府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蕃坊”。
  • 16. (2017·池州模拟) 英雄人物永载史册。

    ①明朝时期,奉命率军在东部沿海抗击日本海盗,捍卫了民族利益。

    ②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指挥全舰官兵英勇杀敌,最后壮烈殉国。

    ③1959年,领导古巴人民推翻美国傀儡政权,取得了真正独立。

  • 17. (2018七下·乐业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材料三: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1. (1) 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2. (2) 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重振?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3. (3) 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 18. (2018七下·大石桥月考) 材料: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 (2) 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 (3) 材料三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材料一: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探究二   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材料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冤》

    探究三  感悟篇

    1. (1) 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一,指出“考试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两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出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4. (4) 综合以上内容,你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获得了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