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更新时间:2017-04-21 浏览次数:1006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现代文阅读</b>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现代人的修身、修心与力行

        自古以来,我国先贤们就主张人要修身,最经典的表述是《大学》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观与古人相观照有诸多异同之处,其修身方式自然也不尽相同。

        修身最简要的定义是要修除个体身上的缺点不足,使之成为意志坚定、道德超拔的“君子”。古人的修身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境界性,是一种境界修身,鼓励人们不要被眼前艰难的生存状态所击垮。即使处于一种艰难的生存状态,也应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绝大多数的现代人已经不再为生计烦恼,有时人们强调修身是防止过于优裕的生活容易使人失去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更多时候,现代人面临的最大生存境遇是激烈的职场竞争压力、复杂的职业环境、严格的职责要求、以及职业发展的起伏与挫折等,于是,他们更需要通过修身来使心理、生理和伦理诸方面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同时,现代人开始追求生活品质,主张工作和生活分殊,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他们追求举家出游或结伴而行的方式以达“休身”和“修心”的目的。诚然,这种修身与古人的境界修身是有差距的,古人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他们的修身是“正心”,现代人是“休心”、“松心”;古人的修身绝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而是具有浓厚的心系天下百姓的政治理想与人文情怀。

        现代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修身健身要处于运动之中。一是与“独”相反的“群”修身健身方式。古人的修身多为“独”和“静”,而现代人独处的时间比古代人更多,心灵的孤寂更深。现代人也相信集体行动比个人行动更能够调节气氛。无论是职场人士还是就读的学生,在闲暇时间,三五成群到“KTV”去“飙歌”的情形时常可见。二是与“静”相对的“动”的修身健身模式。“琴棋书画”是传统的中国式修身方式,其主要特征是以静入胜。毋庸讳言的是,古人“静”的健身方式,表达的首先是修身,然后才是健身的精神追求。现代人的观念则相反,“动”则有活力。近年来,“广场舞”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健身新理念。或许有人会认为“广场舞”只是大妈们一种健身运动,算不上修身。在笔者看来,“广场舞”是健身为主且有益于修身,属于健身修身型。“广场舞”多数选择与舒缓、低沉的“静”相对的明快欢乐,甚至节奏感强的音乐曲调,其实反映了一个个独立又有些寂寞感的个体对同一时间空间集体交流的精神向往,这无疑也是一种修身。

        古人的修身是一门功课,每天必需花一定的时间进行专门的反省。从前有一种“功过格”,每天做完事情之后,睡觉之前,要静坐思过,有做错的事,用笔墨在格中点一个黑点;如果做了好事、善事,则用朱笔在格中点一个红点,这样天天反省。这样最后达到“修身力行”的圣贤境界。

        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考验伦理道德的境遇。因此,随时力行也是随时修身,修身力行应合二为一,而不是刻意专门找一个时间修身。比如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银行、剧院、商场、公园、地铁等公共场所,都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这都是修身。

        值得指出的是,在所有的职业中,公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修身最为重要,要求也最高最严,必须“严以修身”。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讲君子“三耻”,即“耻不修”、“耻不信”和“耻不能”,他将“耻不修”放在首要位置。

    (选自2015年9月28日《文汇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修身是古今都有的一种行为,但由于古代人与现代人在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故而其修身方式也有区别。 B . 古人的修身是修除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成为意志坚定、道德完美的真正君子,它很大程度上具有境界性。 C . “独”和“静”是古人常用的两种修身状态,而现代人则更倾向于通过集体行动来调节气氛。 D . 修身是古人的一门功课,通过“功过格”来达到“修身力行”的圣贤境界是修身的一种重要形式。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颜回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前提下,依然能“不改其乐”,反映了古人在艰难生存状态下不忘修身的境界。 B . 人们都借助修身来使心理、生理和伦理诸方面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是职场竞争压力、复杂的职业环境、严格的职责要求等的必然结果。 C . 古人修身旨在实现心系百姓的政治理想和人文关怀,现代人修身则重在通过“休身”达到“修心”的目的。 D . “静”是古人的修身模式,他们往往在修身的前提下,实现健身的精神追求。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与现代人不同的精神追求,决定了古人重在“正心”而现代人重在“休心、轻心”的修身差距。 B . 广场舞虽然是现代人“动”的一种表现,但它特有的曲调选择反映了众多独立而又有寂寞感的个体对同一时间空间集体交流的精神向往,因此作者认为它也是一种修身行为。 C . 古人需要每天找时间进行修心,而现代人则将修身与力行合二为一,无须专门找时间单独修身。 D . 荀子将“耻不修”作为“三耻”之首,公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求“严以修身”,说明了修身在古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路遥传》问世,揭秘路遥“不平凡的世界”

        《路遥传: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姗姗来迟,省作协副主席厚夫说他用了近十年时间来准备和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完成《路遥传》是厚夫的使命。上延川中学时厚夫就听着老师们说“我们路遥”的故事成长。厚夫曾请路遥到学校做讲座,路遥也曾写信推荐他进延大任教。厚夫参与筹建了路遥文学馆,如今他又一次与路遥产生交集,写出这本志在“信史”的《路遥传: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

        年轻时仰望路遥,但写传记时要理性

        谈到为路遥立传,厚夫说路遥是他的文学偶像,“我是路遥的追随者,我们都是延川人。我们少年梦的形成,人生的展开,均与路遥、曹谷溪、史铁生等人的文学引导分不开。路遥是我们延川县中学的校友,他的人生经验与文学影响着我和我的同学们。我外公是路遥的‘忘年交’,因此他与我这位文学青年的交往是不设防的。他真心实意地帮助我,甚至专门写信推荐我。”延大是路遥的母校,这使得厚夫研究他的文学创作有诸多便利条件。

        为何为路遥立传用时多年?厚夫说自己年轻时更多是仰望路遥。“但是,撰写他的传记却不同,情感上要理性,材料上要准确,不能有一丝含糊。作为传记,它有信史的价值,作为文学,它有艺术的功能。这样,我首先要写成一部有学术价值、能够靠得住的‘信史’。要写出一本‘信史’,最核心的工作是对资料的收集与甄别。路遥病逝后,社会上出现大量回忆文章,这虽有助于传记资料的收集,但是,许多撰写者按照自身的立场叙述事件,既存在着‘为尊者讳,为亡者讳’的情况,也存在着记忆不准与夸大事实等情况。这就要对材料进行认真辨析,而不是盲目引用。为了弄清楚某些小问题,我多次查阅各种资料、多次走访回忆者了解情况。”

        路遥人生路上,有五个关键性节点

        在厚夫看来,路遥的人生道路上,有这样五个关键性节点。

        一是1957年秋被过继给延川县的大伯为子。幼年的人生变故,对于路遥敏感心灵的形成,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是在延川接受完整的小学到初中的教育,对于培养路遥的人生志向提供了重要条件。少年时代的路遥不仅衣服破烂,而且还经常吃不饱,经常饿得发晕。但是,他却在去县城的文化馆与书店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

        三是路遥在历经一次极速的“青春过山车”后,开始用文学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1966年夏,路遥在初中升中专考试中,考取了当时的西安石油化工学校。在当时的情况下,农家子弟要是考到中专学校去,就意味着鲤鱼跃龙门。然而“文革”爆发了,一心想要跳出“农门”的他,又一次以“返乡知识青年”的身份背着铺盖回到农村。

        四是路遥在1973年被推荐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继而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当编辑,使他有了文学远征的条件。

        五是在新时期,“农裔城籍”的路遥找寻到“城乡交叉地带”这个属于自己独特生命体验的文学表达区位。

        路遥身在“城籍”,却是“农裔”,他的根尚在陕北农村。他在“城乡交叉地带”思考当代青年的命运,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其中篇小说《人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也走的是这条路子。厚夫说他正是通过这些节点,书写路遥的人生状态。

        尊重读者的作者,读者才会尊重他

        应该如何评价路遥在当下的价值?厚夫认为一方面,路遥作品提供了鼓舞读者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尊重读者的作者,读者才会尊重他。读者让‘路遥热’一热再热。另一方面,路遥长期主动沉潜到生活中书写人民大众情感的担当精神,也正是当下的作家们应该学习的。”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与作家的“才、胆、力、识”分不开。厚夫说如果没有路遥当年决绝般的坚持,《平凡的世界》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许不会面世。“路遥是一位拥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作家,敢于花六年时间创作一部六卷、一百万字,反映中国当代城乡社会巨大历史性变迁的史诗性小说《平凡的世界》。他既能忍受创作过程中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与寂寞,也敢于迎风而立、挑战‘唯洋是举’的文坛风气。”

    (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冲突,文明与落后,新的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冲突等,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内容。(摘自《路遥自传》)②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即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摘自百度百科)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从某种程度上说,完成《路遥传》是厚夫的使命。”厚夫把完成《路遥传》当作自己的使命,原因是上延川中学时厚夫就听着老师们说“我们路遥”的故事成长,可以说厚夫是路遥的一个粉丝。 B . 厚夫后来走上文学道路,实现人生理想,均与路遥、曹谷溪、史铁生等人的文学引导分不开,尤其与路遥写信推荐其到延大任教分不开,这些说明顺境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 C . 厚夫为了把《路遥传》写成一部靠得住的“信史”,不盲目引用社会上出现的回忆路遥的文章中的资料,因为撰写者按照自身的立场叙述事件,既存在着“为尊者讳,为亡者讳”的情况,也存在着记忆不准与夸大事实等情况。 D . 少年时代的路遥不仅恶衣恶食,而且还经常挨饿。但是,他却在去文化馆与书店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这与巴金《灯》中的“我们不单单靠吃米活着”殊途同归,人还要有精神食量。 E . 如何评价一部作品在当下的价值?厚夫认为,一方面,作品要提供鼓舞读者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另一方面,作者要有长期主动沉潜到生活中书写人民大众情感的担当精神。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路遥创作《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些中长篇小说,与自己出身农村以及坎坷、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B . 路遥是厚夫的文学偶像,曾经真心实意地帮助厚夫,甚至专门写信推荐厚夫,又加之厚夫外公是路遥的“忘年交”,因此厚夫在撰写《路遥传》时,注重对资料的收集与甄别,能客观理性地进行创作。 C .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也走的是这条路子”所说的“这条路子”是指“农裔城籍”的路遥找寻到“城乡交叉地带”这个属于自己独特生命体验的文学表达区位。 D . 路遥花六年时间创作完成《平凡的世界》与自己的“才、胆、力、识”分不开,更与能忍受创作过程中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与寂、敢于挑战‘唯洋是举’的文坛风气分不开。
    3. (3) “路遥是一位拥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作家”,他的“坚忍不拔之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岁月在墙角剥落

    杨崇德

        父亲在过完他七十八岁的生日之后,记忆力一落千丈。我的弟弟哲娃打电话对我说:“如果你有时间,回来看看父亲,他已经不认识人了。他时常把我当成是你,可一摸到我脖子时,他就说,你不是叫花子,叫花子这里有块疤!”

        我听了这话,眼泪都出来了。

        我请了一个星期假。我回到了我的山村老家。那天太阳亮晃晃的,我满头大汗进了屋。弟弟不在。莲花和鼻涕虫也不在。我问:“爹呢?”弟媳妇说:“他要跟哲娃上山,哲娃不要他去。他现在应该在仓屋场那边。他认不到人了。”

        仓屋场是我们村生产队时期的仓屋,旁边有一大块水泥晒谷坪。小时候,那里是我最快乐的地方,也是我最难忘的地方。我们一帮子人爬的爬楼,翻的翻筋斗,跳的跳,唱的唱,打枪的打枪。我的弟弟哲娃,那时还小,也跟在我屁股后面乱跳。我喊了几句,把右手变成一把手枪,对准我弟弟,就是一枪。我弟弟没有倒。我一巴掌打过去,他倒了。哇哇大叫。不巧的是,父亲正好从山上下来,扛着一截树,从仓屋场路过。我看到形势不妙,立刻爬到屋梁上。父亲抽出背上撇的那把柴刀,对着仓屋柱子使劲地敲。慌忙间,我从屋檐上掉了下来。父亲还在发火,冲过来,举起手,准备打。父亲发现我脖子上有血,一把掀开我的衣襟,我脖颈被地上的石头切去一大块肉。我躲过一劫。但是,我脖颈上却留下一块永远的伤疤。

        我提着鸡蛋糕,向仓屋场走去。远远的,我看到了父亲。他坐在地上,手里扶着一根棍子。我叫了一声“爹﹣﹣”

        父亲的耳朵还算可以。我喊到第三声时,他转过头来,看着我。我走过去,掏出一个鸡蛋糕给他。他没有接。

        我蹲下去,翻开我的衣襟,然后抓着父亲的手,去摸我脖颈后面那块隆起的伤疤。父亲眼睛眨了几下,说:“是叫花子吗?”

        我说:“爹,是我!我是叫花子!”

        我把一个鸡蛋糕送进父亲嘴里。他笑起来了。他用他那两颗不规则的门牙,慢慢地啃嚼。

        父亲在那个时候终于有了记忆。他似乎沉浸在幸福之中,像个孩子。我不知道,人为什么老到一定程度,就会可爱得像个孩子。

        我给父亲一张面额很大的钞票,他接过去,放在眼前眯了眯,然后笑嘻嘻地放进他的棉衣口袋里。最后还按了一按。

        我拉着父亲的手,准备回家。这时,旁边跳出来一只小青蛙。父亲变得更加有趣了。他挣开我的手,蹲下去,窝着手掌,去罩那只青蛙。我说:“爹,我们回去吧!”

        父亲昂起头,看着我。很久,他说了一句:“你是哪个?”

        我说:“爹,我是叫花子。”

        父亲说:“你是灰子?”

        我说:“爹,我是叫花子!”

        父亲说:“你是有贵?”

        我急忙蹲下去,翻开我的衣襟,抓起父亲的手,去摸我脖颈后面那个伤疤。父亲认出我来了。父亲说:“你是叫花子吧,只有我们叫花子,这地方才有这么大一个疤。”

        我说:“爹,我是叫花子。我们回家去吧。”

        我扶着父亲,迎着亮晃晃的太阳回家。

        父亲的记忆力真的不行了。在我陪伴他的五天时间里,父亲对我忽然亲近,忽然冷落,忽然恐慌。我只有通过不断地让他摸我脖颈后面那块伤疤,来唤醒他对我的记忆。

        父亲真的像个孩子,他完全没有以前那种威严,那种不与人轻易闲聊的个性了。我让父亲好好地摸了一阵我那块伤疤,然后,我和父亲就在屋当头的墙角边,玩起了“摆家家”、“打山棋”。我们还做了两根钓竿,一起来到田埂上钓青蛙。父亲变得很高兴,像个孩子,更像我儿时候的弟弟哲娃。

        弟弟说:“你请了几天假?快到了吧?”

        我说:“今天是第六天,我明天就走。今天我和父亲再去钓一餐青蛙回来。”

        弟弟说:“他过一会儿,又认不到你了。”

        我说:“不会的,他只要摸一下我脖颈上的疤,他就知道我是叫花子了。”

        又到了月收残暑的时候。昨天晚上,我弟弟打电话告诉我说,父亲几次不吃饭,他让他摸了一下他的脖颈,他以为是我,马上就吃饭了。

        我问弟弟:“他怎么知道是我呢。”

        弟弟说:“这段时间,我一直给别人扛树,扛了一个多月,肩膀上有一层厚厚的茧。爹以为是伤疤。”

    (选自2015年第11期《小说选刊》,有删改)

    1.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在得知父亲开始不认得人的时候,我从城里专程回到乡下,可以看出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忙于工作一直很少回到农村老家。 B . 作品的这种复杂而典型的独特人生体验,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兴趣和耐人寻味的人生思考,整篇文章值得一读。 C . 父亲接过我给他的大额钞票,放在眼前眯了眯,又笑嘻嘻地放进口袋里,最后还按了一按,此句用到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D . 作者详细描写我的伤疤的由来,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和弟弟之间的兄弟情谊以及我对父亲的怨恨。 E .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同时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显得自然真实。
    2. (2) 小说写到了小时候我和弟弟哲娃在仓屋场玩耍的情景,从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来看,这属于哪一种?请简要分析。

    3. (3) 通读全文,我们该如何理解小说中的“我的伤疤”?请结合文意来谈。

二、<b >古诗文阅读</b>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程务挺传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

        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仍检校丰州都督。

        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伏诛。务挺以功迁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官,又进寇绥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余,尽平其余党。又以功拜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

        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兵入殿庭,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则天临朝,累受赏赐,特拜其子齐之为尚乘奉御。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

        又明年,以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御突厥。务挺善于绥御,威信大行,偏裨已下,无不尽力,突厥甚惮之,相率遁走,不敢近边。

        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或构言务挺与裴炎、徐敬业皆潜相应接。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伏念于金牙山     屯:驻兵,驻扎 B . 务挺进攻其城,之     拔:选拔,拔出 C . 则天临朝,受赏赐     累:屡次,多次 D . 突厥甚之,相率遁走     惮:害怕,畏惧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B . 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C . 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D . 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洺州平恩人程务挺,年轻时跟随父亲程名振征战,以勇敢和力量闻名,被任命为右领军卫中郎将。 B . 中书令裴行俭认为史伏念是害怕裴炎军队压境而投降的,这不是程务挺的功劳,突厥史伏念于是被诛杀。 C . 程务挺在武则天临朝时,曾经多次受到表彰奖赏,朝廷特地授予程务挺儿子程齐之尚乘奉御之职。 D . 裴炎下狱后,程务挺因一向和唐之奇、杜求仁友好,被人诬陷与裴炎、徐敬业暗中勾结、互相照应。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

      ②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西湖春日

    王安国

    争得①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巇崿②,湿飞双翠破涟漪。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注释】①争得:怎得;②巇崿(xī è):指山峦。

    1. (1)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的意思是:怎能得有杜牧那样的才华横溢之士来西湖题诗,以赞誉人间的美景呢? B . 中间四句转入对西湖春景的正面描写,这是十分细腻真切的西湖春光图。 C . 颈联写湖光,借画舫点缀,“破涟漪”一语,写出游船的幽闲和湖水的不平静。 D . 诗中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不仅描摹出作用于视觉的生动画面,且从听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使读者感受到西湖春日的繁忙兴旺和欣欣向荣。 E . 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其中的“且”字,有“苟且”之意,表明诗人才情不及杜牧,心存惭愧。
    2. (2) 诗的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范仲淹《渔家傲》中“”两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②李商隐《锦瑟》一诗借南海鲛人的典故来表达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却又无法实现的悲哀的一句是

    ③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三、<b >语言文字运用</b>
  • 7.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工作中出现些小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这些小问题而不思改变,时间久了,就可能积羽沉舟 , 悔之晚矣。

    ②感动中国的马帮邮递员王顺友,几十年如一日,独自行走在木里县山高水低的峡谷中,艰难环境与寂寞孤独,都不能阻止他前行的脚步。

    ③不好好用功,名校毕业生也可能被无情淘汰;而只要努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也可以很快在职场站稳脚跟。请相信,用人单位是不会有眼不识泰山的。

    ④去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终于在哈利波特迷引颈企盼中露出庐山真面

    ⑤刘老爹死了还不到一年,刘家三兄弟就为了争房产而闹得天翻地覆 , 最后还是法院的工作人员介入,才解决了纠纷。

    A . ①⑤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④⑤
  •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B . 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大汶口文化的遗物中,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画面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 C . 近年来,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毕业生来讲,减少税收额度和提供少量的借贷资金,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帮扶作用。 D . “假”字当选为台湾2016年度代表字,由于缺少“正能量”,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
  • 9.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近来,网络上流传着一种名为“人品计算器”的测试软件,虽然版本众多,但其操作方法如出一辙:输入姓名,然后点击“计算”栏,接着就获得人品分值和相应的人品评价。如果把“雷锋”输入计算器,得到的结果却是:“雷锋,人品得分:2;评价:算了,跟你没什么人品好谈的……”孙云晓认为,                 。这些低俗无聊的“恶搞”,对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肯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①尽管软件的制作者特地标明“仅供娱乐参考”

    ②却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通过网络在接触它

    ③“人品计算器”本身就是“恶搞”

    ④但他忽略了未成年人并不具备成年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

    ⑤误以为是科学的计算成果。

    A . ①④③②⑤ B . ①②⑤③④ C . ③④①②⑤ D . ③②⑤④①
  •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华罗庚曾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① , “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②。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③。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 11.

    看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 (1) 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

    2. (2) 写出漫画的寓意。

四、<b >写作</b>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麦家认为,人生必须配备的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请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确定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