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十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19-01-07 浏览次数:34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我们观察到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太阳 B . 地球 C . 月亮 D . 火星
  • 2. (2016·清河模拟)

    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 B .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C . 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D .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 3. 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雪的密度大于 B . 八年级学生的平均质量约为 C . 按照交通部门规定,德州市外环快速路的最高限速为 D . 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
  • 4. 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 . 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 C . 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 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 5. 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

    A . 11点20分 B . 2点35分 C . 3点55分 D . 12点40分
  • 6. 只给你天平、刻度尺、一盒大头针、一本书,你不能做的实验是()

    A . 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B . 测一张纸的质量 C . 测大头针的密度 D . 测纸的密度
  • 7.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前50s内通过500m的路程,那么它在前20s内的速度是:(   )
    A . 2.5 m/s B . 5m/s C . 10m/s D . 25m/s
  •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眼睛对光有会聚作用 B . 近视眼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 . 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 . 远视眼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 9. 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 , 乙物质密度为2g/cm3 , 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g/cm3 . 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 . 5:2 B . 2:5 C . 5:4 D . 4:5
  • 10. 一个物体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 20m/s B . 10m/s C . 8m/s D . 都不对
  • 11. 下列光学现象与规律不相符的是(   )
    A . 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B . 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C . 湖光镜月——光的反射 D . 人面桃花相映红——光的折射
  • 12.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A . 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 . 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 . 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 . 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 13. (2017八上·锡山期中) 发生地震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采取的自救措施中最切实可行的是(  )

    A . 大声呼救 B . 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 . 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水管求救 D . 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 14. 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 白色的太阳光是最简单的光 B . 人们把红、黄、蓝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C . 照相机镜头前加滤镜是为了使像成的更清晰 D . 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片后,只能通过绿色的光
  • 15. 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
    A . 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B . 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C . 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D . 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 16. 关于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B .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 .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却不会升高 D . 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 17.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 . 空气中声速跟音调无关 C . 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 . “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
  • 18. 下列估测的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1元纸质人民币的长度约13cm B . 一名中学生午餐一般能吃3kg米饭 C . 体育测试时,同学们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的时间约为10s D . 济南盛夏中午室外的温度约为25℃
  •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 .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 .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 .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二、实验题
  • 20. 下面列出的是某人使用温度计测量某液体的操作步骤,请将正确操作步骤顺序用字母代号写在下面横线上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 .使温度计和被测液体接触几分钟  

    D .取出温度计

    E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F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2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 步骤

      B .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 .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

      D .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

      E .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

    2. (2) 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 . 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 (3) 小明实验时所用的凸透镜焦距f=10cm,当蜡烛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烛焰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接着把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 22.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 (1) 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2. (2) 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 (3) 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4. (4) 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5. (5)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 23. 空气中的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现给你一块玻璃、少许冰块和干布一块,你能否做一个实验证明“空气中存在水蒸气”?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 24.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水中有大量的产生,上升到水面迅速破裂,导致烧杯中的水,由此判定水开始沸腾.
    2. (2) 图乙是实验第 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

    3. (3) 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4. (4) 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温度(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降低”);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
  • 25.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 (1) 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 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

    2. (2) 请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的焦距:
    3. (3) 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

    4. (4) 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

  • 26. 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 (1)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
    2. (2) 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若仍不能平衡,再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
    3. (3) 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
    4. (4) 实验中,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体积,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三、作图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