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19-01-07 浏览次数:25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关科学的作用,是一个________的问题。科学当然有用,而且有重大的作用。但有时候,人们察觉不到它的作用。如果过分强调实用性,许多科学的原理就无法被发现。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例,一项又一项似乎无用的科学发现,垒建成现代航空航天大厦的基石。乔治·凯利对空气的阻力与升力进行研究,得出了关于升力和速度间的关系。他的论断,使长期以来陷入仿鸟飞行迷阵的人们________。一个真正的航空时代到来了,乔治·凯利成为公认的航空科学之父。航空航天的本源是一致的,都以满足人类离开地面的愿望而生,故有共同的科学基础,最重要的基础是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过程的一门自然科学。(    ),反成为物理学以及天文学和诸多工程学的基础。

        面对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我们要从深入思考科学的本性、科学的特质为出发点,打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随着全民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科学精神与民主自由精神融为一体,全社会尊重科学和科学家________,充分认识科学的作用,这样,正确识别科学成果的价值,也就____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老调重弹    茅塞顿开    风靡一时    水到渠成 B . 老调重弹    豁然开朗    蔚然成风    迎刃而解 C . 老生常谈    豁然开朗    风靡一时    迎刃而解 D . 老生常谈    茅塞顿开    蔚然成风    水到渠成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力学源于物理学,随着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逐渐从物理学中脱离而成独立学科 B . 物理学是力学本源,随着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物理学逐渐分离出力学,使力学成独立学科 C . 随着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逐渐从物理学中脱离而成独立学科,力学源于物理学 D . 力学源于物理学,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使力学逐渐从物理学中脱离而成独立学科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面对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我们要以深入思考科学的本性、科学的特质为出发点,创设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 B . 面对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的现状,我们要从深入思考科学的本性、科学的特质为出发点,打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 C . 面对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的状况,我们要从深入思考科学的本性、科学的特质出发,营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 D . 面对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的现状,我们要以深入思考科学的本性、科学的特质为出发点,打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早期绘画,主要建立在“应物象形”“象人”“象物”“图形”这些观念上。中国绘画最早的传统是写实、写形、象人、象物。中国画具有写形、象形之历史传统,虽然文人画重写意简笔,但仍有写实工笔的意蕴存在于中国画的形式和精神之中,否则,中国画会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而西方之古典写实方法在中国也会水土不服。无论是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教学与创作体系,还是周昌谷、方增先等人的新浙派人物画,都较为成功地将西方写实因素同中国水墨画相结合,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如果中国画本身没有工笔写实的历史传统和白描、色彩晕染等方法,这种结合就没有基础,这种革新也就不会成功。

        中国美学精神又有言志表情的传统。先秦至汉魏美学,将诗歌、音乐和书法都看成是心灵意志和情感的表达。汉魏六朝绘画美学虽然主形和重形,但是心志论和情感论美学精神对于绘画仍有影响,这种影响在理论上主要表现在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传神观照”,以及南朝宗炳的“畅神”和谢赫的“气韵生动”等观念中。顾恺之、宗炳、谢赫都是著名画家,他们在强调写形、象形的同时,还注意到写形状物的精神表达,即更高的精神与心志内容的要求,就是要以形“写神”“传神”,还要“畅神”,借以达到最高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对“意”的表达也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意存笔先,画尽意雀”。苏轼进一步发展了士大夫画观即文人画观,强调以画达意,以诗适情。而到元代倪瓒,更鲜明地提出“聊以写胸中逸气”。此外在创作中,唐代王维提出水墨为最上,五代董源、巨然,到宋代文同、苏轼、米芾,再到元四家、吴门四家、清四王,水墨写意成为主要表现方法,写意自然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中国画家和理论家辩证把握了主体与客体二者的关系,既强调写形,也强调传神;既强调写实,也强调表意。用南朝姚最《续画品》中的话叫“心师造化”。由于中国文人水墨画具有写意特征,所以在20世纪初,当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被引入到中国时,林风眠等人开辟中西结合的另一道路,即将中国写意笔墨同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相结合,创造现代形态的新的中国画。中国画的本性中所具有的象物写形及水墨写意的双面特征,既辩证地解决了创作中的主客体精神哲学问题,同时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使中国画具有较大的包容性。20世纪初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之中,中国画既能够吸纳西方古典写实和素描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水墨人物画,又能够融合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语言特征,创造新的现代艺术。

    (摘编自陈池瑜《中国画的本质:写形兼写意》)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画没有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与中国画的写实、象形的历史传统有关。 B . 只要做到了以形“写神”“传神”,以及“畅神”,就能够达到最高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C . 张彦远创立了文人画观,苏轼发展了文人画观,到元代倪瓒,这种观念表达得更加鲜明。 D . 林风眠等人将中国画的写实和写意与西方现代主义结合,创造现代形态的新的中国画。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分析中国画写实和写意的传统入手,层层深入,论述中国画写形兼写意的本质。 B . 文章在论述中国画的写意传统时,区分了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画家,论证条理清晰。 C . 文章将中国画与西方的写实主义和西方现代艺术进行比较,突出中国画独有的特点。 D .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重视论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如以徐悲鸿等名家为例,引用文献。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徐悲鸿等人能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与中国画的写实传统和白描等方法有密切关系。 B . 东晋顾恺之,以及南朝宗炳、谢赫的一些绘画观念,受到了心志论和情感论美学精神的影响。 C . 王维、董源、米芾等画家在创作中重视水墨写意,促使写意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D . 因为中国画能将外来绘画因素融入创新中,所以中国画具有写形与写意两种内在特征。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光束里的微尘

    秦德龙

        他在漫不经心中发现,一束光透过窗户射了进来,而静谧的光束中,悬浮着一些微尘。他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抓不住。那些微尘忽然飘动起来,瞬间消失在幽暗深处。

        渐渐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微尘是在光束中存在的。如果试图挡住它们,它们即会遁失。

        微尘尚且如此,那么个体生命呢?离得开阳光吗?

        到阳光下面去,晒晒太阳。他时自己说。

        每一枚太阳都是新鲜的。

        他曾经到过大海,也到过大山,还到过城市里,感受着太阳带来的温暖。是的,大千世界,让他感慨,可后来,他还是厌倦了一切。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何况,他无法忍受来自生活的挤压,从各方面的挤压。

        他再次回到蜗居的小屋,每天对着电脑,虚构着人生。这天,他百无聊赖,在电脑上敲下几个文字;“昂贵的证据”。很快,电脑便跳出了博尔赫斯的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碑……”

        博尔赫斯的诗句,在他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一遍一遍地默读着那些诗句,不住地洗刷着自己的心灵。自己是多么渺小啊,犹似一粒微尘,微不足道!火热的生活,自己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呢?该拥抱它才是!

        于是,他打点行装,来到了太阳照耀的乡下。

        他看见一个老农民头顶着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里劳作。也许是累了,老农民慢慢地吆喝耕牛停下,然后,楗出一支烟,坐下来休息。香烟从老农民的鼻孔中袅袅冒出,景象美极了。他看得发呆,忘记了时间。

        老农民没有搭理他,在老农民的心中,他是不存在的。老农民吸完了烟,缓缓地站起了身子,重新吆喝耕牛犁地。

        他昂头走了,去寻找乡村新的风景。他边走边想,自己也就是一粒微尘,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别说舞动起来了,恐怕已不知飘向了何方。

        灵魂啊,需要阳光!

        回到生存的城市,他找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微生”论坛。每晚,坐在电脑前,发表自己的感悟。那些深邃的思想伴随着妙语连珠,洒向广袤的宇宙。以往,他几乎是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的,落落寡合。从乡下回来后,他像变了个人,生命中总有使不完的热情。他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不说出来,灵魂无从安放!

        人们悄悄地打量着他,议论着他。

        他知道,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

        普通人得有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

        不久,他就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每天,夹着公文包或拎着手提电脑,行走在路上。

        又后来,他娶妻生子,建立了一个安康和谐的幸福家庭。

        只是,一个人孤静的时候,他会回忆从前的日子。这时候,他就打开博尔赫斯的诗集《里科莱塔》,为自己读上一段。然后,对着灿烂的银河遐想,把神秘的夜空瞭望。

        他依旧在“微尘”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言论,这都是他对人生的观察、体悟。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许多粉丝。这些粉丝不断地要求他更新论坛里的帖子,把精辟的论断展现给大众。

        他无法满足粉丝们的要求,只是按部就班地做着想做的一切。他把自己比作一只老黄牛,他喜欢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有一天,妻子问他:“你为什么喜欢老黄牛呢?”

        他若有所思地说:“在乡下,有一位老农民。扶着老黄牛身后的犁铧在犁地。”

        妻子又说:“你这个人就是喜欢低调。”

        他温厚地笑道:“我看见了光束里的微尘,只有阳光照射它,它才会舞动。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老黄牛就是这种品格——需要阳光!”

        接下来,他和妻子同声朗读博尔赫斯的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碑……”

        妻子陶醉地说:“让我们一起慢慢地老吧。”

        他笑道:“还是让我先死吧,死在你前头!”

        妻子捶了他一下,充满诗意地说:“想得美,谁先死谁有福,还是你送我吧。”

        他揽住妻子的肩头,幸福地笑了。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从“他”的视角来描写老农头顶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劳作与休息的情景,及其从中获得的感悟,这为下文写“他”的思想转变作了铺垫。 B . 小说叙事中穿插精警的议论,如“灵魂啊,需要阳光”“普通人得有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等,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故事更加完整。 C . 小说中“老黄牛”这一反复出现的意象既是主人公“他”品格的投射,也起到疏通行文脉络、贯串叙事结构的作用,增添了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D . 水说写人们对“他”的打量、评议,从侧面衬托“他”从乡下返城后生活态度变化之大;写妻子对“他”的称道,从侧面表现“他”谦卑、朴实的个性。
    2. (2) 小说中前后两次引用博尔赫斯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以“光束里的微尘”为题有什么好处?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方面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66.88%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讨论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

        71.97%的受访者在购买家电时,每次都会或者经常会选择节能家电;69.04%的受访者经常会优先选择公交、自行车或顺路拼车等绿色出行方式;55.83%的受访者在购物时经常会自带手提袭或购物袋;72.70%的受访者能够做到适度消费,减少购买非必需品。

        在家庭场所,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比例为74.90%。调查表明84.19%的受访者能做到“人走关灯”,79.85%的受访者能够准确识别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在公共场所,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64.02%。调查表明80.88%的受访者能够做到不随手乱扔垃圾,70.25%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外出用餐“光盘”。在工作场所,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53.67%。调查表明56.81%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双面打印”。

        虽然有39.85%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关注过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新闻报道,但近半年内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和捐助环保项目的受访者比例仅分别为24.48%和22.51%。28.40%的受访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保护野生动物,34.84%的受访者能够做到保护饮用水源,在发现周围有人使用野生动物制品或者食用野生动物时,只有25.00%的受访者会加以劝阻或通知有关部门。

        调查发现,不论在家庭、公共场所还是工作学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而文化水平与公民参与环保行为的深度存在关联。52.06%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近半年内关注过生态环境新闻,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27.78%关注过;77.53%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捐助过环保项目,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59.29%捐助过;40.45%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投诉过企业污染情况,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33.56%投诉过。

        大部分受访者将自身生态环境行为实践的原因归结于“社会责任感”和“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两项分别占比51.18%和25.58%。

    公民选择环保科普形式调查统计表(多选)

    (摘自《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

    材料二:

        随着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和媒体宣传力度的增强,我国城市居民对于基本环保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以此挺调查反映的民众对PM2.5和气候变暖的认知程度为例,54.2%的民众表示对于PM2.5有一定程度的认知,40.4%民众认为个人日常行为将影响气候变暖,这两项占比均较前两轮调查有大幅提升。

        调查同时显示,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个人行为将会对环境保护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强。调查发现,对于环保贡献、垃圾分类、自带购物袋购物等问题均给出高度肯定回答,分别是75%、90.3%、81.3%;对于为环保组织捐款、做环保义工等问题,民众的回答也比较乐观,71.1%的民众表示愿意捐款,78.7%的民众表示愿意为环保做义工。对于“政府春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放鞭炮和焰火”问题,80.8%的民众认为应该禁止。与2015年相比,民众在上述几个方面的意识均有了较大提高。另外对于政府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高达69.8%的民众支持采取汽车限号政策。

    (摘编自《<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最早发现华北超大污水渗坑的是重庆一家环保公益组织。从环保实践来看,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是行政力量的重要补充。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如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责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阿拉善生态协会,不但有力改善和恢复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乃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沙尘暴的发生,而且增强了企业家的环保社会责任感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摘编自盘和林《激活环保微力量》)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多数人关注生态文明理念,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B . 公民选择环保科普展览展示、标语或宣传活动的比例均不足三成,原因在于这些科普形式欠直观形象。 C . 公民喜欢的环境保护传播渠道仍以电视、广播为主,但公民选择通过网络了解环保信息的居第二位,值得重视。 D . 人们高度认同环保贡献、垃圾分类、自带购物袋购物等,很多民众表示愿意为环保组织捐款、做环保义工。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部分公民对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且融入了日常生活中,不进行不合理消费,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 B . 公民环保行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民自身文化水平等有关,但因环保科普力度加大,经济水平对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已弱化。 C . 材料二以调查数据为证,指出只要大力落实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增强媒体的环保宣传力度,就能促进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 D . 材料三以具体个案为例,表明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对于环保监督与生态环境治理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3. (3) 怎样提升公民环保行为的成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后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尝言:“今之所切,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又奏:“频年水旱,咎在执事大臣忿争不和。请察王钦若等所争,为辨曲直。”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来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为奸。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

    (选自《宋史·刘随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B . 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C . 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D . 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堞,文中指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可抵挡敌人的矢石攻击,从孔隙中可对敌人射箭发炮。 B . 谏职,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职,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监官不同。 C . 教坊,文中指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机关,掌管祭祀音乐和宴享音乐、歌舞的教习等事务。 D . 禁中,文中指皇帝居住、视政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禁中”。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随为民着想,深受爱戴。他看到大量砍伐木材耗费民力,就下令种植杨柳,使百姓不再受扰;他被李士衡陷害,不能调任,人们声援他。 B . 刘随疾恶如仇,反对贪腐。李溥贪腐败露,因事涉权贵,主管的官员没有深究,他弹劾李溥,使李溥最终伏法;他弹劾钟离瑾用奇物贿赂官员。 C . 刘随恪尽职守,言行一致。皇帝下诏给贪官王钦若塑像,他极力反对,皇帝只好作罢;他曾认为皇上接受谏议是最紧迫的一件事,自己积极进谏。 D . 刘随不惧权贵,正直廉洁。他不畏惧权贵,甚至连太后都敢得罪;他与孔道辅等人担任谏官,都因为清廉正直出名;他去世后家里因贫穷被赐钱。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

      ②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未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各题。

    新安道中玩流水

    吴融

    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

    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

    萦纡似接迷人洞,清冷应连有雪山。

    上却征车再回首,了然尘土不相关。

    【注】①人,一作“春”。②再,一作“更”。③土,一作“世”。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扣题,写春水之色、声以及从竹间花下流过的状态,蕴涵诗人喜爱之情。 B . 颔联写玩水而兴叹:如此佳处,须终日在此为好,可惜自己未有长久的清闲。 C . 诗的语言表达准确、贴切,如“须”字,语气坚定,“争”字表明了诗人的心态。 D . 诗中以写实的笔法描写了流水曲折、清冷之状,突出了流泉江水之境的圣洁。
    2. (2) 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离骚》中“”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服,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既写出了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琵琶女情感的极度压抑,还写出了诗人听乐的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到了“直把无声作有声”的境界的两句是“”。

    3. (3)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运用鲜明的语言,描写了“山间之四时”中春、夏的景色的两句是“”。

六、语言表达
  • 8. 下面是某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致普查员的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的意思,本市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此次普查涉及行业广、覆盖范围大、工作任务好多。各位普查员挑着收集原始数据的重任。普查时,主动拿出普查机构统一印制的普查员证,进行自我介绍;向群众耐心说说普查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对本次工作的认同感。请全体普查员务必尽职尽责,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 9. 下面是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回流污泥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或针对怎么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