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

更新时间:2018-12-24 浏览次数:3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谚语或俗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 . 墙内开花墙外香    D . 生米已成熟饭
  • 2. 对物质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非电解质

    A

    H2SO4

    NaOH

    NaHCO3

    BaSO4

    B

    HCl

    C2H5OH

    NaCl

    CO2

    C

    HNO3

    Ba(OH)2

    BaCO3

    CH4

    D

    CH3COOH

    KOH

    Na2S

    Cl2

    A . A    B . B     C . C    D . D
  • 3. 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也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C(石墨)=C(金刚石)    B . CuSO4+2NaOH=Cu(OH)2↓+Na2SO4 C . Cl2+2KBr=Br2+2KCl    D . 3CO+Fe2O3 2Fe+3CO2
  • 4. 有关化学史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B . 爱迪生——发现电子 C . 卢瑟福——提出带核的结构模型    D . 玻尔——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轨道
  • 5.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
    A . 硝酸钾和氯化钾    B . 四氯化碳和水 C . 甲醇(沸点64.7℃)和丁醇(沸点117.6℃)    D . 碘化钾和碘
  •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四氯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 . 制造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 C . 生成的纳米级金刚石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 生成的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7. 实验室需配置离子浓度均为0.1mol/L的某混合溶液,下列选项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K+、Na+、NO3-、Cl-    B . K+、Ba2+、Cl-、OH- C . Ag+、K+、Cl-、NO3-    D . Na+、NH4+、SO42-、NO3-
  • 8. 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一定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
    A . Cl2 → NaCl    B . H2O2 → O2 C . Fe → FeCl3    D . K2CO3 → KOH
  • 9. 稀有金属铟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常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和平板屏幕,下图是铟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115In原子核内有66个中子 B . 115In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 C . 115In、113In互为同位素 D . 115In、113In的化学性质有较大的不同
  • 10.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3.6g D2O含有的电子数为2NA B . 常温常压下,3.2gO2和O3的气体混合物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2NA C . 2L 0.5mol/L的KClO3溶液中含有Cl-的物质的量为NA D . 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 11.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 牛奶    B . 白糖水    C . 豆浆    D . 鸡蛋清溶液
  • 12.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BaSO4 Ba2+ + SO42 -    B . NaHCO3 = Na++ H+ + CO32 - C . NaHSO4 = Na++ HSO4-    D . KNO3=K+ + NO3-
  • 13. 等温等压下,等质量的C2H4和C3H6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密度相等    B . 体积相等    C . 原子数相等    D . 分子数相等
  • 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馏

    B.块状固体得取用

    C.过滤

    D.用试管给液体加热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下列是对某溶液进行离子检测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不含钾离子 B .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42 - C . 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D . 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 16. 实验室要配制450mL浓度为1mol/L的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称取47.7g的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 B . 称取143.0g的Na2CO3 10H2O固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 C . 称取53.0g的Na2CO3固体溶于500mL水中 D . 称取53.0g的Na2CO3固体置于500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线
  • 17. 元素R的质量数为A,Rn-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 g Rn-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 (A-x+n)mol    B . (A-x-n)mol    C . (A-x+n)w/Amol    D . (A-x-n)w/Amol
  • 18. 下列溶液中NO3 - 物质的量与50mL 1mol/L Al(NO3)3溶液的NO3 - 物质的量不相等的是(   )
    A . 100mL 2.0mol·L-1 AgNO3溶液    B . 75 mL 1.0 mol·L-1 Mg(NO3)2溶液 C . 100 mL 0.5 mol·L-1 Fe(NO3)3溶液    D . 75 mL 2.0 mol·L-1 Na NO3溶液
  • 19. 把V L含有Mg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分,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有b molAgNO3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 . 2(b-a)/Vmol·L-1    B . (2b-a)/Vmol·L-1 C . (b-a)/Vmol·L-1    D . 2(2b-a)/Vmol·L-1
  • 20. X、Y、Z、W均为原子序数小于18的四种元素的原子,已知X核外电子总数等于电子层数,Y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Z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最常见的助燃剂,W+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Z2-与W+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B . YZ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化合物YZ2属于电解质 C . 化合物WZX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 . 元素X、Z之间可以形成X2Z和X2Z2两种化合物
  • 21. 室温下,在两个体积相同密闭容器中,分别充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测得含甲气体的容器中气体压强大于含乙气体的容器中气体压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上述情况中甲气体密度比乙气体密度大 B . 甲的摩尔质量比乙的摩尔质量小 C . 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D . 甲所含原子数比乙所含原子数少
  • 22. 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滴加Ba(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Mg(NO3)2溶液;  ④滴加AgNO3溶液

    A . ①②④②③    B . ④②①②③ C . ①②③②④    D . ④②③②①
二、填空题
  • 23. 按要求填空:
    1. (1) 已知4.5g的X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约为9.03×1022 ,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2. (2) 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6.72L混合气体的质量为9.6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倍。

    3. (3)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x-y < 10时,该微粒是 (选填“阳离子”或“阴离子”或“原子”);当y=1的中性原子M跟y=6的中性原子N化合时,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4. 今有九种物质:①铜丝、②CO2、③盐酸、④石灰水、⑤液氨、⑥NaCl固体、⑦乙醇、⑧氯气、⑨液态K2SO4 , 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属于电解质但是不能导电的是
三、推断题
  • 25. A——F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已知A是厨房中常见的一种调味品,D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单质,F是一种黑色固体,F常用作催化剂,回答下列各题:

    1. (1) 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2. (2) 写出①③两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③
四、综合题
  • 2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1. (1)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 酒精灯使用结束后,应立即吹灭 B . 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浓NaOH溶液清洗 C .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 取用Na2SO4溶液时,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应把多余的试剂倒入原试剂瓶中 E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 F . 使用分液漏斗前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G . 测量溶液pH值时,应先将pH试纸润湿
    2. (2) 化学家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时,首先需要将被研究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加以提纯,以下是常见的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部分仪器和方法:

      仪器:

      方法:① 过滤;② 结晶;③ 蒸馏;④ 萃取分液。

      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入空白处:

      实验

      所需仪器

      方法

      除去水中混有的泥沙

      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分离碘和水的混合物

      从海水中获取粗盐

    3. (3) 实验室用63%的浓HNO3(其密度为1.4 g·mL1)配制480 mL 0.25 mol·L1稀HNO3;可供选用的仪器有:a.胶头滴管 b.烧瓶 c.烧杯 d.药匙 e.托盘天平 f.10 mL量筒 g.50 mL量筒

      回答下列问题:

      Ⅰ.此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Ⅱ.量取63%的浓硝酸时应选用(填仪器的字母编号)量取mL。

      Ⅲ.实验时,上述仪器中还需要选用的有(填字母),还缺少的仪器有(写仪器名称)。

      Ⅳ.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稀硝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浓硝酸时,眼睛俯视刻度线

      ②容量瓶使用时底部残留有水

      ③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

      ④移液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洒到瓶外

      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五、实验题
  • 27. 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提示: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氯气易溶于CCl4等有机溶剂)


    1. (1) 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为:b接a
    2. (2) 在连接好装置之后实验开始之前必须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3. (3) U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装置③中CCl4的作用是
    4. (4)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

      间再加装置⑤,你认为装置⑤应加在之间(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

    5. (5) 若在装置完好的前提下,用浓度为10mol/L的浓盐酸600mL与过量的的MnO2反应,最终生成的氯气1.5mo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主要原因是,可以通过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来证明上述结论。

      A.锌粒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D.碳酸钠溶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