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更新时间:2017-03-22 浏览次数:5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下面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物理量估计合理的是(   )

    A . 中学生一只鞋的长度约为24dm      B . 人洗澡的水温以60℃为宜       C .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00g        D .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m/s     
  • 2.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 . 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B . 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C . 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 D . 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 3. 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熔化完时,冰和水的温度(   )
    A . 水的温度上升 B . 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 C . 冰的温度上升 D . 冰和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等于0℃
  • 4.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 .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 .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 .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 5. (2016八上·宜昌期中) 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 .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 . 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 . 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 6.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 . 光只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 .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D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7. (2017八上·武安期末) 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 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B . 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C . 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 . 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 8. 对于光现象,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只能成虚像 B . 凸透镜成像时,实像能在光屏上得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 C . 人远离平面镜时,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会随之变小 D . 矫正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面镜
  • 9. 如图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   )
    A . 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B . 花瓶在镜中成的像 C .  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   D .   亭子在水中成的像
  • 10. 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B . 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 .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外 D . 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 11. (2016八·潍坊月考) 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 . 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 . 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 . 使用磨损的砝码 D . 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 12. 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的密度小 B . 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C . 国际单位kg/m3比常用单位g/cm3要大 D .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 13. 如图所示,是某液体的凝固图象(   )

    A . 当该液体凝固后,它是晶体 B . 第5至20分钟之间放热,温度不变 C . 在A、B之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 20分钟后处于液体状态
  • 14. 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应用这一原理的是(   )
    A . 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 B . 利用超声波精洗精细机械 C .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D . 加湿器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湿度
  • 15. 用容器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与液体和容器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线段AB所示,请你观察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 . 容器的质量是20g B . 液体的密度是3×103kg/m3 C . 5L这种液体的质量为5 kg D . 这种液体可能是水
二、<b >填空题</b>
  • 16. 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由光的形成的,我们看到玻璃缸内水中的金鱼是由光的形成的.
  • 17. 如图所示,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眼(选填“近视”、“远视”或“正常”),应配戴用制成的眼镜来矫正(选填“凹透镜”、“凸透镜”或“平面镜”).

  • 18. 我国发射的世界首个量子卫星取名“墨子号”,墨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在两千多年前他就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形成的(选填“虚”或“实”)像.
三、<b >作图与实验探究题</b>
  • 19. 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 20. 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两个焦点,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请在图中用作图法画出烛焰S点的像S′.

  • 21. 某实验小组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应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 (2) 已知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15cm,如图所示,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一个的位置,其余两个不动,可行的措施是:
    3. (3) 若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该像是倒立、的实像;当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2cm处时,无论怎样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4. (4) 通过对实验进行分析后可知,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
    5. (5) 该实验小组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同组的小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A . 出现手指的实像 B . 出现手指的影子 C . 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 . 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 22. (2016·丹东模拟) 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2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甲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①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

    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甲所示,此时液面示数为mL;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

    b.向(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g.

    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较(填“偏大”或“偏小”).

四、<b >综合应用题</b>
  • 23. 中国636A型远海测量船“钱学森”号于2015年12月26日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它主要是执行海洋测量,岛礁测量、海洋气象观测等任务.
    1. (1) 如果它以20节的航速行驶到370km外某海域执行任务,则它大约需要行驶多少小时?(1节≈1.85km/h);
    2. (2) 某次它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6s后收到回波,此处海水约有多深(海水中声音平均传播速度v=1500m/s)
  • 24. 某同学从一块长5m、宽2m、高1m的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求:
    1. (1) 这小块岩石的密度是多大?
    2. (2) 这块大岩石有多少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