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广西桂林、崇左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7-03-24 浏览次数:750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现代文阅读</b>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易》传说为周文王所作,它被国人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西方的古典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时代。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简约、对称、节制。在这些美学原则的背后,隐含着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可以探访两种文明之间深层的相似与不同。

        《周易》的简约之美不言而喻。就大的方面看,它取象以尽意。就小处来看,《周易》卦爻辞简约的特点更是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字如千钧,意象饱满、意蕴深厚。以坤卦的初爻辞为例,“履霜,坚冰至”,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爻讲行旅之人的旅程及在途中的艰难。《文言》则将此爻用于人伦,认为弑君、弑父之事的发生,非一朝一夕之故。依此倒可以得见,《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其用词简约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美。

        在有关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论述中,“对称”这个概念往往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如:秩序、匀称、和谐等。在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者贺拉斯那里,则被称为“合式”,强调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从而构成首尾贯通的和谐整体。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首先,乾下乾上构成全阳爻,光辉灿烂,没有瑕疵。其次,六爻之间上下呼应,形成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对称关系。再次,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究其终是看人在天地构成的时空维度中如何做到静则专、动则直,以悠游于天地间,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可见,乾卦结构上的对称呼应着意义土的和谐。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体现出对适度与节制的推崇。他认为“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中道”在于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以合适的度、对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乾卦中,“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在田”好,“在天”好。体现出适时、适度,应时而变的重要,对中正柔和的欣赏,以及对过刚过亢的警惕。

        由此可见,西方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适用于《周易》的美学解读。我们不妨做进一步的推求。在古希腊文明中,对“正义”一词推崇备至。追溯至荷马史诗,“正义”意味着天生万物,每一物都有自己应处的位置、应得的利益,每个人都应得一己之所得,不企图得到他人之物。体现出对天地间万物和谐相处的追求,这与《周易》中有关天地人的思想相同。另外,中希两种古代文明中都有对“终极”的推求,试图把握万变中的不变,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但在西方文明中,对“道”的追求源于对“器”的有限性的充分认识,希望通过对超越性的东西的追求来突破人类世界的有限性,这引导着他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求知求真。而在我们中国,对“道”的认识和追求,用来断吉凶、知进退,非常务实。

    (摘编自安宁《<周易>的古典美》)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大致包含简约、对称和节制三点,这其中隐含着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 B . 《周易》取象以尽意,并且其中的卦爻辞非常简约,语言张力十足,这都充分体现出《周易》的简约之美。 C . 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履霜,坚冰至”进行解读,认为此爻写出了旅行的过程和旅程的艰难。 D . 乾卦中的六爻之间上下呼应,每两爻一组,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体现了结构上的对称和意义上的和谐。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从杨静池和《文言》对于坤卦中初爻辞的不同解读可以看出,《周易》卦爻辞虽然简约,但是意蕴丰富。 B . 贺拉斯是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人,他认为,作品因为首尾贯通,和谐整体,所以各部分之间有机协调。 C . 乾卦中的一些卦辞体现出适时、适度,应时而变的重要,对中正柔和的欣赏,以及对过刚过亢的警惕。 D . 荷马史诗中对“正义”的理解体现出对天地间万物和谐相处的追求,这与《周易》中有关天地人的思想相同。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而在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中,对称往往与秩序、匀称、和谐等概念紧密相连。 B .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过”与“不及”都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他的中道思想,倡导人们凡事都要适度和节制。 C . 西方文明在“道”的追求上与中国古代文明明显不同,它意在突破人类世界的有限性,而我们中国则用来断吉凶、知进退。 D . 《周易》体现出古希腊的古典美,由此可见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与古希腊文明有着极深的渊源。
二、<b >古代诗文阅读</b>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奂生,其父以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奂。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陈时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及上而归,教授乡里。

        岁癸巳 , 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

        戊戌,试诸道进士。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楚材奏荐之,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奂将行,言于楚材曰:“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愿假以岁月,使得抚摩疮痍,以为朝廷爱养基本万一之助。”楚材甚善。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按行境内,亲问盐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有以增额言者,奂责之曰:“剥下欺上,汝欲我为之耶?”即减元额四之一,公私便之。不逾月,政成,时论翕然,以为前此漕司未之有也。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

        世祖驿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得请而归。疾笃,处置后事如平时,引觞大笑而卒,年七十。赐谥文宪。

        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朝廷诸老 , 皆折行辈与之交。关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奂不治生产,家无十金之业,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人有片善,则委曲称奖,唯恐其名不闻;或小过失,必尽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所著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行于世。

    (选自《元史•杨奂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B . 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C . 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D . 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 . 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目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 . 诸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 . 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 . 杨奂出身有传奇色彩,他受人尊敬。他出生之前,母亲梦见东南方的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上;赵寿之将他请来,以师友之礼相待,严实询问他的行止。 B . 杨奂关心民生,办事坚持原则。他巡视河南辖境时,过问盐税情况,严厉批评提出增加盐税的人,下令减少盐税,官府百姓两相便利。 C . 杨奂敢言劝谏,心直口快。他作万言策上奏皇上,批评当时的弊政;他向耶律楚材吐露心声,得到称赞;别人有小过,他毫不顾忌地予以指出。 D . 杨奂为文喜新,著作丰富。他写文章绝不因袭古人,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他著有《还山集》和《正统书》等,一共一百多卷流传于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

      ②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

  • 3. 阅读下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送友人游河东

    [唐]项斯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注】①河东:指唐代时的河东道,在今山两省永济县。②湖波:指代作者所在的南方。③槐驿:指代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驿舍多种落叶乔木槐树。

    1. (1) 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2. (2) 诗歌颈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 4. 名篇名句默写

    ①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

    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两句描写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富含哲理。

    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无奈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

三、<b >文学类文本阅读</b>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征  服

    陈忠实

        夜已深,天很黑,田野悄悄静静,使人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散开了。南葫芦攥着一柄钢叉,死死盯着那个贼。那贼正蹲在菜园地里。南葫芦晰渐看分明了,那是南红卫。高中毕业生,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你在南村扯旗造反,整南恒的二爸……南恒今年当了队长,有你好受的,等着!

        只见南红卫拔了一堆葱正往外转移。南葫芦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举着钢又。南红卫一惊,接着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

        南葫芦把钢叉收回,呵斥说:“走!见队长!”倒霉透咧!南红卫边走边想。队长南恒是我的对头。看你南恒怎么揉搓我吧。“文革”中,我整了南恒二爸又怎么样呢?南恒二爸在“四清”运动中,把我南红卫的老子整得还不惨吗?那年正好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分数够了,政审通不过。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队长南恒惊醒了。他披上布衫,出来开门。问:“啥事?”

        “光彩事!”是葫芦得意的调门。南恒明白了:南红卫偷了南葫芦承包的大葱。

        黑暗中,这十二张嘴也辩不倒的南村文化最高的农民站在那里,把脸摆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损。

        “哈呀!葫芦叔﹣﹣”南恒习惯地用食指顶顶鼻头,笑了,“红卫是我派去的……”

        “你说啥?”南葫芦打断他的话。

        “我派他去拔葱的。”南恒肯定地说。

        “你……”南葫芦张着嘴,合不拢了。

        “我想看你到底负不负责任。”南恒仍然平静地说,简直跟真的一样。

        “噢!这……”南葫芦一下泄了气。南红卫转过脸,发出两声尴尬的笑声。

        三人散后的好一会儿,南恒又听到有人敲门。南恒拉开门闩,一眼瞅见门口站着南红卫,问:“你还没睡?”

        “睡不着……”

        “好,咱俩扯扯。”南恒热情地说。于是俩人走在街巷里。

        “刚才那事,你下一步……准备咋办呢?”

        “没有下一步。”村巷里只有他俩的脚步声。

        田野里比村巷里亮多了,清凉的带着湿漉漉的水气的夜风,吹得人心胸里好舒畅,河滩里水鸟单调的叫声,更显出田野的寂静。两人在大路边坐下。

        “你为啥不整我呢?”南红卫突然转过头问。

        “我不想整任何人,我今年当队长,能不能把南村的事办好,是另一回事。”

        “你刚一上台,把你堂哥整惨了,”南红卫说,“对我咋这么客气?”

        “我堂哥挪用公款,不能不整!你呢?我想拉你进队委会,把你的面皮扒光了,就不好用了。”

        “把我拉进你的班子?你是怯那些‘四清’运动中挨了整的人,是不是?”南红卫反问。

        “对!”南恒承认了。

        南红卫得意起来:“我早就看穿了你。”

        “你先别得意,”南恒说,“你只说对了一半。”

        “那一半是啥?”南红卫问。

        “你有文化,有本事,对村里有用处。”南恒说,“你当队长那几年,村里烂了,穷了,也有当时社会的原因。你有几件事办得好,比如办秦川牛场、办砖场……”

        “甭提了!”南红卫叹了口气,“一样也没成。”

        “不成的原因,关键在你只依靠你的那一股势力,把另外几股势力当敌人。”南恒说。

        南红卫沉吟丰晌,不得不承认。

        “你宁可南村继续烂下去,也不能容忍我南恒当队长!”南恒毫不回避。

        既然谈开了,就索性说个明白。“痛快!我承认。”南红卫激动地站起来,“我今晚来找你,就是想听你说句实话。”

        南恒也站起来,“不整你,就是这原因。”

        “我这号人……吃软不吃硬,”南红卫表白说,“其实,真正厉害的,是老弟你这号人!”

        “甭钩心斗角了!老哥!”南恒也诚恳地说,“斗了十几年了,斗得大家碗里一天比一天稀!”

        “南村不是没能人!”南红卫说,“却把本事花到钩心斗角上去了。”

        南恒扶一下眼镜,高兴地叫起来:“这才是一句实扎扎的话。再往下说呀!”

        “完了。”南红卫说,“我睡不着。你包庇我,比罚我更叫人羞愧。我找你就是想说这句话……”

        “好了,不说这事,”南恒说,“告诉你吧,我准备重办秦川牛繁殖场,这是独门生意。你准备一下,县里物资交流会就要开了,你去给咱物色几头纯种秦川牛回来。”

        “那没问题!”南红卫说,“我研究过秦川牛!”

        “咱俩可要共事了……”南恒说。

        “要共事就共到底……”南红卫说。

        繁星在不知不觉中隐匿起来了,湛蓝的天幕上,只有几颗很大的星儿,发着红蜡头似的光,晨风轻轻掠过田野,黎明了。

    (有删减)

    【注】“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开展的教育运动。初期在农村“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

    1.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小说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具有生活气息与农村特色,另外如“啥”“实扎扎”“甭”“咋”这些词语的运用,又使小说带有地域色彩。 B . 小说采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内心独白的形式,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真实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 . 南红卫被抓后,白认倒霉,吃惊后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被南恒包庇后,心存疑虑,主动找南恒问个究竟,说明南红卫是一个多疑的人。 D .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如写能者善辩、南村文化最高的南红卫偷菜被抓后“把脸摆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损”,刻画出他的傲慢。 E . 小说对南葫芦的语言着墨不多,但言简意赅。“走!见队长”刻画出南葫芦的强势;“光彩事”运用反语,刻画出南葫芦内心的得意。
    2. (2) 小说三处画横线的环境描写颇最作者的匠心,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艺术效果。

    3. (3) 小说在刻画南恒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 (4) 这篇小说以“征服”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观点并作分析。

四、<b >实用类文本阅读</b>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建筑史家

        离开沈阳时,思成已经接受了北京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单位的职位,它是中国建筑研完会,正式名称叫中国营造学社。它的创始人是梁思成父亲梁启超的同时代人朱启钤。1915年中华民国总统命令朱启钤作为内政部长修缮北京的皇宫,并恢复城门和一些古老的建筑。在监督这些工程的过程中,朱启钤同那些一辈子维修这些皇家建筑的工匠们关系密切。朱启钤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中国建筑方面的知识,等朱启钤到了退休年龄,朱启钤保持了他的兴趣,继续研究它的历史发展。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启钤在江苏省南京宋代手稿图书馆看到一部珍贵的手稿《营造法式》,并把它印行了。书的作者李诫是宋代的朝廷命官,负责监管政府建筑物的建造和修复。梁启超把《营造法式》寄给梁思成,思成非常珍视他父亲寄给他的这本书。他和朱启钤一样,经常同工匠们商量,这些工匠具有按照官家指示锯削木材和建造房子的传统手艺,他们“向他解释了一切”。

        发现李诫的书促使朱启钤建立中国营造学社。他聚集了一批老式的学者,从用文言文写成的古书中搜寻关于中国建筑的文献。这些学者没有一个具有中国建筑学的任何知识。朱启钤自己也明白,木匠们的行话必须“破译”。通常这些木匠都是不识字的,他们的建筑方法都是用师傅向徒弟口授的办法传下来的,而且还被当成行业的秘密。

        显然朱启钤的研究所需要内行的领导。关键是要有一位具有中国典籍知识的现代建筑师。朱启钤是粱启超的同时代人,知道梁思成刚从国外学习建筑回来。朱启钤在1930年找他谈了话,建议他参加营造学社,当研究部主任。

        1931年思成接受朱启钤的建议。他自己对于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热情以及他对自己准备好接受这一任务的信心消除了可能残存的任何怀疑。他从一开始就明白,他提出别人忽略了的问题是在开创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中国建筑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如何才能发现它们?在克雷的课程中,他知道了西方建筑的发展阶段。在绘图中他被要求掌握它们,而在年复一年地伏案绘图之后,他同徽因一起到全欧洲的蜜月旅行使他们两人都学会了一眼就能辨识他们学过的代表不同时期的建筑物。

        从思成开始他作为建筑史学家的新事业时起,他就决心要寻找和发现中国建筑的“文法”。通观中国历史,他认识到木框架是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式。长城和许多城墙中间填泥、面上贴砖是例外,用砖或石砌成的筒状拱顶的坟墓也是如此。但是那些较少的用比较耐久的材料盖成独立式的纪念性建筑,比如宝塔,一般都是木框架建筑的直接模仿。思成急切地想了解中国木框架建筑的建造原则以及过去三千年来这种建筑方法的演变过程。

        1932年3月出版的营造学社《汇刊》,登了思成的第一篇文章,专为搜集现有的关于唐代寺庙和房屋的文献资料。文章一开始他就写到希望发现一座存留下来的唐代建造的木框架建筑物。他的文章标志着他已确定了朝着这个目标的行动路线。他很可能不会成功,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千年,而木头是一种易损的材料。即使有宽广的、外伸的瓦顶作保护,木头的柱子和桁架也很容易遭受虫蛀、腐蚀和火灾。可能人类是最大的敌人。因为有人对佛教的宗教迫害会周期性地消灭僧侣,摧毁人们在那里顶礼膜拜的巨大建筑物。

        这种文献研究工作是有用的最初步骤,但它并来解开关于文本损毁的《营造法式》的奥秘。思成每天到故宫去上班,很快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际好办法。就像李诫本人一样,思成也向在故宫中干活的工匠寻求帮助。为了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营造知识,他熟读了1734年印行的清代建筑手册《工程做法则例》。尽管他认定它和较早的宋代手册不是一个档次,但它对他研究当时仍在北京占统治地位的清代皇家建筑帮助很大。

        他幸运地找到了两位一辈子从事维修故宫的清代建筑的老木匠。他和他们一起仔细查找木构件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可不仅仅是工匠们“指出和解释具体的例子”的问题,因为他不仅需要知道每一个构件的名称,而且还得知道它们的位置以及每一构件在整体建筑中的作用。就在这里,在故宫房子里,开始向就近检查和准确测量所要求的攀登。

    (摘编自费慰梅《梁思成和林徽因》)

    【相关链接】①他们不仅调查名刹古寺,同时还有意识地到山沟荒野里去发掘那些不见经传的民间遗迹。为此,梁思成、林徽因曾专程到晋汾一带调查,途经8县,还两次到北京四郊访古寻迹。﹣﹣梁思成简介②中国古代建筑在文献上记载很多,但不经过实地调查,即使读破万卷书,仍只能得隐约之印象及美丽之辞藻而终不得建筑物的真正印象。﹣﹣梁思成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梁思成回国后接受了朱启钤的邀请,去中国营造学社担任研究部主任,他对于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热情消除了可能残存的任何怀疑。 B . 朱启钤曾以内政部长的身份负责修缮故宫皇宫、恢复城门和一些古建筑,从工匠们那里学到了建筑知识,写成《营造法式》,并印行。 C . 梁思成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自己提出的被别人忽视的关于中国建筑经历哪些阶段、如何才能发现它们的问题将开创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D . 梁思成通过研究中国历史,发现木框架结构是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式,长城和一些城墙也不例外,所以,他急切地想了解中国木框架建筑。 E . 梁思成找到了两位从事维修故宫的清代建筑的老木匠,并和他们一起研究木构件之间的复杂关系,他需要知道木构件的位置和作用。
    2. (2) 朱启钤请梁思成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

    3. (3) 梁思成想了解中国木框架建筑的建造原则以及演变过程的难点在哪里?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4. (4) 梁思成认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五、<b >语言文字运用</b>
  •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街道红十字会志愿者告诉参加培训的数十名居民,对急救知识,往往适得其反,救人不成还可能贻误抢救时机。

    ②外国人文科学著作的思潮和理论,多有精神食粮,但也有不少是精神鸦片。我们阅读时,要加以鉴别,不可。

    ③儿童背诵古诗,也有益。让儿童在背诵古诗之前完全理解古诗的意义是不可能的,非要强加给他们反而会造成心理负担。

    A .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一知半解 B . 一知半解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C . 不求甚解  一知半解  囫囵吞枣 D . 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  一知半解
  •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近10年来新加坡成为中国留学生选择出国深造的热门之地,毕业之后也选择留在新加坡,成为中新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 B . 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使中国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必将迎来更快的增长期,各市场主体的竞争和合作必将进一步深化 C . 如何科学地看待当前中国部分制造企业经营困难的现象,并找到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是有关各方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D . 由于售价低廉,药企微利甚至无利,缺乏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不少低价药从市场上消失,消费者再难买到以前常用的廉价好药
  • 9.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九段沙湿地具有宝贵的生态价值,由长江泥沙沉积而成,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露出水面,是长江南支河段中最年轻的“处女地”,也是国内唯一基本保持原始河口沙洲地貌及发育过程的重要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呈自然演替状态下的典型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对研究地球生物演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A . 海洋、河流、陆地三大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了九段沙湿地 B . 九段沙湿地处在海洋、河流、陆地三大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中 C . 三大生态系统海洋、河流、陆地相互作用形成了九段沙湿地 D . 海洋、河流、陆地三大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使九段沙湿地形成
  •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睡眠是生命的必需品, , 就会受到惩罚。保证睡眠,才符合生理科学。学习时间占用了睡眠时间,看起来是整天在念书学习,结果。这不仅仅是科学的事,也是法律的事。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要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在6点半之前就起床了; , 在高中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在6至8小时之间的,比例高达65%。

  • 11.

    阅读下面一幅漫画,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六、<b >写作</b>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