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18-11-02 浏览次数:2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2017·常熟模拟) 小红在建筑工地上看到简易三角吊车,她想通过自身的体验来了解这种简易吊车上各部分的受力情况.她用一只三角板,按照如图所示方式在竖直面内进行操作,感受A端对左手手指以及B端对手腕的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17·利辛模拟)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被测力的大小不允许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B . 弹簧测力计只能测竖直方向的力 C . 被测力应作用在挂钩上 D . 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接触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起重机用钢索加速吊起货物时,钢索对货物的力大于货物对钢索的力 B . 子弹能射入木块是因为子弹对木块的力大于木块对子弹的阻力 C . 大人与小孩相撞时,大人对小孩的撞击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撞击力 D . 将图钉按入木板,图钉对木板的力和木板对图钉的力大小是相等的
  • 4. 关于力,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跟运动方向相反 B . 两物体间有相互的弹力作用,物体一定发生了形变 C . 物体相互接触,相互之间就一定有弹力作用 D . 地球上的物体一离开地面就不受到重力作用
  • 5. 如图是用力F把一木块静止压在墙面上的示意图,以下受力分析的说法

    ①手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上述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②正确 B . 只有④正确 C . 只有③④正确 D . 只有①③正确
  • 6. (2018八下·大石桥月考) 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 B . 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 C . 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 D . 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
  • 7. 如图,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cm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内有质量为400g、边长为10cm、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B,通过一根长10cm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cm.计算可得出(    )

    A . 绳子受到的拉力为14 N B .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90 N C . 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200 Pa D . 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200 Pa
  • 8. 如图,张红同学用吸管吸饮料时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无论她怎么用力,饮料都吸不上来。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吸管有孔 B . 大气压偏小 C . 吸管太细 D . 吸管插得太深
  • 9. 关于飞机的升力,以下说法正确是(   )

    A . 飞机的升力是因为飞机高速运动产生的,任何一个物体,只要在空气中高速运动都会受到这样的升力 B . 飞机的升力如同气球在空气中受到向上的力,是空气对它的浮力 C . 飞机的升力是因为机翼上下方气流速度不同,使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强不同而产生 D . 太空中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也同样受到升力作用
  • 10. (2017八下·察右前旗期末) 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如图中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形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乙是钢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前).t=0时刻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石料在t=20s时开始浸入水中 B . 石料的重力是1400N C . 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终是500N D . 石料完全浸没水后钢绳的拉力为900N
  • 11. 今年夏天,受全球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我省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大幅增加,许多城市进入“看海”模式。洪水给市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由于城市交通拥堵,在一些低洼路面,许多车辆在洪水来临之际来不及撤至安全地带,造成车辆被淹和人员伤亡事故。下列现象与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 车辆被淹得越深,车门越难从里面推开﹣﹣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B . 车辆被淹没后,无法浮起﹣﹣车辆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 C . 若车辆被淹,门窗无法开启,用安全锤或头枕尖端砸碎车窗玻璃逃生﹣﹣压强大小只与受力面积有关 D . 人从车内逃出后迅速寻找可依附的漂浮物防止下沉﹣﹣漂浮条件
  • 12. (2018八下·大石桥月考) 下列实验中,可以用来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 . 瓶中燃烧浸过酒精的棉花,鸡蛋剥皮堵住瓶口,鸡蛋被吸入瓶中 B . 用一纸片盖住倒满水的杯口,快速倒置,纸片将水托住 C . 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将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入水,橡皮膜向下凸出 D . 提起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需要的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 13. 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酒精、水和浓盐水中(三种液体深度均大于球的直径),它们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F3 , 则下列几种情况中,可能的是(    )
    A . F1<F2<F3 B . F1<F2=F3 C . F1=F2<F3 D . F1=F2=F3
  • 14. 下列与压强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实现船只通航 B . 学生用吸管吸“早餐奶”与大气压有关 C . 托里拆利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 . 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
二、<b>填空题</b>
  • 15. 如图所示,打网球时,击球瞬间网球迅速被压扁并反弹出去,这说明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又可以改变物体的;在球被压扁的同时,球拍的拉线也弯曲了,使拉线弯曲的施力物体是

  • 16. 马拉着载有1000kg货物的雪撬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雪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在前2秒内马对雪橇的拉力是500N,此时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N,如拉雪橇运动在第6秒时,拉力大小与第1秒时相比较是拉力(填“增大”、“减小”、“不变”)。

  • 17. (2018八下·大石桥月考) 小李利用图示装置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他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板,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 N,在木块上放一重物,重复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拉动木板过程中,木板(受到/不受到)木块的摩擦力。

  • 18.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

    1. (1)   的方法不合理,该方法未控制相等。
    2. (2) 图甲中。铅笔笔尖面积是0.5mm2 , 两手指均用2N的力对压铅笔两端。则笔尖对手指的压强为Pa。
  • 19. 护士在使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时,先将活塞推到针筒底部,这是为了,然后将针尖浸入药液中,利用吸取药液;现今医院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时,将贮血管做成真空(低压)的,它是利用让血液自动进入管内。
  • 20. 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袋的质量m和m的大小关系是mm;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V和V的大小关系是VV;两次所受的浮力F和F的大小关系是FF;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和p的大小关系是pp

  • 21. 某长方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在空气中测力计的示数为10牛;若该立方体一半浸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5.1牛(如图所示),则此时长方体所受水的浮力为牛,浮力的方向为;若撤去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将该长方体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上下表面所受压力差为牛。

  • 22. 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内装质量相等,密度分别为ρ1、ρ2的液体,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两液体中,都浮在液面上,如甲所示,则密度计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1F2;两液体的密度ρ1ρ2;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1P2 . (选填“>”“=”“<”)

三、<b>作图题</b>
四、<b>简答题</b>
  • 26.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主要采用烧、烤、炒的烹调方式做像糌粑(把干面粉炒熟)的一类食品,很少用平原地区居民常用的煮、炖一类的烹调方式。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藏族同胞很少用平原地区居民常用的煮、炖一类的烹调方式的原因?
五、<b>计算题</b>
  • 27. 目前,世界上能够制造潜水深度6000米潜水器的国家仅有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我国研制的“蛟龙号”潜水器曾经载人深潜7062米,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取ρ海水=1.0×103kg/m3 , 求:
    1. (1) 在7000m的深度,潜水器受到的海水压强为多少,合多少个标准大气压;
    2. (2) 若“蛟龙号”上有一个50cm2的观察窗,在7000m深度时观察窗受到的海水压力为多大;
  • 28. 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4N,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油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6N,求:
    1. (1) 金属零件所受浮力为多少?
    2. (2) 金属零件的体积为多少?
    3. (3) 金属零件的密度为多少?
    4. (4) 若把该金属零件放入水银(水银密度为13.6×103kg/m3)中,则该金属零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六、<b>实验、探究题</b>
  • 29. 课外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实验数据如表。

    钩码重/N

    0

    0.5

    1

    1.5

    2

    2.5

    3

    3.5

    4

    指针位置

    22

    23

    24

    25

    26

    27

    28

    28.5

    28.6

    1. (1) 在图1中画出弹簧伸长L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
    2. (2) 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的测力计?理由是
    3. (3) 当悬挂物体后,指针指在25.5cm处,那么该物体向下拉弹簧的力是N。
    4. (4) 如图2是两种材料在受到一定拉力作用下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图象。如果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材料(填“甲”或“乙”)制作的弹簧秤。
  • 30. (2018八下·庆云月考) 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 (1) 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2. (2) 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 (3) 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
    4. (4) 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处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
  • 31. 实验小组要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同,摩擦力忽略不计。

    1. (1) 如图甲装置,当左右两端同时各挂两个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F1、F2的方向,大小;当左右两端同时取下一个钩码时,如图乙,小车仍静止,此时F3F4;当右端再挂上一个钩码时,如图丙,小车将做变速运动,此时F5F6
    2. (2) 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情况,这样做可以探究什么问题?
    3. (3) 对比甲、乙、丙三次实验,当小车静止时,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如何?还能看出小车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怎样?
  • 32. 如图1所示是演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装置,U型管中装有水,直径相同的a、b两管中的水静止时液面相平。

    1. (1) 如果在右端c处往装置里急吹气,导致b管上方气流速度a管上方的气流速度,b管与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U型管中(选填“a”或“b”)管水面升高,如果升高端的液面比原来升高了2cm,则此时U型管底部d处左右两侧液体压强差为Pa.(g=10N/kg)
    2. (2) 图2是某种喷雾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当喷雾器未工作时,细管A内外气压相等,细管A内外液面,当喷雾器工作时,空气从细管B的右端快速喷出,导致细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突然增大,细管A内液面上方气压细管A外液面上方的气压,液体就沿细管A的管口流出,同时受到气流的冲击,形成雾状向右喷出,如果此时喷雾器停止工作,细管A中的液体将
  • 33. 小明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U形管压强计、烧杯、刻度尺,足量的酒精、水和盐水,已知ρ酒精<ρ<ρ盐水

    1. (1) 如图1是U形管压强计。实验前,为了检查探头与U形管之间是否漏气,小明用手轻压探头的橡皮膜,同时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
    2. (2)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记录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

      实验

      次数

      液体

      密度

      液体深度

      h/cm

      U形管两侧液面

      的高度差△h/cm

      液体压强

      的大小

      1

      相同

      3

      2.7

      a

      2

      6

      5.8

      b

      3

      9

      8.9

      c

      ①请将表格中a、b、c三处空缺的信息补充完整:

      a、b、c、

      ②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3. (3)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三次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三个烧杯中的液面相平,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小明根据三次实验现象,并结合(2)中②的结论,得出了该探究结论。请你简要说明他分析实验信息得出该探究结论的过程

  • 34.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B: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C: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或铜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 (1) 铁块从位置③→④的过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验证猜想是正确的(选填“A、B、C、D”)。
    2. (2) 从位置④→⑤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
    3. (3) 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
    4. (4) 分析比较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