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粤沪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同步检测卷

更新时间:2015-09-25 浏览次数:57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像发出的光射入了眼睛 B . 比镜面大的物体,不可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C . 遮光板在平面镜的后方,会遮住平面镜所成的像 D . 站在平面镜前的人逐渐远离镜面,像的大小不变
  • 2.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 3. 今年“六•一”儿童节,面对面爱心捐助活动在我市某公园举行,杨杨收到了爱心人士捐赠的新衣服。当杨杨穿着新衣服走近穿衣镜时,他在穿衣镜中的像将(      )
    A . 大小不变 B . 逐渐变小 C . 逐渐变大 D . 远离穿衣镜
  • 4.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下面的实验中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
    A . 真空铃实验中根据声音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变小,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B . 用音叉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时用乒乓球显示振幅大小。 C . 把光的传播情况用 “光线” 描述。 D . 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和物完全相同的另一个物体代替像。
  • 5. 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 . 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 . 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 . 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 6.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面镜成的都是虚像 B . 有的像是正立的,有的像是倒立的 C . 物体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D . 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不属于平面镜成像
  • 7. 如图所示,物体S 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为S'。若在镜后AB处放一块不透明的塑料,则像S'将会 (  )

    A . 不变 B . 变暗 C . 只剩一半 D . 消失
  • 8.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M , 桌面上的小球按图示方向滚动,要使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


    A . 90° B . 60° C . 45° D . 30°
  • 9.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 B . 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 . 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D . 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 10.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 .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 .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 .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11. 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她向平面镜走近0.5m时,她与平面镜中像之间的距离为(  )
    A . 0.5m B . 1m C . 1.5m D . 2m
  • 12. 把一个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人以2米/秒的速度垂直于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  )
    A . 以4米/秒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B . 以4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C . 以2米/秒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D . 以2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 13. 中学生要注意仪容仪表,在你出门之前,整理衣着时所选用的是(  )
    A . 平面镜 B . 放大镜 C . 望远镜 D . 显微镜
  • 14. 小型汽车驾驶室的挡风玻璃都采用倾斜安装,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为了造型美观 B . 使玻璃不易震碎 C . 排除像的干扰 D . 为了减小噪声
  • 15. 图中是一位小朋友正在打量玻璃幕墙中的自己的一幅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B . 小朋友在右侧,左侧为他在玻璃幕墙中的像 C . 小朋友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 D . 照相机不可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
  • 16. 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 所成的像是实像 B . 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 . 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D . 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二、填空题
  • 17. 小明在完成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一只瓢虫放在平面镜前20cm处,则瓢虫的像与瓢虫相距㎝;后来,瓢虫慢慢地向平面镜爬去,在此过程中,瓢虫的像(填“变大”、“大小不变”或“变小”)。

  • 18. 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m当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 19. 小红站在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最方便的做法是小明应将光源向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照射。

  • 20. 某水池中水深为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 m

  • 21. 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它在湖水中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
  • 22. 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 (1) 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的位置?  ②如何比较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 (2) 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重复实验。
    3. (3) 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选择“对称/不对称”)
    4. (4) 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他(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实”或“虚”)像。
    5. (5) 如果玻璃板放置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23.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 (2) 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 (3)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
    4. (4) 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将会出现的情况是
  • 24. 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 (1) 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 (2) 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3. (3) 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4. (4) 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5. (5) 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四、简答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