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7-03-10 浏览次数:1047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人体正常体温是(   )
    A . 35℃ B . 36℃ C . 37℃ D . 38℃
  • 2. 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频率 D . 音色
  • 3. 下列各种单色光中,不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

    A . 黄光 B . 红光 C . 蓝光 D . 绿光
  • 4. 以下仪器的工作原理利用了大气压知识的是(   )
    A . 液体密度计 B . 液位计 C . U形管压强计 D . 离心式水泵
  • 5. 如图所示的几种杠杆类工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 镊子   B . 托盘天平   C . 开瓶器   D . 钓鱼杆
  • 6. 如图(a)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作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图像分别是图(b)中的图线甲、乙,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 , 则(   )

    A . F1可能大于F2 B . F1可能小于F2 C . F1一定大于F2 D . F1一定等于F2
  • 7.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两电阻正常工作,比较A、B、C、D四处的电流大小,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 IA>ID B . IB>IC C . IA<IB D . IC=ID
  • 8.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从甲、乙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F和△F的关系是(   )

    A . △F一定大于△F B . △F可能大于△F C . △F一定小于△F D . △F可能小于△F
二、<b >填空题</b>
  • 9.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伏;教室中的照明灯与控制它们的电键是(选填“串联”或“并联”)连接的;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的科学家是
  • 10. 嘉闵高架路北段二期工程项目的建成通车,使得嘉定区和虹桥枢纽之间的联系更加畅通.该项目全长6.46千米,如果一辆轿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2千米的平直路段,需秒,以轿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桥栏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轿车发动机把燃料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冲程.
  • 11. 里约奥运中国女排姑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逆转夺冠,振奋国人.如图所示比赛中头号功臣朱婷飞身跃起重扣,球砸在对方界内,这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球在落向地面的过程中,它的惯性,重力势能.(后两空均选填“改变”或“不变”).

  • 12. 如图所示,重为6牛,体积为0.5×103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牛,方向为.若剪断绳子的瞬间,物体受到的合力为牛.

  • 13. 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A、B均重为20牛.当用力F1匀速提升物体A时,力F1牛;若物体B在10秒内匀速上升5米,力F2所做的功为焦,其功率为瓦.

  • 14. 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库,其电阻为欧.若导体两端电压为12伏,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是安.
  • 15.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电表指针偏转方向相反.若电路中除了R1、R2外,其它电路元件均完好.

    1. (1) 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
    2. (2) 若用完好的灯L分别替换R1或R2后,闭合电键灯都能发光,则电路中的故障一定是
  • 16.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后,从实验室中找到一个热敏电阻继续实验,他们测量了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并记录在表格中.

    温度t(℃)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电阻R(KΩ)

    4.13

    2.87

    2.03

    1.47

    1.07

    0.80

    0.60

    0.45

    1. (1) 由上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温度为60℃时,该热敏电阻的阻值是欧,该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
    2. (2) 他们又找来稳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R0、开关和一些导线,准备将电压表或电流表改装成一个指针式温度计,且满足温度升高指针偏转角度变大的要求.他们设计了如图(a)、(b)和(c)的电路图,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三、<b >作图题</b>
四、<b >计算题</b>
  • 20. 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从60℃降低到10℃.[c=4.2×103焦/(千克•℃)]求:水放出的热量Q
  • 21. 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5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1A”字样,所用电流表的表盘如图(b)所示.闭合电键后,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1安.求:

    1. (1) 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2. (2) 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
    3. (3) 若电源电压可变,为使电流表A的示数能达到最大,求电源电压的最小值.
  • 22. 如图所示,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的底面积为9S,乙的底面积为10S,分别盛有1.8×1033体积的水和0.25米高的酒精.(ρ=0.8×103千克/米3)求:

    1. (1) 水的质量m
    2. (2) 若甲容器的质量为0.2千克,底面积为1×1022 , 求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A

      抽出△V体积的水和酒精

      B

      加入△h高的水和酒精

      C

      抽出△h高的水和酒精

    3. (3) 若水和酒精对甲、乙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为了使甲、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水和酒精的压力相等,以下方法可行的是(选填“A”、“B”或“C”).并计算出抽出(或加入)的△V或△h.
五、<b >实验题</b>
  • 23. 实验室中,是测量力的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放在天平的右盘内.为使图(a)的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图(b)的实验仪器在连接时,(选填“能”或“不能”)直接连在电源两端.

  • 24.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处于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可判断这个像是(选填“放大”或“缩小”)的;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移至10厘米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若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都无法使它与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选填合理选项)①玻璃板未竖直放置;②蜡烛A、B不等大;③蜡烛A离玻璃板太近.

  • 25. 在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键必须处于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现有待测电阻Rx、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电键、若干导线和多节干电池,小李按照图(a)所示的电路正确连接电路,在闭合电键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选填“A”或“B”)端,闭合电键后测得Rx两端的电压是4伏,电流表示数如图(c)所示是安,计算此时电阻Rx的阻值是欧.实验时要测量多组数据,以便将计算结果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按照图(a)所示的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

    B.按照图(b)所示的电路,多更换几个相同的待测电阻Rx

    C.按照图(b)所示的电路,改变串联干电池的节数.

  • 26. 小林和小徐通过实验研究将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变化情况.如图18所示,他们将重力分别为30牛、40牛的甲、乙两个柱形物体,先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渐浸入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同一柱形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他们读出测力计示数F,并测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 并根据相关物理量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 , 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实验序号

    F(N)

    F(N)

    F(N)

    1

    20

    10

    60

    2

    16

    14

    64

    3

    12

    18

    68

    4

    8

    22

    72

    5

    4

    22

    76

    表二 物体乙的重为40N

    实验序号

    F(N)

    F(N)

    F(N)

    6

    30

    10

    60

    7

    25

    15

    65

    8

    18

    22

    72

    9

    10

    30

    80

    10

    8

    30

    ①小林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后得出结论:不同柱形物体浸入同一柱形容器液体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相同,容器对桌面压力相同.

    ②分析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5与8的数据与小林得出结论不符的原因

    ③小徐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或6、7、8、9)F变化量与F变化量的关系后得出初步结论:

    ④进一步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实验序号10的F的大小为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