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更新时间:2018-09-12 浏览次数:42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6高三上·新乡月考)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 .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2. (2018高二下·安阳开学考)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
    A . 世代相袭 B . 考试选拔 C . 地方推荐 D . 朝廷任命
  • 3. 《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
    A .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 .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 .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 .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 4. (2018高一下·杭州期末) 金克木在《风流汉武两千年》中认为: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运转机制,加上了软件。以下机制不属于汉武帝加装“软件”是(    )
    A . 十三部刺史 B . 司隶校尉 C . 中朝制度 D . 监御史
  • 5. (2016高一上·赣州月考)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

    A . 通判 B . 御史大夫 C . 刺史 D . 监察御史
  • 6. 秦朝郡县制和西周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 (    )

    A . 直接接受中央政府命令和监督 B . 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C . 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责 D . 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
  • 7. (2017高一上·辽宁期中) 《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材料论述的措施(    )
    A . 使封国的数量超过了郡县 B . 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 C . 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D . 加强了对诸侯王的监察
  • 8. 主父偃曾上书汉武帝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分别是(   )

    A . 郡县制、设置中朝 B .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C . 郡国并行制、“封异姓王” D . 郡县制、设刺史
  • 9. (2017高一上·舟曲月考)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中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 . 郡县制 B . 郡国并行制 C . 分封制 D . 行省制
  • 10. (2015高一上·南岳期中)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

    A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 . “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 .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 .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11. (2017高二下·肇庆期中)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 .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 12.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 (     )

    A . 皇帝和丞相的权力分配上 B . 中央机构的运作方式上 C . 地方的管理方式上 D .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
  • 13. 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 . 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发展 B . 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C .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D . 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4. (2016高三上·磐安期中) 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础。下列对于秦朝中央集权的认识理解错误的是(   )

    A . 秦朝的统一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提条件 B .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建立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标志 C . 皇权至上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突出特征 D . 秦朝迅速激化的阶级矛盾集中反映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 15. (2018高二下·黑龙江开学考)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    )
    A . 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 . 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 . 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 . 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 16.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秦始皇为了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 . 秦始皇为了自己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 . 秦始皇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 . 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 17.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A .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 .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C .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 . 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
  • 18.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 .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 19. (2020高一上·巩义月考)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 .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