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门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浏览次数:423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 1. 关于信息与能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利用,因此不需要节约水资源 B . 焚烧秸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因此要大力禁烧秸秆,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C . 北斗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从而提供导航和通信服务 D . 核电站一旦发生泄露,将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 . 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 . 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 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 3. 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 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 .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 . 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 4. 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C . 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 D .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
  • 5. 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 C . 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 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
  • 6.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下列关于物质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我们常说摩擦生热,那是因为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B . 组成物质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C . 热胀冷缩的常识告诉我们,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一定变大 D . 在绕地球飞行的神舟飞船内,物体的质量消失了,所以天平不能使用了
  • 7. 水上救援往往需要打捞沉没的货物,我们将该情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物理过程,假设物体浸没在水深h=0.5m的容器底部(非密合),现利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从水中匀速提出,当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当物体全部离开水面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 . 取g=10N/kg。则(    )

    A . 物体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减小 B . 物体在容器底部时,受到的浮力为2N C . 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水对其底部的压强为5×104Pa D . 物体的密度为1.25×103kg/m3
  • 8. 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电。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家庭电路的开关,接在零线或火线上都可以 B . 放风筝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 C . 空气开关跳闸后,应立即合上 D . 使用试电笔时,不接触笔尾金属体,会发生触电事故
  • 9. 电磁炮是利用电磁技术制成的一种新型武器,具有速度快、命中率高等特点。其原理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下列叙述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 . 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工作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B . 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方向 C . 电动机接通电源正常工作 D . 工厂使用大型电磁铁完成物品运输任务
  • 10.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Ω,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为0~4Ω.闭合开关S,在滑片从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1.44W B .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2W C .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2.25W D . 电压表示数从0V增大到2.4V
二、填空题
  • 11. 装甲车通常用履带而不用车轮,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来(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飞机通过机翼来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流体压强随流速的减小而(填“增大”或“减小。);水库的大坝呈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选填“增大”或“减小)
  • 12. 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选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m。
  • 13. 工人利用斜面和滑轮将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斜面高1m,长2m,物体重500N,平行于斜面的拉力200N,所用时间10s。在此过程中,物体动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重力势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拉力的功率为W,把物体直接提高到斜面顶端做的功为有用功,则这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 14. 有一台电动机,额定电压3V,额定电流1A,电动机线圈电阻0.5Ω.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为J.产生的热量为J,输出的机械能为J。
三、实验题
  • 15. 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 (1) 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 (2) 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 (3) 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1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了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它们中心在一高度上。

    1. (1) 如图甲,当他将蜡烛、光屏位置固定后,左右移动透镜,发透镜在①②两个位置时,屏上都能得到倒立的像,则镜在①位置相比在②位置时,所上得到的像(选填“较大”或“较小”)。
    2. (2) 当他将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蜡烛,在屏上都不能得到像(光具座足够长),为了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光屏移动一些。经过调整,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发现若将凸透镜用纸遮住,屏上将得到(选填“完整”或“一半”)的像;若将蜡烛稍微上移,屏上的像将(选填“上移”或“下移”)。
    3. (3) 如图乙,他把“上”形状的遮光板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屏上观察到的形状是_______。
      A . B . C . D .
  • 17. 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1) 实验研究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2. (2) 王利在实验中发现要保持木块匀速运动很困难,改用知图乙所示装置,在用力将本板向左拉出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选填“A”或“B”)的示数反映了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3. (3) 实验部分数据如下表,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压力的关系,应选用第①组和第组数据;比较第③组和第④组数据,可以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所受拉力的大小

  • 18. 现有两节新的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在利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R1阻值的实验中:

    1. (1) 请你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以笔画划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 (2) 实验前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端(选填“A”或“B“);
    3. (3) 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发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符号)
      A . 滑动变阻器断路 B . Rx断路 C . Rx短路
    4. (4) 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示数为2.7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Rx的电流大小为。它的阻值是Ω。
    5. (5) 本实验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
四、计算题
  • 19. 研究表明:大多数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热敏电阻的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根据电阻的这一特性人们制作出了电子温度计,如图甲是某测温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1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1. (1) 当环境温度是40℃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求此时R1消耗的电功率;
    2. (2) R0的电阻值
    3. (3) 电流表量程为0﹣0.3A,该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 20. 一辆质量2t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额定功率80kW从静止开始运动,经l5s运动200m恰好达到最大速度,接着匀速运动25s关闭发动机,滑行100m停下。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恰为车重的0.2倍,求:

    1. (1) 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
    2. (2) 汽车的最大速度ν最大
    3. (3) 全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