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17-02-06 浏览次数:1286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

    A .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 2.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NH4+、Ba2+、NO3、CO32 B . Fe2+、OH、SO42、MnO4 C . K+、Mg2+、NO3、SO42 D . Na+、Fe3+、Cl、AlO2
  • 3. (2016高三下·浉河月考) 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2vB=3vA、3vC=2vB ,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 . 2A+3B=2C B . A+3B=2C C . 3A+B=2C  D . A+B=C
  • 4. (2016高二上·延安期中) 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 . 水的离了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 . 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 .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 5. (2016高二上·和平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 6. 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 . 化合价的升降 B . 电子的转移 C . 氧化还原反应 D . 电能的储存
  • 7.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 .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 . 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C . 不使电池中渗透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 . 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 8.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气)+O2(气)═2SO3(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 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 . SO2为0.25mol/L C . SO2、SO3均为0.15mol/L D . SO3为0.4mol/L
  • 9. 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 . ①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0. 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
    A . 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 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浓度之比为1:1:1:1 C . 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D . 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 11. 设C+CO2⇌2CO﹣Q1 , 反应速率v1;N2+3H2⇌2NH3+Q2反应速率v2 .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A . 同时增大 B . 同时减小 C . v1增大,v2减小 D . v1减小,v2增大
  • 12. (2016高二上·临漳期中) 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 . 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 . 反应体系的压强 C . 正、逆反应的速率 D . 反应物的转化率
  • 13. 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1分钟后,NH3减少了0.12mol,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
    A . NO:0.001 mol•L﹣1 B . H2O:0.002 mol•L﹣1 C . NH3:0.002 mol•L﹣1 D . O2:0.0025 mol•L﹣1
  • 14. 在相同温度下,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的2倍,则甲溶液中c(H+)甲与乙溶液中c(H+)乙之比是( )
    A . 10:1 B . 100:1 C . 1:100 D . 无法确定
  • 15. (多选)把Ca(OH)2固体放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中,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aq).当向悬浊液中加少量生石灰后,若温度保持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Ca2+数目减少 B . 溶液中c(Ca2+)增大 C . 溶液pH值不变 D . 溶液pH值增大
  • 16. (多选)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 H2 , 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H3(g),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NH3 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A . 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NH3(g) B .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NH3(g) C . 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N2(g) D .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Ar(g)
  • 17. (2016高一下·江阴期中) 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H2O(g)△H=a kJ•mol1

    H2(g)+ O2(g)═H2O(l)△H=b kJ•mol1

    2H2(g)+O2(g)═2H2O(l)△H=c 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 . a、b和c均为正值 C . a=b D . 2b=c
  • 18. (2015高二上·宁城期末) 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19. 下列各选项中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 . 1L 0.3mol•L﹣1 CH3COOH溶液和3L 0.2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H+ B . 纯水在25℃和80℃时的pH C . 在NH3+NO→N2+H2O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原子数 D . 相同条件下,H2分别与Cl2、F2反应的反应速率
  • 20. 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表,则M离可能为(   )

    所含离子

    NO3

    SO42

    H+

    M

    浓度/(mol•L﹣1

    2

    1

    2

    1

    A . Cl B . Ba2+ C . Na+ D . Mg2+
二、<b >非选择题</b>
  • 21. 近20年来,对以氢气作为未来的动力燃料氢能源的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像电一样,氢是一种需要依靠其他能源如石油、煤、原子能等的能量来制取的所谓“二级能源”,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可以提供现成形式能量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如煤、石油、太阳能和原子能等.
    1. (1) 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氢气的方法是       
      A . 电解水 B . 锌和稀硫酸反应 C . 光解海水 D . 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
    2. (2) 氢气燃烧时耗氧量小,发热量大.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为:

      C(s)+O2(g)=CO2(g);△H=﹣393.5kJ•mo﹣1L

      2H2(g)+O2(g)=2H2O(l);△H=﹣571.6kJ•mo﹣1L

      试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的氢气和碳燃烧时产生热量的比是

    3. (3) 氢能源有可能实现能源的贮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研究表明过渡金属型氢化物(又称间充氢化物),在这类氢化物中,氢原子填充在金属的晶格间隙之间,其组成不固定,通常是非化学计量的,如:LaH276、TiH1.73、CeH2.69、ZrH1.98、PrH2.85、TaH0.78 . 已知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钯粉大约可吸附896体积的氢气(钯粉的密度为10.64g/cm3,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试写出钯(Pd)的氢化物的化学式
  • 22. 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 , 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3. 已知CH4(g)+2O2(g)═CO2(g)+2H2O(l);△H=﹣Q1kJ•mol﹣1 , 2H2(g)+O2(g)=2H2O(g);△H2=﹣Q2 kJ•mol﹣1 , 2H2(g)+O2(g)=2H2O(l);△H2=﹣Q3 kJ•mol﹣1

    常温下,取体积比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24. 某造纸厂排出的废水,经取样分析其中除了含有游离汞、纤维素以及其它的有机物外,其它成分为c(Na+)=4×10﹣4mol/L,c(SO42)=2.5×10﹣4mol/L,c(Cl)=1.6×10﹣5 mol/L,c(NO3)=1.4×10﹣5 mol/L,c(Ca2+)=1.5×10﹣5 mol/L,则该废水的pH为
  • 25. (2016高二上·和平期末)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
    1. (1) 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
    2. (2) 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态.
    3. (3) 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4. (4) 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 26. 可逆反应:aA(g)+bB(g)⇌cC(g)+dD(g);根据图1,2回答:

    1. (1) 压强 P1比P2(填“大”或“小”);
    2. (2) (a+b)比(c+d)(填“大”或“小”);
    3. (3) 温度t1℃比t2(填“高”或“低”);
    4. (4) 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 27. 甲、乙两同学拟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他们的方案分别是:

    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mol/L的溶液100mL;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 (1) 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
    2. (2) 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1(选填“>”、“<”或“=”).简要说明pH试纸的使用方法:
    3. (3) 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
    4. (4) 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并作简明扼要表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