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齐河、夏津、临邑、禹城、武城五县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18-07-03 浏览次数:845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单选题</b>
  • 1.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一个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500Pa B . 42寸彩电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约2W C . 一个新生儿的质量约为3.5kg D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
  • 2. 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不相符的是
    A . 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B . 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C . 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D . 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 3. 如图所示四幅秀美的风景图片,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 薰衣草落叶归根      B . 油菜花花香阵阵      C . 缤纷秋叶色彩梦     D . 冬天雾凇玉树琼
  • 4. 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 B . 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 .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呜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 5. 公共汽车上的一些设施和做法与物理原理相对应,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接收的是超声波 B . 方向盘上裹着的皮套——用来减小摩擦 C . 转弯时播放“汽车转弯,请抓好扶手”—防止由于惯性对人体造成伤害 D . 公共汽车在后门上方安装的摄像头——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6.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汽车玻璃上出现了霜 B . 上午露珠逐渐消失 C . 早晨山林中出现了雾 D . 树枝上形成“雾凇”
  • 7. 体育课上,林林同学匀速爬杆,明明同学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林林同学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 . 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 . 林林和明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 . 若林林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 8. 如图是玩具警车的电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动机与小灯泡工作时是互不影响的电路 B . 开关S2控制整个电路 C . 电动机与小灯泡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不相等 D . 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动机与小灯泡是串联的
  • 9.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都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移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电路总功率变大 B .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电路总功率变小 C . 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 D .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灯泡亮度不变
  • 10. 小华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杯盐水中,两液面恰好在同一高度上,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P , 鸡蛋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F ,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P>P , F>F B . P<P , F<F C . P>P , F=F D . P<P , F=F
  • 11. 关于下列四个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 通电螺线管右端为S极 B . 实验现象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 . 实验研究的是电磁感应现象 D . 实验研究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 12. 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F=50N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200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80N,假如在5s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0.6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 )

    A . 拉力F做功为30J B . 物体重力做功为120J C .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W D .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60%
二、<b >填空题</b>
三、<b >作图题</b>
四、<b >实验题</b>
  • 21. 如图所示,这是小强同学设计的测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及他的操作示意图:

    A.测出空杯子的质量为m1(如图A);

    B.将一袋牛奶倒一部分在空杯中,测得总质量为m2(如图B);

    C.将杯中的牛奶再倒入量筒中,测得其体积为V(如图C);

    D.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1. (1) 小强测得牛奶的质量m=g;
    2. (2) 请你帮小强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kg/m3
    3. (3) 请你帮小强设计的实验步骤有明显的瑕疵,由于往量筒中倒入牛奶时不可能倒尽,因此按他设计的步骤测出的牛奶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4. (4) 细心而聪明的你一定已经发现,只要调整一下操作顺序就可以避免这一瑕疵,说说你调整后的顺序(请重新排列ABCD的顺序)。
  • 22.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 (1) 由甲图可知f=cm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 (2) 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
    3. (3) 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填“左”或“右”)移动。
  • 23.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尺、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 (1) 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上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同时向调.
    2. (2) 张明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能不能根据图乙这一组数据得出探究结论?(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3. (3) 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4. (4) 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若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 24. 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大约为10Ω,有两个规格分别为“10Ω 1A”、“50Ω 2A”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6V。

    1. (1) 在本实验中应选择规格为的滑动变阻器;
    2. (2) 小明设计了如上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按照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完整。
    3. (3) 电路连接正确无误后,小明同学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I-U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4. (4) 结合图丙的信息思考:能否利用图甲电路,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5. (5) 实验过程中,若将电压表和电流表互换位置,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填“亮”或“不亮”),这时电压表的示数约为V。
五、<b >计算题</b>
  • 25.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海试采可燃冰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可燃冰清洁无污染、储量巨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新型能源。可燃冰的热值很大,是天然气热值的10倍以上,若按10倍计算。在标准大气压下将100L的水从20℃加热到沸腾。求:(c=4.2×103J/(kg.℃)、q天然气=7×107J/kg)
    1. (1) 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2. (2) 若燃烧可燃冰放出热量的80%被水吸收,则需要多少m3的可燃冰?
  • 26. 体积为2m3、密度为2.6 ×103 kg/m3的古代石像沉在河底,考古工作者用动滑轮将石像缓慢提升,如右图所示,在没有将石像提出水面前,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求:

    1. (1) 石像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 (2) 作用于绳端的拉力F
  • 27.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现在许多地方都安装了监控装置。如图所示是我县正阳温泉小区门口利用光敏电阻设计的行人监控装置(光敏电阻的特点是有光照射它时阻值变小),光源射出的远红外激光束穿过通道照射到光敏电阻RL上,当有人通过时,人体将阻挡激光光线的射入.电源电压恒定为15V,RL为光敏电阻,定值电阻R0=10Ω,若在0﹣11s的时间内有两人分别经过通道,每次通过时间为1s,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规律如图U﹣t.求:

    1. (1) 当有人通过(光敏电阻在无激光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RL0
    2. (2) 当无人通过时,光敏电阻的功率;
    3. (3) 在0﹣11s的时间内电路消耗的电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